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导论部分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53833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学导论部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护理学导论部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护理学导论部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护理学导论部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护理学导论部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理学导论部分试题.docx

《护理学导论部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学导论部分试题.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护理学导论部分试题.docx

护理学导论部分试题

护理学导论试题

第一章

1.5月12日国际护士节命题根据是:

A

A.南丁格尔的生日

B.南丁格尔所建立的第一所护士学校的日期

C.南丁格尔逝世的日期

D.南丁格尔受国际护士会奖励的日期

2.护理艺术、技能及行为方面的知识称:

B

A.个人知识

B.美学知识

C.行为知识

D.伦理学知识

3.护理人员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决定护理措施及护理服务,属于:

A

A.独立性护理功能

B.合作性护理功能

C.技术性护理功能

D.依赖性护理功能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以健康为中心阶段的护理特点:

E

A.护理模式转变

B.护理理论指导护理实践

C.服务场所从医院扩展到了社区、家庭及各种结构

D.护理的服务对象为所有年龄段的健康人及病人E.护理从属于医疗

5.护理概念的发展及演变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ABE

A.疾病为中心

B.病人为中心

C.护患关系为中心

D.护理伦理为中心

E.健康为中心

6.专业的特征包括:

ABCDE

A.以为人类服务为目的

B.有完善的教育体制

C.有系统完善的理论知识

D.有良好的科研体系

E.有专业自主性

第二章

1.有关疾病对患者和家庭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患者行为和情绪的改变主要受患者的角色改变的影响

B.患者体像的改变是普遍存在的,改变的程度与个性相关

C.疾病所致的家庭角色改变主要为角色重叠和角色缺失

D.疾病常导致患者和家庭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E.以上都不对

2.对人体健康影响最为深远又最能被控制的因素是B

A.自然环境因素

B.生活方式

C.生物遗传因素

D.健康服务系统

E.社会环境因素

3.钢琴家李某,37岁,因车祸需要双腿截肢,出现哭闹、不配合治疗等反应,此种情形属于哪种角色适应不良的表现:

B

A.患者角色行为缺如

B.患者角色行为冲突

C.患者角色行为强化

D.患者角色行为消退

E.患者角色行为矛盾

4.小张上班途中看到有车祸发生,上前对伤者进行了简单的包扎制动措施,此行为属于C

A.日常健康行为

B.避免有害环境行为

C.预警行为

D.求医行为

E.保健行为

5.刘某,男,干部,53岁,回族,近日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经查发现血压高入院进行治疗。

入院以来,他很不适应医院环境,不适应不许吸烟、不许随意外出等规定,不愿意穿病号服,并因每日无法按时进行礼拜(伊斯兰教的某种宗教仪式)而苦恼,出现明显的焦虑、沮丧等表现,希望能够尽快出院。

1.该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B

A.患者角色行为缺如

B.患者角色行为冲突

C.患者角色行为强化

D.患者角色行为消退

E.患者角色行为矛盾

2.出现上述表现的原因是:

C

A.因患者的年龄和性格造成的

B.因病情加重产生的正常反应

C.因风俗习惯与信仰的差异以及不适应医院环境而产生

D.因不满医院的规章制度而产生

E.因不满医护人员的服务而产生

3.护士最应实施的护理措施是:

C

A.加强管理、按规章办事

B.加强对疾病的护理,注意用药

C.帮助患者融入医院的文化环境,提供适合患者文化环境的护理

D.联系患者家属,进行说服教育

E.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案例分析

患者男,41岁,以“急性心肌梗塞”入院。

入院后,给予一级护理,低盐饮食,并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但患者认为自己虽然患病,仍可以下床活动,因此表现为烦躁、愤怒,不配合治疗护理。

患者为一企业的经理,已婚,育一子,14岁,为初二学生。

请问:

1.患者出现了哪种角色行为不良,并分析其心理原因。

2.常见的病人角色适应不良有哪些?

患者出现的角色行为不良是角色行为冲突和角色行为缺如。

其心理原因为:

1.患者在现实生活中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工作中是企业经理,承担着企业发展的重任;家庭生活中既为人夫,也为人父,既在家庭中承担了多种角色,也是家庭的经济支柱。

当他从其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转变为病人角色时,其他角色则处于从属角色,但病人没有很好地由常态下的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转向病人角色,对治疗和康复带来很大的不利。

实际上,角色行为冲突是一种视疾病为挫折的心理表现。

2.患者比较年轻,突然患病,没有马上进入病人角色,不愿意承认自己是病人,这是一种心理防御的表现。

第三章

1.病人在手术前要了解手术的有关注意事项,属于:

A

A.安全的需要

B.生理的需要

C.自尊的需要

D.刺激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2.瑞士杰出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

D

A.性心理发展学说

B.心理、社会发展学说

C.道德发展理论

D.智力发展学说

E.人类需要基本层次论

3.莱宁格在跨文化护理理论中主要阐明了:

D

A.文化关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B.护士的职责是为病人提供适应的环境

C.专业关怀存在于日常生活中

D.关怀是护理活动的本质

E.护理关怀仅存在于护患关系中

4.关于文化休克,描述正确的是:

E

A.身体健康者应对能力弱

B.儿童较成年人文化休克症状重

C.生活阅历丰富者应对能力弱

D.易适应者应对能力弱

E.身体衰弱者应对能力弱

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文化的特征C

A.地域性

B.象征性

C.排他性

D.时代性

E.传递性

简答题:

1.根据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将人的基本需要分成哪些层次?

2.如何提供适合服务对象文化环境的护理?

答案:

1.马斯洛将需要,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顺序,由低到高分五个层次,依次为:

(1)生理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爱与归属感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2.

(1)理解病人的求医行为

(2)明确病人对疾病的反应

(3)尊重病人的风俗习惯

(4)寻找支持系统

(5)注意价值观念的差异

(6)重视服务对象的心理体验和感受

案例分析

小张是一名大二的学生,今年得到学校交流的机会到美国学习一年。

初到美国时,他对一切事物都会感到新奇,对新环境中的人、景、物感到满意,渴望了解新环境中的风俗习惯、语言行为,但是最近他因不了解美国本土文化和习惯而不能与本地人很好地相处,渐渐感到失望、失落、烦恼和焦虑,感到迷惑、挫折,不愿意讲、不愿意学当地的语言,并且不愿意与当地人接触。

请问:

1.患者出现了什么问题,并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2.如何预防此现象的发生?

1.患者出现了文化休克,现处于沮丧阶段。

其产生原因为:

突然从一个熟悉的环境到了另一个陌生的环境,从而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问题:

(1)沟通交流:

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样的内容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脱离了文化背景来理解沟通的内容往往会产生误解。

(2)日常生活活动差异:

每个人都有自己规律的日常生活。

当个人的文化环境改变时,其日常生活、生活习惯会发生变化,在克服日常生活改变发生困难时可能引起文化休克。

(3)孤独:

在异域文化中,个人丧失了自己在本文化环境中原有的社会角色,同时对新环境感到生疏,又与亲人或知心朋友分离或语言不通,孤独感便会油然而生,出现文化休克。

(4)风俗习惯: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一旦改变了文化环境,必须去适应新环境中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

身处异乡的人难以适应,但又必须去了解和接受。

(5)态度和信仰:

当个人的文化环境突然改变,其长时期形成的母文化价值观与异域文化中的一些价值观产生冲突,造成其行为的无所适从。

2.预防文化休克的措施:

(1)预先了解新环境的基本情况

(2)针对新文化环境进行模拟训练

(3)主动接触新文化环境中的文化模式

(4)寻找有力的支持系统

第四章

1.下列有关成长和发展的描述,错误的是:

C

A.成长是生理方面的改变

B.成长可用量化的指标来测量

C.发展是心理方面的改变

D.发展是机体功能的改变

E.成熟是成长与发展的综合结果

2.下列成长发展规律的特点,错误的是:

C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不可预测性

D.连续性和阶段性

E.成长发展有关键期

3.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强迫性人格形成的心理发展障碍期是在:

D

A.口腔期

B.肛门期

C.性蕾期

D.潜伏期

E.生殖期

4.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出现初步逻辑思维的阶段是:

C

A.感觉运动期

B.前运思期

C.具体运思期

D.形式运思期

E.后形式运思期

5.按照艾瑞克森的理论,心理社会发展的关键期是:

A

A.婴儿期

B.幼儿期

C.儿童期

D.青春期

E.以上都不正确

6.根据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的观点,处于习俗道德期的孩子,在道德推理上有什么特点:

A

A.取悦他人、维持秩序

B.依循道德标准、社会规范

C.受制外控、服从权威

D.取悦自己、满足需求

E.取悦他人、社会规范

7.王某,48岁,患冠心病住院,他的妻子和子女几乎天天来看他。

根据艾瑞克森的理论,护士应帮助患者度过的心理危机是:

C

A.亲密对孤独

B.完善对绝望

C.创造对停滞

D.自我认同对角色混乱

E.主动对内疚

8.豆豆,7个月,足月顺产。

因腹泻住院治疗。

其母亲诉说豆豆是人工喂养,胃口不好、经常哭闹。

根据艾瑞克森的理论,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患儿此期属于:

A

A.婴儿期B.幼儿期C.口腔期D.肛门期E.感觉运动期

(2).此期患儿发展的关键是:

C

A.满足口部的欲望

B.自主性对羞怯

C.信任对不信任

D.训练大小便

E.学习自我控制

9.患儿男,4岁,足月顺产。

因哮喘入院,和父母关系融洽。

根据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请问

1.该患儿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有何特点?

2.护理时应注意什么?

答案:

1.该患儿处于学龄前期,此期儿童的特点是活动和语言能力增强,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喜欢各种智力和体力活动,游戏是其生活的中心,喜欢发明或尝试新活动,能设定目标并努力去实现。

2.护理时应注意:

鼓励和表扬患儿有益的主动行为,重视游戏的重要性。

提供创造新活动的机会,接受患儿的合理要求。

第五章

1.压力是指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E)

A.内环境刺激的非特异性反应

B.内环境刺激的特异性反应

C.外环境刺激的非特异性反应

D.外环境刺激的特异性反应

E.内外环境刺激的非特异性反应

2.以下关于压力的描述,正确的是(D)

A.有些人日常生活中没有压力

B.压力越大越有利于提高适应能力

C.压力越小越有利于身心健康

D.适当的压力可促进身心健康E.人体的生命活动不需压力的刺激

3.“一般适应综合征”首先由以下学说提出(B)

4.A.伯纳德的应激反应学说

B.席尔的压力与适应学说

C.霍姆斯的生活事件与疾病关系学说

D.拉赫的生活事件与疾病关系学说

E.拉扎勒斯的压力与应对学说

4.拉扎勒斯将“评价个人的应对方式、应对能力及应对资源以判断个人的应对与事件之间的匹配程度”称为(D)

A.无关性评价

B.有益性评价

C.初级评价

D.次级评价

E.重新评价

5.以下哪项不是危机的特征(E)

A.普遍性

B.时限性

C.循环性

D.综合性

E.发展性

6.以下哪项不属于消极的认知反应(D)

A.感知混乱

B.判断失误

C.思维迟钝

D.现实性想象

E.行为失控

7.关于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以下哪项不正确(A)

A.心理防御机制属于非正常人的心理活动

B.心理防御机制并不都行之有效

C.个人常应用几种固定的心理防御机制

D.具有多样性、交叉性及共同作用性

E.心理防御机制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