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6物态变化配套检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67086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6物态变化配套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6物态变化配套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6物态变化配套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6物态变化配套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6物态变化配套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6物态变化配套检测.docx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6物态变化配套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6物态变化配套检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6物态变化配套检测.docx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6物态变化配套检测

2014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6:

物态变化配套检测

一、选择题

1、(2013•永州)2010年,两名俄裔科学家发现纳米材料石墨烯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家.最近,研究人员利用石墨烯解决了半导体材料散热的问题,解决散热问题是利用石墨烯的(  )

A.导热性好B.熔点高C.硬度大D.密度小

答案:

A

解析:

石墨烯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故适合做交通信号灯和电动汽车中使用的半导体材料,A符合题意;

故选A.

2、(2013•广州)图中的示意图形象反映物质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正确的说法是(  )

A.甲是气态B.乙是气态C.丙是气态D.甲是固态

答案:

C

解析:

甲图中分子间的距离略大,约束力很小,分子的位置不固定,和液态分子的特点相似;

乙图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小,约束力很大,分子的位置固定,和固态分子的特点相似;

丙图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大,约束力几乎没有,分子的位置极度散乱,和气态分子特点相似.

故选C.

3、(2013•南昌)“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是小胜同学对自己相关物理量的估测,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

A.正常体温约为39℃B.体重约为450N

C.步行速度约为5km/hD.脉搏约为70次/min

答案:

A

解析:

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39℃为高烧状态.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的质量在45kg左右,受到的重力为45kg×10N/kg=450N.此选项符合实际;

C、人步行的速度在1.4m/s=1.4×3.6km/h≈5km/h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D、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大约1s,1min大约跳动70次.此选项符合实际.

故选A

4、(2013•郴州)我国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早以已获得绝对温度为100K的高温超导材料.绝对温度(T),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T=(t+273)K,绝对温度100K相当于(  )

A.-173℃B.-100℃C.273℃D.100℃

答案:

A

解析:

摄氏温度t与热力学温度T的换算关系是:

T=t+273℃,绝对温度100K,那么用摄氏温度表示应该是:

t′=T′-273℃=100K-273℃=-173℃.

故选A

5、(2013•随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温计给发烧病人测量体温后放在20℃的室内,体温计一直显示着39℃的示数,说明水银这种物质具有“热胀冷不缩“的反常特性

B.课本上说,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0℃,弦外之音,这可以解读为:

冰的熔点与气压有关

C.营养专家建议,炒菜时不要先把盐直接撒在高温的锅里,而是在炒熟的菜准备装盘的时候撒少许盐,这是为了减少盐的汽化

D.妈妈们对厨房里的油烟很烦恼,附着在厨房门窗上的“油糊糊“,是烹饪过程中植物油先升华后凝华的结果

答案:

B

解析:

A、体温计给发烧病人测量体温后放在20℃的室内,体温计一直显示着39℃的示数,是因为玻璃泡上方有一个弯曲的缩口,体温计离开身体后,液柱不会立刻回到玻璃泡.此选项错误;

B、课本上说,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0℃,弦外之音可以解读为:

冰的熔点与气压有关.此选项正确;

C、营养专家建议,炒菜时不要先把盐直接撒在高温的锅里,而是在炒熟的菜准备装盘的时候撒少许盐,这是为了减少盐的升华.此选项错误;

D、妈妈们对厨房里的油烟很烦恼,附着在厨房门窗上的“油糊糊“,是烹饪过程中植物油先汽化后液化的结果.此选项错误.

故选B.

6、(2013•内江)兰兰对下列物理现象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进行了判断,她判断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融化--熔化

B.夏天.刚从冰柜里拿出的冰镇矿泉水的瓶壁“流汗”--液化

C.秋天的夜晚,小草上出现露珠--升华

D.冬天,人口里呼出“白气”--汽化

答案:

AB

解析:

春天,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冰变为液态水,是熔化.A正确;夏天.刚从冰柜里拿出的冰镇矿泉水的瓶壁“流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附在瓶壁上,是液化;B正确.秋天的夜晚,小草上出的现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草木上形成露,是液化.C不正确;冬天,人口里呼出“白气”,是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气,是液化.D不正确.

故选A、B.

7、(2013•大连)在保温杯中装适量0℃的水,从冰箱的冷冻室里取出一小块冻了很长时间的冰,放到保温杯中,保温杯是绝热的.过一段时间,冰和水的温度相同.在这个过程中(  )

A.水的质量增大B.冰的质量增大

C.水的温度降低D.冰的比热容增大

答案:

B

解析:

从冰箱的冷冻室里取出一小块冻了很长时间的冰,冰的温度很低,放到装适量0℃的水的保温杯中,冰块从保温杯水中吸热,保温杯是绝热的,与外界没有热交换;通过热传递杯内水的温度肯定低于0℃,因此会有水结成冰,而冰不能熔化成水,使冰的质量增大.

故选B

8、(2013•云南)炎热的夏天,课桌上一个杯子中有一把金属勺,把热水瓶中的开水(略低于100℃)倒入杯中,一会儿金属勺熔化了.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26℃)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关于这种金属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金属熔点高于100℃B.该金属熔点低于26℃

C.该金属凝固点高于100℃D.该金属凝固点低于100℃

答案:

D

解析:

金属勺熔化了,说明热水瓶中开水的温度高于金属的熔点,使金属勺从开水中吸热而熔化;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26℃)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说明室温(26℃)低于金属的凝固点,使金属凝固.

故选D

9、(2013•广安)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赛龙舟、吃粽子也成为人们过节的重要习俗.小彤看见妈妈在家煮粽子时,锅中水沸腾后改用“小火”继续煮.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能更快的将粽子煮熟

B.用“大火”可使水沸腾更剧烈,沸点升高,不应该改用“小火”

C.水沸腾后,改用“小火”水温升高较慢,锅中水不易被烧干

D.水沸腾后,用“大火”或“小火”煮,水温都不变,用“小火”煮可节能

答案:

D

解析:

A、改用“小火”没有改变水面上气压,不能改变水的沸点.不符合题意.

B、改用“大火”没有改变水面上气压,不能改变水的沸点.不符合题意.

C、水沸腾后,无论用“小火”还是“大火”,水的温度都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D、水沸腾后,用“大火”或“小火”煮,水温都不变,用“小火”煮可节能.符合题意.

故选D

10、(2013•北海)下列做法能使蒸发变慢的是(  )

A.用塑料袋把水果包装密封好放在冰箱里

B.洗完衣服后,把衣服摊开晾在向阳通风处

C.洗完头发后,用电吹风将头发吹干

D.用扫把把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答案:

A

解析:

A、用塑料袋把水果包装密封好放在冰箱里,既降低了温度,又控制了空气的流动和液体的表面积,可有效减慢蒸发,符合题意;

B、洗完衣服后,把衣服摊开晾在向阳通风处,从提高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衣服上水分的蒸发,不合题意;

C、洗完头发后,用电吹风将头发吹干,可加快空气流动,加快了水的蒸发,不合题意;

D、扫帚把洒在地面的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分的蒸发,不合题意.

故选A.

11、(2013•咸宁模拟)下列关于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冰箱里冷冻食物的表面结霜是凝华现象,凝华需要放热

B.地球变暖,导致冰川消融是液化现象,液化需要放热

C.冬季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凝固需要吸热

D.夏天装有冷饮的杯子“出汗”是熔化现象,熔化需要吸热

答案:

A

解析:

A、冷冻食物的表面结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放热.正确.

B、地球变暖,冰川消融是由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是熔化吸热.错误.

C、河水结冰是由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是凝固放热.错误.

D、杯子出汗,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放热.错误.

故选A.

12、(2013•东营)洗热水澡时,卫生间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洗完后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水在镜面上发生的两种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

C.先凝华后升华D.先升华后凝华

答案:

B

解析:

洗澡的时候,水大量蒸发,有许多水蒸气遇到冷的镜子液化形成小水滴,过了一段时间后,小水滴又蒸发变为水蒸气,所以又变得清晰起来.

故选B.

二、填空题

13、(2013•南昌)温泉的开发是人们利用地热的一种形式.冬天,温泉水面的上方笼罩着一层白雾,这是温泉水先 后 形成的小水滴;雪花飘落到池水中立刻不见踪影,这是雪花 成水融入温泉水中.(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

汽化;液化;熔化

解析:

(1)温泉水上面笼罩着一层白雾,是温泉内的水先汽化,遇到冷的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2)雪花落入池水中不见踪影,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14、(2013•海南)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规律制成.我们实验时,测量的沸水温度值往往低于100℃,原因是实验室气压 1个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

热胀冷缩;小于.

解析: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测量的沸水温度值往往低于100℃,原因是实验室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15、(2013•常州)2013年春节,小明去北方看雾凇,在公园看到温度计如图所示,其量程为 ,当时气温为 ℃,温度计内测温液体是表格中的 .在极寒地区,静停汽车密闭水箱内的水会结冰,因V冰/V水=  (保留两位小数),在水箱内添加防冻剂是必要的,有些司机嫌防冻剂价格昂贵,而采用在水箱内添加“二锅头”(高浓度酒精饮品)的办法,对此小明坚决反对,理由是  (说出一点即可).(ρ冰=0.9×103 kg/m3)

答案:

-40℃~50℃;-16℃;酒精;1.11;酒精的沸点小于水的沸点

解析:

(1)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量程为-40℃~50℃,指针位置在零摄氏度以下,故其示数为-16℃;通过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并比较表中的数据可知,酒精的沸点为78℃,大于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凝固点为-117℃,小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而水和水银的凝固点都大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因此温度计内的液体是酒精.

(2)∵m冰=m水

∴ρ冰v冰=ρ水v水

v冰/v水=ρ水/ρ冰=(1×103kg/m3)/(0.9×103kg/m3)≈1.11.

因为酒精的沸点较低,当在水中添加酒精时,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但酒精的沸点小于水的沸点,水箱内的温度很容易达到酒精的沸点,使酒精汽化,导致水箱内压强大,容易发生爆炸事故.

16、(2013•镇江)图1、2分别是两种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图1所对应的固体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理由是 ;

(2)图2是冰的熔化图象,处于冰水混合状态的是图中 段,在此过程中,混合物需要 热量,总体积 ;

(3)已知冰的比热容比水的小.图2中 点对应冰刚好完全熔化,若此后继续加热一会儿,则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是 .

答案:

(1)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2)BC;吸收;减小;(3)C;CF.

解析:

(1)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该物质为非晶体.

(2)图2是冰的熔化图象,处于冰水混合状态的是图中BC段在熔化的过程中该物质吸收的热量用来熔化,因此此过程温度保持不变,冰不断熔化成水,因为水的密度比冰的密度大,所以同质量的冰熔化成水后体积减小,故总体积减小.

(3)由图可知,BC段为冰的熔化过程,在B点开始熔化,到C点结束,故图2中C点对应冰刚好完全熔化,若此后继续加热一会儿,温度上升较慢,则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线CF比较符合实际.

三、实验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