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手指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59257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手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手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手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手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手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手指教案.docx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手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手指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手指教案.docx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手指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手指教案

1.认识“弦、揿”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拇、搔”等16个字,会写“关节、拇指”等21个词语。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及作用。

3.找出文中描写五根手指特点及作用的语句,体会语言的幽默风趣,领悟课文蕴含的深刻道理。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

同学们都能各抒己见,不错!

我们今天便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又是如何认为的吧。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己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查字典,把字音读准。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重点指出“搔”“庸”“憎”3个难写字的笔顺、笔画和结构。

3.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既然这些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那作者在文中又是怎样描述的呢?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浏览课文,重点阅读描写五根手指特点的相关段落,想想作者各写了五根手指的什么特点,完成下列表格。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填写表格。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优点

缺点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通过一张表格把文章的重点问题明朗化、简单化,让学生在完成表格的同时,加强对五根手指各自特点的认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同学们,说起团结,你们能想到哪些有关团结的名言警句呢?

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分享。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填空:

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不相同),然后分别描述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最后(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3.提问:

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二、检查上节课自学情况,深化理解。

1.学生汇报对上节课表格的理解。

2.指名反馈表格中的内容,教师适当引导。

观察表格,结合课文内容,想想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

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各自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

例如,学习描写大拇指的第2自然段,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特点——不美。

具体表现为:

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

作者从体形、头形、构造三个方面进行描写,使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

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大拇指在五指中是最能吃苦的。

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要喷出来、血要流出来、重东西翻倒去、读书、进门时的大拇指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

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表现大拇指特点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技巧,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3.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4.读第1、6自然段,思考:

作者写五指的目的是什么?

(告诉我们:

“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即团结就是力量。

5.理解重点句子,体会语言特点。

(1)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其勤奋、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特点。

(2)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的优裕环境中,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

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优美的姿态和高傲的性格。

(3)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

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反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突出了无名指和小指在艺术表现中的重要地位。

(4)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话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群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

(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三、品读课文,迁移运用。

1.理解句子:

“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2.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根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表演一下。

3.指几个小组到前面表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评价表演,教师根据表演情况点拨,指导重点是学生剧本中蕴含的道理是否正确。

四、拓展延伸。

 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手指

姿态不同 性格各异

团结一致 握成强有力的拳

(团结就是力量)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的散文,语言幽默风趣。

可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读出作者的幽默感。

在朗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获得启示的习惯。

 

二、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

   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

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

“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

在摘那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子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

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

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

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在干什么。

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彤彤的二三十朵。

我一边插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

“今天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

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

”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

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

   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不晓得。

他还照样地拔着垄上的草。

我跑得很远地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

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彤彤的花朵,一进来就被祖母看见了。

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

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前说:

“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

   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

于是我又在炕上打起滚来。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刮了风,下了雨,祖父不知怎样,在我却是非常寂寞的了。

去没去处,玩没玩的,觉得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长。

(1)解释词语。

异想天开:

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缘故________   茂盛________   捉弄________  恐惧________    照样________

(3)文中多处写到了“笑”,使人感到了主人公的快乐。

你能写出几个表示笑的词语吗?

(4)“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情。

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

(2)缘由;旺盛;调戏;害怕;依旧

(3)开怀大笑、憨笑、嬉皮笑脸

(4)这句话写出了“我”和祖父的深厚感情,“我”离不开他,他也离不开“我”,祖孙俩都喜欢家里的后园,都喜欢在园子里劳动和玩耍。

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祖父的思念之情。

【解析】【分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缘故:

原故;原因;理由;根据;缘由。

茂盛:

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繁密。

捉弄:

戏弄,使人为难。

恐惧:

惊慌害怕,惶惶不安。

(3)本题考查分类掌握成语的能力。

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

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4)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1)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情。

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

(2)缘由、旺盛、调戏、害怕、依旧(3)开怀大笑、憨笑、嬉皮笑脸(4)这句话写出了“我”和祖父的深厚感情,“我”离不开他,他也离不开“我”,祖孙俩都喜欢家里的后园,都喜欢在园子里劳动和玩耍。

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祖父的思念之情。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

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句子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4)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3.课外阅读。

蛇与刺猬

  ①蛇一逮住青蛙,总是用它藤蔓般的躯体,把青蛙团团缠住,然后张开它那极大的嘴巴……

一天,蛇遇到了刺猬,它又故伎重施。

刺猬顿时蜷缩起来,有意地听从蛇的摆弄。

只是在蛇把刺猬缠到紧得不能再紧的时候,刺猬一下使劲张开了它周围的尖刺,刺穿了蛇的躯体。

蛇再也无法逃脱,最后成了刺猬的美餐。

  ②蛇在临死的时候,痛苦地说:

“我这是活该,竟______________地看待一切事物。

我本想做一个赴宴的人,没想到反倒成了别人桌上的吃食。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故伎重施:

________

(2)根据你的理解,在第②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3)文中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4)读了这篇短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答案】

(1)指重新施用过去的伎俩(手法、欺骗、诡计、卑鄙狡猾的计策或计谋)。

文中指蛇又采取对付青蛙的办法来对待刺猬。

(2)用相同的眼光

(3)省略了蛇吞食青蛙的内容。

(4)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事物;事物不同,采取的办法也应不同。

【解析】【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第一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词语解释的能力。

故伎重施,故:

旧的.伎:

伎俩.比喻老花招再重复一次。

文中指蛇又采取对付青蛙的办法来对待刺猬。

第二题主要补充课文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答案,蛇这里用相同的眼光地看待一切事物。

我本想做一个赴宴的人,没想到反倒成了别人桌上的吃食。

”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蛇吞食青蛙的内容。

读了这篇短文,我们要懂得:

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事物;事物不同,采取的办法也应不同。

【点评】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需要从阅读中这则寓言的含义,这对学生能力是一种提升。

4.

痴心石

①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时,着见街上有人因为要盖房子而挖树,很心疼那棵树的死亡,就站在路边呆呆地看。

树太大了,不好整棵地运走,于是工地的人拿出了锯子,把树分解。

就在那个时候,我鼓足勇气,很不好意思地问,可不可以把那个剩下的树根送给我。

那个人笑着看了我一眼,说:

“只要你拿得动,就拿去好了。

”我说我拿不动,可是拖得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