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与文学心理讲座.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71592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恋与文学心理讲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自恋与文学心理讲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自恋与文学心理讲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自恋与文学心理讲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自恋与文学心理讲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恋与文学心理讲座.docx

《自恋与文学心理讲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恋与文学心理讲座.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恋与文学心理讲座.docx

自恋与文学心理讲座

自恋与文学

同学们好!

这次被庄老师邀请来为大家作一个语文讲座,首先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我已好久没有上过讲台了,不晓得现在中学生的水平,也不敢说能把握到各位的需求。

俗话说得好:

后生可畏,现在的年轻人真了不得。

我从现实和网络上都接触过一些非常有个性的男孩女孩,令人叹为观止,甘拜下风。

可是庄老师不由分说,把这任务压到我的头上,我就感觉接到了一个挑战,好像有人给我下了一个战书。

但是呢,不敢应战,临阵脱逃,就显得太没有志气了,所以只好勉为其难,根据自己平时读书的内容构思今天下午这个演讲。

一开始,我选择了哲学与文学这个主题,可是这个主题有点大,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理出个头绪,想了半日,还是选择我比较熟悉的心理现象,把它和文学联系在一起,希望对各位有些帮助。

今天讲座的题目就是:

自恋与文学。

在演讲之前,先请同学们看一段文字,猜一猜这是谁说的话:

“我那妖媚性感的外形和冰清玉洁的气质让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被众人的目光“无情地”揪出来。

我总是很焦点。

我那张耐看的脸,配上那副火爆得让男人流鼻血的身体,就注定了我前半生的悲剧。

“我原来就有名。

我大学的时候比较风云,但大家都不知道我会跳舞,大学时,是通过自己的长相、身材和气质。

我刚进校的那天,就轰动了全校,大家全知道我了。

无论我去哪个饭堂,人家都会跑过去,我在哪个教室上自习,人家也都会跑过去。

“朋友说我是超级自信的舞蹈天才,特别投入。

有一次去迪厅跳舞,跳完了,好多人都在外面等我。

我在公园跳舞时,观众都很喜欢我,每天都等我……

“我是柔媚风情的水滋养出来的妖魅,有着水流般的曲线,水浪般的激情,水态的沉静和温柔,水质的纯净和甘美……”

有没有人知道这是谁的语录?

噢大家可能都听说过芙蓉姐姐的大名了,至少也听过王蓉唱过的《我是芙蓉姐夫》这首歌吧!

她可是2005年红遍整个中国互联网络的人物。

对于她,以及和她相关的种种现象,你是怎么看待的呢?

很多人对芙蓉姐姐充满了不屑,认为她是一位哗众取宠的小丑,一边辱骂一边又忍不住瞧瞧;不少心理分析专家则分析得更深入一些,认为她是一个自恋或故作自恋以吸引眼球博得出名的人物。

其实,我感觉,与其说芙蓉姐姐自恋,倒不如说她是故作自恋,以逗人们发笑。

这也许是当今社会当今时代小人物的悲哀吧!

为了出名,不惜自我作践。

但不管如何,自恋这个词抓住了芙蓉姐姐一系列行为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不少人就是从芙蓉姐姐开始才了解什么叫自恋的。

那么,你了解吗?

我们来看看权威的定义。

国际通用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指出:

自恋型人格是一种自以为是、自我陶醉的人格,其主要特征是:

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和从他人那里获得注意与羡慕的愿望;一贯自我评价过高,自以为才华出众、能力超群,常常不现实地夸大自己的成绩,倾向于极端的自我专注;好产生海阔天空的幻想,内容多是自我陶醉性的,如幻想自己成就辉煌,荣誉和享受接踵而来;在人际交往方面,期待他人给自己以特殊的偏爱和关心,缺乏责任心,与他人缺乏感情交流,喜欢占便宜;在面临批评和挫折时,要么表现出不屑一顾,要么表现出强烈的愤怒、羞辱或空虚;容易给人造成一种毫不在乎和玩世不恭的假象,事实上却非常在意别人的注意和称赞。

你看,上面的描述差不多全部是负面的评价,好象自恋完全是一种不正当的很不好的东西。

其实也不尽然,根据马克思的老师黑格尔“存在的都是合理的”的观点,自恋作为人性中广泛存在的现象,也有着合理性和必然性。

自恋使你把自己看得比较重要,自恋使你注意保持自身的美好形象,为了面子不做坏事,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赏而努力奋斗,不论对个人或社会,自恋都有其重要的功能。

只要你不是圣人或傻子,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自恋。

可以说,自恋型人格并不多见,但自恋却很常见。

一定程度的自恋是必要的,自恋过头就不好了,它会使你变得与众人格格不入,独自疯狂。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分析人类社会中的自恋现象,特别是自恋在文学中的表现。

自恋在文学中的反映能够追溯到人类文明的开端。

远在古希腊神话里,它已得到象征性的体现。

那耳喀索斯,一位美丽的少年,不接受厄科女神的钟情,很冷酷的拒绝了她,令厄科带着破碎的心死去。

最古老、最爱尊敬的女神之一涅墨西斯,惩罚了那耳喀索斯,使他迷恋上自己在湖水中的倒影,他在自我赞美中落入湖中死去。

这个希腊神话十分清楚的表明:

不爱别人则会遭到自恋的袭击或报复,在极端形式上,以自我的毁灭而告终。

同学们看清楚了:

在这个神话中,“爱人”与“自恋”是相互对立的,自恋能导致自我的毁灭。

有时候一则短小的文学作品比数篇洋洋洒洒的学术论文更能一针见血的道破人性的本质:

自恋与爱的能力冲突,它会毁了你自己。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自恋的本质,就是对外部世界和他人缺乏真正的兴趣,而极端关注自身,生活在有关“自我”的幻想里。

我们再来从文学中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读过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的人都知道,里面有一位顶天立地的奇男儿萧峰,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同样也有一位貌若天仙但却阴险恶毒的女子马夫人,她设计陷害萧峰的手段也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奇怪的是,萧峰和她本来一无冤二无仇,她为何对这位万众敬仰的大英雄如此仇恨呢?

谜底在后来揭开,原因居然是武林大会上萧峰没有正眼看过她!

用她的原话说:

“你难道没生眼珠子吗?

恁他是多出名的英雄好汉,都要从头至脚的向我细细打量。

有些德高望重的人,就算不敢向我正视,乘旁人不觉,总还是向我偷偷的瞧上几眼。

只有你,只有你……哼,百花会中一千多个男人,就只你自始至终没瞧我”…“洛阳百花会中,男子汉以你居首,女子自然以我为第一。

你竟不向我好好的瞧上几眼,我再自负美貌,又有什么用?

那一千多人便再为我神魂颠倒,我心里又怎能舒服?

”从这几句话,可以看出,这位马夫人正是个典型的自恋狂!

纵观她一生,她真正爱过谁吗?

她不爱萧峰,也不爱马大元,她所做的一切,只为满足自己的自恋需要,让别人都甘心拜倒在石榴裙下,为此而不择手段。

她最怕的,倒不是死亡,而是美丽的容貌被破坏。

她只关注自身,只关心别人对她的态度,根本无法理解萧峰的英雄气概和伟大事业,独自生活在虚荣的幻想天地。

一般自恋的人都喜欢经常照镜子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童话故事《白雪公主》里的那个问镜子谁最美的皇后也是这样。

当她听到白雪公主比她更美时,不禁嫉火中烧,务要把白雪公主置之死地而后快。

由此可见,自恋所带来的毁灭性的力量何其恐怖,不但会毁了自己,还会毁掉他人和世界。

人性是丰富多采的,大自然本来赋予了人无比广泛、深厚的对外部世界的兴趣,使人喜欢接触新事物,喜欢投入到各种社会文化活动之中,爱好探奇冒险,与人交往交流,从中感到极大快乐。

而强烈自恋者的表现却与人性的一般倾向背道而驰。

他似乎仅对自身感兴趣,即使注意到其它事物,也只因它与“我”有关系。

由于他过分重视自己在世界及他人中的形象地位,必然围绕个人的荣辱得失形成情结,不自大则自卑。

自恋者通常把“我”看得非常重要,在极端的例子里甚至把自己当作宇宙的中心,一切全为了“我”而存在。

众所周知,有位伟大的哲学家和文学家同时也是位超级自恋者,他曾自诩为“太阳”。

结果到最后,他不得不在精神病院中度过余生。

尼采写过一本书《瞧,这个人》,专门论述“我为什么这么聪明?

”“我为什么这么智慧?

”不过我不得不承认,尼采确实是可以傲视天下的天才,他的自恋有雄厚资本的支撑。

但自恋的人一般过高估量本人及本人之物,自大自负,喜欢贬低别人,渴求尊敬与赞美。

若现实满足不了这要求,他便会借助于幻想的补偿。

关于自恋幻想,在中国社会从古到今都是极为常见的现象,也反映在诸多文学作品中。

设想一下,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受到了别人的欺负和侮辱,自尊心遭到严重伤害,却又限于能力无法改变局面,难于忍受又不得不忍受,就容易把自己想象成厉害人物,在幻想中战胜困难,打倒对方,挽回面子,赢得称赞和羡慕。

一旦形成习惯,天天这样幻想,在幻想中沉醉不可自拔,你就跌进了自恋的泥潭。

对于这种现象,中国现代文学的创始人,中国思想界文艺界的战士,睿智的鲁迅先生早已发现,并把他作为国人的劣根性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了:

即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也。

《阿Q正传》之所以深刻,极大程度上是因它尖锐揭示了国人的普遍自恋。

中国人应该是世界上自恋最严重的的民族之一,独一无二的拥有“面子”观念,《阿Q正传》发表后引起轰动,许多人都能对号入座,从中发现自己灵魂的身影。

伟大的作品之所以有着不可企及的高度,跟鲁迅先生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对自恋的深入剖析分不开。

“精神胜利法”的实质,是对欲望受挫的心理补偿,它之所以频繁发生,说明了两点:

当时的中国人有着较强烈的自恋心理,而现实社会中却备受压抑和打击。

自恋症状于鲁迅的另一部脍炙人口的小说《孔已己》中也体现出来:

主人公同样是死要面子,竭力维护其可怜的自尊。

他向小伙计炫耀“茴”的四种写法,他用“窃”来置换“偷”,总是穿长衫显示读书人高人一等的身份,我们不无同情的认识到,这种自恋的心理和行为正是封建等级观念所鼓励和培养的结果。

统治阶级长期向民众宣传和灌输等级贵贱思想,造成鄙视群众、渴慕虚荣的社会心理,使人孜孜以求“往上爬”、“向高处走”,使人们非常注重世俗的褒贬评价。

而科举制度的存在,为摆脱受压迫、被侮辱的境地、满足自恋欲求打开了一条狭窄的通路,于是人们纷纷朝这条道上走,期盼着“金榜题名”的荣耀与威风。

最穷困潦倒的读书人也不放弃有朝一日登科中举的迷梦,最贫苦凄惨的人家也幻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情景发生。

这些我们可以从《儒林外史》、《聊斋志异》中看得清清楚楚。

自恋使人逃避现实,沉醉于幻想中的伟大而不去作现实中的努力。

由于骄傲,由于自满自负,由于自以为是,他不愿也不敢面对现实中真实的存在状况,只喜欢独自享受意淫的快感。

我国明清两朝的戏剧、小说,落魄士子发迹变泰的内容充斥其中。

男主人公总是一开始怀才不遇,而女主人公总是“慧眼识英雄”。

作家的自恋幻想投射入作品之中,主人公戏剧化的际遇经历、大圆满的故事结局都是作者理想、愿望的寄托。

自恋幻想为他补偿了现实生活的挫折和失败,使他在苦难、卑微的受污辱境地里仍自欺欺人,成为统治阶级的帮凶和顺民。

当今时代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呢?

可以肯定的说:

有,并且为数仍不少。

相信哪里都会有不少喜欢做白日梦却不愿去付出实实在在艰苦努力的同学吧。

他整天幻想着众人对他的敬畏尊重,女生对他稍稍的关注就被他认为有那个意思而想入非非,却不好好学习,天天看武侠小说,把自己想象成万人迷的超级偶像,或是红透一方、不可一世的大人物。

其实如今的武侠小说,就有迎合、抒泄群众自恋情绪的一面。

一个普遍的情节,主人公先是备受欺凌,后忽逢奇缘学得稀世武功,雪耻复仇,享誉江湖。

从被人轻视到一举成名、万众钦服,此乃有自恋心理的作家和读者特别喜爱的主题,他们在撰写和阅读此类作品时,化身为主人公,随情节的开展,分享其压抑和荣耀。

现在随着校园青春小说的兴起,学生自恋心理的满足又多了一条途径:

他或她幻化成翩翩美少年,嚣张美少女,帅哥美女相互纠缠不休,展开一段段令人艳羡不已的恋爱故事。

自恋的人通常死要面子,总是蔑视别人,却又最害怕别人看不起,不能容忍自尊心遭受打击的情况发生。

一个衡量自恋程度的测验,是看这个人对批评的态度:

自恋者难以忍受各式各样哪怕是正常的批评,不甘接受任何的指责。

他最不能正视自己心中的魔鬼,往往因面子问题而歪曲真相拒绝现实。

如果一个人能痛痛快快的承认自己的缺点与局限,那就离自恋远一些了。

一旦自恋的人在某个问题上被证明是错误的,引起了他被轻视的感觉,就会掀起巨大的愤怒之情,产生改变现实、强迫别人使符合主观愿望的冲动。

而若不然,失了面子的他会无比沮丧,忧郁绝望。

现代著名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活在别处》,生动、细致的描写了一个有诗人天赋的年轻人成长和毁灭的过程。

主人公塑造了“另一个自我”的理想形象,在幻梦中他英俊潇洒,有男子汉的气度,倾倒了一位位的女子,能不断得到宠爱,完成一个又一个的浪漫故事和英雄行动。

而现实中却羞怯、敏感,迫切需要他人的奉承认可。

后来,由于在竞争女人时丢脸,他精神崩溃而自杀。

人由于自恋,在心中形成一个理想的自我形象,自觉不自觉地与之认同。

如此一来,他总是顾虑到自己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