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港煤矿高瓦斯易自燃煤层开采综合防治瓦斯和煤层自燃技术研究打算任务书改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6752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港煤矿高瓦斯易自燃煤层开采综合防治瓦斯和煤层自燃技术研究打算任务书改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石港煤矿高瓦斯易自燃煤层开采综合防治瓦斯和煤层自燃技术研究打算任务书改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石港煤矿高瓦斯易自燃煤层开采综合防治瓦斯和煤层自燃技术研究打算任务书改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石港煤矿高瓦斯易自燃煤层开采综合防治瓦斯和煤层自燃技术研究打算任务书改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石港煤矿高瓦斯易自燃煤层开采综合防治瓦斯和煤层自燃技术研究打算任务书改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港煤矿高瓦斯易自燃煤层开采综合防治瓦斯和煤层自燃技术研究打算任务书改动.docx

《石港煤矿高瓦斯易自燃煤层开采综合防治瓦斯和煤层自燃技术研究打算任务书改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港煤矿高瓦斯易自燃煤层开采综合防治瓦斯和煤层自燃技术研究打算任务书改动.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港煤矿高瓦斯易自燃煤层开采综合防治瓦斯和煤层自燃技术研究打算任务书改动.docx

石港煤矿高瓦斯易自燃煤层开采综合防治瓦斯和煤层自燃技术研究打算任务书改动

 

编号

类别

 

2021年科学技术项目

计划任务书

 

项目名称:

石港煤矿高瓦斯易自燃煤层开采综合防治

瓦斯和煤层自燃技术研究

承担单位:

山西石港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协作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起止年限:

2021年1月~2015年6月

 

2021年1月

国内外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及专利情况

瓦斯抽采是治理瓦斯突出、瓦斯积聚和瓦斯爆炸的根本性措施,按照地应力程度来划分,瓦斯抽采包括未卸压煤层抽采和卸压煤层抽采,尤其是利用采动效应对瓦斯的卸压作用高效抽采瓦斯已经成为我国煤矿瓦斯灾害治理的最有效途径。

卸压瓦斯抽采的主要技术手段包括利用高抽巷或高位钻孔抽采邻近层瓦斯、穿层钻孔抽采卸压瓦斯以及地面钻井(孔)抽采卸压瓦斯等,目前前两者因经济实用而被较常采用。

矿井自燃火灾防治技术与体系在近几十年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和完善,但是随着煤矿开采强度的不断增大,同时由于自燃危险区域的隐蔽性和特殊性,煤层的自燃危险性有明显增大的趋势。

矿井自燃火灾防治技术与体系主要包括采空区遗煤自燃机理、采空区火源位置探测技术和煤自燃火灾防治技术等。

回采工作面瓦斯及火灾防治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但是现场在实施瓦斯治理及火灾防治的措施时,没有考虑到二者之间的耦合,在实施瓦斯治理方法时,容易引起采空区漏风,从而导致煤自燃。

因此,在治理易自燃煤层采空区瓦斯时,需选择合理的参数,在有效地降低采空区瓦斯涌出同时,尽可能地避免煤自燃事故的发生。

山西石港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主采15号煤层,15号煤层原始瓦斯含量为m3/t,原始瓦斯含量较大,采煤工作面采用U+I型通风方式,工作面回采期间内错尾巷瓦斯超标现象时有发生,表明回采期间瓦斯涌出量较大,本煤层瓦斯抽采并没有达到根治瓦斯的效果;由于15号煤层较厚且为二类自燃煤层,同时上邻近层14号煤层(与15号煤层平均层间距仅为)为一类容易自燃煤层,回采期间上邻近层14号煤层垮落落入采空区和15煤层遗留浮煤共同构成采空区自燃灾害隐患,故而采空区CO气体浓度也长期存在超标现象;2013年7月25日,15203回采工作面采空区14号煤层发生自燃导致采空区爆燃事故的发生。

因此,石港煤矿煤层开采中瓦斯和自燃灾害问题已严重威胁着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

本项目拟针对工作面采空区CO气体超限、采空区自燃、内错尾巷瓦斯浓度超限等现象,运用理论研究、实验室试验、数值模拟、现场验证等多种技术手段,深入探讨并确定适合石港煤矿工程技术特点的近距离煤层回采工作面瓦斯与煤自燃共治机理,建立石港煤矿近距离煤层回采工作面瓦斯与煤自燃共治技术体系,为进一步完善石港煤矿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采空区防灭火技术和回采工作面瓦斯治理技术提供理论支撑,为石港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主要研究、试验内容、目标、技术关键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目标要具体,包括阶段目标和最终目标)

主要研究、试验内容:

由于14#煤层没有开采,且距离15#煤层距离较近,处于15#煤层的冒落带,会在15#煤层的采空区形成大量浮煤,采空区中14#煤层的自燃发火危险程度可能比15#煤层更严重,而14#煤层的指标气体,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等参数尚不清楚。

因此,为了消除采空区煤自燃的危险性,降低回采工作面瓦斯浓度,特别是尾巷瓦斯浓度,以及将来取消内错巷之后工作面上隅角的瓦斯浓度,实现对石港煤矿近距离煤层回采工作面瓦斯与煤自燃共治的目的,项目拟开展的研究内容如下:

(1)回采工作面瓦斯与煤自燃共存致灾机理研究

研究回采工作面瓦斯与煤自燃共存的内在关联性及致灾机理,建立回采工作面采场裂隙场、浓度场(甲烷浓度场和氧气浓度场)和温度场三场交汇模型;本项研究的技术路线图如图1所示。

图1工作面采空区风流流场及采场瓦斯分布特征研究技术路线示意图

根据工作面的采煤方法,巷道布置,包括治理瓦斯巷道的布置,运用UDEC软件模拟研究回采工作面和采空区的裂隙场。

根据直接顶的厚度,碎胀性及冒落带,裂隙带的分布规律,分析采空区内14#层,15#层浮煤分别的厚度和层位。

以裂隙场为基础,利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分析采空区漏风分布,并结合采空区温度的测定,气体浓度的测定,分析采空区三维立体的浓度场,温度场。

在此基础上得出该采空区自燃“三带”的特征。

作为以后研究和措施实施的基础。

(2)采空区自然发火危险程度研究

煤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技术的关键技术核心是如何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标志气体及临界指标。

根据以往的研究,使用最多的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标志气体往往是CO、C2H4等。

但有些矿区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技术已有的研究表明,CO、C2H4等标志气体不一定是最灵敏的,故需进一步探索更适合石港矿煤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技术预测预报标志气体及临界指标,使煤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技术更能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为了分析哪层煤在采空区中更容易发生自燃现象。

基于14#煤层和15#煤层含硫量的差异,通过实验室试验,分别提出适合石港煤矿15号、14号煤层自然发火危险程度评估的标志性气体,深入分析采空区标志性气体随时间变化规律以及采空区不同位置温度变化规律。

根据采空区14#、15#浮煤氧化带的位置,采空区内CO浓度和温度的变化,以及回风巷,内错巷,高抽巷内CO浓度的监测,结合工作面推进速度与14#、15#煤层的自然发火期和自燃倾向性,对采空区14#、15#煤层浮煤的自然发火危险程度进行评估。

(3)构建采空区立体注氮体系研究

针对采空区存在14#和15#浮煤,且14#、15#浮煤存在空间立体关系,为了有效消除两层浮煤自燃的危险性,拟构建采空区立体注氮体系,即在在进风巷落山处埋管连续注氮,消除15#浮煤的自燃危险性,并在采空区自燃三带的研究结果基础上,分析埋管注氮的效果;同时通过回采工作面进风巷向采空区打低位钻孔,对14#浮煤的氧化带进行连续注氮,消除14#浮煤的自燃危险性;或者通过在内错巷中埋管或打钻的办法,向采空区14#煤层的浮煤氧化带内注氮,消除14#浮煤的自燃危险性。

在此基础上分析立体注氮体系下不同注氮量、不同注氮位置对采空区自燃发火的控制效果。

(4)高抽巷抽采瓦斯及工作面配风量对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影响研究

O2是浮煤氧化的必要条件,通过控制采空区的漏风量,可以缩小浮煤氧化带的范围,氧化带的范围越小,自然发火的危险性就越低。

针对工作面采空区漏风的分析,要分析其漏风通道,及漏风原因。

通过对工作面的巷道的布置和采空区顶板冒落形态的预分析,发现工作面的上下隅角、内错尾巷、高抽巷是主要的漏风通道。

由于高抽巷和工作面风流是采空区漏风的主要来源。

所以要分析采动影响下上覆岩层垮落及裂隙发育规律,研究高抽巷抽采条件下的采空区漏风规律,以及采空区浮煤自燃发火程度,确定合理的高抽巷抽采负压,使得在满足瓦斯抽放的前提下,漏风最小;同时根据裂隙带规律,确定合理的高抽巷距15#煤层顶板的距离以及高抽巷与回风巷的水平距离。

分析工作面不同配风量对采空区“三带”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确定高抽巷抽采及工作量配风对采空区自然发火的耦合机制。

(5)本煤层预抽瓦斯参数研究

由于15#煤层原始瓦斯含量及煤层厚度均较大,且瓦斯在垂直煤层节理方向的渗流性远小于平行煤层层理方向的渗流性,因此回采工作面预抽钻孔的布置数量和位置对本煤层预抽影响较大,而尾巷瓦斯浓度受本煤层预抽瓦斯效果的影响较大,因此拟通过在进、回风巷实施双排抽采钻孔,一排水平钻孔,控制下部瓦斯;一排倾斜向上的钻孔,控制中部瓦斯,以并结合工作面前方采动卸压区的范围,改变本煤层瓦斯抽采钻孔方位角,使之朝向工作面方向。

在内错巷中布置水平钻孔,控制15#煤层上部的瓦斯。

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本煤层预抽参数优化前及优化后的抽采效果。

(6)回采工作面瓦斯与煤自燃共治的技术的进一步探讨

本部分工作根据石港公司今后是否开采14#煤层分两种情况讨论。

a.开采14#煤层

①测试14#煤层的瓦斯参数,包括瓦斯含量,瓦斯吸附常数,瓦斯放散初速度,煤的坚固性系数等,为开采14#煤层提供依据。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14#煤层瓦斯抽放方案。

②初步分析开采14#煤层对15#煤层的卸压效果,以及15#煤层的瓦斯排放效果。

对15#层卸压后的瓦斯含量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提出开采15#煤层本煤层抽放措施,工作面的最佳风量,以及采空区埋管注氮的参数等。

b.不开采14#煤层

①由于内错巷的取消,工作面上隅角瓦斯问题会有所加重。

为此,提出15#煤层采用W形通风方式,在工作面上下巷中间再打一条专用回风巷,形成上下巷进风,中间巷回风的工作面通风系统。

该系统的优点是:

减小进回风之间的压差,减小采空区的漏风,同时减轻上隅角问题。

②强化本煤层预抽

在15#层的进回风均布置两排钻孔,下排钻孔水平,上排钻孔倾斜向上,钻孔方向均向工作面倾斜;同时做钻场,用平行钻孔对15#煤上部进行抽放;并确定合理的水平抽采间距及抽采负压。

必要时,可以做钻场对14#煤进行抽放。

③高抽巷参数优化

分析15#煤层开采时的竖三带的分布,优化高抽巷层位,和距回风巷的水平距离,同时确定高抽巷的合理抽放负压,使其在抽放足量瓦斯的同时不造成很大漏风。

④立体注氮体系

在之前的研究基础上,继续对15#煤层的工作面采空区实施埋管注氮和钻孔注氮相结合的立体注氮体系。

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最终目标为建立石港煤矿近距离煤层回采工作面瓦斯与煤自燃共治技术体系,阶段目标具体如下:

(1)阐明回采工作面瓦斯与煤自燃共存致灾机理;

(2)确定合理的高抽巷抽采参数及工作量配风量;

(3)建立适合石港煤矿的采空区14#、15#煤体自燃标志性气体判别模式,增强采空区气体监测的针对性;

(4)确定合理的采空区立体注氮方式,包括采空区的注氮量及注氮位置;

(5)确定合理的本煤层预抽参数。

(6)为石港矿后续工作面开采煤火共治提出合理建议。

技术关键:

(1)回采工作面瓦斯与煤自燃共存的内在关联性及致灾机理,回采工作面采场裂隙场、浓度场和温度场三场交汇模型;

(2)14#自燃特性及“三带”的确定;

(3)采空区立体注氮体系的建立及分析验证。

达到的技术水平,经济、社会效益及推广应用前景

本项目的实施不但可有效降低采空区15号、14号浮煤自燃的危险性,还可以减少工作面回采期间瓦斯的涌出,降低尾巷瓦斯浓度,同时抽采出来的瓦斯能够加以工业利用,变废为宝,这不仅为石港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重要保障,还能够为石港煤矿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效益。

石港煤矿15号煤层瓦斯含量较大,采空区不同空间位置存在15号、14号浮煤,且14号、15号煤层均具有自燃发火特性,因此,石港煤矿的工作面瓦斯与煤自燃共治具有鲜明的特点,研究价值显著,预计研究成果可达国内领先水平以上。

与石港煤矿煤层条件相近的煤田在全国还有许多,因此,开展石港煤矿近距离回采工作面瓦斯与煤自燃共治技术项目研究,其成果将会给同类条件下的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有意的借鉴和可靠的技术保证,保证矿井的正常安全开采。

本项目成功后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将会产生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采用的研究、试验方法和技术路线(包括工艺流程)

1.研究、试验方法

(1)通过传热学,气体的渗流、扩散等理论研究回采工作面瓦斯与煤自燃共存的内在关联性及致灾机理,建立回采工作面采场裂隙场、浓度场和温度场三场交汇模型。

(2)运用UDEC软件对近距离煤层回采工作面采场裂隙分布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利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分析高抽巷瓦斯抽采负压以及工作面配风量对采空区“三带”的影响规律、模拟不同注氮位置及注氮量对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影响。

(3)通过实验室测试提出适合判别石港煤业15号、14号煤自燃的标志性气体,结合束管监测和人工取样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对不同的立体瓦斯抽采方案、立体注氮方式以及工作面配风量下采空区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