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雪莲历史全国卷考纲研究历年考点分析与备考对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58303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3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雪莲历史全国卷考纲研究历年考点分析与备考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唐雪莲历史全国卷考纲研究历年考点分析与备考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唐雪莲历史全国卷考纲研究历年考点分析与备考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唐雪莲历史全国卷考纲研究历年考点分析与备考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唐雪莲历史全国卷考纲研究历年考点分析与备考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雪莲历史全国卷考纲研究历年考点分析与备考对策.docx

《唐雪莲历史全国卷考纲研究历年考点分析与备考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雪莲历史全国卷考纲研究历年考点分析与备考对策.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唐雪莲历史全国卷考纲研究历年考点分析与备考对策.docx

唐雪莲历史全国卷考纲研究历年考点分析与备考对策

2016年历史全国卷考纲研究、历年考点分析与备考对策

2016届高三历史备课组

2016年广东高考将采用国家考试中心统一命题试卷。

全国卷分三类:

全国新课标Ⅰ卷、全国新课标Ⅱ卷、全国大纲卷。

今年广东省使用全国Ⅰ卷。

本文有三个内容:

一、简要对比广东卷和全国卷的差异,2、解读2016年历史高考考纲及分析2011年-2015年全国历史卷的考点分布;3、谈谈我对全国卷复习备考的认识。

一、广东卷与全国卷之比较(略讲)

(一)考核目标和要求

广东卷与全国新课标卷的考纲相同,在考核目标和要求上一致。

(二)考察内容对比分析

相同:

新课标高考考察内容包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历史必修1、2、3,以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有关内容,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察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对比全国卷与广东卷的考试大纲,必修部分一致。

不同:

广东卷对选修的考察主要是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和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两个模块中的部分篇目;全国卷对选修的考察范围包括选修一、选修二、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和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四个选修模块。

(三)试卷结构和非选择题题型对比

相同:

满分100分,选择题为12道,每题4分,共48分,非选择题为52分。

不同:

1、广东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国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必考)、非选择题(选考)三部分。

2、在文综卷中的题号分布不同。

广东卷历史选择题题号12-23题,在地理和政治选择题之间;非选择题题号38、39题,在政治和地理非选择题中间。

全国卷历史选择题题号为24-35,放在地理、政治选择题之后;非选择题题号40、41为必做题;45、46、47、48为历史选做题。

3、非选择题分值差异,广东卷的38、39题分值均为26分;全国卷40题25分,41题12分,选做题15分。

其中41题是一道开放式论述题,难度大,对学生能力要求高。

(四)试题难度比较

表1近三年历史全国新课标Ⅰ卷与广东卷试题难度的比较

年份

全国卷Ⅰ卷

广东卷

选择题/难度值

非选择题/难度值

总难度

选择题/难度值

非选择题/难度值

总难度

2012年

24.6/0.51

22.37/0.448

0.45

31/0.645

25.07/0.48

0.56

2013年

20.32/0.42

22.37/0.43

0.43

26.2/0.545

25.8/0.496

0.52

2014年

20.49/0.43

22.17/0.426

0.43

33/0.683

23.22/0.44

0.56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近几年来全国卷和广东卷都保持较好的难度延续性。

但是,全国卷的总体难度明显大于广东卷。

而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比较来看,全国卷的选择题和主观题难度接近,都在0.5以内。

而广东卷的非选择题难度与全国卷难度接近,选择题则比全国卷容易很多。

(五)模块结构与分值构成比较

表2全国卷与广东卷非选择题模块布局比较

年份

全国卷Ⅰ卷

广东卷

2011年

40中国史

41中国史+世界史

38:

中国史+世界史

39:

中国史+世界史

2012年

40世界史

41中国史

38:

中国史+世界史

39:

中国史+世界史

2013年

40中国史

41中国史

38:

中国史+世界史

39:

中国史+世界史

2014年

40中国史+世界史

41中国史

38:

中国史+世界史

39:

中国史+世界史

2015年

40中国史

41世界史

38:

中国史+世界史

39:

中国史+世界史

从试题考察模块分布来看,全国卷与广东卷都体现了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特点,但全国卷考察中国史的比重明显更大。

表3近五年全国新课标Ⅰ卷分值结构比较

板块

选择题/分(满分48分)

非选择题/分(仅两道必答题)满分37分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中国古代史

12

24

8

16

16

15

0

22

10

21

中国近现代史

20

16

12

16

16

10

12

15

12

4

世界史

16

8

28

16

16

12

25

0

15

12

表4近五年全国卷必做题中国史与世界史分值比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中国史:

世界史

2

1.57

2

1.74

2

表5近五年广东高考卷分值构成比较

板块

选择题/分(满分48分)

非选择题/分(满分52分)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中国古代史

12

12

12

16

12

7

6

6

4

6

中国近现代史

16

12

12

12

12

14

24

25

23

20

世界史

20

24

24

20

24

31

22

21

25

26

表6近五年广东卷必做题中国史与世界史分值比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中国史:

世界史

0.96

1.17

1.22

1.22

1

通过表3、表4、表5和表6,我们发现广东卷侧重于世界史的考察,而全国卷更侧重于中国史的考察。

广东卷古代史部分考察比重低,特别是非选择中考察比重更低,而全国卷古代史部分比广东卷比重提高。

表7近五年全国Ⅰ卷与广东卷必修部分分值构成

(全国卷必修部分满分85分,广东卷为100分)

类别

年份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全国Ⅰ卷

2011年

41

20

24

2012年

20

43

22

2013年

32

45

8

2014年

32

45

8

2015年

20

34

31

 

广东卷

2011年

28

41

31

2012年

40

34

26

2013年

28

39

33

2014年

37

51

12

2015年

40

30

30

通过表7的对比,我们发现,无论是广东卷还是全国卷,都越来越重视必修二经济史的考察,全国卷对经济史的考察比重更大。

(六)广东卷与全国卷命题角度、思路对比

1、广东卷程式化命题特点鲜明,而全国卷没有特别明显的程式化特征。

广东卷的考点考察明确、分布均匀,题目的时序排列很清晰。

根据这一模式,某些选择题可以直接猜出答案,因此选择题难度降低。

全国卷的选择题考点分布比较隐晦、分布不明确,选项的干扰度大,更重视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因此难度加大。

2、广东卷注重知识点的广度覆盖,而全国卷更加注重知识点和材料的深度挖掘。

广东卷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在知识点的覆盖上都很广泛,因此一定程度影响题的深度;而全国卷往往是从一个小角度切入问题,然后注重对知识点的深度挖掘。

3、广东卷非选择题更有规律可循,全国卷更灵活,缺乏规律性。

广东卷两道非选择题的答案相对封闭,基本上都是古今中外贯通,知识覆盖广泛,极少考开放式论述题。

而全国卷的第41题非常灵活,甚至是一道开放式论述题,这类题对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要求非常高,难度加大。

如2015年的第41题,要求学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进行探讨。

该题按照SOLO分层评价法给分,没有固定答案。

4、广东文综卷各科糅合度低,全国卷则体现了明显的综合性。

如全国卷更侧重考查历史地理和时政热点。

5、全国卷对学生阅读、理解、分析、表述能力要求更高。

二、研读考纲、分析教学目标

2016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历史考试大纲与2015年相比,未作出调整。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4.论证和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获取和解读信息,主要指全面、准确地理解试题所呈现的图(表)文内容、格式和考查意图,最大限度地提取、归纳、总结和解读历史信息。

在此过程中,需要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程度并提取有效信息,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概括等能力有要求。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表现为获取材料信息之后,迅速激活自身原有的知识体系,与获取的信息、要解决的问题联系起来,并调动有关知识、原理、规律,对原有的历史知识进行重组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描述和阐释事物是最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能力目标。

所谓描述,是指对历史事物所包含的历史诸要素,如事件产生的时代背景、构成的知识要素、事物的内部关系,事件的沿革发展等方面进行表述。

所谓阐释就是对历史事件进行具有史学意义的解读,在一定的历史观或者史学视角的指导下,对历史现象及问题做出解释的思维活动。

论证和探讨问题是历史学科创新层次的能力要求。

需要学生在前三种能力的基础上运用判断、归纳、比较、演绎、概括、批判、借鉴等方法论证问题。

在论证中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因此,我们在历史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上述多历史学习能力和素养。

通读考纲,我们发现,考纲内容明显按通史体例编排,模块思路贯穿其中;考纲的内容简明扼要,以列举重要史实为主,这符合历史学科的思维特点。

对比近几年的考题,我们可以分析出高频考点,对加强高考备考的针对性、减少低效的复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2011-2015年全国卷考点分布统计和高频考点归类

 

(一)2011-2015年全国卷考点分布统计

 

2011—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考点分布统计(必修Ⅰ政治发展历程)

模块内容

2015年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

2011年

(全国卷)

2012年

(全国卷)

2013年

(全国卷Ⅰ、Ⅱ)

2014年

(全国卷Ⅰ、Ⅱ)

2015年

(全国卷Ⅰ、Ⅱ)

考点分析

与备考建议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4.西周政治对秦汉统一的影响(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卷Ⅱ)24.分封制、礼乐制(周代“雅言”)

1、主要概念:

商周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加强、君臣关系、选官制度、古代历史地理

2、三个时间段客观题命题量大体相当,主观题出自战国或明清和古代综合;先秦政治制度命2题、中央与地方关系命2题,君臣关系命7题,选官制度命1题、历史地理命3题。

3、建议老师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