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井降水施工方案新版 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68177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6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井降水施工方案新版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管井降水施工方案新版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管井降水施工方案新版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管井降水施工方案新版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管井降水施工方案新版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井降水施工方案新版 2.docx

《管井降水施工方案新版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井降水施工方案新版 2.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井降水施工方案新版 2.docx

管井降水施工方案新版2

管井降水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施工合同

合同名称

编号

签订日期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GF—1999—0201-XXX

2004年5月

2、施工图及文件

图纸名称

图号

出图日期

备注

建筑总平面图

01

2004-5

地下二层平面图

02

2004-5

烟台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992-12

3、主要法规、规范和标准条文

类别

名称

编号

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主席令第91号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279号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393号

标准条文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2002年版

建筑施工手册

2003年9月版

建筑分项施工工艺标准手册

4、保证手册、程序文件;项目管理手册及项目策划书

名  称

编  号

编制日期(或版号)

程序文件

CL-CX-C

2002.7.19(C版)

质量手册

CL-SC-C

2002.7.19(C版)

企业管理制度

2004-02

2004年2月

二、工程概况

1、概况

工程名称

永兴中南大厦

工程地址

烟台芝罘区西盛街

建设单位

烟台永兴房地产开发有限芝罘分公司

设计单位

烟台市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勘察单位

烟台市勘测设计研究院

监理单位

监督单位

烟台市质量监督站

施工总承包单位

南通建筑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合同工期

总工期550日历天,

开工日期

2004年06月05日

竣工日期

2006年01月18日

2、建筑结构设计概况

总建筑面积

61600m2

地下部分面积

49200㎡

征地面积

11360㎡

地上部分面积

12400㎡

占地面积

4900㎡

层次

地上部分

26层

±0.000高程

7.050m

基础埋深

-11.00m

地下部分

2层

设计室外地坪

-0.30m

檐口尺寸

95.00m

建筑总高度

100.00m

轴网尺寸

8100㎜×8100㎜

基础

灌注桩及筏板基础

结构类型

框架剪力墙

三、地质条件

烟台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地质勘察报告主要如下:

(一)场区工程地质条件,

经钻探揭露,场区内主要发育第四系冲洪的粉上、海积风成的细砂、海相沉积的细砂、冲洪积的粉质粘土、粉质粘土混角砾、角砾碎石,基底为下元古界粉子山群岗箭组云母片岩,现分述如下:

①杂填上(Q4ml)

该层厚度1.60~2.8米,层底标高变化1.78~4.78米,表层为混凝土地面及原建筑物基础,其下为碎石、砖块混粘性土,该层成分混杂,性质不均,不应做为天然地基持力层。

②粉土(Q4al+pl)

该层揭露最大厚度2.3米,主要分布在场区南半部,呈黄褐色,软塑至可塑,饱和,可见红色铁质氧化物,局部混细砂,该层为场区新近沉积。

②—1细砂(Q4m+eol)

该层揭露最大厚度2.30米,呈黄褐色,松散状态,饱和,主要矿物成分石英,可见云母片,局部混粉土,分选磨园良好,天然休止角中Φ上=40°,Φ下=29°。

③细砂(Q4m)

该层厚度3.00~5.60米,层底标高变-3.74~-1.95米,呈褐黄至浅黄色,中密状态,饱和,主要矿物成分石英、长石,可见暗色矿物,分选磨园一般,局部相变为中砂,局部又含砾石,天然休止角中Φ上=38°,Φ下=28°。

④粉质粘土(Q4al+pl)

该层揭露最大厚度4.2米,局部地段缺失,呈黄褐色,可塑状态,饱和,含大量铁、锰质结核及角砾,局部混中粗砂。

④—1粉质粘土混角砾(Q4al+pl)

该层揭露最大厚度2.80米,为第④层的夹层,层位不稳定,呈黄褐色,硬塑状态,以粉质粘土为主混角砾,角砾含量30%左右,局部相变为粉质粘土混中粗砂,局部夹呈中密状态的砾碎石薄层,粒径1.0~3.0㎝,成分石英质及强风化片岩岩块,标贯修正击数N’=20.6击(仅供参考),重型圆锥动力触探N63.5=6.4击。

⑤粉质粘土混角砾(Q3al+pl)

该层厚度1.20~7.50米,层底标高变化-10.64~-5.68米,呈黄褐至棕红色,以粉质粘土为主混角砾,角砾含量25%~35%见粒径一般0.5~1.0cm,成分石英质及强风化云母片岩岩屑,局部相变为粉质粘土混中粗砂或角砾石薄层,N’=17.5击,N63.5=6.2击。

⑥角砾碎石(Q3al+pl)

该层揭露最大厚度2.90米,局部地段缺失,呈褐黄色,呈稍密偏中密状态,以角砾为主混碎石,粒径一般0.5~2.0㎝,最大8.0㎝,成分石英质及强风化片岩岩块,骨架约占60%-70%,其孔隙间多被粘性土充填,局部为中粗砂充填,N’=21.1击(仅供参考),N63.5=6.2击。

⑦云母片岩强风化带(Ptlfg)

该层揭露最大厚度13.90米,为灰绿至灰黄色,强风化呈土状至碎片状,手易捏碎,主要矿物成分云母及大量次生矿物,原岩结构已大部分破坏,但尚可辩认原岩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岩体极破碎,呈散体状结构,为极软岩,局部受后期石英脉侵入,强度差异较大,N’=40.2击(仅供参考)。

⑧云母片岩中风化带(Ptlfg)

该层揭露最大厚度8.50米,呈发绿至灰黑色,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云母、长石,裂隙面上可见次生矿物,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呈裂隙块状结构,岩芯采取率低,金刚石钻进。

⑨云母片岩微风化带(Ptlfg)

该层揭露最大厚度7.0米,呈灰黑色,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云母、长石,可见少量次生矿物,局部可见白色石英脉,垂向揭露厚度0.1~0.5米不等,致使该层强度差异较大,岩体较破碎,呈镶嵌碎裂结构,岩芯多呈短柱状,RQD值43%~56%,金刚石钻进,该层共采取岩样8件,做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测试,据测试结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frm=9.4MPa,标准值frk=6.7MPa。

(二)场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况

拟建场地各钻孔均见有地下水,地下水属第四系孔隙潜水,第②—1层细砂、第③层细砂、第⑥层角砾碎石为主要的含水层和透水层,第④层粉质粘土、第⑤层粉质粘土混角砾,其层中均有中粗砂或角砾薄层,改善了粘性土层的透水性,使其透水性具有不稳定性,并使深部第⑥层角砾碎石含水层与上部第③层细砂具有水力联系。

勘察期间实测地下水位埋深1.90~2.45米,相应标高在4.00米左右,地下水位相对较稳定,年变幅小于1.0米,地下水自南向北径流,邻区地下水径流及大气降水补给,排泄向北入海。

据岩土性状及邻近水文地质资料,各层渗透系数经验值建议如下:

第②层粉土:

3×10-4㎝/s

第②—1层细砂:

2.5×10-3㎝/s

第③细砂8×10-3㎝/s

第④层粉质粘土1.0×10-5㎝/s

第④-1层粉质粘土混角砾2×10-4㎝/s

第⑤层粉质枯上混角砾1.0×10-4㎝/s

第⑥层角砾碎石2×10-2㎝/s

因设计挖土深度为11米,基坑面积较大且水量丰富,用轻型井点难以满足,现拟采用管井降水系统。

将基坑内地下水降至基坑底面以下1.0m,以确保基础顺利施工。

四、井设计计算

(1)井点管的埋置深度H:

根据场区地层及施工经验,井深度定为18~19米左右,以入岩0.5~1.0米为准。

(2)涌水量计算

根据地质剖面图,按无压完整井计算涌水量,公式为:

  Q=1.366K(2H-S)S/(lgR-lgX0)  

(2)

式中Q——井点系统总涌水量(m3/d)

  K——渗透系数(m/d)

  H——含水层厚度(m)

  R——抽水影响半径(m),R=1.95S

  S——水位降低值(m)

  X0——基坑假想半径(m),X0=

经计算,边长为97m×91m的矩形区域涌水量为1696m3/d。

(3)单井出水量q及井群数量N的确定:

根据场区地质情况及各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并结合降水资料、经验可知,

q=65πdLK1/3

=65×3.14×0.4×1×(2.609)1/3

=112.3m3/d

该场区单井出水量q约为48m3/d,井群数量N=1.1×Q/q=38.83(根)。

取井数为39根.

(4)井间距的确定:

井间距=基坑周边长度/井群数量=9.64米。

沿基坑周边布设降水井时,根据现场情况,降水井点间距作适当调整。

(5)基坑内明沟、集水坑降水

由于工程施工中处于雨季,为了排出基坑内大气降水及基坑内的少量地下水,在基坑四周挖排水沟及4~8口集水井,用潜水泵将积水排出。

(6)开挖前的降水周期

由于该降水工程覆盖面积较大,而且场区(5)层粉质粘土为不透水层,地下水垂直方向迳流受阻,降水漏斗形成缓慢,为了基坑顺利开挖及支护,确保基坑降水漏斗的形成,在开挖前应提前10天进行场区预降水。

(7)排水管道的回架设

沿基坑开挖周边、降水井1~2米架设直径260mm的水泥预制管,间隔40~45米设置沉砂池,将地下水排入城市下水系统。

(8)备用设备

在施工降水过程中,宜备用一台75kw发电机组,以防外线停电使用。

五、施工准备

施工主要机具的准备见下表

主要机具

设备名称

数量

设备用途

SP-300型钻机

4台

施工2个孔/天·台

经纬仪

1台

现场测放井位

空气压缩机

1台

9立方,洗井

外径为400mm井管

700米

管井

潜水泵

40台

抽水

六、工期要求

根据建设单位要求,本分项施工工期计划于2004年6月5日开始至2005年1月30日结束,施工总计划工期为240天,预降水10天后开始基坑开挖。

七、施工工艺

(1)采取沿基坑外围四周呈环形布置,采用SP-300等型号钻机泥浆护壁回转钻进工艺成井,开孔与终孔直径均为800mm,下外径400mm的无筋水泥塭管,用两层纱网或棕榈树皮包扎,圆木板封底,瓜子石充填作滤料,然后用9m3空压机洗井至水清,洗井时间一般不小于2小时。

井中心距基坑边缘的距离1.5m左右。

(2)水泵的设置标高应根据降水深度和选用水泵最大真空吸水高度而定,一般为5~7m,当吸程不够时,可将水泵设在基坑内。

(3)管井使用时,应经试抽水,检查出水是否正常,有无淤塞等现象,如情况异常,应检修好后方可转入正常使用。

抽水过程中,应经常对抽水设备的电动机、传动机械、电流、电压等进行检查,并对井内水位下降和流量进行观测和记录。

(4)井管使用完毕,可用人字桅杆上的钢丝绳、倒链借助绞磨或卷扬机将井管徐徐拔出,将滤水井管洗去泥砂后储存备用,所留孔洞用砂砾填实,上部50cm深用粘性土填充夯实。

八、质量标准

(1)井点管埋设位置、间距、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垂直度应小于井深的1/100。

(2)井点埋设井底沉渣厚度应小于80㎜,使用应无严重淤塞,没有出水不畅或死井等情况。

(3)最低降水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九、成品保护

(1)井点成孔后,应立即下井点管并填入豆石滤料,以防塌孔。

不能及时下井点管时,孔口应盖盖板,防止物件掉入井孔内堵孔。

(2)井点管埋设后,管口要用木塞堵住,以防异物掉入管内堵塞。

(3)井点使用应保持连续抽水,并设备用电源,以避免泥渣沉淀淤管。

(4)冬期施工,井点联结总管上要覆盖保温材料,或回填30cm厚以上干松土,以防冻坏管道。

一十、安全措施

(1)施工前,对现场施工人员做好安全教育。

(2)施工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帽带。

(3)冲、钻孔机操作时应安放平稳,防止机具突然倾倒或钻具下落,造成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