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集16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59268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问题集16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问题集16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问题集16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问题集16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问题集16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问题集16次.docx

《问题集16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题集16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问题集16次.docx

问题集16次

时间:

9月4日

地点:

二年级办公室

问题:

如何将真实的阅读和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结合起来?

记录:

我们要坚持在大量真实的阅读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这一点和目前具有广泛影响的语感教学论是基本一致的。

按照语言习得论的观点,学生的语言能力主要是习得的,而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更应大幅度增加阅读实践在教学中的比重,减少对课文的讲析,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活动中提高语文能力。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这种阅读实践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而是主要关注内容的真实的阅读,所以我们还要减少作业量,使学生从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主动的生动活泼的真实的阅读。

时间:

9月16日

地点:

二年级办公室

问题:

如何将真实的阅读和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结合起来?

记录:

大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大幅度增加课内的真实阅读量。

实践证明,大量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关键环节。

虽然课外阅读就是真实的阅读,但二者并不能划等号,要使课内阅读更加科学,更有效率,就必须以真实的阅读为基础,从语言学习理论方面加强对课外阅读的研究,揭示课外阅读的本质属性。

同时,我们也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内精读转化为真实的阅读,并大幅度增加课内真实阅读量,这样课内外相互配合相互补充,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就有了的希望。

时间:

9月25日

地点:

二年级办公室

问题:

怎样训练二年级学生语感?

记录:

在字词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指导字词教学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语感强的人,很容易把语言文字转换为生动的画面,从而进入其所描述的意境。

完成从语言文字到画面的转换,表象是基础。

没有丰富的表象积累,要完成转换是困难的。

因此,在字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学习字词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建立起字词同事物的联系,不断积累字词所表达的事物的表象。

1.用直观的形式使学生把字词同相应的事建立联系

直观的形式包括实物、图画、幻灯直观,动作、表情直观。

要用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把常用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同事物建立起联系。

对学生少见的事物更应该用图像直观加上语言直观等多种直观方法,让学生认识这类事物,建立起这类事物的表象。

一年级课本每篇课文插图,很多字词都可以利用插图引出和教学,不仅“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学文”如此,“课文”也是如此,如《鹅》文中的“鹅、曲项、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等词语都可以利用插图使学生把词义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

2.引导学生把字词同有关知识、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对一个字、词的意思的理解程度,也是同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

因此,在字词教学中,对一些信息量大的词和较难理解的词都应联系有关知识、生活经验理解词义。

如第一册《我是中国人》中的“五星红旗”一词,在引导学生认识五星红旗的形状时,应适当讲清楚旗上符号的意义。

这样,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一接触到“五星红旗”一词,就会把它同“党的领导、民族大团结”联系起来。

时间:

10月9日

地点:

二年级办公室

问题:

怎样训练二年级学生语感?

记录:

要严格进行理解句子意思的训练

理解句子是理解句群、甚至是理解段、篇的基础;理解简单句是理解复杂句子的基础。

一年级应就理解简单句进行严格的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一是要启发学生掌握理解句子意思的基本方法,二是要遵循一定的程序。

基本方法是抓主干理解句子意思,要引导学生感性认识一个句子一般包括两部分,开头部分讲的是“谁”或“什么”,接下去的部分讲的是“是谁(什么)”、“做什么”、“怎么样”,表达这两部分之间关系的只有三个基本句式,即“谁(什么)、是谁(什么)”、“谁(什么)怎么样”、“谁(什么)做什么”,按这三个句式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

按一定的程序教学,一是先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二是在这基础上体会修饰语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丰富的意思。

如第一册《秋天到了》中的“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先理解句子讲的是树叶掉下来,再抓住“一片片”这个词理解是很多树叶掉下来,从而知道是秋天到了。

时间:

10月19日

地点:

二年级办公室

问题:

怎样训练二年级学生语感?

记录:

要初步训练咬文嚼字的能力

实践证明,要有比较敏锐的语感,必须经过严格的语言分析训练,做到叶老所说的“一字未宜忽,语语悟精神。

”这语言分析,就是咬文嚼字。

一年级课文虽浅显,一年级学生虽是刚接触书面语言,也要进行咬文嚼字的训练。

必须引导学生咬文嚼字的有:

和其他词意思区别细微的词,如《小小的船》中的“月儿”;看似平淡、在具体的语境中表现力丰富的词,如《雷雨》中“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的“压”;要联系上下文揣摩才能理解的词句,如《要下雨了》中的“是要下雨了吗?

小白免往前看……”中的问句。

咬文嚼字的主要方法有:

1.比较法。

就是把文中的词换词比较,来体会文中用词的丰富的表现力

运用比较法,要先初步体会该词在句中的意思和句子的意思;再换词比较,体会文中用词的丰富的表现力。

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引导学生咬文嚼字的过程如下:

①这句话写什么?

(乌云)乌云怎么样?

(乌云压下来)“压下来”是什么意思?

(降下来)怎样的乌云?

怎样压下来?

(满天、黑沉沉)“满天”、“黑沉沉”表现乌云什么特点?

(云多、云层厚)这么多的乌云遮住天空,越降越低,好像要靠近地面,课文用了哪个词?

(压)②引导学生用“降”,“落”同“压”比较,体会句中“压”的用词的准确和丰富的表现力。

(物体小,一般用“降”;落到地面,用“落”、“掉”;“压”字有一种令人越逼越近的感觉,而“降”、“掉”则不能使人产生这种感觉)③就这句话想象乌云满天、越压越低的情景。

2.联系上下文体会

如《要下雨了》中的“是要下雨了吗?

”不是表示询问的,而是表达小白免对小燕子的话将信将疑的心理,这个意思要联系上下文才能体会出来。

教学过程如下:

①联系上文引出句子;小燕子说要下雨了,小白免相信吗?

从哪句话看出来?

要是小白免相信燕子的话,它会怎么想?

(要下雨了!

)②联系下文进一步体会句子的意思:

从课文什么地方还可以看出小白免不完全相信小燕子的话?

(小白免不是直接跑回家,而是又去问小鱼为什么跑出来。

)从而领会到这句话表现了小白免将信将疑的心理。

3.用想象的方法理解

引导学生用想象的方法把有关词句的情景具体化,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词句,如《蒲公英的种子》中的“飞呀,飞呀,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

”中的“哪儿”一词的教学,先启发学生想象“蒲公英的种子飞到什么地方?

(山冈、平原、小溪边、房前屋后)再引导学生归纳:

这么多的地方,不管是山冈、平原、小溪边等,都可以用“哪儿”表示,“哪儿”可以指任何一个地方。

最后要求用“哪儿”说一句话,在应用中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个词。

时间:

11月6日

地点:

二年级办公室

问题:

怎样训练二年级学生语感?

记录:

要引导学生充分进行语言实践

语感的形成主要靠理解,靠在实践中积累。

因此,要让学生充分进行语言实践。

1.要重视朗读课文和熟练成诵

没有足够的语言积累是不可能形成语感的。

因此,要强调在朗读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其一,不读破词是初步理解句子的标志之一,因此,在指导朗读时,除了要求读准字音外,应把按词连读,不读破词作为基本要求。

其二,要引导学生掌握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的语气。

其三,要发挥老师范读作用,让学生听读、跟读、仿读。

其四,要熟读成诵,把课文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

2.要重视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是理解能力的训练,也是写作训练,是读写结合的一种较好的形式。

新教材从二册开始,安排了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训练。

一年级的上述形式的训练,要特别强调在读懂句子、了解句子的叙述顺序的基础上进行。

在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一篇课文前,应就复述一句话的意思进行训练,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

打好了复述句子的基础,可就复述一段话训练,然后才进入复述篇的训练。

时间:

11月12日

地点:

二年级办公室

问题:

如何更好地进行写字教学?

记录:

观察联想,活化字形,感知字形美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写字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弄清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在指导观察时,如果引导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加以联想,活化汉字字形,汉字字形就会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汉字由抽象的笔画组成。

如何让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字形产生兴趣,如何让学生对写字感兴趣呢?

除了故事、儿歌以外,比喻是个好方法。

“撇”像扫把,“捺”像剑。

“点”像小雨点。

“横”像小扁担……比如“伞”,同学们看像什么呢?

有的说像大蘑菇,有的说像大树……想象生动的比喻,再加上形象的电脑画面的显示,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汉字的形体美,而且让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字形顿生兴趣,产生了写字的欲望。

   例如:

教学“人”,“人”字很简单,一撇一捺,写起来却十分不易。

由于不知道运笔方法,学生写出来的“人”字,就像两根支撑起来的小棍子。

我引导学生观察电脑画面上的笔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看看这“撇”像什么,“捺”像什么,有了生动的视觉感受,有了如此形象的比喻,“人”这个字在孩子的心中已经不再抽象了,而变得生动可感起来。

比喻,充分激起学生写字的热情,学生按捺不住,自己尝试着写了起来。

时间:

11月26日

地点:

二年级办公室

问题:

如何更好地进行写字教学?

记录:

比较观察,示范演示,体会书写美

   小学生写字往往眼高手低,原因在于,相对某一个人来说,其观察审美能力比较强,但实际动手书写的能力还不够,还没有很好地把观察审美能力转化为书写审美能力。

那么,在写字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提高书写能力呢?

   一年级起步阶段,教师要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求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尽量要求。

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教师都要笔笔指导到位。

教师的范写很重要。

示范是写字教学的先导。

在指导学生整体认知之后,教师要在黑板上画好的田字格中示范,向学生展示写字的全过程。

教师要边演示边讲述:

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第一笔在田字格的哪个部位落笔,每一笔画的名称、运笔方法以及笔顺等,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仅仅范写还远远不够,由于受到观察能力的限制,学生的临摹并不能一步到位。

此时,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较运笔方法:

教学“一”,我让学生观察老师正确的运笔之后,我要求学生进行临摹,将学生的不正确的书写和范字比较,在比较中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

教学竖,我让学生比较“悬针竖”和“垂露竖”的写法的不同,并加以示范。

   比较间架结构:

教师除了指导汉字的笔画,还应该着重指导汉字的间架结构。

例如:

教学“皮”,在观察“皮”后,我让学生临摹,学生写出来的“皮”字,五花八门。

有的把下面的“又”字写得太短,有的把“又”写的太窄,有的又写得太宽……这时我将他们这些字在黑板上“公开亮相”,和书上的范字进行比较,并逐一帮助他们找到“病因”,指出“治病良方”。

欣赏着自己的“杰作”,孩子们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比较之后的书写,效果令人满意。

   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领会,悉心模仿笔画运笔,熟练掌握笔顺规则,体会汉字的造型美。

时间:

12月9日

地点:

二年级办公室

问题:

如何更好地进行写字教学?

记录:

严格训练,培养习惯,发展个性美

   1.练字要严格要求。

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

《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中明确提出:

“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有利于把字写端正,而且有利于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视力。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可以终身受益。

   写字前,教师指导学生削好铅笔,放好作业本,端正坐姿,指导执笔方法。

练习时,教师巡视,时时提醒学生,时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姿势和方法。

书写时,教师要适时巡回指导,随时提醒学生每个字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