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59484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PPP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PPP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PPP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PPP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PPP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PPP分析报告.docx

《PPP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PP分析报告.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PPP分析报告.docx

PPP分析报告

 

2017年PPP分析报告

 

2016年11月

2017年PPP料加速落地。

地产调控和产能过剩背景下,2017年稳增长仍看基建。

预计PPP市场将加速扩容,投资规模预计在4-5万亿,同比增长50%-80%左右。

与2016不同,2017年金融资本对PPP的参与度将显著提升,这将对整个PPP市场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运营能力成为PPP参与者越来越重要的竞争优势。

鉴于传统领域PPP项目储备充足,且是稳增长的中坚力量,我们看好建筑和环保等传统领域PPP的持续性投资机会。

同时,在补短板和政策的驱动下,我们认为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领域PPP同样值得关注。

建筑和环保领域PPP持续受益,看好兼具国企背景和运营能力强的公司。

传统基础设施占到PPP项目库70%以上的数目和85%以上的投资额,建筑和环保类公司仍将是最大受益者。

从模式上看,两大行业参与PPP盈利模式清晰,总体回报率可观,具备持续扩张的基础。

并且,产业基金等金融资本的参与,将进一步提高企业资本金的撬动效应。

从选股上看,国企有望延续在拿订单和融资方面的优势。

同时,在金融资本的参与下,运营能力会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竞争优势。

综合两方面因素,建议关注葛洲坝、山东路桥、隧道股份、岳阳林纸、北控水务、津膜科技等公司。

医疗PPP确定性强,供应链管理能力强的企业最受益。

我国医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在做大健康产业的过程中离不开新建医疗机构,考虑到控制公立医院规模的政策态度,推进医疗PPP的确定性较高。

短期内更看好ROT/BOT模式,由民营出资进行医院建设、改造,并切入医院的供应链管理环节实现盈利,实践层面证实这种PPP模式也容易复制和推广。

看好对医院的上下游把控能力强的企业,建议关注凤凰医疗、尚荣医疗、和佳股份。

教育PPP能缓解财政压力,民营品牌是关键。

教育是我国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短板,2012年以来财政压力加大,对教育支出的占比开始下滑,通过PPP模式发展教育产业,既能缓解财政压力,也能通过合作办学使得学校快速扩张,提升全民知识素质水平。

学前教育方面,由于普惠性幼儿园严重不足,看好BOO下的民办幼儿园模式,建议关注威创股份、秀强股份。

K12教育方面,未来K12国际部或将独立出来,看好优质国际品牌教育机构的PPP,建议关注中泰桥梁、枫叶国际。

职业教育方面,政策推动力度较强,看好可复制性强的职业学校相关PPP项目,建议关注新南洋、世纪鼎利。

养老PPP最缺乏,运营管理水平和医养结合能力是核心。

面对老龄化的中国,只靠政府提供养老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要靠民营力量的积极参与。

养老PPP的发展潜力很大,未来还需要政策层面有更多细化支持才能逐步落地。

短期内可以关注两类养老PPP,一是具有优秀的养老机构运营管理能力的企业参与项目,如宜华健康、双箭股份、新华锦;二是能满足老人医疗需求的医养结合类PPP,如凤凰股份、南京新百、新华锦。

一、2017年PPP料加速落地,各路金融资本齐聚首

1、稳增长仍看基建,PPP将会是关键一环

地产调控和产能过剩背景下,2017年稳增长重任仍看基建。

2016年以来,随着房地产去库存政策推动,我国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房地产持续热销,并带动地产投资的阶段性上行。

截至2016年10月,房地产投资增速累计达6.6%,远高于2015年的1%。

但是,在近期房地产调控作用下,预计房地产投资将出现回落,2017年增速或弱于2016年。

同时,尽管工业企业利润有所上行,但鉴于产能过剩的大逻辑没有变,预计制造业投资难有大的起色。

消费和进出口方面,仍然处于较为低迷的状态,总体难有大的改变。

综合来看,2017年的稳增长重任仍将在基建头上。

随着财政收支压力加大,仅靠预算内资金稳增长难以为继,准财政需持续发力。

近几年,政府通过财政预算内资金稳投资的力度不断加大。

2008-2015年,预算内投资资金年均增长22.7%,远高于财政支出的15.9%;预算内投资资金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1.8%上升到了17.6%,提高了近6个百分点。

但是,随着财政收支矛盾的加剧,这种模式越来越不具有可持续性。

我国财政收支差额占GDP的比重,已经从2008年的0.4%上升到了2015年的3.4%,超过国际上认为的3%的警戒线。

随着经济下行和财政收入放缓,未来预算内支出或更多需要用于保障社会和公共服务等刚性支出,用于投资的预算内资金或有所放缓,稳增长必须更多依靠准财政。

2015年以来的专项建设基金可以说是准财政的重要形式。

但是,专项建设基金本身存在透明度低、资金分配不公和潜在资金套利等一系列问题,未来或需要采取更加规范的手段来替代。

PPP优势明显,将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基建投资重要选择。

今年以来,专项建设基金(作为资本金)与PPP模式的结合,在稳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未来基建投资的持续推进,我们认为准财政叠加PPP将进一步成为基建投融资的关键选择。

具体而言:

首先,在PPP模式下,政府不需要或者较少承担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期资本金支出,因此能够有效的缓解政府当期财政支出压力,将支出责任延长至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如10-30年)。

其次,PPP模式采取公开透明的招标或竞争性谈判方式,政府或准财政的资金使用和配套更加规范透明,有利于资金更加高效和公平的使用。

最后,PPP能够有效打破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的各种不合理限制,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提供公共服务,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

因此,鉴于多方面优势,PPP或与准财政一起,成为未来基建投资的关键一环。

总之,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稳增长任务仍然较大的背景下,无论是从稳基建的现实需要出发,还是缓解财政收支压力的客观要求,抑或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的考虑,PPP都是一个最优政策选择。

PPP有望成为稳增长的关键一环。

2、政策密集推出,PPP市场体系有望不断扩容

随着一系列政策文件出台,我国PPP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的通知》,标志着PPP在国家层面正式推出;发改委《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财政部《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等,从部委层面对PPP模式进行了规范;水利部、环保部、交通部、国土部、铁路局、能源局分别出台特定行业性文件,支持相关领域PPP发展。

此外,发改委和财政部分别进行了三批项目示范或推介,有效促进了PPP项目的落地。

地方债务约束增强,进一步为PPP发展打开空间。

继新《预算法》颁布后,近期财政部再次明确提出,融资平台2015年后举债不属于政府债务。

同时,财政部于2016年11月14日发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进一步明确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识别和处置流程,再次强调地方政府依法承担全部偿还责任,中央实行不求助原则。

这一系列表态和政策的出台,将对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形成较大约束,同时也为地方政府诉诸PPP模式提供了坚实动力。

展望未来,PPP立法和相关政策细则的明确,将为PPP市场发展带来长足动力。

目前,我国PPP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

1)立法的问题。

由于PPP的法规多为部门制定,缺乏国家层面的立法,法律效力不够,无法在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各个政府部门之间形成有法可依的规则与责任,不利于PPP市场体系的理顺。

比如,如果不从法律层面界定政府的责任与义务,社会资本可能担心政府的诚信问题而不愿意参与。

2)土地的问题。

比如,对于轨道交通行业来说,单纯的票务收入绝对是入不敷出的,需要把轨道交通开通后土地溢价的增值显现化,港铁的成功就是如此。

但是,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必须通过“招拍挂”方式获取。

因此,政府在授予特许经营权时,无法确保特许经营人一定能够获得项目所需的土地。

3)招标的问题。

根据现行《招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采用公开招标的PPP项目,在后期选择工程企业时,可以与第一阶段的公开招标合并,即“两招并一招”。

这样可以保障企业参与PPP项目的利益,尤其是一些工程类企业。

但是,如果第一阶段没有采取公开招标方式(如竞争性谈判),则是否可以采取“两招并一招”,在法律里则没有明确。

随着明年PPP顶层立法的落地,以及土地、招标等方面的政策细则的修订,PPP制度体系将进一步完善,推动整个市场持续快速发展。

3、金融资本的参与度有望显著提升,模式创新不断深化

金融一直是制约PPP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债权融资的角度看,由于缺乏对PPP的认识,加之各项贷款流程仍不熟悉,银行此前的参与度一直不高。

同时,资本市场上对于PPP项目的融资工具如公司债的产品也不足。

从股权融资的角度看,一些股权融资对PPP项目的介入程度也有限,包括保险、产业基金等也基本处于观望阶段。

从盘活存量资产的角度看,此前PPP项目签约对退出渠道的界定普遍不明确,制约了以PPP项目为基础的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从而也不利于企业参与PPP后资产的盘活。

然而,随着PPP市场的逐步成熟,加之政策的不断推动,以及资产荒下金融资本寻找新方向的动力,我们判断明年将会是金融资本参与PPP的一个重要提升年。

这不仅表现在传统的银行信贷方面,包括保险、产业基金、资本市场等各路金融资本,都将齐聚PPP市场,并驱动这个市场不断深化。

房贷收紧后,银行资金配置压力加大背景下,PPP将成为重要贷款投向。

今年以来,随着房地产持续热销,银行贷款大量流向按揭领域,企业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在一季度出现井喷以后明显回落。

但是,随着房地产调控和房贷政策收紧,一般制造业仍然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我们预计后续银行信贷资金将面临较大的配置压力,PPP将成为重要贷款投向领域。

具体而言:

首先,PPP是国家自上而下推动的一个重要战略,具有政府政策支持和隐性信用背书两个特点,符合银行的风险偏好特征和一贯的资金投放风格。

其次,PPP盈利而不暴利的特征,本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银行贷款的还款来源。

尤其是政府付费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一般预算,具有法律强制性特征,现金流更有保障。

从我们的草根调研看,对于纳入中央项目库的PPP项目,尤其是示范类项目,银行普遍能够接受基准利率甚至略微下浮贷款成本。

最后,随着银行逐步完善对PPP项目融资的贷款流程,这方面的支持力度也会加大。

事实上,下半年以来银行对于PPP的态度已经在发生转变。

总的来看,明年银行对于PPP项目的支持力度有望显著提升。

政府引导基金以及各类股权资金将作为重要参与方,撬动PPP融资的快速发展。

一是保险资金,目前保监会已经放开了保险机构对于PPP投资的限制。

二是产业基金,目前各路社会资本成立各种产业基金,来推动PPP市场的发展。

三是政府引导基金有望成为一种关键力量,撬动PPP市场的快速发展。

相比其他资金参与方,政府背景的PPP引导基金在与地方政府的谈判过程中具有优势,因此具有增信的作用。

如2016年3月4日成立1800亿中国政企合作基金,具有财政部背景,在未来与地方政府的博弈中占据优势。

此外,从2015年开始,各地也陆续成立政府引导基金。

截至目前,成立PPP引导基金的省份超过14家,另外还有2家正在筹建当中。

从披露的注册资本算,总规模接近5000亿。

由于PPP引导基金对单个项目投资额通常只占到项目资金规模不超过10%,因此其撬动效应可以达到10倍以上。

综合考虑财政部和各地成立的PPP引导基金,其可撬动的资金规模有望达到7万亿。

资本市场融资工具不断丰富,成为PPP融资重要补充。

据2016年8月15日中国证券网报道,上交所副总经理刘绍统15日在上海出席“2016第二届中国PPP融资论坛”时表示,上交所愿意与各方一起共同推进PPP模式的发展。

未来PPP项目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挂牌上市等方式进行融资。

具体来说,PPP项目主体可通过发行债券融资;一些具有稳定现金流的PPP项目,可通过发行企业现金流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来融资;对于已有较好回报的PPP项目,则可以用项目收益来进行债券融资;以及PPP项目主体在上交所进行股票上市交易和融资等。

资本市场融资工具的丰富,未来也将成为PPP发展的重要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