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多媒体作品中的动画视频.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5988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多媒体作品中的动画视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案多媒体作品中的动画视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案多媒体作品中的动画视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案多媒体作品中的动画视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案多媒体作品中的动画视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案多媒体作品中的动画视频.docx

《教案多媒体作品中的动画视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多媒体作品中的动画视频.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案多媒体作品中的动画视频.docx

教案多媒体作品中的动画视频

多媒体作品中的动画、视频

在多媒体作品中,除了文字、图像等信息和我们刚学完的音频信息外,还有一种信息到处可见的信息——动画和视频信息。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将学习动画和视频的应用。

本节我将带大家去畅游动画王国,探索其中的奥秘,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我们将能够:

1、了解动画制作原理和动画、视频的视觉特征

2、体会动画、视频在表达思想的特点

3、根据主题和表达目标的需求恰当地选择动画和视频

【教学策划】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学习内容是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课本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内容。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应用的普及,我们已经越来越能感受到动画、视频信息的生动、形象、逼真和普及。

与文字和图像相比,动画、视频信息更能引起学生浓厚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恰当地表达主题思想;还能让学生学以致用。

本课,主要以启发式教学融会贯穿整节课,通过欣赏、演示作品表达主题思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采取分组讨论,让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幽默、夸张的手法中体念生活乐趣,愉悦身心,感受美。

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通过对他们这个年龄段学生性格分析,选取适合他们口味的素材,让学生聚精会神,兴趣溢然。

教学目标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分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情感性目标三个领域,而每个领域的目标又由低级到高级分成若干水平。

1、知识性目标:

①了解动画制作原理和动画、视频的视觉特征;

②通过欣赏、演示作品和对比体会动画、视频在表达思想的特点;

③根据主题和表达目标的需求恰当地选择动画、视频。

2、技能性目标:

①体会动画制作原理和视觉原理;

②对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表达特点进行合理评价;

③根据主题搜索相应的素材和根据素材确定主题。

3、情感性目标:

①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乐趣与情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综合表达能力;

②欣赏美妙作品,感受美,增添学生幽默与智慧,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③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培养一种积极乐观、勇于面对困难和战胜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提及的难易级别和掌握程度设置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

①动画的制作原理

②动画、视频在表达思想上的特点

③动画、视频的选择

2、教学难点

理解和体会动画、视频在表达思想上的特点

教学方法和策略

1、教学方法

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进度、教学时间和学生的学习态度选择教学方法,从教学设施和教学媒体的实际出发,根据自己收集的各种教学方法,从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角度优化考虑和选择教学方法。

演示教学法:

是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根据动画和视频本身的特性选择演示教学法,这种方法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

问题教学法:

教师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或者协作探究,合作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读书指导法:

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教材、参考资料和课外阅读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对比法:

通过两种方法相比较,由学生总结哪种方法更能引起兴趣和接受,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去学习。

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欣赏作品,让学生自己总结。

作品点评法:

通过欣赏作品,学生自己总结出中心主题,再由老师作点评。

2、教学策略

参照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的精神,本课采用了以突出学生“学”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多媒体信息素养、合作能力以及综合能力为重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师生双方互动,创设良好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播放迪斯尼公司制作的动画片《猫和老鼠》

迪斯尼把动画推向了顶峰,被人们称为商业动画之父,他创办的迪斯尼公司为全世界人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动画片,像《猫和老鼠》、《米老鼠和唐老鸭》、《人猿泰山》等。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本第四章第一节《多媒体作品中的动画、视频》,学习的内容是:

1、了解动画制作原理和动画、视频的视觉特征

2、体会动画、视频在表达思想的特点

3、根据主题和目标需求恰当地选择动画、视频

二、新课学习

1、动画和视频的视觉特征

在Photoshop中操作、演示动画:

小孩运球。

两个关键词:

空间:

相邻图像之间具有关联性;时间:

要以一定的速度放映

动画和视频在视觉上的共同特征:

利用人类的“视觉暂留”特征(人眼看到图像后,该图像在视网膜上会停留1/24秒)。

动画和视频在视觉上的不同特征:

视频:

每秒播放至少24幅(帧)图像,给人的是平滑连续、流畅的感觉;如电视、录像机、摄像机的输出信号就是视频信号。

动画:

每秒播放12幅的图像,人眼有不连续的感觉,俗称卡通(cartoon)。

结论:

动画和视频的特征:

(1)二者都是利用人类的“视觉暂留”原理。

(2)视频人眼感觉平滑连续、流畅,动画人眼有不连续的感觉。

2、动画和视频在表达思想上的特点

边欣赏边思考问题:

你受到什么启发?

它用了哪些手法来渲染效果?

(1)欣赏动画片:

《猫和老鼠》东北话版片断

小组代表回答:

点评:

(2)欣赏视频:

《抗洪抢险》片断

小组代表回答:

点评:

结论:

课本P61:

①动画可以采取幽默的手法、或采取真实与夸张、简化与细腻、拟人等手法使要表达的思想或意图更形象、更深刻,且更具有情趣。

②视频是现场的真实记录,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③动画、视频素材适于表达事物的动态变化过程。

3、动画和视频的选择

演示一:

一幅是猫的动画,另一幅是猫的图像。

1、在作文课上,为了反映猫的心理特征,老师用下面哪种方法更能吸引你到课堂上去?

若仅仅是希望描述猫的外貌特征,你希望老师提供哪一种方法让你去描写。

小组代表回答:

演示二:

甲烷取代反应和乙烯加成反应的动画

两幅甲烷取代反应和乙烯加成的图片

2、在化学反应当中,理解甲烷取代反应和乙烯加成反应的反应过程,两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让你容易掌握要领?

小组代表回答:

课本P64:

重要知识点

计算机动画是对真实物体进行模型化、抽象化、线条化后,生成再造画面,所以主要用来动态模拟、展示虚拟现实。

如物理学中原理、规律、现象的展示;地理课中白昼、黑夜的形成等。

若要体会真实画面变化时,要用视频信息来完成。

结论:

1、对于同一事物,静态的图片和动态的画面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

2、若是要强调事物的动态变化过程,恰当地使用动画和视频信息能提高主题的表达效果。

3、根据表达主题的要求,恰当地选择文字素材、图像素材、音频素材以及动画、视频素材,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三、课堂练习

练习一:

欣赏动画幽默与笑话之《父女对话》

提问:

这段动画采取了哪些手法?

表达了什么主题?

是怎样表达主题的?

用图像加文字信息的方法能不能达到这种效果?

请两小组学生代表对表达主题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练习二:

为了体现《抗洪抢险》这一主题,我们要搜索一些什么样的素材呢?

请上网搜索相关素材。

比较如下三个方面的素材在表现主题上哪个更形象、深刻。

1、抗洪抢险的视频素材;

2、抗洪抢险的动画素材;

3、抗洪抢险的图像素材。

请两小组学生代表对表达主题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四、小结

1、动画、视频的视觉特征:

利用人的“视频暂留”特征;

视频人眼感觉是平滑连续、流畅的;动画人眼感觉是不连续的。

2、动画、视频在表达思想的特点:

动画利用各种手法(幽默、真实与夸张、简化与细腻等)使要表达的思想或意图更形象、深刻,更具情趣。

视频是现场真实画面的再现。

3、动画、视频的选择:

为了强调事物的动态变化过程时,适当地使用动画或视频能提高表达效果。

根据表达主题的要求,恰当地选择文字、图像素材以及动画和视频素材,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五、作业

1、课本P63实践1

2、课本P64实践,主题思想为《充满朝气和活力的中学生》。

3、补充作业:

有兴趣的同学请去看一下本课件的课外阅读部分。

4、对本节课有什么想法和建议的同学请浏览教学反馈,并提交你的意见。

六、教学反思

本次课教学较理想,整节课大家都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由于学校处于雷区,网络连接不上,使得课堂练习二本来是学生自己上网查找资料,变为老师找好资料让他们来比较,这一点有些遗憾!

趁学生思考问题的期间,拍摄学生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情景,为他们的课外作业准备视频素材。

考虑到学生的活力个性,讲解多媒体作品的动画、视频,应从学生个体出发,根据他们的喜好选择搜索资源,学习资源贴近他们这个年龄段,他们很投入很认真。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选介绍动画的原理,让他们走进动画王国,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为今后学习Dreamweaver、Flash打下基础。

本次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都非常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启发他们冲破局限,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个别学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冲破了传统的局限。

【课外阅读】

1、我们的眼睛是怎么看的

电影的发明是为了纪录和还原活动影像,而不是记录文字。

可是我们的眼睛是怎么看的呢?

几百年来,各个时代的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的实验,发现人的眼睛并不是像我们一般认为的那样,外界是什么样,我们就看见什么样。

人的视觉是受心理影响的。

我们现在来看几个实验。

你看图1中这头大象有几条腿?

这说明你的眼睛受了生活经验的欺骗,另外你发现你的眼睛的视点在移动。

图1

你数数图2中有几个黑点?

当你的眼睛离开那个白点时,就出现白的负像,即黑。

当你重新把视点集中在原来的白点上时,它又变成白色的了。

因此,当你的眼睛不断地在移动的时候,那些黑白点(正负像)也就在不断地变化。

图2

你看图3中横线是水平线还是不规则的斜线?

图3

图4是一位法国的漫画家画的,题目叫:

我的妻子和我的丈母娘。

妻子和丈母娘是随着你的眼睛的视点中心的变化而出现的。

图4

你看图5、图6中这几个图像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

或者是朝着哪个方向摆的?

图5

图6

2、动画欣赏

动画一:

《猫和老鼠》东北话版之《谁是妈妈》

动画二:

《以团结互助为荣》

动画三:

《超车》

3、什么是动画?

(不含漫画)

动画的历史很长,真要追溯其起源,大概要推至两万五千年前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其中记载着人类藉图画表现动作的欲望,但它进入近代科技的生产领域,结合魔术幻灯、绘画、电影的观念,进而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则要到十九世纪末期,几乎和电影的发明同时,甚至更早。

说起为[动画](animation)下定义这件事,其实就有点像要为[纪录片]下定义一样,相当困难,而且众说纷纭,很难取得共识。

[动画]其实与[剧情片]、[纪录片]、[实验电影]这几种电影[类别]一样,是一种电影的[类型](genre)。

在[动画]类型当中,我们看到有长篇剧情动画,有记录式的动画(虽然数量较少),也有为数相当不少的实验性或抽象性的[非剧情]的动画短片。

但这些影片都统统被冠上[动画]这种类型的称谓,当然表示它们彼此之间还是有一种共通性,也就是[动画]。

那么什么是[动画]呢?

[动画],常被称呼的是另一个与动画相关的名词──[卡通](cartoon),有时也称为[卡通影片],近年则又被称为[卡通动画]。

中国在一九四九年之后,把动画这类型的影片改称为[美术电影]。

在中国电影出版社于一九八六年出版的《电影艺术词典》中,提到美术片是动画片、剪纸片、木偶片、折纸片等类影片的总称,并且把其中的动画片界定为以绘画形式来表现人物与环境的技法,同时也把动画片与卡通片混为一谈。

所以,在中文系统里,[卡通]、[动画]、[美术电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