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62894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4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科学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三年级科学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三年级科学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三年级科学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三年级科学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科学上.docx

《三年级科学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科学上.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科学上.docx

三年级科学上

第一单元第一课科学是……

教学目标:

1、针对吹泡泡能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吹出有大有好的泡泡。

2、能够从提出的问题中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3、知道科学是什么。

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4、培养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想知道,爱提问。

教学准备:

洗涤剂、洗衣粉、肥皂、甘油、水等配制吹泡泡的溶液。

各种粗细不同的吸管。

铁丝或铝丝。

学生准备:

盛吹泡泡溶液的容器。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讨论“什么是科学?

”只有科学家才有那里才有科学吗?

吹泡泡游戏里也有科学吗?

教师演示:

吹泡泡。

谈话:

关于吹泡泡,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教师将学生提出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合并同类项。

大家提出的问题哪一个适合我们这一节课研究呢?

(根据问题的可行性选择出要研究的问题。

怎样才能吹出有大有好的泡泡?

学生尝试配制吹泡泡溶液,选择吸管吹泡泡。

比一比,谁的泡泡大,为什么?

拓展:

吹泡泡、玩泡泡的新花样。

反思:

说一说吹泡泡都经历了哪些过程?

谈话:

吹泡泡经历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吹泡泡里有科学。

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4、讨论:

我们身边哪里还有科学?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讨论:

科学是什么?

1

(1)分组讨论。

(2)学生汇报。

(3)教师总结。

2、提问:

说一说你是怎样吹出有大有好的泡泡的?

(1)同桌互相交流。

(2)指名回答。

二、实践活动:

教师带学生去室外比赛吹泡泡。

教学后记:

第一单元第二课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

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会提问题。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准备:

自带各种玩具。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

读一读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找出与自己吹泡泡时的相似之处。

用简单的文字记录下来。

教师讲述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的故事

玩玩具,提问题,进一步理解科学是什么。

4.学生玩玩具。

指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将玩上升到有意义的科学活动。

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一边玩玩具,一边提问题。

(要从身边的事物说起,还要有价值,适合于探究。

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进行记录。

在全班说一说,比一比谁的问题提得好。

总结同学们每人都提出了十个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身边经常遇到的,使我们懂得了: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养成多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你就会发现自己想的事做得事里就会有科学。

原来科学离我们这么近。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第一课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教学目标: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有关观察、调查的结果。

能够有目地的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任是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

体会到对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让学生获得关于生物的亲身感受。

教学准备:

调查用的工具材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调查

调查的目的意义和具体方法

意义:

通过调查,使学生懂得生命体包括动物和植物,生命体都能长大,能繁殖后代;和我们人一样,所有的生命体只有一个生命。

具体方法:

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尝试在校园进行调查活动,主要引导学生观察某种情境里的生物体和非生物体,通过细致的观察、记录、认识更多的有生命的物体。

每组选出一人进行记录。

记录员要记录有生命的物体,要把生物的名称和发现的地点、特点记录下来。

教师带领学生去观察学校周围的花*树木,去倾听鸟、虫鸣叫。

一边带领学生观察,一边告诉学生不能只顾及寻找动物,而忽略植物这个有生命的物体。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汇报观察结果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议。

讨论:

生物体是指什么?

生物体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物体需要什么来维持正常的生活?

学生汇报。



教师讲解:

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体。

生物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

他们有的生长在土壤里,有的生长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海洋里。

所有的生物都表现出生命的特征:

生物体都有生长现象。

五、巩固练习:

4

提问:

什么叫非生物体?

(没有生命的物体叫非生物体。

)请举例说一说你知道哪些是非生物体?

什么叫生物?

请举例说一说你知道哪些是生物体?

生物分为那两大类?

说一说有生命的物体有哪些特点?

总结:

生命体包括动物和植物,生命体都能长大,能繁殖后代;和我们人一样,所有的生命体只有一个生命。

因此,我们要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做一个环保小卫士。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第二课《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观察植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意识到植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

1、教师在校园内选择一个观察地点,供学生观察。

2、观察记录纸。

教学活动建议:

本课是在上节课了解了有生命物体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生命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展开研究。

本课的编排始终围绕植物的形态进行。

通过对植物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获取有关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外部形状等方面的信息,渗透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入手,利用“说说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的活动,让学生的思维聚焦在“植物”上,同时也为认识植物的多样性寻找一个“增长点”。

本课的主体活动是对植物进行观察。

在观察的基础上概括出植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教学过程:

一、从整体认识植物

1、了解学生事先观察到的校园植物:

说说你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有哪些。

(可说名称,也可描述外形。

师生交流。

2、指导如何观察,提出观察要求:

下面我们要到校园里去观察这些植物。

出示表格,讲解要求。

我认识的校园

里的植物名称生长环境生长特点

(可以写也可以画)高矮排队

(按由矮到高顺序排出)

3、学生实地观察,教师随时指导。

4、汇报交流。

5、小结:

植物的外部形状是各种各样的。

二、从局部认识植物

1、提出观察任务:

我们要去观察不同植物的相同部位,有树皮、树叶和花。

2、讲解如何观察树皮:

先摸,有什么感觉?

再拓树皮,看拓下来的图案有什么不同?

3、讲解如何观察树叶:

在树枝的一个节上看叶子是怎样长的?

把它画下来。

4、讲解如何观察花:

比较两种花形状的不同,也把它画下来。

5、师生观察后交流。

6、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我们观察到的植物有哪些相同点?

(集中在都有根、茎、叶、花、种子等结构特点上,都需要水分、空气、阳光等生命需求上,都能长大,都要呼吸……)

三、认识植物多样性,给植物分类

1、看教科书第17页,提问:

你认识这些植物吗?

还认识哪些植物?

2、谈话:

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第三课《校园里的小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观察动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意识到动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

1、观察记录纸。

教学活动建议:

本课与上一课涉及到的科学概念同为生物单元的二级概念。

本课的观察对象是可选择的,蚂蚁、蜗牛都是比较常见、容易捕捉、易于饲养的小动物,选取它们为观察对象,可以将学生头脑中以往的经验充分调动出来,提高认知水平。

课文中知道较多,呈现出“扶”的状态,让学生在捉、看、研究中收集证据并做出解释,了解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

从前两课到本课,都注重记录、描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懂得在科学研究中要重视收集证据,因为它们是得出结论的依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探究活动

1、观察蜗牛。

(1)谈话:

我们先来观察蜗牛(出示蜗牛)。

(2)提问:

在观察时应该主义什么?

师生讨论后总结出:

A不要发出大的响动,以免它受到惊吓;

B不要用手直接触摸,以免它受到伤害;

C静静地观察一段时间,会发现更多的特性(怎样出壳、怎样爬行);

D观察时要把观察到的记下来或画下来。

画的时候不光要画它的外形,还要标清它身体的各个部分,一定要画的“像”,不要进行艺术加工。

(3)学生观察、记录、展示、交流。

(4)研究蜗牛的食性。

(5)研究蜗牛对刺激物的反应。

2、观察蚂蚁、观察鱼。

用同样的方法观察蚂蚁或鱼。

三、概括小动物的共同特征

1、谈话:

我们仔细观察了蜗牛、蚂蚁和鱼,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讨论:

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

3、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四、给常见的动物分类。

1、看教科书第21页,提问:

你认识这些动物吗?

还认识哪些动物?

2、谈话:

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

3、学生活动。

4、学生汇报,交流分类依据。

五、总结

补充讲解英国动物学家珍•古德博士的故事。

通过读科学家的故事,了解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悟出,要像科学家一样继续探索生命世界的奥秘。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第四课植物•动物•人

教学目标:

1、知道动物、植物、人等生命的基本需求和共同特征,要有一定的空间、能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等。

小学教案课件网

2、知道人是生物世界中的一员,人和动物、植物都享有生存的权利。

3、意识到要为自己及其他生物保持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

养成爱惜生命,爱小动物,爱护花草树木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知道人、动物、植物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教师讲述兔子和萝卜的故事引入新课

小兔子第一次去找萝卜,可他不认识萝卜,兔妈妈拿出萝卜,让小兔把自己和萝卜比较,说出自己和萝卜的不同之处。

三、进行“头脑风暴”式的比赛,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说出萝卜和兔子的不同点多。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归纳总结。

2、归纳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萝卜和兔子生存条件的相似之处,要让学生在反复讨论、交流中认识动植物的基本需求和共同特征。

3、让学生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动植物的奇特现象。

(1)同桌互相说。

(2)指名说。

(3)师归纳总结萝卜和兔子的不同点和相似点。

提问:

说一说动植物的生长有哪些需求?

同桌讨论。

(2)指名回答。

(3)教师板书。

4、动植物生长的共同需求:

阳光、空气、水、食物、空间等。

任意选两种动植物,让学生尽情地畅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讨论这些动植物的不同和相似之处,逐步引导到他们在基本需求和共同特点。

5、学生汇报。

6、教师评论并讲解。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领读。

1、讨论:

(1)动物、植物、与人有什么不同之车相似之处?

(2)人和猩猩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相似之处?

要求:

小组讨论。

选一名学生做记录。

学生汇报,师板书。

人和动植物的相似之处:

都有生命,需要水、食物、空气和生活的空间;会生长,会死亡。

人和动物的不同之处:

看上去身体结构不同,人穿衣服,说话、非常聪明,会制造工具等。

2、指导学生看教科书18页的图片,了解大千世界中动植物的趣事。

师讲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