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61968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174 大小:7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4页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4页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4页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4页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1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当堂达标学期教学计划

学校

第三实验小学

姓名

年级

学科

数学

单元划分

单元

内容

课时

单元

内容

课时

10以内数的认识

6

分类与比较

3

10以内数的加减法

8

认识图形

2

11-20各数的认识

2

图形与位置

3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6

统计

2

总复习

2

知识

技能

在具体的情景中能熟练的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或=的含义,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数字的意义。

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加深对20以内的数有关知识的理解。

加深对分类与比较及统计方面知识的理解。

过程

方法

本学期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交流、反思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数学,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重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初步喜欢学习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习惯;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2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的计算。

教学难点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

学期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周次

教学内容

第1周

入学教育

第2周

入学教育(数数)

第3周

10以内数的认识

第4周

10以内数的认识

第5周

分类与比较

第6周

10以内数的加减法

第7周

10以内数的加减法

第8周

10以内数的加减法

第9周

认识图形

第10周

期中质量检测

第11周

11-20各数的认识

第12周

图形与位置

第13周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

第14周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

第15周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

第16周

统计

第17周

总复习

第18周

总复习

第19周

期末质量检测

第20周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这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本单元是学习“数与代数”知识的起始阶段,对建立初步的数感、符号感以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要根据刚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书的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

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读、写10以内各数,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区分几个和第几个,认识“=”、“>”、“<”,并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具体物品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通过操作活动,能理解10以内数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10各数;在具体情境中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结合具体实例,认识“=”、“>”、“<”的含义并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经历用1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

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理解1—10个数的意义和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2.难点是写1—10各数。

四、课时安排:

6课时

 

准备课

海底世界——数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情境图,会比较物体的轻重、远近、粗细、宽窄。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和数数。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每学生一份表格。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师:

小朋友,从今天开始,你就成了一名小学生,我就成了咱班的数学老师。

(教师板书数学二字)。

我给大家上数学课,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数学课是学什么的?

2.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

汇报交流情况。

3.师小结:

同学们,爸爸、妈妈每天买菜,我们买学具,工人师傅修路、架桥、盖房子、制造汽车、等等,都用到数学知识。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个非常美丽的地方,里面藏着好多的数学秘密,比一比谁发现的多。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索

1.放录象《海底世界》

师:

你看到了什么?

(生说:

热带鱼、珊瑚……)

2.师:

图片上有什么?

你能说出它们分别有多少吗?

3.学生观察课本情境图,同桌互相说一说看到的海洋生物及数量。

4.指名回答,自己喜欢的海洋生物的数量。

师:

你是怎样数的?

(生说:

一行一行的顺序……)师强调一定要按一定的顺序数。

5.师小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我们把数的情况记下来,好不好?

(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份带有海洋生物形象的表格)

师:

看看这个表格,你想怎样记?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引导学生用画“○”的办法一个对着一个的画下来,再与后面相对应的数连起来)

师:

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数一数,画一画,连一连。

6.学生填表,教师巡视指导并留心观察学生是怎样数的,怎样画的,了解学生数数的基础。

7.师:

谁愿意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生展示,并通过语言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8.师给学生渗透海洋生物的知识及进行环保教育。

三、拓展应用

1.数一数:

教师提前准备好实物,让学生实际数一数。

2.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有什么?

有多少?

(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自己表现怎么样?

五、课外延伸

回家数自己家里的物品,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海底世界——数数

1条鲸鱼

2条红尾鱼

3个潜水员

4只海蟹

5只海豚

6只水母

7只海星

8个海葵

9只虾

10只海马

11条条纹鱼

16条黄尾鱼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后感:

教后感:

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信息窗1——科技小组活动

教学目标

1.数数量在5以内物体的个数,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学习习惯。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难点:

1—5的书写。

教具学具

田字格,5个小方块,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动画情景,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知道你们家有几口人吗?

今天啊,有实验小学的科技小组成员在广场进行了活动,我们去看看吧。

二、主动探究

1.数数,认读数字1—5

老师:

请你仔细观察这幅画面,你看到了什么呢?

(1)先和同桌说一说,然后指名反馈:

说出每种事物的数量。

(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先数数量最少的,再数数量多的)

(2)先引导学生数数量是“1”的事物,体会一个太阳、一辆坦克、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板书1,再让学生在桌面上摆出数字卡片1,最后在教室中再找一找还有哪些事物的数量能用数字1来表示。

(适当扩展1除了表示一个以外,还可以表示一群、一片(很多),如一群小朋友、一片草地……)

(3)按照此方法说出其它数量的物体。

然后把1至5的数字卡片按从少到多(或从多到少)进行排列,说一说这5个数字各像生活中的什么,先自由说再集体归纳,概括出1—5数字的特征:

1像小棒手中拿,2像小鸭水里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称钩挂东西。

(设计意图:

通过这样的形象比喻,加强记忆,并通过儿歌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数序

(1)逐次感知1—5的数序。

老师在计数器上拨1颗珠子,问:

“老师拨了几颗珠子?

用几来表示?

”学生回答后板书:

“1”。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先拨上1颗珠子,然后老师让学生再拨上一颗,看看是几颗。

“1添上1是几?

”学生拨完后回答,老师动态展示“1颗添上1颗是2颗,即1添上1是2”的过程,并板书“2”。

在2的基础上,依次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1颗、再拨1颗,然后老师利用计数器清楚展示2添上1是3、3添上1是4、4添上1是5的过程。

(2)整体感知1—5的数序。

让每个学生将“点子图”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然后老师提问:

“1的后面是几?

5的前面是几?

3在谁的前面又在谁的后面?

3.动手摆一摆

(1)分别摆出数量是1至5的学具。

(可采用听教师口令让学生摆,也可以用从1再添1的方法逐次增加)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摆。

(2)摆数字卡片:

可任意摆。

然后反馈:

可能从小到大,也可能从大到小。

然后按不同顺序读一读。

(3)摆小棒:

请学生拿出2根、3根、4根、5根小棒,分别放在数字卡片2、3、4、5的下面,可以摆出自己最喜欢的图形。

学生动手摆,老师巡视。

最后集体交流,旁边的学生可以互相欣赏各自的作品,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体验。

(设计意图:

理解基数的含义,知道2比1多,或1再添上1是2……)

4.指导书写

示范——书空——临摹——书写。

注意写字习惯,做到三个一:

手离笔尖一寸远,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

书写要工整、干净、美观。

三、1——5个数的组成

1、学习5的组成

让5个小朋友站成两排,2个女生,3个男生,也就是把5分成了“2”和“3”教师板书。

2、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个数的组成。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理解2——5个数的组成。

有个数的意义理解的更深刻。

四、巩固扩展

1.在教室中找出数量分别是1至5的事物。

2.同桌合作:

一人摆学具,另一人根据数量拿出数字卡。

3.师生合作:

老师出示物体,让学生摆出同样多或多几个、少几个的学具。

板书设计

1—5的认识

1

2

3

4

5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后感:

教后感:

信息窗2——老鹰捉小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借助“排第几?

”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体会序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会写6—10各数,掌握6—10的数的组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简单的找规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会写6—10各数;

教学难点:

掌握6—10的数的组成,渗透简单的找规律。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

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

那我们一起去操场看看吧!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瞧,操场上的同学们在干什么呢?

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操场上有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的,有看游戏的,还有跑步的。

我知道了跑步的有4人……

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自由发言。

扎辫子的女生排第几?

你知道他们各排第几?

……

3.数字1、2、3……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第1、第2、第3……第10。

继续提问。

生提问:

运动衣上的“6”表示什么意思?

4.学习6——10各数的书写。

这些数怎么写呢?

在田字格中该怎样写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