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复习知识点汇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61540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汇总.docx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逻辑学复习知识点汇总.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汇总.docx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汇总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

前言:

逻辑学:

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它是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更直接.更系统)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什么是逻辑学

1.“逻辑”的含义:

源于古希腊.原意:

思想.言辞.理性.规律。

逻辑是一门学科.即逻辑学(思维科学)。

2.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学的研究目的:

总结出人们正确运用各种思维形式的逻辑规律。

思维:

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和理性认识(概念.命题(判断).推理)

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的逻辑形式):

包括逻辑常项和变项

逻辑常项:

不随思维具体容变化而变化.是判定一种逻辑形式具体类型的唯一依据。

传统逻辑:

自然语言(日常用语)现代逻辑:

人工语言(符号语言:

表意符号.公式.公式序列)

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

逻辑规则:

仅适用于某种思维形式。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思维形式。

(传统逻辑定义)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包括:

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表现方式:

现代逻辑的基础部分:

经典命题逻辑,经典谓词逻辑(表现方式:

重言式(重言蕴涵式.重言等值式))

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

1.逻辑学的性质:

工具性.全人类性(没有民族性.阶级性)

2.逻辑学的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4年规定的七大基础学科:

逻辑学、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

三方面作用:

促成逻辑思维由自发向自觉转变;培养和提高人们认识事物、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帮助识别、驳斥谬误和诡辩。

3.第三节逻辑简史

逻辑学的历史:

两千多年逻辑学的三大源头:

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

西方逻辑:

以古希腊逻辑为先河.在发展的历程中完整地经历了传统和现代两个形态。

(以此为例)

传统逻辑的诞生与发展:

传统逻辑:

由亚里士多德开始直至莱布尼兹之前的整个逻辑类型。

特点:

借助自然语言.主要围是常见日常思维类型。

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384-公元前322):

古希腊著名学者.第一次全面、系统研究逻辑学主要问题.首创逻辑学这门科学。

被称作“西方逻辑之父”.主要逻辑著作《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辩篇》、《辩谬篇》.分别论述概念、命题(判断)、推理、论证、论辩的方法和如何驳斥诡辩的问题。

哲学著作《形而上学》系统论述了矛盾律、排中律.涉及同一律。

奠定了西方逻辑学发展的坚实基础。

古希腊斯多葛学派及欧洲中世纪的逻辑学家:

研究了假言命题、选言命题、联言命题和推理形式.提出相应推理规则。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

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

17世纪.实验自然科学兴起和发展.研究了科学归纳法问题。

《新工具》一书中提出科学归纳的“三表法”:

“存在和具有表”、“差异表”、“程度表”.奠定归纳逻辑的基础。

穆勒(1806-1873):

19世纪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

在《逻辑体系》(我国近代学者严复译为《逻辑名学》)把科学归纳法发展为五种:

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

至此.传统逻辑的基本框架大致形成。

现代逻辑的兴起与发展:

现代逻辑(“数理逻辑”或“符号逻辑”):

由莱布尼兹奠定基本思想,目前仍在不断发展中的逻辑类型。

特点:

借助人工语言(符号语言).建立形式系统.对研究对象整体把握。

莱布尼兹(1646-1716):

德国著名数学家、哲学家。

17世纪末期.提出用数学演算的方法处理演绎逻辑;还提出创立一种相对自然语言的适合演算的“通用语言”。

这两种思想为现代逻辑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布尔(1815-1864):

于1847年建立了“逻辑代数”.是现代逻辑的早期形式.标志着莱布尼兹关于现代逻辑的思想已经初步成为现实。

弗雷格(1848-1925)、皮亚诺(1858-1932)不懈努力.特别是罗素(1872-1970)和怀特海(1861-1947)从1910到1913年的巨著《数学原理》出版.现代逻辑的基础部分-----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进一步系统化和完善。

现代逻辑:

以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为基础.总体称为“现代演绎逻辑”或“现代归纳逻辑”。

第二章(概念):

第一节概念的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

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属性:

事物自身的性质和与其他事物的关系的总称。

(事物与属性不容分离)

相同属性和不同属性(形成同类事物和不同类事物的标准)

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是否决定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属性)

特有属性和非特有属性(是否不为其他事物所具有的独具属性)

本质属性和特有属性的区分:

前者决定意义.后者派生意义;前者往往蕴涵后者

认识角度不同.同一事物本质属性往往不同。

概念的认识畴:

概念属于理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属于感性认识;概念反映抽象对象的本质属性和特有属性.感觉知觉表象反映个别具体对象的本质或非本质.特有或非特有属性。

概念的形成:

对感性材料加工.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是思维的结晶.是对一定阶段认识成果的凝结.是理性认识的起点.是进行其他理性认识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命题、推理等存在的前提。

二.概念和语词

概念和语词相互联结.不可分离:

语词是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概念的形成和存在依赖于语词;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容.没有相应的概念存在语词就是无意义的符号。

概念和语词相互区别:

概念是主观对客观的思维反映形式.语词是语言表达形式.不是反映形式;不同语词可以表达同一概念;

概念必须通过语词表达.但不是所有语词都能表达概念;同一语词在不同情形下可表达不同概念。

三.概念的涵和外延

1.概念的涵和外延

概念的涵:

对客观对象的本质属性和特有属性的主观反映。

概念的外延:

概念的适用围.指所反映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对象

2.概念涵和外延的确定性和灵活性

涵和外延的区分:

涵是概念质的方面.说明反映对象的属性;外延是概念量的方面.反映概念的对象围。

概念的涵和外延构成概念的基本逻辑特征.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概念涵、外延的确定性:

一定条件下不任意改变或含混不清。

概念涵、外延的灵活性:

在不同条件下随客观事物和认识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概念是确定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只承认灵活性.会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只承认确定性.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

进行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明确进而正确运用概念.就是要明确概念的涵和外延。

第二节概念的种类

分类的基础和标准:

各门学科具体知识为基础.以涵和外延两方面为划分标准。

根据外延划分:

单独概念(独一无二.专有名词)和普遍概念(表示一类事物.有两个或以上对象)

单独概念举例:

人名(.鲁迅.邓小平)地名(上海.黄河小浪底.东京)国名(伊拉克.美国.法国)

书名(《诗经》.《史记》.《西游记》)事件(“甲午中日战争”.“911事件”.“事变”)时间(1949年10月1日.2003年元旦)这些都是单独概念。

普遍概念举例:

“工人.农民.士兵.国家.民族.阶级”.普通名词(动物.植物.汽车.车.本质.现象.规律.论证.推理)动词.形容词(走.跑.跳.勇敢.聪明.美丽)词组(人民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第三世界国家.中等发达国家.既得利益者)类名词(世界著名城市.球类运动)

集合概念(反映具有共同性质的集合体)和非集合概念(反映非集合体)

集合概念举例:

(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花卉.森林.炮群.工人阶级.丛书.布匹)

非集合概念举例:

(党员.民族.花.树.大炮.书)

同一语词在不同语境下有时是集合概念.有时是非集合概念。

(人民)

根据涵划分:

正概念(肯定概念.具有某种属性)和负概念(否定概念.不具有某种属性)

正概念举例:

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不丹.非洲.合法行为.正当竞争.正义战争.勇敢.进步.积极.健康。

负概念举例:

非马克思主义者.未成年人.不合法行为.不正当竞争.非正义战争.不勇敢.不积极.不健康

论域:

逻辑上指一个概念的某个特定围(不合法行为的论域是行为.不正当竞争的论域是竞争.未成年人的论域是人.非正义战争的论域是战争)

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可以形成不同的概念(“日本侵华战争”的正概念是“侵略战争”;负概念是“非正义战争”)

第三节概念间的关系(从外延来研究的)

1.全同关系(同一关系.两个概念外延完全相同)

例如(等边三角形与等角三角形.三月八日与国际妇女节.相对论的创立者与爱因斯坦)

三月八日和国际妇女节------外延相同.涵不同.前者指一年中的某一天.后者指妇女的·国际性节日

同一概念:

外延完全相同.涵也完全相同(西红柿与番茄)

2.属种关系(真包含关系.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包含另一概念全部外延)

A和B两个概念.A的部分外延是B的全部外延.那么A和B就是属种关系(真包含关系)

3.种属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包含于另一概念的部分外延)

A和B两个概念.A的全部外延是B的部分外延.那么A和B就是种属关系(真包含于关系)

属概念:

外延较大种概念:

外延较小(“工人”是属概念.“纺织工人”是种概念)

属概念和种概念的区别是相对的。

“属种不当并列”(参加本次教师节活动的有校领导、骨干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尊重语言“约定俗成”的习惯.不能简单机械的否定有关表达。

4.交叉关系(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是另一概念的部分外延)

以上四种全是相容关系。

A和B两个概念.A的部分外延和B的部分外延重合.那么A和B就是交叉关系。

(医生和青年人)

5.全异关系(不相容关系.一个概念外延和另一概念外延没有任何重合部分)

A和B两个概念.A的外延与B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那么A和B就是全异关系。

(村庄和树.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反对关系(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都包含于另一个属概念.他们的外延之和小于属概念的外延)

例如:

动物与植物.白色与红色.中学生与大学生

矛盾关系(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都包含于另一个属概念.他们的外延之和等于属概念的外延)

例如:

无产阶级与非无产阶级.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成年人与未成年人

第四节概念的限制与概括

一.概念的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有关系的适用围.是对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的逻辑根据)

(两个具有种属关系或属种关系的概念.一个概念的外延越大.它的涵就越少.一个概念的外延越小.它的涵就越多.反之亦然。

二.概念的限制(增加涵.缩小外延.由属概念到种概念)

例如:

“学生”增加“品行好.学习好.身体好”的涵.就限制为“三好学生”

“工人”增加“在石油岗位工作”的涵.就限制为“石油工人”

限制可以一次完成.也可以连续进行.根据需要而定。

适用情形:

把一般性概念具体化.从一般到个别.从普遍到特殊。

单独概念:

涵最具体.外延最小的概念.不能够限制。

三.概念的概括(减少涵.扩大外延.由种概念到属概念)

例如:

“高级的干部”去掉“高级”的涵.就过渡为“党的干部”

“失足青年”去掉“失足”的涵.就过渡为“青年”

概括可以一次完成.也可以连续进行.根据需要而定。

适用情形:

化具体为抽象.化个别为一般.化特殊为普遍。

哲学畴:

涵最少.外延最大.不能概括。

第五节定义

一.什么是定义

定义:

揭示概念涵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揭示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和特有属性。

被定义项=定义联项+定义项定义:

被定义项.定义联项.定义项(“是”、就是、即)。

例如:

货币就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是被定义项.“就是”是定义联项.“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定义项)

二.定义的种类

基本类型:

1.属加种差定义

被定义项=种差+邻近的属概念

种差:

在同一属概念中.被定义项与其他种概念相根本区别的本质或特有属性.为被定义项所独有。

根据种差容不同.属加种差定义可分为:

性质定义(是.就是.即)

功用定义(是用来.能够)

关系定义

发生定义

2.语词定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