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备名校古诗词欣赏试题精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57010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必备名校古诗词欣赏试题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必备名校古诗词欣赏试题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必备名校古诗词欣赏试题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必备名校古诗词欣赏试题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必备名校古诗词欣赏试题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必备名校古诗词欣赏试题精选.docx

《高考必备名校古诗词欣赏试题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必备名校古诗词欣赏试题精选.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必备名校古诗词欣赏试题精选.docx

高考必备名校古诗词欣赏试题精选

【2015高考必备】名校古诗词欣赏试题精选

【2015高考必备】名校古诗词欣赏试题精选一松柏

【2015高考必备】名校古诗词欣赏试题精选

1.(2014·河南淇县一中第4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春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

几经逃难,避乱于岳州(今湖南岳阳),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8.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5分)

9.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

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征?

(6分)

【答案】:

8.“怯”字既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在春寒未尽时节,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

(2分)也写出了对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担忧。

(3分)

9.写出了海棠“不惜”损毁胭脂容色,不畏春寒独立于细雨之中的孤高绝俗的特点。

(3分)体现了诗人在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勇于在这样艰难的世事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

(3分)

2.(2014·江西吉安一中【上】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京口月夕书怀旅夜书怀

(南宋)林景熙(唐)杜甫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老家在温州平阳,此诗是他转徙京口时的感怀之作,当作于宋亡之后。

这首诗是离开成都草堂后在渝州(今重庆)一带飘泊时所写。

(1)《京口月夕书怀》中的“凉”字堪称关键,全诗以山风、秋夜来写________之凉,以华发、异乡写_______之凉。

(2分)

(2)请结合诗句分析《京口月夕书怀》和《旅夜书怀》两诗中情感的相似之处。

(6分)

【答案】:

(1)天气心情(心境)(2分)

(2)情感相似之处有:

(1)都抒发了异乡飘泊沦落的悲凄之情,林诗中感叹自己“异乡”飘泊,杜诗用“天地一沙鸥”自况,自伤飘零;

(2)都抒发了自己年老孤独的伤感之情,林诗中感怀自己“百年”之身独对夜灯,杜诗中以“平野阔”“大江流”反衬自己一叶小舟的孤苦伶仃;(3)都抒发了时光流逝的悲哀之情,林诗中有“华发”“百年”的哀伤,杜诗中以江水的奔流令人感受到时光的迅速消逝;(4)都抒发国家残破、自己一事无成的郁闷之情,林诗写在宋亡后,“万事已华发”流露了事事不如意的悲伤,这也是借酒浇愁的原因,杜诗结合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流露了未能施展政治抱负的不平。

(1点2分,3点即可,须结合诗句解说)

3.(2014·甘肃天水一中第3阶段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韦苏州:

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8.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5分)

9.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

请作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8.韦诗:

比喻,以烛喻月。

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

赵诗:

借代,借“晕”代月。

“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袭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9.相同点:

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之感。

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表现内心孤独;赵诗以惊鸟无宿暗寓诗旨,含蓄地道出诗人心境的孤独。

不同点:

韦诗孤独中又有淡静。

皎月悦目,风竹悦耳,恬静怡人。

赵诗孤独中更显凄冷。

冷月残烛,秋雨寒枝,凄冷袭人。

(4分)

4.(2014·上海“十二校”联考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4-16题。

(8分)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

花卿指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此诗大约是在花敬定的饮宴席上闻乐有感而作。

花敬定因平定叛乱有功,居功自傲,经常大宴宾客,寻欢作乐,肆无忌惮,用天子音乐。

14.(2分)首句“丝管”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请写出《琵琶行》里用类似手法描写音乐的句子。

15.(2分)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纷纷”本指事物多而乱的样子,这里用通感手法描摹音乐,形象描绘出弦管杂错而和谐的效果。

B.颔联中,“半入”写出音乐悠扬动听而空灵活脱的感觉。

C.该诗的弦外之音意味深长,既然“此曲只应天上有”,何故“锦城丝管日纷纷”呢?

含蓄的讽刺尽在其中。

D.从体裁上看,本首诗是近体诗;从题材上看,本首诗是咏怀诗。

16.(4分)结合全诗,说说在构思方面是如何做到虚实结合的。

【答案】:

14.(2分)借代“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15.(2分)D(是赠别诗)

16.(4分)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致。

5.(2014·黑龙江仿真模拟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贺圣朝·留别

(宋)清臣

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花开花谢,都来几许?

且高歌休诉。

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注】绿醑:

美酒。

都来几许:

都算在一起才有多少时间呀!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有人认为这首词的下阕设想奇特,不落俗套,一波三折,对此你有何看法?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和抒发感情的方式。

联系词作的题目“留别”和诗句“再相逢何处”等词句可以归纳出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借春色三分写离愁别绪,这种表达方式别具一格。

答案:

这首词是酒席筵前留别之作。

全词精心铺叙,情意殷切,表现了诗人伤春惜别的情怀,也流露出人生萍寄之感。

(2分)

词人设想“春色”总体为“三分”,而其中的“二分”是“愁”,“一分”是“风雨”。

这样,此时此刻的“春色”就成了“愁”与“风雨”的集合体。

词人用全部的春色来写与挚友分手时的离愁别绪,其友情之深,离别之难,不言而喻。

(3分)

9.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词中思路和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

这首词写相思之情,在构思上一波三折,情感表达也颇具匠心,理清思路,整理即可。

答案:

这首词“花开”两句,紧承上片的离愁别绪,并进一步预写别后的相思。

“都来几许”,由挚友不得长聚而引起时序更迭、流年暗换的慨叹与迷惘。

这两句深化了上阕的离愁。

(2分)但马上又冲破了感伤缠绵的氛围,用“且高歌休诉”句一变而为高亢旷达。

这是对友人的劝慰,也是的自我排遣,表现出开朗豁达的胸怀。

(2分)可是一想到别时容易会时难,明年此时不知能否重逢,心里不免又泛起怅惘之情,使全词再见波折。

(2分)

6.(2014·湖北天门4月调研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题胡逸老致虚庵

黄庭坚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常作灾。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

山随宴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观水观山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

【注】致虚庵:

书房名。

籯:

竹笼。

明月:

这里指珠。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方面的情感?

请简要概括。

(4分)

(2)本诗的颈联脍炙人口,被前人评述为“奇语”。

你认为奇在哪里?

(4分)

【答案】:

(1)赞美了胡逸老的诗礼传家,不慕荣利的清高品格。

(或胡逸老的诗礼传家、不慕荣利的清高品格令人仰慕)也披露了诗人高雅的人格,广阔的胸襟。

(或安贫乐道、志在山水、追求闲适、清高等均可)(一点2分)

(2)化静为动。

将致虚庵依山傍水的位置作了动态描写,“出”“来”二字将山水写活。

化实为虚。

什么样的图画尽可以让读者去想象,夜来风雨也是隔窗听到,并非眼见,也是虚写实事。

情景交融。

宴坐的闲适,听雨的从容,读者自能体会到。

(或衬托出庵主高雅的人格,广阔的胸襟)(视听结合。

运用比喻等均可)(答两点即可得4分)

7.(2014·广东韶关4月模拟【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7分)

惜花

(唐)于鹄

夜来花欲尽,始惜两三枝。

早起寻稀处,闲眠记落时。

蕊焦蜂自散,蒂折蝶还移。

攀著殷勤别,明年更有期。

(1)全诗的诗眼是“惜”字,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3分)

(2)本诗的三四联最主要的手法是什么?

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4分)

【答案】:

(1)诗人看到花儿快凋零了,起了怜惜之心,(1分)早起闲眠(时时刻刻)都记挂着花儿,(1分)花儿凋零了,还约定明年再见。

(1分)

(2)最主要的手法是对比(反衬、衬托)(1分);以看到花儿快要凋谢就离开的蜂蝶(1分)对比(反衬、衬托)跟花儿依依不舍相约再见的诗人(1分),表达诗人对花儿的爱惜(怜惜)之情(1分)。

8.(2014·四川成都七中“一诊”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1)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

(4分)

(2)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

请简要概括。

(4分)

【答案】:

(1)“嫌”,嫌弃,衷心感谢这盏残灯不嫌弃自己,描写了客中、长夜、孤舟中只有残灯相伴的情景。

(1分)“嫌”字把残灯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孤灯”不嫌弃诗人的情态,(2分)表达了诗人在残灯陪伴下感受到的宽慰与温暖、无奈与自嘲。

(1分)[来源:

学科网ZXXK]

(2)病中的感伤;客中的孤寂;思归的痛苦;老之将至的无奈。

(如答“同情与忧虑百姓疾苦”,也算1分)(4分,1点1分,4点4分)

9.(2014·河北衡水中学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武昌怀古

栖一

战国城池尽悄然,昔人遗迹遍山川。

笙歌罢吹几多日,台榭荒凉七百年。

蝉响夕阳风满树,雁横秋岛雨漫天。

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见芦花一钓船。

【注】栖一:

唐末五代诗僧。

台榭:

孔颖达疏《尚书》曰:

“台,积土为之,所以观望也。

台上有屋谓之榭。

”后世多称“歌舞台榭”。

8.为何发出“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见芦花一钓船”的感叹?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5分)

9.这首诗的颈联描摹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又是怎样描摹这幅画面的?

请作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8.看到昔日战乱不休的城池如今已是悄然无声,山川之上,昔人遗迹还历历在目;歌舞欢乐仿佛就在昨日,而当年热闹的台榭却已荒凉冷落了七百年,历史的悲剧不断重演,眼前之景又令人忧烦。

(一联一分共3分)此情此景,令发出兴亡如梦、世事皆空的感叹。

(2分)

9.描绘了一幅冷寂凄凉的画面(1分):

夕阳西下,疾风吹树,蝉声响亮,秋岛之上,冷雨漫天,群雁横立。

(2分)

手法:

由远及近;视听结合;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

(答出任意一种手法2分,分析1分)

10.(2014·浙江宁波模拟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7分)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