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 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68776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 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届 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届 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届 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届 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 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docx

《届 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 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 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docx

届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测试

2019届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测试

[基础达标](8+1)

1.(2018·天津河东模拟)下列有关于生物的变异和生物的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基因工程的操作原理是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

B.用普通二倍体西瓜培育出四倍体西瓜,再用普通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则四倍体植株上会结出三倍体无子西瓜

C.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D.可遗传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解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原理是基因重组,A错误;用普通二倍体西瓜培育出四倍体西瓜,再用普通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则四倍体植株上结出的仍然是四倍体西瓜,其种子种下去长出的植株会结出三倍体无子西瓜,B错误;种群的基因频率受自然选择、突变、迁出、迁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C错误;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正确。

答案:

D

2.(2018·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物种产生不一定发生了生物进化,生物进化一定产生新物种

B.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没有阐明遗传变异的本质,但解释了进化的实质

C.野生型红眼果蝇群体出现了白眼突变个体,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D.长期使用抗生素容易使细菌产生抗药性的变异,进而使细菌产生较强的耐药性

解析:

新物种产生一定发生了生物进化,生物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B错误;突变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正确;抗生素只是对变异进行了选择,不能定向诱导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D错误。

答案:

C

3.(2018·黑龙江牡丹江一中模拟)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

B.Aa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C.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D.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生物在不断进化

解析:

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A正确;Aa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等于a基因的频率,各占50%,B错误;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等于女性群体的,C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D错误。

答案:

A

4.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解析:

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A正确;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B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正确;细菌中原本存在各种各样的突变个体,在接触青霉素后,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存活了下来,没有抗药性的个体被淘汰,青霉素选择出了抗药突变个体,而不是细菌接触青霉素后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D错误。

答案:

D

5.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

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

解析:

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是生殖隔离,B错误;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如植物多倍体的形成,D错误。

答案:

C

6.某森林中有一种锥鸡,其雄性锥鸡大多数具有色彩艳丽的羽毛,对这一特征能逐代遗传的最好解释是(  )

A.色彩艳丽的羽毛是锥鸡躲避天敌良好的伪装,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

B.雌性锥鸡优先选择色彩艳丽的雄鸡,导致该性状的基因在后代的出现频率增加

C.色彩艳丽的羽毛使锥鸡更容易相互识别,避免与其他种类遭遇时存在潜在危险

D.控制雄性锥鸡色彩艳丽的相关基因都是显性,导致后代出现该表现型的概率增加

解析:

具有色彩艳丽羽毛的个体容易被天敌发现,这种个体容易被天敌捕食,不利于色彩艳丽羽毛特征的遗传;雌性个体优先选择色彩艳丽的雄性个体交配,则雄性个体的控制羽毛色彩艳丽的基因能遗传给后代,这种基因逐代遗传,基因的频率会逐渐增加,从而使种群中雄性个体大多具有色彩艳丽的羽毛。

答案:

B

7.已知花生含油量的高低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花生种群中的低含油量花生品种进行淘汰,保留高含油量花生品种用以繁殖后代,从而使花生种群的含油量随着选择世代数的增加而增加。

据此分析,该人工选育过程对花生种群所起的作用是(  )

A.诱导产生了控制高含油量的基因

B.使控制高含油量的基因频率增大

C.导致高含油量花生这一新物种的形成

D.使控制产油这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之和变大

解析:

花生种群的含油量随着选择世代数的增加而增加是由于人工对含油量高的表现型进行选择,使控制高含油量的基因频率增大。

该人工选育过程没有诱导产生控制高含油量的基因;高含油量花生不是一个新物种;控制花生含油量高低的这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之和始终为1。

答案:

B

8.(2018·辽宁抚顺模拟)花生的含油量随选择世代数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选择育种对高含油量花生品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  )

A.改变了控制产油的一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

B.改变了花生的基因库,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C.淘汰部分表现型,使高含油量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大

D.定向诱导了控制高含油量基因的自由组合

解析:

一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等于1,选择育种对其无影响,A错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形成新物种,B错误;选择育种淘汰含油量低的个体,使高含油量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大,C正确;选择育种不能定向诱导控制高含油量基因的自由组合,D错误。

答案:

C

9.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 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

把甲虫分成多组,每组再分为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组的A部分,B部分不接触DDT。

处理后选死亡率最低的那一组的B部分饲养繁殖,再把后代分成许多组:

每组分成A、B两部分,重复上述实验。

这样一代一代选择下去,就可以从B部分选出强抗药性的甲虫。

材料二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在幼年时期会夭折,但在疟疾流行的地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的携带者对疟疾的感染率比正常人低得多。

现对A、B两地区进行调查,其中B地区流行疟疾。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的实验说明:

抗药性差异甲虫的存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___多样性。

DDT环境对甲虫的生存起到了选择作用,并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其直接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中,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

产生抗药性差异不同的种群中,雌雄甲虫之间仍然可以产生可育后代。

这说明,人工选择的不同甲虫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中A地区人群中各种基因型比例如图:

①计算A地区中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__。

②画出B地区流行疟疾后人群中各种基因型的大致比例图。

解析:

(1)抗药性差异甲虫的产生是突变导致的,甲虫的基因有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

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

(2)抗药性差异不同的种群中雌雄甲虫之间可以产生可育后代,说明不同甲虫种群的基因库之间能进行基因交流,不同甲虫种群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3)①由图中数据可知:

A的基因频率为90%+8%×1/2=94%。

②B地区人群中Aa个体对疟疾有较强抗性,所以Aa个体所占比例最大,AA个体对疟疾抵抗能力弱,故所占比例较小,aa个体既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又对疟疾抵抗能力弱,故比例最小。

答案:

(1)基因 生物的个体(或个体的表现型)

(2)基因交流 (3)①94% ②如图

[素能提升](4+2)

10.(2018·山东德州模拟)某小鼠群体中,A+、A、a互为等位基因,该种群基因型及个体数如下表

基因型

A+A+

A+A

A+a

AA

Aa

aa

个体数

100

200

300

100

200

10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的基因频率是35%

B.A+、A、a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A+和A的根本区别是碱基序列不同

D.该小鼠群体所有的A+、A、a基因,构成小鼠的基因库

解析:

由题表信息可知该小鼠种群共有1000个个体,则该等位基因共有2000个,其中A+基因共有100×2+200+300=700(个),所以A+的基因频率为700÷2000×100%=35%,A正确;新的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正确;等位基因的根本区别是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C正确;小鼠种群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才能构成小鼠的基因库,D错误。

答案:

D

11.研究者对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侧不同海拔高度的358种鸣禽进行了研究,绘制了该地区鸣禽物种的演化图表(部分)及其在不同海拔分布情况的示意图(图中数字编号和字母代表不同鸣禽物种的种群)。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种群①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了遗传多样性

B.在②③④⑤四个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物种是②③

C.种群X分布区域扩大有利于在⑥⑦原种群之间形成地理隔离

D.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相同方向演化

解析:

同一种群中不同个体表现型的差异(即种群①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层次中的遗传多样性,A正确;分析演化图表可知,四个物种中②和③由同一物种形成的时间最晚,两者亲缘关系最近,B正确;由于喜马拉雅山地区地形和气候条件复杂,若种群分布区域扩大,则有利于原种群间形成地理隔离,从而使⑥和⑦之间失去交配机会,C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有利于种群的基因频率朝着不同方向发展进化,D错误。

答案:

D

12.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且种群数量足够大、不发生基因突变、自然选择不起作用、没有迁入迁出,则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如果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0.25

B.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

C.如果该种群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其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0.4

D.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AA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

解析:

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0.3+1/2×0.4=0.5,a的基因频率也是0.5。

如果该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0.5×0.5=0.25,A正确;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由于处于遗传平衡状态,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不会发生改变,B错误;如果该种群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则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0.3+0.4×1/4=0.4,C正确;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0.4,Aa的基因型频率为0.4×1/2=0.2,aa的基因型频率为0.3+0.4×1/4=0.4,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则子二代AA的基因型频率为0.4+0.2×1/4=0.45,所以AA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D正确。

答案:

B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