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南省顶级名校高三第四次联合质量测评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58351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4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河南省顶级名校高三第四次联合质量测评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届河南省顶级名校高三第四次联合质量测评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届河南省顶级名校高三第四次联合质量测评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届河南省顶级名校高三第四次联合质量测评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届河南省顶级名校高三第四次联合质量测评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河南省顶级名校高三第四次联合质量测评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届河南省顶级名校高三第四次联合质量测评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河南省顶级名校高三第四次联合质量测评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河南省顶级名校高三第四次联合质量测评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届河南省顶级名校高三第四次联合质量测评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顶级名校2018-2019年度高三第四次联合质量测评

理科综合(化学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N-14O-16K-39Co-59Zn-65I-127

一、选择题:

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造纸术、指南针、黑火药及印刷术”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宣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指南针由天然磁石制成,磁石的主要成分是Fe2O3

C.黑火药爆炸反应为2KNO3+3C+S==K2S+N2↑+3CO2↑,其中氧化剂只有KNO3

D.活字印刷使用的胶泥由Al2O3、SiO2、CaO等组成,它们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A.宣纸的主要成分为天然纤维素,纤维素为多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A正确;

B.天然磁石成分为四氧化三铁,故B错误;

C.反应2KNO3+3C+S=K2S+N2↑+3CO2↑中,N、S元素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C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所以KNO3和S都是氧化剂,故C错误;

D.Al2O3为两性氧化物,SiO2为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本题以我国传统文化四大发明为命题情景,考查化学基本概念,涉及物质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等,掌握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要紧紧抓住化合价变化,化合价变没变,是升高了还是降低了。

2.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gH3O+中含质子总数为NA

B.体积均为22.4L(标准状况)的乙烯和乙酸含氢原子数均为4NA

C.1L0.1mol·L-1NH4A1(SO4)2溶液中阳离子总数小于0.2NA

D.当反应MgO+C+Cl2

MgCl2+CO中断裂2molCl-Cl键时,转移电子总数为4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1.9g H3O+的物质的量为0.1mol,含有1.1mol质子,含有的质子数为1.1NA,故A错误;

B.标况下乙酸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故B错误;

C.NH4A1(SO4)2溶液中NH4+和Al3+发生水解,其中Al3+水解反应为:

Al3++3H2O

Al(OH)3+3H+,由此可知阳离子数目增加,所以1L0.1mol·L-1NH4A1(SO4)2溶液中阳离子总数大于0.2NA,故C错误;

D.由反应式MgO+C+Cl2

MgCl2+CO可知,Cl2得电子,断裂2molCl-Cl键即有2mol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总数为2

2NA=4NA,故D正确。

答案选D。

3.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位于三个周期,Ⅹ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W与Y同主族,Z的单质是一种黄色固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

Z>X>YB.稳定性:

W2Z>WX

C.YWZ只含有一种化学键D.WX和Y2Z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均大于10-7

【答案】A

【解析】

【分析】

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位于三个周期,其中W与Y同主族,W为H元素,Y为Na元素;Z的单质是一种黄色固体,Z为S元素;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6=7,原子序数小于Na,则X为F,以此来解答。

【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W为H,X为F,Y为Na,Z为S,

A.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则元素Z、X、Y的简单离子半径:

Z>X>Y,故A正确;

B.X为F,Z为S,非金属性F>S,则稳定性:

H2S

C.W为H,Y为Na,Z为S,NaHS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HS-中含有共价键,故C错误;

D.WX为HF,Y2Z为Na2S,HF为弱酸抑制水的电离,Na2S为强碱弱酸盐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把握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来推断元素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规律性知识的应用。

4.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0.1mol/LFeCl2溶液中加入1滴KSCN溶液,再滴加溴水

开始无明显现象。

后溶液变红

氧化性:

Br2>Fe3+

B

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溶液褪色并产生黑色沉淀

乙烯具有还原性

C

向等浓度的氯化钠和碘化钠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

生成黄色沉淀

Ksp(AgCl)>Ksp(AgI)

D

将苯加入橙色的溴水中震荡并静置

下层液体几乎无色

苯与Br2发生了取代反应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向0.1mol/LFeCl2溶液中加入1滴KSCN溶液,再滴加溴水,开始无明显现象,后溶液变红,说明发生了反应2Fe2++Br2=2Fe3++2Br-,氧化性:

氧化剂>氧化产物,故A正确;

B.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并产生黑色沉淀,说明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乙烯具有还原性,故B正确;

C.向等浓度的氯化钠和碘化钠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黄色沉淀为AgI,溶解度小的先沉淀,AgCl和AgI组成相似,故Ksp(AgCl)>Ksp(AgI),故C正确;

D.将苯加入橙色的溴水中震荡并静置,溴在苯中比在水中溶解度大,且苯的密度比水小,溶液分层,下层液体几乎无色,发生的过程是萃取,没有发生取代反应,故D错误。

答案选D。

5.有机物X、Y、M相互转化关系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碳酸氢钠区别X与Y

B.Y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X、Y、M均能发生加成、氧化和取代反应

D.X环上的二氯代物共有11种(不考虑顺反异构)

【答案】B

【解析】

【详解】A.Y不含羧基,与碳酸氢钠不反应,X含有羧基,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故A正确;

B.甲烷分子为四面体结构,Y分子中含有-CH2-,所以Y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故B错误;

C.X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羧基,Y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羟基,M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酯基,所以均能发生加成、氧化和取代反应,故C正确;

D.采用定一移二的方法分析,X环上的二氯代物共有11种,故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掌握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点是D选项,注意采用定一移二的方法分析同分异构体的种数。

6.一种高寿命可循环的Zn/V2O5水性混合离子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下,放电时正极发生反应xLi++xe-+V2O5===LixV2O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Li+在正极被还原

B.充电时,溶液中Li+浓度不断减小

C.放电时,电极A每减少6.5g,有0.1molLi+嵌入电极B

D.充电时,电极B上的电势比电极A的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放电时是原电池原理,电极A(Zn)作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电极B(V2O5)作正极,发生反应xLi++xe-+V2O5===LixV2O5;充电时为电解原理,电极A(Zn)作阴极,电极B(V2O5)作阳极,发生的反应和放电时相反,以此分析解答。

【详解】A.放电时,正极发生反应xLi++xe-+V2O5===LixV2O5,锂元素化合价未发生改变,没有被还原,故A错误;

B.充电时,阳极发生反应LixV2O5-xe-===xLi++V2O5,溶液中Li+浓度不断增大,故B错误;

C.放电时,电极A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每减少6.5gZn,则转移0.2mol电子,根据电荷守恒,有0.2molLi+嵌入电极B,故C错误;

D.充电时,电极B接电源正极,本身作阳极,电极A接电源负极,本身作阴极,所以电极B上的电势高于电极A,故D正确。

答案选D。

7.25℃时,用HCl气体或NaOH固体调节0.01mol·L-1二元酸(以H2A表示)溶液的pH(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溶液中H2A、HA-、A2-、H+、OH-浓度的对数值(lgc)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25℃时,H2A的Ka1数量级为10-2

B.pH=1.2时,调节溶液pH用的是HCl气体

C.pH=7时,溶液中:

c(Na+)=c(HA-)+c(A2-)

D.pH=8时,溶液中:

c(A2-)>c(HA-)>c(H2A)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二元酸H2A溶液存在电离平衡H2A

H++HA-、HA-

H++A2-,向溶液中通入HCl气体或加入NaOH固体,平衡发生移动,pH发生改变,溶液中H2A、HA-、A2-、H+、OH-浓度也发生改变,以此分析解答。

【详解】A.由图可知,pH=1.2时,c(H2A)=c(HA-),根据H2A

H++HA-,Ka1=

=c(H+)=10-1.2=100.8×10-2,所以Ka1数量级为10-2,故A正确;

B.H2A溶液存在电离平衡H2A⇌H++HA-、HA-⇌H++A2-,以第一步电离为主,故在H2A溶液中,c(H+)与c(HA-)近似相等。

由图可知,pH=1.2时,c(H+)>c(HA-)>c(A2-),应是溶液中通入了HCl,所以调节溶液pH用的是HCl气体,故B正确;

C.pH=7时,溶液呈中性,调节溶液pH用的是NaOH固体,c(H+)=c(OH-),根据电荷守恒:

c(Na+)+c(H+)=c(HA-)+2c(A2-)+c(OH-),所以c(Na+)=c(HA-)+2c(A2-),故C错误;

D.由图可知,pH=8时,溶液中:

c(A2-)>c(HA-)>c(H2A),故D正确。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弱酸的电离、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应用等知识,注意元素守恒在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中的应用,计算平衡常数要掌握计算技巧。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共129分。

8.高碘酸钾(KIO4)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和氢氧化钾溶液,可用作有机物的氧化剂。

制备高碘酸钾的装置图如下(夹持和加热装置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I中仪器甲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装置I中浓盐酸与KMnO4混合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装置Ⅱ中的试剂X是___________。

(4)装置Ⅲ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

(5)上述炭置按气流由左至右各接口顺序为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6)装置连接好后,将装置Ⅲ水浴加热,通入氯气一段时间,冷却析岀高碘酸钾晶体,经过滤,洗涤,干燥等步骤得到产品。

①写出装置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②洗涤时,与选用热水相比,选用冷水洗涤晶体的优点是___________。

③上述制备的产品中含少量的KIO3,其他杂质忽略,现称取ag该产品配制成溶液,然后加入稍过量的用醋酸酸化的KI溶液,充分反应后,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然后用1.0mol·L-1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为bL。

已知:

KIO3+5KI+6CH3COOH===3I2+6CH3COOK+3H2O

KIO4+7KI+8CH3COOH===4I2+8CH3COOK+4H2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