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52039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docx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基础知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docx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

1、什么是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是指:

住院病人在医院内(入院48小时后)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院内感染。

 

2、根据引起医院感染病原体来源的不同,医院感染分哪两类?

(1)外源性感染:

又称交叉感染.

(2)内源性感染:

又称自身感染。

 

3、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新诊疗技术的开展、各种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长、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慢性基础疾病如肿瘤、糖尿病等。

 

4、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问获得的感染。

 

5、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6、医院感染病例如何报告?

(1)医院感染散发病例诊断后,应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在确诊后的24小时内报告感染控制科。

(2)如果医院感染同时属于法定管理传染病的,还应进行传染病报告。

 

7、医院感染的感染途径有哪些?

(1)接触传播

(2)飞沫传播(3)空气传播

 

8、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

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及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9、什么是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10、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有哪些?

(1)机体免疫机能严重受损者;

(2)婴幼儿及老年人;

(3)接受放化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4)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者;

(5)接受各种侵袭性操作的患者;

(6)住院时间长者;

(7)手术时间长者;

(8)营养不良者。

 

11、什么是接触感染?

接触感染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的重要的感染方式,包括直接接触感染和间接接触感染。

直接接触感染:

病原体从感染源直接传播给接触者如病人之间、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医务人员之间,都可通过手的直接接触而感染病原体;病人的自身感染也可认为是自身直接接触感染,如病原体从已感染的切口传递至身体其他部位,粪便中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传递到鼻咽部等。

 

间接接触感染:

指病原体从感染源排出后,经过某种或某些感染媒介如医务人员手、医疗仪器设备、病室内的物品等传播给易感者.在间接接触感染中,医务人员的手在传播病原体上起着重要作用,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对防控医院感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2、什么是医院感染监测?

医院感染监测是指长期地、系统地、连续地收集、分析、解释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3、医院感染的三级管理组织的结构是怎样的?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医院感染管理的规划与指导;

感染控制科:

—-负责全院医院感染管理防控工作的监督、指导与落实;

各科室感染监控小组:

--负责本部门医院感染的防控。

 

 

14、医生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履行哪些职责?

(1)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

(2)掌握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3)发现医院感染病例,于24小时内及时填表上报医院感染控制科,并及时留取标本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积极査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治疗病人,控制蔓延。

(4)掌握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应用。

(5)参加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6)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或暴发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

(7)掌据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伤。

(8)严格执行医院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及管理。

02

手卫生

15、什么叫手卫生?

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16、什么是洗手?

洗手是指医务人员用肥皂或者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17、什么是卫生手消毒?

指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18、外科手消毒的定义?

指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19、七步洗手法?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互相採槎;

(2)手心对手背,手指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槎,交换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採槎;

(4)双手轻合成空拳,相互揉槎,交换进行;

(5)一手握住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槎,交换进行;

(6)将一手五指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槎,交换进行;

(7)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

 

20、洗手时间是多少?

揉搓时间>15s。

 

21、WH0提出的“手卫生的5个重要时刻"是什么?

二前三后:

(1)接触患者前;

(2)进行无菌操作前;

(3)接触患者后;

(4)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5)接触血液体液后。

 

22、洗手与卫生手消毒的原则是什么?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3)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a)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b)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23、洗手的指征是什么?

(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2)穿脱隔离衣前后、摘除手套后;

(3)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4)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的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液、排泄物、伤口敷料后;

(5)从同一患者身体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

(6)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7)处理药物及配餐前。

 

24、为什么要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严格手卫生措施可以降低30%的医院感染,手卫生已经成为降低医院感染最可行和最重要的措施,特别是耐药菌株的医院感染,绝大部分是通过医务人员手进行传播的.

 

25、手卫生合格的标准是什么?

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数应≤10cfu/㎝²;

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数应≤5cfu/㎝².

 

03

消毒灭菌

26、何谓消毒?

何谓灭菌?

消毒:

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但不能杀死细菌芽孢。

灭菌:

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的处理。

 

27、消毒灭菌的原则是什么?

(1)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完整皮肤的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接触完整黏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高水平消毒.

(2)根据物品性能可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毒灭菌,首选物理方法。

(3)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应先冲洗,然后消毒或灭菌。

(4)使用中的消毒剂必须保持其有效浓度,并定期检测消毒效果。

 

28、什么是斯伯尔丁分类法?

答:

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间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三类:

 

(1)高度危险物品:

定义: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剌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要求:

一定要灭菌!

 

灭菌方法:

压力蒸汽(首选),环氧乙烷(E0),等离子体灭菌(HP—Plasma)。

 

(2)中度危险物品:

定义:

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要求:

高水平消毒;

 

消毒方法:

2%戊二醛、含氯消毒剂、碘伏、75%酒精。

 

(3)低度危险物品:

定义:

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等。

 

要求:

中、低水平消毒;

 

消毒方法:

洁洗,机械除菌。

 

总之,应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险程度选择消毒灭菌方法。

 

29、什么是高水平消毒?

高水平消毒是指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

达到高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含氯制剂、二氧化氯、邻来二甲醛、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碘酊等以及能达到灭菌效果的化学消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30、什么是中水平消毒?

中水平消毒是指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

 

达到中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碘类消毒剂(碘伏、氯己定碘等)、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31、你能区分清洁剂、消毒剂和灭菌剂吗?

清洁剂:

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的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如洗手液、洗衣粉、洗衣液、多酶洗液等。

消毒剂:

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分为高水平消毒剂、中水平消毒剂、低水平消毒剂.

灭菌剂:

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如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等。

 

32、使用碘伏进行皮肤或创面消毒时,需要注意什么?

用于注射部位的皮肤消毒时,用碘伏消毒液原液局部擦拭2遍,作用时间遵循产品使用说明;

用于手术部位的皮肤消毒时,用碘伏消毒液原液局部擦拭2~3遍,作用至少2min;

用于口腔黏膜及创面消毒,用含有效碘1000mg/L~2000mg/L的碘伏擦拭,作用3min~5min。

 

33、灭菌后的无菌物品包在什么情况下视为污染不能再使用?

灭菌后的无菌物品包在使用前,如果发现包内化学指示卡变色不完全、外包装潮湿、超过有效期、包装物破损等视为污染不得使用。

 

34、无菌物品打开后使用时间?

(1)以容器包装灭菌的敷料类无菌物品启用后不得超过24h;

(2)无菌盘需标明开始使用时间,每4小时更换一次;

(3)抽出的药液如未能及时注射,应注明抽吸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

(4)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开启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

(5)一次性包装的酒精、安尔碘等开启后应注明开启时间,使用时间不得超过7天;灭菌容器盛放的酒精、碘伏效期为3天;

(6)无菌棉签开启后应注明开启时间,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7)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要注明抽吸时间,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8)干保存的无菌持物钳和持物罐开启使用后应4h更换1次,遇污染随时更换。

 

35、化学消毒剂的使用要求是什么?

(1)含氯消毒剂要求现配现用,测试配置浓度是否达标,加盖保存,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2)使用中的戊二醛最长使用时间不得超过14天;

(3)消毒液配置后都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