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技术方案和措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68195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施工技术方案和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建筑施工技术方案和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建筑施工技术方案和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建筑施工技术方案和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建筑施工技术方案和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施工技术方案和措施.docx

《建筑施工技术方案和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施工技术方案和措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施工技术方案和措施.docx

建筑施工技术方案和措施

第一章施工技术方案和措施

第一节基础工程

一、基础施工方案或方法

(一)土方开挖方案

1、施工准备

1)施工前熟悉施工图纸,认真确定槽底标高。

施工前依据规划院给定定位桩点或引桩放出基槽边线,并通知监理验线。

2)施工前观测降水井内水位情况,水位应低于槽底标高0.5m以上,并且水位上涨平稳,无上涌现象,方可具备开槽条件。

3)检查水准点是否引至现场并且准确有效。

2、土方开挖

1)土方开挖时坑底设置出土坡道,以保证出土效率,挖出的土方现场预留足够的回填土,余土运至场地东侧建设方指定的存土区域。

2)开挖基槽前,合理确定开挖顺序和分层开挖深度,遵循原则。

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

3)基槽底部200mm高无扰动土采用人工挖土,对局部超挖的部分要用砂、碎石或混凝土填充。

4)当土方开挖快接近基底标高时,在基槽上放出基底标高控制线,控制线采用红色油漆进行标注。

挖掘机开始使用平刮方式进行挖土,现场配合测量人员随时配合挖掘机测量挖土的标高,避免土方超挖。

5)基槽随开挖随安排专人在已开挖处,用脚手管(油漆刷50cm红白格间距)及密目网封严,对基槽四周进行围挡,高度不低于1.5m,以防发生人员坠槽事故。

在适宜的地方设置上下槽通道,通道宽度不小于3m,并在两侧设护栏,且高度不低于1.5m,用密目网封严。

3、土方外运

1)工程采用明挖顺施法施工,开挖出的土石方用于回填部分存于现场内,剩余部分均存放于建设方指定区域内。

2)为保证运输过程不影响场区清洁,对敏感的扬尘和泥水问题要做好合理的安排,切实的解决,防止运输车辆漏、掉泥土。

3)工程场内运输时,在运输车辆出本标段施工区域前,将车辆用高压水在洗车槽冲洗干净,确认车体和车轮清洁,再经严格检查并登记后,方可放行,同时加强职工教育,使整个外运弃土工作在文明施工的指导下井然有序的进行。

4)运输车辆进出施工现场路口,设专人统一指挥,及时疏散行人和交通车辆在保障市内交通顺畅的同时,确保外运弃土工作的顺利进行。

5)运输车辆驶出施工现场,进入市内交通道路,精心驾驶,遵守交通规则。

4、基坑周边防护

1)坑槽边堆放泥土时,应距坑边1m以上,泥土堆积高度不得超过1.5m。

运土方向和路线、挖土走向图。

基坑周边超载不得超过15kPa。

2)基坑设置上下行人马道并架设护身栏杆,基坑周围护栏采用定型钢护栏。

3)在深坑边坡、抽水井及四周护栏等地段设置红灯警示。

4)在挖土期间,对建筑物周边用定型防护栏板作为防护,定型防护栏板刷黑黄色油漆,任何人不得随意拆除;如须拆除,必须按照移动安全防护管理规定执行。

(二)土方回填施工

1、土料选用

填土前,对土质进行严格检查,土体含水率控制在规范要求范围内,施工含水量和最优含水量之差在-6~+2%范围内,土体内的碎块草皮和有机物含量不大于8%。

2、作业条件

1)填土前对填方基底和基础、地下构筑物及地下防水层、保护层等进行检查,并办好隐蔽验收手续。

其结构强度达到规定的要求,方可进行回填土。

2)施工前根据工程特点、填方种类、设计压实系数、施工条件和压实工艺等合理确定填料含水量、每层填土厚度和压实遍数等施工参数。

3)房心和各种管沟的回填,在完成上下水道安装,并经试水合格,管沟墙间加固后再进行,并将填区内的积水和杂物清除干净。

4)填土前,作好水平、高程的测设,室内和散水的墙边作好水平标记。

5)确定好土方机械、车辆的行走路线,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进行加固加宽等工作。

3、工艺流程与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基坑底坪上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分层碾压夯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

(2)操作工艺

1)填土前,应将基坑(槽)底或地坪上的垃圾等杂物清理干净,抽除坑穴积水、淤泥。

2)检验回填土的质量有无杂物,粒径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回填土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土的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撒水润湿等措施。

3)填土应分层铺摊,每层铺土的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

填土每层的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4)夯实回填土每层至少夯打三遍。

打夯时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

严禁采取水浇使土下沉的所谓“水夯”法。

碾压时,每层接缝处作成斜坡形,碾迹重叠0.5-1.0m左右,上下错缝距离不应小于1m。

长宽比较大时,填土应分段进行。

5)人工填土,每层虚铺填土厚度不大于250mm,夯重30-40kg;落高400-500mm。

夯实基坑、地坪,行夯路线由四边开始,夯向中间。

6)深浅两基坑(槽)相连时,先填夯深基础;填至浅基坑相同的标高时,在与浅基础一起填夯。

分段填夯时,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形,梯形的高宽比一般为1:

2。

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小于1.0m。

7)基坑(槽)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基础墙两侧标高不可相差太多,以免把墙挤歪,较长的管沟墙,应采用内部加支撑的措施,然后,再在外侧回填土方。

8)回填房心及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两侧填土夯实;并应由管道两侧同时进行,直至管顶0.5m以上时,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机械夯实。

9)修整找平:

填土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超过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低于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夯实。

10)回填土每层填土夯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4、质量标准

1)基土严禁用淤泥、腐植土、冻土、耕植土和含有有机物质大于8%的土作为填土。

2)回填土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实。

取样测定压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其合格率不应小于90%;且不应集中。

环刀取样的方法及数量应符合规定。

3)回填的土料,必须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规定。

4)填土施工过程中应检查排水措施,每层填土厚度,含水量控制、压实程度、填筑厚度及压实遍数,应根据土质、压实系数及所用机具来确定。

二、基础质量保证措施

1)按要求测定土的干土质量密度:

回填土每层填土夯实后,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试验报告要注明土料种类,试验日期、试验结论及实验人员签字。

未达到设计要求的部位,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

2)回填土下沉:

施工中认真执行规范的有关规定,并要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防止因铺土超过规定厚度,或冬期施工时有较大的冻土块,或夯实不够遍数,甚至漏夯,基地有机物或树根、落土等杂物清理不彻底等原因,造成回填土下沉。

3)回填土夯压不密实:

在夯压时对土适当撒水加以润湿,再打夯或碾压,如出现弹性变形的土(俗称橡皮土),将该部分土方挖除,另用砂土或含砂石较大的土回填。

4)管道下部夯填不实:

管道下部按标准要求填夯回填土,如果漏夯、不实会造成管道下方空虚,造成管道折断而渗漏。

三、基础排水和防止沉降措施

1)明沟、集水井排水多是在基坑的两侧或四周设置排水明沟,在基坑四角或每隔30~40m设置集水井,使基坑渗出的地下水通过排水明沟汇集于集水井内,然后用水泵将其排出基坑外。

2)排水明沟宜布置在拟建建筑基础边0.4m以外,沟边缘离开边坡坡脚应不小于0.3m。

3)排水明沟的底面应比挖土面低0.3~O.4m。

集水井底面应比沟底面低0.5m以上,并随基坑的挖深而加深,以保持水流畅通。

4)集水井的内径为1米左右,井的深度一般应比工程基础底低1M左右。

集水井的内壁为干砌砖壁,半砖厚,砖间可留1~2cm宽的缝隙,以便地下水透过砖缝渗入井内。

在井的底部和砖壁四周,均铺一层10~20cm厚的碎石作为滤水层。

(有的工地也有用焊接而成的钢筋笼外包密目安全网代替的)

第二节主体工程

一、钢筋工程

(一)柱子钢筋绑扎

(1)工艺流程:

套柱箍筋→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

(2)套柱箍筋

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在搭接长度内,绑扣不少于3个,绑扣要向柱中心。

如果柱子主筋采用光圆钢筋搭接时,角部弯钩应与模板成45°,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90°角。

(3)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

柱子主筋立起之后,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画箍筋间距线:

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划箍筋间距线。

(5)柱箍筋绑扎

1)按已划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宜采用缠扣绑扎。

2)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

3)有抗震要求的地区,柱箍筋端头应弯成135°,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

如箍筋采用90°搭接,搭接处应焊接,焊缝长度单面焊缝不小于5d。

4)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及加密区内箍筋间距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如设计要求箍筋设拉筋时,拉筋应钩住箍筋。

5)柱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主筋外皮为25mm,垫块应绑在柱竖筋外皮上,间距一般1000mm,(或用塑料卡卡在外竖筋上)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准确。

当柱截面尺寸有变化时,柱应在板内弯折,弯后的尺寸要符合设计要求。

(二)绑剪力墙钢筋

(1)工艺流程:

立2~4根竖筋→画水平筋间距→绑定位横筋→绑其余横竖筋

(2)立2~4根竖筋:

将竖筋与下层伸出的搭接筋绑扎,在竖筋上画好水平筋分档标志,在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在横筋上画好竖筋分档标志,接着绑其余竖筋,最后再绑其余横筋。

横筋在竖筋里面或外面应符合设计要求。

(3)竖筋与伸出搭接筋的搭接处需绑3根水平筋,其搭接长度及位置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4)剪力墙筋应逐点绑扎,双排钢筋之间应绑拉筋或支撑筋,其纵横间距不大于600mm,钢筋外皮绑扎垫块或用塑料卡。

(5)剪力墙与框架柱连接处,剪力墙的水平横筋应锚固到框架柱内,其锚固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如先浇筑柱混凝土后绑剪力墙筋时,柱内要预留连接筋或柱内预埋铁件,待柱拆模绑墙筋时作为连接用。

其预留长度应符合设计或规范的规定。

(6)剪力墙水平筋在两端头、转角、十字节点、联梁等部位的锚固长度以及洞口周围加固筋等,均应符合设计抗震要求。

(7)合模后对伸出的竖向钢筋应进行修整,宜在搭接处绑一道横筋定位,浇筑混凝土时应有专人看管,浇筑后再次调整以保证钢筋位置的准确。

(三)梁钢筋绑扎

(1)模内绑扎

1)画主次梁箍筋间距→放主梁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层纵筋及弯起筋→穿次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向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模外绑扎(先在梁模板上口绑扎成型后再入模内)2)画箍筋间距→在主次梁模板上口铺横杆数根→在横杆上面放箍筋→穿主梁下层纵筋→穿次梁下层钢筋→穿主梁上层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筋→按箍筋间距绑扎→抽出横杆落骨架于模板内

(2)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

(3)先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距使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绑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

(4)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框架梁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内的锚固长度也要符合设计要求。

(5)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绑扎。

(6)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d,如做成封闭箍时,单面焊缝长度为5d。

(7)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处。

梁端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其间距与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8)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应垫垫块(或塑料卡),保证保护层的厚度。

受力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9)梁筋的搭接

梁的受力钢筋直径等于或大于22mm时,宜采用焊接接头,小于22mm时,可采用绑扎接头,搭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