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高三下学期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64414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5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高三下学期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高三下学期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高三下学期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高三下学期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高三下学期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高三下学期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届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高三下学期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高三下学期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高三下学期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届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高三下学期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9届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

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食品包装袋内放置铁粉与放置硅酸干凝胶的作用相同

B.以地沟油为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与以石油为原料生产的柴油化学成分相似

C.工业生产玻璃和高炉炼铁均需用到石灰石

D.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杀菌与医用酒精用于皮肤表面消毒杀菌原理相似

【答案】C

【解析】

【详解】A.食品包装袋内放置铁粉是作脱氧剂,防止食品氧化变质;而放置硅酸干凝胶是作干燥剂,它们的作用不同,A错误;

B.以“地沟油”为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含油脂,而以“石油”为原料生产的柴油含烃,化学成分不相似,B错误;

C.制普通玻璃的原料:

石英砂、石灰石、纯碱等;冶炼生铁的原料:

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均需要用石灰石为原料,C正确;

D.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杀菌是由于氯气云水反应产生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杀菌消毒;而酒精是使蛋白质变性,失去生理活性,所以医用酒精可用于杀菌消毒,二者作用不相似,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2.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含CO32-总数为NA的Na2CO3溶液中,Na+总数为2NA

B.标准状况下,2.24L乙烷和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0.6NA

C.将0.1molH2和0.2molI2(g)充入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生成的H-I键数目为0.2NA

D.常温下,电解1L的精制食盐水,一段时间后测得溶液pH为11,则电解过程中通过导线的电子数目为0.002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Na2CO3溶液中CO32-由于水解而消耗,所以若溶液中CO32-总数为NA,则Na+总数大于2NA,A错误;

B.标准状况下,2.24L乙烷和丙烯的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是0.1mol,由于每种气体分子中都含有6个H原子,所以0.1mol混合气体中含有H原子数为0.6NA,B正确;

C.H2与I2化合形成HI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所以将0.1molH2和0.2molI2(g)充入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生成HI的物质的量小于0.2mol,则产生的H-I键数目少于0.2NA,C不正确;

D.根据电解方程式:

2NaCl+2H2O

Cl2↑+H2↑+2NaOH,根据方程式可知:

每反应产生1molNaOH,反应转移1mol电子,现在反应产生NaOH的物质的量为n(NaOH)=10-3mol/L×1L=10-3mol,所以电解过程中通过导线的电子数目为0.001NA,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3.有机化合物M、N的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B.M能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N的二氯代物有3种不同结构D.M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两者化学式均为C8H8,但结构不同,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故A选项正确;B.M中有C=C双键,可以和Br2发生加成反应而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B选项正确;C.N的二氯代物有:

2个氯原子相邻、面对角线相间、体对角线相间3种,故C选项正确;D.苯和乙烯均为平面结构,旋转苯基与乙烯基之间的C-C单键可能使苯基平面结构和乙烯基平面结构处于同一平面,故D选项错误。

答案:

D。

【点睛】考查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同分异构体数目的确定。

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以此判断两者是否为同分异构体。

4.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详解】A、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浊液的反应需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没有加碱至碱性,不能检验,故A错误;

B、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为:

向沸水中滴加5~6滴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故B错误;

C、至不再有沉淀生成,再滴加0.1mol/L的KI溶液,发生沉淀转化,可知Ksp(AgI)

D、Al能与NaOH反应,Mg不能,则原电池中Al为负极,而金属性Mg大于Al,故D错误。

正确答案选C。

【点睛】注意检验蔗糖水解后的产物葡萄糖时应在碱性条件下,为易错点。

5.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B.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须经烘箱烘干后才可使用

C.配制0.5mol·L-1480mL的NaOH溶液需称量9.6gNaOH固体

D.某溶液中滴入2滴K3[Fe(CN)6]溶液生成具有特征蓝色的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用苯萃取溴水时,苯的密度比水小,分层后在上层,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A项错误;

B.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中有水并不会影响实验结果,可以不经过烘干,B项错误;

C.配制480mL溶液,需要用到500mL容量瓶,计算的时候用500mL计算,

,C项错误;

D.检验Fe2+,使用[Fe(CN)6]3+,会出现特征的蓝色沉淀。

方程式为:

,D项错误;

本题答案选D。

【点睛】分层后在上层还是下层,和密度有关系,记住苯的密度比水小、CCl4的密度比水大。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实验室常用的容量瓶的规格有100mL、250mL、500mL、1000mL。

并没有480mL的容量瓶,根据“大而近”的原则选择容量瓶。

6.双极膜(BP)是阴、阳复合膜,在直流电的作用下,阴、阳膜复合层间的H2O解离成H+和OH-,作为H+和OH-离子源。

利用双极膜电渗析法电解食盐水可获得淡水、NaOH和HCl,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M、N为离子交换膜。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阴极室发生的反应为2H++2e-=H2↑

B.M为阳离子交换膜,N为阴离子交换膜

C.若去掉双极膜(BP),阳极室会有Cl2生成

D.电路中每转移1mol电子,两极共得到0.5mol气体

【答案】D

【解析】

阴极室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发生的反应为2H++2e-=H2↑,故A正确;

阴极生成氢氧化钠钠离子穿过M进入阴极室,所以M为阳离子交换膜,N为阴离子交换膜,故B正确;若去掉双极膜(BP),氯离子进入阳极室阳放电生成氯气,故C正确;电路中每转移1mol电子,阳极生成0.25mol氧气、阴极生成0.5mol氢气,两极共得到0.75mol气体,故D错误。

7.若用AG表示溶液

酸度,其表达式为:

AG=lg[

]。

室温下,实验室里用0.10mol/L的盐酸溶液滴定10mL0.10mol/LMOH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滴定过程可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B.C点加入盐酸的体积为10mL

C.若B点加入的盐酸溶液体积为5mL,所得溶液中:

c(M+)+2c(H+)=c(MOH)+2c(OH−)

D.滴定过程中从A点到D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图像可知,0.10mol/LMOH溶液的酸度为-8,则

,根据水的离子积常数可以求出该溶液的c(OH-)=10-3mol/L,所以MOH为弱碱。

A.酸与碱恰好反应时,所得溶液为强酸弱碱盐溶液,该溶液因生成的盐水解而显酸性,所以应选择甲基橙较合适,这样的实验误差更小,A不正确;B.C点对应的溶液的pH=7,溶液呈中性,所以加入盐酸的体积小于10mL,B不正确;C.若B点加入的盐酸溶液体积为5mL,则加入的盐酸的物质的量是MOH的一半,由物料守恒得c(M+)+c(MOH)=2c(Cl−),由电荷守恒得c(M+)+c(H+)=c(Cl−)+c(OH−),因此,所得溶液中c(M+)+2c(H+)=c(MOH)+2c(OH−),C正确;D.滴定过程中从A点到D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先逐渐增大,后又逐渐减小,D不正确。

本题选C。

点睛:

解答本题时,首先要弄清酸度的含义,能根据酸度求溶液的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从而明确酸度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的等量关系要从物料守恒、电荷守恒和质子守恒方面分析。

8.资料表明:

赤热铜能与NO2反应。

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探究固体产物的成分,气体产物是N2还是NO。

已知:

酸性KMnO4溶液能氧化NO生成NO3ˉ;NO和FeSO4溶液反应:

NO+FeSO4=[Fe(NO)]SO4(棕色);Cu2O+2H+=Cu+Cu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好药品,然后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

①关闭K1,打开K2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③打开K1,关闭K2④点燃C处酒精灯

(3)实验过程中,D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能否根据D装置中的现象确认C中有无NO生成?

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4)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5)当铜粉完全反应后,实验小组对反应后的固体成分提出以下猜想:

①只有CuO;②只有Cu2O;有同学认为可通过简单的定性实验即可判断猜想①是否成立,其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中E装置自始至终未显棕色,小组最后通过定量实验得到如下数据。

C装置质量

F装置气体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

玻管质量

Cu质量

反应后(玻管+生成物)

mg

1.92g

(m+2.24)g

112mL

据此写出实验时实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2).③②①④(3).有气泡产生,紫红色溶液颜色变浅(褪色)(4).否(5).NO2与H2O反应生成NO (或N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也给分)(6).检验是否有NO或检验NO是否被吸收完(7).取C中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若固体完全溶解,则产物只有CuO(8).6Cu+2NO2

2CuO+2Cu2O+N2

【解析】

(1)A中发生铜与浓硝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2)首先打开K1,关闭K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反应开始进行,产生的NO2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干净,然后关闭K1,打开K2,点燃C处酒精灯,此时注意观察D、E中的现象,所以正确顺序为③②①④。

(3)已知:

酸性KMnO4溶液能氧化NO生成NO3ˉ,所以D中出现的现象应该是:

有气泡产生,紫红色溶液颜色变浅(褪色)。

NO2与H2O反应生成NO ,NO2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仅凭这一现象并不能说明C中有NO生成,答案为:

有气泡产生,紫红色溶液颜色变浅(褪色);否;NO2与H2O反应生成NO (或N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4)已知NO和FeSO4溶液反应:

NO+FeSO4=[Fe(NO)]SO4(棕色),所以E装置可以检验是否有NO或检验NO是否被吸收完。

(5)根据已经Cu2O+2H+=Cu+Cu2++H2O,用稀酸可以检验是否有Cu2O,若有Cu2O可以看到单质Cu生成,故答案为:

取C中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若固体完全溶解,则产物只有CuO;

(6)实验中E装置自始至终未显棕色,说明没有生成NO,那产物应该是N2,F装置收集到气体为氮气,n(N2)=0.112L/22.4L/mol=0.005mol,增加O的质量=m+2.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