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办理五险一金的作用是什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52860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办理五险一金的作用是什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0办理五险一金的作用是什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0办理五险一金的作用是什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0办理五险一金的作用是什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0办理五险一金的作用是什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办理五险一金的作用是什么.docx

《0办理五险一金的作用是什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办理五险一金的作用是什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办理五险一金的作用是什么.docx

0办理五险一金的作用是什么

办理五险一金的作用是什么

【五险一金是什么】

  “五险一金”是五种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积金。

其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这三种险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的保费,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完全是由企业承担的。

个人不需要缴纳。

这里要注意的是“五险”是法定的,而“一金”不是法定的。

  【办理五险一金的作用】

  对职工而言社会保险现在通常说的是"五险一金",具体五险即: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一金即:

住房公积金。

  “住房公积金”具体单位和个人承担的比例是各承担50%,那是按照个人全年平均工资计算的。

  国家规定的是:

住房公积金不低于工资的10%,效益好的单位可以高些,职工和单位各承担50%。

公积金:

可以在个人装修或购房时使用的信用贷款,如个人已有住房,房产证件的名字也是个人的话,那么可以申请办理按月支取个人公积金。

  "五险"方面,按照职工工资,单位和个人的承担比例一般是:

  养老保险单位承担20%,个人承担8%;医疗保险单位承担6%,个人2%;失业保险单位承担2%,个人1%;生育保险1%全由单位承担;工伤保险0。

8%也是全由单位承担,职工个人不承担生育和工伤保险。

  养老保险:

  缴够一定年限后可以在退休(男60,女50,女干部55,特殊工种可提早办理退休)时按月领取一定数额的养老金,可领至参保人死亡。

  失业保险:

  单位2%,个人1%农民工不缴个人负担部分。

社保规定缴费满一年以上的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救助金,一般至少可以领取三个月失业金。

在领救助金期限内,若个人养老保险账户有变动,则失业保险立即停止发放。

  医疗保险:

  一般比例为单位10%,另加大额医疗5元/月;个人2%,按医疗局规定缴够一定时限,便可以报销个人的门诊费用及住院,以及大额医疗部分。

目前大部分地区规定缴够25年方可以享受退休医疗保障。

变更劳动合同的程序

来源:

网络转载 阅读:

65次

关键字:

  一、及时向对方提出变更劳动合同的要求,即提出变更劳动合同的主体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职工,无论哪一方要求变更劳动合同,都应当及时向对方提出变更劳动合同的要求,说明变更劳动合同的理由、内容、条件等。

  二、按期向对方作出答复,即当事人一方得知对方变更劳动合同的要求后,应在对方规定的期限内作出答复,不得对对方提出的变更劳动合同的要求置之不理。

  三、双方达成书面协议,即当事人双方就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经过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应当达成变更劳动合同的书面协议,书面协议应指明对哪些条款作出变更,并应订明变更后劳动合同的生效日期,书面协议经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生效,并报企业主管部门或者上级劳动行政部门备案。

解除劳动合同法定情形

 阅读:

89次

关键字:

法规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的解除是一种特殊的合同解除形式,是指劳动合同依法成立之后,合同当事人在合同期限届满前提前终止合同,解除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我国《劳动法》对劳动合同的解除,特别是对于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合同作出了严格的限制。

  

(1)劳动者有过错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几种情形:

  ①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②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不得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抵触。

  ③劳动者严重失职,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④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劳动者有上述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有权随时解除劳动合同,无需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2)劳动者没有过错,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几种情形:

 

  ①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这里所说的“患病”,是职业病以外的其他病症。

  ②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③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后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上述3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用人单位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并根据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的工龄给予经济补偿。

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有哪些

来源:

网络转载 阅读:

41次

关键字:

政策企业经济补偿

 根据最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21种情形及支付标准。

  第一、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21种情形

  

(一)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9种情形:

  1、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2、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3、用人单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4、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5、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6、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7、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8、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9、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12情形:

  10、用人单位提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而解除劳动合同的;

  11、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用人单位提前30日通知劳动者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劳动合同的;

  1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提前30日通知劳动者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劳动合同的;

  1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用人单位提前30日通知劳动者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劳动合同的;

  14、用人单位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依法裁减人员的;

  15、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依法裁减人员的;

  16、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用人单位依法定程序裁减人员的;

  17、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用人单位依法定程序裁减人员的。

  18、劳动合同期满,劳动者同意续订劳动合同而用人单位不同意续订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19、因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而终止劳动合同的;

  20、因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而终止劳动合同的;

  21、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标准

  1、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注:

若劳动者收入没有高于本条规定的三倍,则补偿年限不受最高12年的限制)

  3、以上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第三、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时间

  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依法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应当在劳动者按照约定与用人单位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解除劳动合同法定情形

 阅读:

90次

关键字:

法规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的解除是一种特殊的合同解除形式,是指劳动合同依法成立之后,合同当事人在合同期限届满前提前终止合同,解除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我国《劳动法》对劳动合同的解除,特别是对于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合同作出了严格的限制。

  

(1)劳动者有过错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几种情形:

  ①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②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不得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抵触。

  ③劳动者严重失职,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④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劳动者有上述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有权随时解除劳动合同,无需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2)劳动者没有过错,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几种情形:

 

  ①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这里所说的“患病”,是职业病以外的其他病症。

  ②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③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后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上述3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用人单位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并根据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的工龄给予经济补偿。

变更劳动合同的程序

来源:

网络转载 阅读:

66次

关键字:

  一、及时向对方提出变更劳动合同的要求,即提出变更劳动合同的主体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职工,无论哪一方要求变更劳动合同,都应当及时向对方提出变更劳动合同的要求,说明变更劳动合同的理由、内容、条件等。

  二、按期向对方作出答复,即当事人一方得知对方变更劳动合同的要求后,应在对方规定的期限内作出答复,不得对对方提出的变更劳动合同的要求置之不理。

  三、双方达成书面协议,即当事人双方就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经过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应当达成变更劳动合同的书面协议,书面协议应指明对哪些条款作出变更,并应订明变更后劳动合同的生效日期,书面协议经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生效,并报企业主管部门或者上级劳动行政部门备案。

解除劳动合同与终止劳动合同的区别在哪里

来源:

网络转载 阅读:

60次

关键字:

职场法规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四章规定: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说明企业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可以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

解除劳动合同;

  另一种是:

终止劳动合同,解除方法不同,相应的程序与补偿金也是不同的。

  在绝大部分情况下,解除与终止劳动合同最重要的区别是:

  劳动合同是否到期。

劳动合同没有到期,是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到期,是终止劳动合同。

  主动提出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主体是企业或员工,劳动法在通知义务、补偿金也有不同的规定。

从以上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会出现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劳动合同没有到期,企业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这种情况,企业需要提前30天通知员工,并按员工入职时间每满一年给予一个月工资的补偿金,这就是所谓的N+1的来源。

  第二、劳动合同没有到期,员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

  这种情况,员工属于辞职,员工需要提前30天,书面形式通知企业,无需征得企业同意,即可于30天后离职。

  第三、劳动合同到期,企业与员工终止劳动合同

  也就是劳动合同到期未续签时,企业提出:

与员工不再续签劳动合同,按劳动法是不需要提前通知的,因此,终止劳动合同不存在1个月“代通知金”的问题。

(个别地方除外,如北京需要提前30天通知不续签,具体需查询当地劳动法规)。

  终止劳动合同也要给补偿金,计算方法与解除劳动合同的相同,但由于终止劳动合同支付补偿金的法律依据是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