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化石鉴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54742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生物化石鉴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古生物化石鉴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古生物化石鉴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古生物化石鉴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古生物化石鉴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生物化石鉴定.docx

《古生物化石鉴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生物化石鉴定.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生物化石鉴定.docx

古生物化石鉴定

腔肠动物门珊瑚纲

(一)四射珊瑚亚纲化石代表

 

   TachylasmaGrabau,1922(速壁珊瑚)小型阔锥状单体,隔壁作四分羽状排列,对部隔壁较主部多。

二个侧隔壁和二个对侧隔壁在内端特别加厚,形成棍棒状。

主隔壁萎缩,主内沟明显。

二级隔壁短,横板上凸,无鳞板。

(图4-4,1)

 

 HexagonariaGurich,1896(六方珊瑚)复体块状,个体多角柱状。

一级隔壁伸达中央,横板分化为轴部与边部,轴部横板近平或微凸(图4-4,2)。

中一晚泥盆世。

 

KueichouphyllumYu,1931(贵州珊瑚)大型单体,弯锥柱状。

一级隔壁数多,长达中心;二级隔壁长为一级的1/3—2/3。

主内沟明显。

鳞板带宽,鳞板呈同心状。

横板不完整,向轴部升起(图4-4,7)。

早石炭世。

   

LithostrotionFleming,1828(石柱珊瑚)复体多角块状或丛状。

隔壁较长,具明显中轴。

横板呈帐蓬状,有的在横板带的边缘有具水平的小横板。

鳞板小,鳞板带一般较宽(图4-4,3)。

早至晚石炭世。

   

WentzellophyllumHudson,1958(似文采尔珊瑚)复体块状,个体呈多角柱状,具蛛网状中柱。

边缘泡沫带宽,泡沫板较小而数目多。

横板向中柱倾斜,与鳞板带的界线不明显(图4-4,6)。

早二叠世。

   

CalceolaLamarak,1799(拖鞋珊瑚)单体,拖鞋状,一面平坦,一面拱形。

具半圆形萼盖。

隔壁为短脊状,位于平面中央的对隔壁凸出。

体内全为钙质充填,少数具稀疏上拱的泡沫鳞板(图4-4,10)。

早—中泥盆世。

 

(二)横板珊瑚亚纲化石代表

 

CystiphyllumLonsdale,1839(泡沫珊瑚)单体珊瑚,外形锥状或柱状。

体内充满泡沫板。

隔壁短刺状,发育于个体的周边部分及泡沫板上,泡沫板带与兆沫状横板带界线不清(图4-4,5)。

志留纪。

无图Waagenophyllum卫根珊瑚,复体丛状,个体圆柱状,具中柱,横板泡沫状,向中心陡倾,横板带窄。

P

 

Polythecalis(多壁珊瑚),块状复体,个体多为不规则的多角状,外壁常部分消失。

具边缘泡沫带,泡沫带内缘占隔壁相接处有明显的“内墙”,为隔壁加厚形成。

中柱典型,边缘泡沫板凸度大,横板向中心下倾(图4-3,5)早二叠世。

   

 

FavositesLamarck,1816(蜂巢珊瑚)各种外形的块状复体。

个体多角柱状,体壁常见中间缝。

联结孔分布在壁上(壁孔),具1—6纵列。

隔壁呈刺状或瘤状(图4-4,11)。

志留纪至泥盆纪。

   

HayasakaiaLangSmithetThamas,1940,emendSokolov,1947(早坂珊瑚)复体丛状,由棱柱状或部份呈圆柱状个体组成。

个体由联结管相联。

联结管呈四排分布在棱上。

横板完整或不完整,凸或倾斜状。

边缘有连续或断续的泡沫带(图4-4,8)。

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

 

软体动物门双壳纲

HalysitesFischerVonWaldheim,1828(链珊瑚)链状复体,个体呈圆柱状或椭圆柱状,彼此相连而成链状。

个体间发育有中间管,横板完整而多,水平状。

隔壁刺状(图4-4,9)。

中奥陶世—晚志留世。

 

Syringopora笛管珊瑚复体丛状,由圆柱状个体组成,个体间以联接管联结,横板漏斗状,具隔壁刺。

晚奥陶世至早二叠。

 

AnadaraGray,1847(粗饰蚶)斜四边形,具宽的基面,其上有人形槽。

铰缘直,短于壳长。

沿铰缘一排栉齿,两侧齿微曲,内腹边缘锯齿状,无外套湾。

壳面具粗射脊,其上常有同心沟纹(图5-3,3)。

白垩纪至现代。

   

 

MyophoriaBronn,1834(褶翅蛤)壳近三角形,铰缘短,具后壳顶脊。

喙前转。

壳面光滑或具放射脊,齿系为裂齿型(图5-3,7)。

三叠纪。

 

ClaraiaBittner,1900(克氏蛤)壳圆或卵圆形,左壳凸,右壳平,喙位前方,铰缘直而短于壳长,前耳小,足丝凹口明显,后耳铰大,与壳体逐渐过渡。

具同心线或放射线(图5-3,2)。

早三叠世。

  

软体动物门头足纲

(一)鹦鹉螺类

 

OstreaLinnaeus,1785(牡蛎)壳厚,因固着生活而成显著不等壳,形态也不规则。

左壳(下)凸,右壳(上壳)平。

韧带区窄。

单柱,位于中部偏后,无齿,无外套湾(图5-3,10)。

白垩纪至现代。

 

LamprotulaSimpson,1900(丽蚌)壳较大且厚,圆三角形至长卵形。

喙近前端,壳面具粗生长线(层),还有V形或W形的顶饰,并向后变为瘤状。

齿式与Unio的相同,但假主齿更为粗壮(图5-3,5)。

中侏罗世至现代。

 

ProtocyclocerasHyatt,1900(前环角石)壳直或微弯。

横切面圆至椭圆形。

壳面饰有横环,环及环间有细的横纹。

体管中等大小,不在中央。

隔壁颈短而直,连接环甚厚(图6-4,1)。

早奥陶世。

   

 

SinocerasShimizuetObataemendYu,1951(震旦角石)壳直锥形,壳面有显著的波状横纹。

体管细小,位于中央或微偏,隔壁颈较长,约为气室深度之半(图6-4,2)。

中奥陶世。

 

(二)菊石类   

 

ProtrachycerasMojs,1893(前粗菊石)半外卷至半内卷,呈扁饼状。

腹部具腹沟,沟旁各有一排瘤。

壳表具有许多横肋,每一肋上附有排列规则的瘤,横肋常分叉或插入。

缝合线为亚菊石式,鞍部也发生微弱的褶皱(图6-4,6)。

中至晚三叠世。

 

PseudotirolitesSun,1937(假提罗菊石)壳外卷,盘状。

腹部呈屋脊状或穹形,具明显的腹中棱。

内部旋环侧面饰有小瘤。

外部旋环侧面发育丁字形肋或横肋,具腹侧瘤。

齿菊石型缝合线,每侧具有两个齿状的侧叶,腹叶二分不呈齿状(图6-4,8)。

晚二叠世。

 

Dactylioceras(指纹菊石)壳外旋,旋环多而明显;脐部浅,宽大。

壳表具有较密而分枝的横脊穿过圆的腹侧。

菊石式逢合线。

早侏罗世。

 

OphicerasGriesbach,1880(蛇菊石)壳外卷,呈盘状,脐宽而浅,腹部弯圆,旋环横断面略呈三角形。

壳表一般光滑或具不明显的肋或瘤,缝合线为微弱的齿菊石型,具两个细长的侧叶及短的助线系。

早三叠世。

 

节肢动物门三叶虫纲

 

Aulacosphinctes洪底斯沟旋菊石,壳内卷,盘状,腹部浑圆,壳面具分枝的横肋,菊石式逢合线。

晚侏罗世。

无图Aneeocras(松旋菊石)壳外卷,壳体旋转松,扁平呈盘状,脐大并较浅,横肋微向后斜伸,缝合线为无棱菊石型。

中泥盆世。

 

RedlichiaCossman,1902(莱德利基虫)头鞍长,锥形,具2—3对鞍沟;眼叶长,新月形,靠近头鞍,内边缘极窄。

面线前支与中轴成45°—90°夹角。

胸节多,尾板极小(图7-3,1)。

亚洲、大洋洲、北非洲。

早寒武世。

   

DorypygeDames,1883(叉尾虫)头鞍大,强烈上凸呈卵形或两侧平行,前侧具一对前坑,无内边缘,外边缘极窄,具颈刺,固定颊窄。

尾轴高凸,两侧近平行,后端圆滑,肋部肋沟显著,间肋沟微弱。

边缘不甚清楚,有6对尾刺,其中第5对最长;第6对最短。

壳面具小瘤点(图7-3,3)。

亚洲、欧洲、大洋洲。

中寒武世。

DrepanuraBergeron,1899(蝙蝠虫)头盖梯形,头鞍后部宽大,前部较窄,前端截切,前边缘极窄。

眼叶小,位于头鞍相对位置的前部,并十分靠近头鞍,后侧翼成宽大的三角形。

尾轴窄而短,末端变尖,尾部具一对强大的前肋刺,其间为锯齿状的次生刺(图7-3,4)。

东亚。

晚寒武世早期。

   

EoisotelusWang1938(古等称虫)头鞍倒梨形,前部最宽,伸达前缘,眼叶间最窄。

背沟宽而深。

眼叶小,位于头鞍相对位置的后部。

固定颊窄。

面线前支在头鞍的前下方相遇。

尾甲中轴狭长,背沟深而宽;肋部光滑,具下凹的边缘(图7-3,10)。

华北及东北南部。

早奥陶世。

   

 

NankinolithusLu,1954(南京三瘤虫)头甲强烈凸起,头鞍棒状,前部极凸,形成一个明显的假前叶节,具三对鞍沟,后两对较明显。

颊叶无侧眼粒和眼脊,饰边分为一个凹陷的内边缘和一个略为凸起的颊边缘,内边缘有3行小陷孔分布在放射形陷坑之内,颊边缘的前部有放射状排列的小陷孔,侧部小陷孔排列不规则。

尾甲横三角形,中轴狭,分节明显;肋叶有3对深的肋沟(图7-3,7)。

我国南方。

晚奥陶世。

CoronocephalusGrabau,1924(王冠虫)头鞍前宽后窄,成棒状,后面狭窄部分被3条深而宽的横沟穿过。

前类面线,活动颊边缘上有9个齿状瘤,头甲具粗瘤。

尾甲长三角形。

中轴窄,平凸,向后逐渐变窄,分为35—45节。

肋部分节较少,由14—15个简单的无沟的肋节组成。

背沟与间沟窄而深(图7-3,6)。

我国南方。

中志留世。

 

DamesellaWalcott,1905(德氏虫)头甲横宽,头鞍长,向前收缩,鞍沟短。

无内边缘,外边缘宽,略上凸;眼叶中等大小,固定颊宽。

尾轴逐渐向后收缩,末端浑圆,肋沟较间肋沟宽而深。

边缘窄不显著,具长短不同的尾刺6—7对。

壳面具瘤点(图7-3,8)。

东亚。

中寒武世晚期。

 

Ductina(沟通虫)头部半园形,头鞍光滑,前部宽于后部,背沟微弱,往前扩展,形成头鞍前侧反曲翼,颊环与颈环微现,仅在侧部见一小凹坑,后边缘窄,无眼,胸部11节,尾部近半圆形,中轴分节不清,肋部光滑,仅在前部微现肋节,中泥盆统,广西南丹。

 

腕足动物门

 

 

 

 

 

LingulaBruguiere,1792(舌形贝)壳薄,几丁磷灰质,长卵形,后缘钝尖。

两瓣近相等,腹瓣稍大,前缘略平直,其中部常略向前突出,腹瓣茎沟明显(图8-3,1)。

寒武纪至现代。

   

SinorthisWang,1955(中国正形贝)无疹壳;贝体小,方圆形,平凸至微凹凸,背壳具中槽;铰合线直,稍短于壳的最大宽度;腹基面较高,面平,三角孔洞开;背基面窄,主突起发育。

具铰牙,牙板强,腕基发育;肌痕明显。

放射线简单,有少数插入的放射线(图8-3,3)。

早奥陶世。

   

YangtzeellaKolarova,1925(扬子贝)壳横方形,铰合线直,略短于壳宽;双凸,背壳凸度较强,腹中槽、背中褶显著;壳面光滑;腹基面高于背基面,三角孔洞开;腹壳内具匙形台(图8-3,5)。

早奥陶世。

   DictyoclostusMuir-Wood,1930(网格长身贝)壳大,圆方形,凹凸,腹壳高凸,前方急剧膝折,造成深阔的体腔。

铰合线直长,主端钝方,形成耳翼;壳面放射线密布,后部有同心皱,两者相交成网格状;腹壳有稀疏的壳刺(图8-3,4)。

石炭纪至二叠纪。

 

CyrtospiriferNalivkin,1918(弓石燕)壳中等大小,双凸,横长方形,铰合线等于或稍大于壳宽。

基面宽广,斜倾型。

中槽、中褶纵贯全壳。

全壳复有放射线;牙板发育(图8-1)。

晚泥盆世。

AcrospiriferHelmbrechtetWedekind,1926(巅石燕)壳体大或中等,半圆形或椭圆形,双凸;铰合线长等于壳宽;主端翼状,基面不高;中槽内、中褶上光滑无褶,侧区有粗大的壳褶,数量不多;微纹饰由放射状和同心层组成,在纹和层交界处突起成梳状刺瘤;腹壳顶区加厚,具牙板。

早、中泥盆世。

半索动物门笔石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