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62933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

《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

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

卷Ⅰ(共45分)

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35个小题,1-25小题,每题1分,25-36小题,每题2分;共45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不全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一项是()

A.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B.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C.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D.肌肉注射青霉素

2.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③吞噬细胞的胞吞

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 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⑦抗体与抗原结合

A.②⑤B.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⑤⑥⑦

3.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入侵T细胞后,T细胞死亡。

以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HIV可利用T细胞内的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

B.HIV在感染后利用自身的核糖核酸作为模板进行逆转录

C.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可作为信号分子作用于B细胞

D.HIV侵入人体后,人体不仅会产生体液免疫也会产生细胞免疫

4.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

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

5.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可导致疾病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6.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结构的是()

A.树→虫→鸟B.在某一群落食物网中,鹰占据两个营养级

C.狼属于消费者D.金丝桃因能分泌海棠素,使误食的动物变盲或致死,而使多数动物避开这种植物

7.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1和2包含着所有种群构成的群落B.3代表的是自养生物

C.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D.4中包含了大气中的CO2库

8.以下有关调节过程和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反射活动发生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B.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体,不属于负反馈调节

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

D.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一般经过:

裸岩、苔藓、草本、灌木、森林几个阶段

9.某同学在探究种群数量的变化中,该同学取培养液用计数板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观察到的图像如图所示。

已知右图计数方块总边长为1mm,涂抹厚度为0.1mm。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同学调查采用了种群密度调查中的抽样调查法

B.为了实验的准确性,该实验应该设置一组空白对照实验

C.若计得如图所示的每一小格中酵母菌平均为10个,则该1mL培养液中共含有酵母菌约2.5×106个

D.对于压在小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的计数方法是:

计算两边和其夹角上的酵母菌的数量

10.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11.阻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受影响最小的激素是()

A.抗利尿激素B.甲状腺激素C.胰岛素D.性激素

12.有关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

A.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提升

B.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最大

C.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的增长需持续投放饲料等

D.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

13.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A.a为树突末梢,构成突触小体

B.1中物质通过协助扩散释放至2中

C.2中的神经递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D.在反射弧中信号传递方向是b→a

14.关于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胰岛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B.乙酰胆碱贮存于突触小泡中

C.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

D.二者均可以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

15.有关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正确的叙述是()

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是无机环境

B.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信息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

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

16.水平放置在地面的植物,一段时间后,会发生的现象是()

A.靠近地面一侧的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向下弯曲生长

B.靠近地面一侧的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低,根向下弯曲生长

C.远离地面一侧的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向上弯曲生长

D.远离地面一侧的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向下弯曲生长

17.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钠、钾离子的跨膜运输

C.ATP的合成和分解D.信息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

18.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只运输给靶器官、靶细胞B.通过体液运输

C.只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D.微量、高效

19.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抗原侵入宿主细胞时,细胞免疫才开始发挥作用

B.浆细胞的产生,需要T细胞和抗原的共同刺激

C.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每个浆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D.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

20.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进入靶细胞并催化细胞代谢中的特定反应

B.多种植物激素的平衡协调控制着植物的生长发育

C.植物激素是在植物体内发挥调节作用的信号分子

D.植物激素由某些部位产生、运输到特定部位发挥作用

21.在“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活动中,甲同学持有2张“糖卡”,乙同学保管“胰高血糖素卡”和“胰岛素卡”,丙同学持有4张“糖卡”。

据此判断三位同学中能够代表人体内胰岛的是()

A.甲同学B.乙同学C.丙同学D.甲和丙同学

22.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间的双子叶杂草。

下图表示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则A、B曲线分别表示何类植物,以及应当选用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是()

A.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a点浓度

B.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b点浓度

C.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b点浓度

D.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c点浓度

23.到南极进行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外,还必须把人的尿液、粪便等带离,这是因为南极:

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B.缺少生产者C.没有消费者D.分解者很少

24.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最初来源于:

A.光合作用B.高能化学键C.绿色植物D.太阳光能

2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C.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强

D.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26.下图Ⅰ是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图Ⅱ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X、Y代表激素名称。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Ⅰ中,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被线粒体利用,需至少穿过12层磷脂分子

B.图Ⅰ中b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图Ⅱ中甲和乙所代表的结构名称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激素Y的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

D.图Ⅱ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②③④

27.下图表示多种植物激素对黄瓜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②③代表的植物激素分别是赤霉素、生长素、乙烯

B.激素①②③在促进幼苗生长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C.a浓度的激素②抑制细胞伸长、b浓度的激素②促进细胞伸长,激素②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在幼苗生长过程中,除了图中的激素①②③外还有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

28.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

据此图分析得到的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前4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5年调查的年龄组成可能为衰退型

B.第4到第8年间种群数量在下降,原因可能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敌增多

C.第8年的种群数量最少,第8到第16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S”型曲线增长

D.如果持续第16到第20年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

29.乙烯能促进离层区细胞合成和分泌酶X,酶X能够水解离层区细胞的细胞壁导致叶柄脱落(如图甲);叶柄离层区细胞两侧(近基端和远基端)的生长素浓度与叶片脱落关系如图乙。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酶X可能是纤维素酶或果胶酶

B.叶片脱落过程中,脱落酸和乙烯具有协同作用

C.当近基端生长素浓度小于或等于远基端生长素浓度时,叶柄脱落

D.已知生长素在叶柄内是从远基端向近基端进行主动转运,结合图乙分析,可推测叶柄内生长素的运输对乙烯合成具有促进作用

30.下图中甲、乙分别表示人体不同体液间的物质交换和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①乙中的d为分解者,a为生产者②人体过敏反应时,甲中的c增加引起水肿

③甲中d处的CO2浓度最高④甲中d为细胞内液、b为淋巴⑤甲中的a、b、c构成内环境

⑥乙中有3条食物链,其中b所处营养级贮存的能量最少

A.①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⑥C.③④⑤D.①②⑥

31.下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从细胞D传到细胞B,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B.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应

C.刺激皮肤细胞A,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一次偏转

D.神经元静息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以维持电位差

32.赤霉素具有促进植物茎杆伸长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

遗传学研究表明,赤霉素对矮生玉米的作用效果明显,而对正常株高玉米的作用效果不明显。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图中的a过程表示促进,b过程表示抑制

B.图中的c过程可能是促进,也可能是抑制

C.赤霉素缺乏的植物体无法完成生长素的合成

D.控制玉米茎秆高度的基因可能与赤霉素的合成代谢有关

33.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

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a、b、c、d四种免疫细胞中,能迅速增殖分化的是()

A.aB.bC.cD.d

34.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的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35.图为地震损毁的某自然保护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kJ/(m2▪a)]。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流经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