博物馆讲解词新.doc
《博物馆讲解词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物馆讲解词新.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莱阳白垩纪地质博物馆讲解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山东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
我是讲解员王佐梅。
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包括金岗口、凤凰山两个园区和北泊子、团旺两处地质遗迹保护点,总面积达15.46平方公里。
你现在所处的位置是金岗口园区,占地3.8平方公里,目前已经建成了莱阳白垩纪地质博物馆,张和国际树化石林两个景点。
你眼前的这个博物馆建筑面积为3939平方米,展陈面积约2000平方米。
现在请大家沿着时光轴线,跟我一起去探索恐龙世界的奥秘吧。
莱阳恐龙动物群
这是博物馆的第一个展厅--莱阳恐龙动物群。
第一个恐龙岛,展示的是巨型山东龙,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鸭嘴龙。
请大家注意观察它的嘴巴,是不是跟鸭子的很相似呢?
巨型山东龙在我们莱阳还有诸城都有发现,它成年之后高15米左右,而你看到的这个只有5米多,所以,它应该还不是一具成年龙的化石。
这里我考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怎么辨别他们是吃什么长大的吗?
好了,正确答案是,巨型山东龙是吃植物的。
你们会不会想,吃植物怎么能长得这么大呢?
因为它吃的多啊,据中科院专家介绍,一只成年的山东龙每天能吃2--3吨的食物。
现在我为大家介绍一个咱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我们莱阳的骄傲,它就是新中国第一龙——棘鼻青岛龙。
是1951年由杨钟健教授带领的科考队在莱阳金岗口发现的,是我国第一具完整的化石骨架,如今这具骨架作为镇馆之宝一直陈列在中科院古动物馆内。
你看到的这具是根据1:
1的比例复制的模型。
棘鼻青岛龙和其它的鸭嘴龙类恐龙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头顶上多了一个棒状棘,也因此而得名。
棘鼻青岛龙明明是在莱阳发现的,可为什么冠以青岛的地名呢?
因为新中国刚刚成立,莱阳没有技术力量进行挖掘,整项工作全都是青岛的专家到莱阳开展的,所以被命名为棘鼻青岛龙。
这种化石所处的地层时代为白垩纪晚期,身长为7米左右,高5米左右,体重大约在6-7吨之间,但是它们的脑容量很小,只有200-300克,就像一个苹果那么大,所以它们不善于奔跑,又没有攻击性,更适合生存在淡水湖泊的区域。
咱们的棘鼻青岛龙不管是它的颜色还是他的顶饰看起来都是非常呆萌的,可以说是属于温顺型的恐龙。
在这里我向大家普及一个辨别恐龙骨骼化石真假的办法,首先要看组合连接的部位,如果是从骨头中央连接的,肯定是模型;其次要看骨头是否有修复的痕迹,像现在这样的一看就比较完整,那就肯定是假的。
因为化石在地下埋藏几亿年,随地壳的变动,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破损或开裂,大都能看到修复的痕迹。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第三个恐龙岛,这里展示的是禄丰龙,是中国恐龙研究之父杨钟健老先生在云南的禄丰县发现的。
禄丰龙,身体比较笨重,成年龙大约在6-7米,我们眼前这个恐龙长5米高2米,比今天的马大不了多少。
它的头很小,脚上有趾,趾端有粗大的爪。
前肢较小,有五个指头,后肢粗壮,而且身后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整条龙的特点就是在他这条粗壮的尾巴上,它的尾巴占据整个身体的二分之一,主要是用来调节身体平衡的同时帮助头部及颈部的活动。
它是生活在浅水区的恐龙,主要以植物叶和柔软的藻类为生,多以两足行走,当它困了累了的时候,便会将它的尾巴落地与他的后肢形成一个三角架,以此来稳住身体平衡。
这种行为很像今天的袋鼠。
其实最早的时候禄丰龙是吃肉的恐龙,后期因为其他的恐龙比它还要凶猛,它慢慢的只能靠吃植物存活了。
大家从这个方向上看,就可以知道食肉恐龙跟食草恐龙嘴巴和牙齿的区别了。
请大家继续看第二个展区,莱阳地质古生物。
首先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莱阳在恐龙地质界的辉煌成就!
莱阳是我国地质古生物家最早发现恐龙、恐龙蛋、翼龙、和昆虫化石的地方,也是罕见的同时发现大量恐龙和恐龙蛋化石的重要遗址。
在莱阳有三次大发现,第一次大发现是从1923年--1930年发掘了中国谭氏龙部分化石;第二次发现是从1950年--1958年发现了新中国第一龙---棘鼻青岛龙较为完整的骨架;第三次大发现是2008年至今,由中科院汪筱林教授的团队,逐渐发现的大量恐龙蛋、恐龙化石及莱阳平原恐龙峡谷群,确认了莱阳恐龙化石富集层和埋藏规律。
请大家看一下展板:
1.莱阳是新中国第一龙----棘鼻青岛龙发现的地方,1958年毛泽东主席参观了古脊椎所研究成果展,主要展览的就是我们的新中国第一龙。
2.莱阳是众多国内外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考察、发掘和研究的地方。
这是我国恐龙之父----杨钟健院士;古哺乳动物奠基人----周明镇院士;黄土之父----刘东升;我国第一代地质学家-----谭锡畴教授;著名美国地质学家-----葛利普教授。
3.莱阳发现了三个著名的白垩纪化石生物群。
早白垩纪发育了热河生物群,晚白垩世是指莱阳恐龙动物群和恐龙蛋化石群。
你看到的这个图就体现了当时种类繁多的恐龙乐园里的景象。
4.莱阳是最早发现翼龙化石的地方,翼龙它不属于恐龙,它属于蜥脚类。
5.莱阳是世界罕见的恐龙和恐龙蛋富集共生保存的地方。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我们莱阳特有的白垩纪地层图。
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这里的地层不仅非常丰富,而且露出连续也较为完整。
包括莱阳群(约1.3亿~1.1亿年前)2)青山群(约1.1亿~1亿年前)3)王氏群(约8000万~7000万年前)。
看这张图片就是平原恐龙峡谷群,这就是当时恐龙在这里繁衍生息的地方。
这里的土都是红颜色的被称为红色砂砾岩,埋藏着以鸭嘴龙为代表的恐龙化石和恐龙蛋化石。
莱阳也发现了热河生物群,这边为我们展示的是一些辽西热河生物群的化石。
在这一地区发现的带毛恐龙、鸟类、翼龙早期哺乳动物等化石,在鸟类的起源等重大科学问题上提供了翔实的化石证据,被称为20世纪最重大的古生物发现。
有人会问,为什么这里不展示莱阳自己的化石呢?
第一,莱阳的挖掘工作相对保守一些,虽然这里展示的古生物在这里都能找到,但是都不是很完整;第二,条件不成熟的挖掘从一定程度上是对化石的破坏,所以埋藏在地下就是最好的保护。
恐龙的故乡
在我左手边是一个2D影院,大家可以到里面观看纪录片,来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恐龙的分类和恐龙的起源。
看完影片后我们对恐龙的知识是不是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了呢?
传统上,恐龙是一类生活在中生代陆地上,能直立行走的主龙类爬行动物,即狭义的恐龙。
现在,科学家认为,恐龙不仅包含那些生活在中生代的物种,还包括今天地球上的鸟类。
这边有个恐龙的演化图,从这张图片可以看到恐龙最早是在三叠纪时期的海洋当中出现的,经历漫长的进化过程,在侏罗纪到白垩纪早期到达了恐龙的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海洋,陆地,天空,均被恐龙统治达1.6亿年。
现在来看新生代我们最早的人类才生存了几百万年。
恐龙家族依据腰带结构分为蜥臀目和鸟臀目。
我们来看一下世界恐龙分布图,长得是奇形怪状,看看我们认识几种恐龙呢?
这块骨头是棘鼻青岛龙的股骨,在后面这个1:
1的还原图上,大家可以看到有一个刻度的标注,这条股骨的长度大约为1.40米,跟许多小朋友的身高差不多吧?
这块是祈福骨,大家可以摸一下,俗话说摸摸龙骨,一生幸福,大家只要摸一下,就可以将祝福带回家。
这边是巨型山东龙的下颌骨化石,就是下巴的位置,我们刚才已经摸了龙骨了,现在再看看龙头就可以万事不愁了。
恐龙蛋世界,
看看恐龙到底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呢?
这边有个互动区域大家可以去我们的恐龙蛋模型进去拍照留念。
恐龙那么大,恐龙蛋应该也很大吧!
下面我带大家看一下真正的恐龙蛋,这一窝恐龙蛋就是发现在莱阳的金岗口村。
莱阳是我国学者最早发现恐龙蛋的地方。
莱阳恐龙蛋化石群有长形蛋类、圆形蛋类、椭圆形蛋类、网形蛋类和棱柱形蛋类等5科6属12种。
大家看一下这一窝恐龙蛋化石,有没有发现它是平行排列并且放射性的围成一圈呢,因为它们都属于双卵巢动物,一次下两枚蛋,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每两个相邻的恐龙蛋都是平行排列的,整窝的恐龙蛋呈放射状分布。
许多游客会问我,这么小的蛋,怎么会长成那么大个的恐龙呢?
因为恐龙的寿命大约在200--300年,所以与蛋的大小无关。
地球演化
请大家随我上二楼。
初始的地球是由宇宙中的气体尘埃凝聚并加上对陨石的吸积形成的,地球早期不但经受了地外物体频繁猛烈的撞击,内部的放射性物质也在不断的裂变。
慢慢形成了地核,地幔和地壳。
我们可以看这边地球的立体模型,从内到外分别为地核,地幔,地壳三个部分。
地核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核电站一样,不断的进行燃烧和放热。
为其上的地幔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来进行板块运动和火山爆发等各种地质现象。
地幔是整个地球占据区域最大的一部分,厚度接近3000千米。
它不断为地球上的各种地质变化提供动力。
像我们所熟知的地震,火山爆发,大陆漂移和板块的运动,都是由地幔导致的。
而我们现在生存的区域就是最上面的地壳部分。
地壳的厚度大约为17千米,主要由生物圈,水圈和大气圈组成。
好像我们平时会觉得,地壳就是整个地球最重要的地方了,而对于整个地球来说,其实地壳的质量仅仅占据了整个地球的1%。
我们莱阳的矿产资源也是非常的丰富,包括钾长石、石墨、白云石、莱阳绿等。
莱阳的钾长石质量非常的好,用来制作高档瓷釉料以及制取钾肥。
还有一个典型的代表就是莱阳绿,可以用作雕刻、饰面和建筑材料,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地面铺的就是我们的莱阳绿。
这边是展示的原地暴露化石的研究,科学家发现水、空气和温度会对化石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当接触空气而又在潮湿的环境下,结冰对恐龙化石是破坏是毁灭性的。
对于同这一块骨骼,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已经风化成粉末,而埋藏在地下的没有接触空气的另一面则完好无损。
所以我们的科研人员,为了修复和保存这些化石,首先会在外层打上石膏,避免运输途中的磕碰和损坏,到了修复中心之后,再用颗粒胶进行表面的维护和修复工作,这样,就可以有效的修复和保存化石,才能将原本的形态呈现在大家的面前。
大家看一下这个图,这是地质专家根据棘鼻青岛龙的骨骼化石还原的三维模拟图。
虽然恐龙身上的颜色和厚厚的铠甲都是假想的,但是它头上的这只角却是真实存在的。
请大家猜一下,这只角有啥用途呢?
古脊椎学术界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第一,这只角是用来抵御敌人的武器;第二,这是一个具有特殊色彩或者漂亮羽毛的顶饰,为了吸引异性而存在;第三,也是可信度最高的一种说法。
专家们通过仪器检测发现,这只角不仅骨质比较疏松,而且带有大量的气孔。
据此判断,这只角是用来调节体温用的,作用类似于狗的舌头。
寒武纪海洋
下一个展区就是神奇的穿越寒武纪海洋展区。
大家也许不知道,在寒武纪之前,地球上是没有任何生命的,而在距今约5.3亿年前的寒武纪时期,却突然出现了生命大爆发,它们从海洋到陆地不约而同的迅速起源、即时出现。
1953年美国科学家米勒做了一个实验,实验结果不仅惊呆了自己,而且震惊了世界。
他模拟寒武纪时期的空气成份,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11种氨基酸中有4种是生物组成所必须的蛋白质。
由此实验可以证明,之前人们所争论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终于有答案了,那就是先有鸡后有蛋,而蛋只是鸡生命体的延续。
我们头顶上这个非常大的生物叫做奇虾。
奇虾,又名古怪的虾,5.3亿年前的海洋中,最凶猛的捕食者莫过于奇虾了。
它有一对带柄的巨眼,一对分节的用于快速捕捉猎物的巨型前肢。
25厘米直径的巨口可掠食当时任何大型的生物,口中有环状排列的外齿,对那些有矿化外甲保护的动物构成了重大威胁。
这是一种攻击能力很强的食肉动物,它的个体最大可达2米以上,而当时其他大多数动物平均只有几毫米到几厘米。
在寒武纪海洋里还有一种非常有代表性的动物,叫做怪诞虫,就是墙上的这一只背上生有七对长刺的生物,它也是寒武纪海洋中数量最多的生物。
生命进化
地球诞生已有46亿年了,但我们今天仅对它近6亿年来的历史了解得比较清楚。
了解地球演化历史和发生的事件,主要依据当时形成的岩层和其中所含的古生物化石记录。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生命进化树。
首先我们可以看一下这棵生命进化树来详细的了解一下整个生物的进化过程。
从最初的寒武纪开始,地球经历了古生代、中生代以及新生代,从单细胞的变形虫,到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其后逐渐出现的两栖类动物,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