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程攻略14古代诗歌阅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56502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程攻略14古代诗歌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程攻略14古代诗歌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程攻略14古代诗歌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程攻略14古代诗歌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程攻略14古代诗歌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程攻略14古代诗歌阅读.docx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程攻略14古代诗歌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程攻略14古代诗歌阅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程攻略14古代诗歌阅读.docx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程攻略14古代诗歌阅读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程攻略(14)古代诗歌阅读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阙题①

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②白曰,清辉照衣裳。

【注】①阙:

通“缺”。

“阙题”即“无题”。

②每:

虽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由白云尽”之“尽”,并不是说路断,而是写山路伸展到白云深处,所往之地很高,表现出山的高峻,且有仙境之感。

B.沿着长长的溪水行走,感觉那春意也像溪水一样绵长,第二句诗将自然景物与主观情感融为一体,创造出优美的意境。

C.安静的柴门正对着山间小路,柳荫掩映着读书的斋堂,诗人将视角由外转向内,描写了“读书堂”主人的居住环境。

D.这首诗采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句句写景,却又处处“有人”,虽无一句直接抒情,却又情韵盎然,给人带来了形象之外的趣味。

2.诗中“读书堂”的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诗句简要描述。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各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贯休

水香塘黑蒲①森森,鸳鸯鸂鶒②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③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蒲: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

根茎长在泥里,可食。

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

②鸂鶒(xīchì):

一种像鸳鸯的水鸟。

③柘(zhè):

一种树。

树皮有长刺,皮可以染黄色,叶卵形,可以喂蚕,木材质坚而致密,是贵重的木料。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池塘里森森蒲草,传来阵阵清香,水鸟悠闲嬉戏,如家禽一样,一点儿也不怕人,为第四句“东邻西舍无相侵”作了铺垫与烘托。

B.颔联写村庄前后到处是蓬勃生长的翠色葱茏的桑树和柘树,显示物产的富足,村民生活的安宁和睦,也寄托了诗人自己的理想和情趣。

C.颈联描写了蚕娘在渌溪边漂洗蚕茧、牧童吹笛和衣而浴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生活的艰辛和蚕娘丰收的喜悦,又表现出牧童性格的顽皮。

D.晚春是山中忙碌的季节,但是诗人却着墨于静,静中有动,景中有情,景外有人,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这诗给人以清新健美之感。

2.尾联“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②书空:

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自己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绿”喻指酒,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火光照亮室内的情景,诗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写,道出了对温暖的渴望。

D.诗歌塑造了一位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渭上秋夕闲望①

潘阆

秋夕满秦川,登临渭水边。

残阳初过雨,何树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

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

 [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

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

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描写秦川秋色作了铺垫。

B.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

C.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表面是感叹无人如太公之贤,实则是说无人赏识,无太公的际遇。

D.该诗通过对渭上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

2.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景色或者事物)?

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请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虞美人

秦观①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①秦观:

“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重,一生仕途抑塞。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开篇“和露”两个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读者面前。

B.“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以动衬静,写出了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

C.词的最后两句说的是因为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的想法,“只怕”一句更表达出惜春伤花之意。

D.“虞美人”是著名的词牌之一,原为唐朝教坊曲,最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后来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

2.“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请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阙题

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诗人简介:

刘眘虚,唐代诗人。

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多山僧道侣。

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早年逝世。

阙题:

即缺题,原题缺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

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孤寂生活。

C.“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

D.“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

2.这首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最为突出。

请结合全诗对此二句作简要赏析。

7.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列各题。

登云门诸山

宗臣

山头月白云英英,千峰倒插千江明。

手把芙蓉步石壁,苍翠乱射猿鸟惊。

谁知云外吹紫笙,欲来不来空复情。

天风吹我佩萧飒,恍疑身在昆仑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山顶之景,山峰、明月、云雾融汇成一个幽静而朦胧的境界。

B.颔联照应诗题中的“登”字,写在遍野芙蓉、满目苍翠之中登山的悠闲。

C.诗人登上山顶,感受到山风萧瑟强劲,由此联想到八面生风的昆仑山

D.全诗前四句以实笔写山之实景,后四句以虚笔写风之虚致,意在表达登山的畅快情致。

2.首联写景句中“插”字用得极妙,请你谈谈妙在何处。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寒食还陆浑别业①

宋之问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②。

【注】①陆浑别业:

宋之问早年在洛阳为官期间,公务之暇,常前往此地消闲度假。

②典出《帝王世纪》,帝尧之世,天下太平,百姓无事。

有八九十老人,击壤(古代一种木制的玩具)而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比作雪,形象地写出洛阳满城飞花、缤纷如雪的美景。

B.诗歌第二句与首句形成对比,说明山中景色与洛阳城的不同,花朵才刚刚绽放,可尽情欣赏。

C.颔联紧扣标题中的“还”字,诗人早上告別洛阳城中的美景,晚上就看到了陆浑别业的美景。

D.诗人在寒食节回到陆浑别业,山中不但春景迷人,而且春酒醉人,让诗人不禁生出归隐之情。

2.尾联中的“野老”,有人认为是诗人自己,有人认为是山野中的寻常老人。

你怎么看?

请阐述理由。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了送別的地点、时间,紧紧扣住了诗题中的“雨”“暮”二字,为全诗画面涂上了一层灰暗的底色。

B.首联对仗,“暮钟”对“微雨”,视听结合,从时空的角度渲染离別时细雨笼罩的凄清沉重。

C.颈联“深”“远”渲染了一种迷蒙暗淡的氛围,海门不见,浦树含滋,境界迷蒙,极为邈远。

D.尾联中将沾襟的离別之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

2.诗歌的颔联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诗句赏析其妙处。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送祝熙载之东阳主簿①

欧阳修

吴江通海浦,画舸候潮归。

叠鼓山间响,高帆鸟外飞。

孤城秋枕水,千室夜鸣机。

试问还家客,辽东今是非②。

【注】①祝熙载:

辽东人,欧阳修的朋友。

东阳,古县名,在今浙江中部。

②是非:

指年成及状况是好还是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扣住诗题中“之东阳”,交代诗人的朋友祝熙载到了吴江后,乂乘船从海上去东阳。

B.颔联写叠鼓喧天,海天相接,近处的鸟仿佛在海面上漂,而远处的帆则好像在天上游。

C.颈联实写东阳情状,描写了东阳遭遇到秋汛,周围被洪水包围,然而千家万户深夜还在辛苦劳作,纺织衣服的情景。

D.尾联落在了对朋友关心与问候上。

“试问还家客,辽东今是非”,意思是说,你远离了家乡辽东,家里的人是不是安居乐业?

E.这是一首送別诗。

家在辽东的友人祝熙载要到浙江东阳任主簿,诗人以诗示情,真挚地表达对友人远走他乡的同情和愤懑。

2.诗的最后两联从东阳说到辽东,诗人这样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行香子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

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鸾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词围绕词人游春足迹这个线索次第展开,上、下片组成两幅相对独立的活动图画,相互辉映而又和谐统―。

B.词人运用通俗、生动、朴素、清新的语言写景状物,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村野春光得到充分展现,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达洒脱的情怀。

C.“小园”五句,集中笔墨特写春之一隅。

色彩鲜明,香气氤氳,生机盎然,达到了以点带面的艺术效果。

D.下片“远远围墙”三句,视野由近放远。

围墙,茅堂,青旗,流水,小桥,风光如画,而又富含诗蕴,引人遐想。

2.这首词在写景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例并赏析。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桂枝香 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

①此词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

②门外楼头:

指南朝陈亡国惨剧。

语出杜牧《台城曲》:

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