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52022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第1节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第1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

江苏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7~28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以及分类、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

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具学具

电脑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计算。

22×18144×5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

在小组中说说各自是怎么计算的。

(可以每人选一题)

谁来说一说:

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应按怎样的运算顺序笔算?

2.引人新课:

我们已掌握了两位数与两位数、三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的方法,今夫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学习新的内容。

设计意图:

通过旧知的复习,让学生能联系原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来理解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二、主动探索,学习新知

1.提出新的计算问题。

出示例题及相关的场景图,学生读题。

提问:

求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

128×16)

追问:

为什么要用乘法?

这道乘法算式和过去学过的乘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发现这道算式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师指出今天要运用学过的计算方法,自主探索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

三位数乘两位数)

2.尝试笔算。

要计算128×16是多少,谁能写计算的竖式?

学生写出的竖式可能有:

12816

×16×128

要求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笔算,并指名板演。

同时提醒学生把竖式和答句写完整。

3.交流方法。

先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算法是否正确,教师巡视指导。

12816

×16×128

768128

12832

204816

2048

分别请学生说一说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计算的,以及每次算得的数应写在什么位置上。

重点讨论第一种方法。

提问:

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6”去乘“128”,得到的积是多少?

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1”去乘“128”,得到的积是多少?

最后的得数2048是哪两个数相加的和?

在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确:

(1)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去乘三位数;

(2)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和哪一位对齐;(3)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4.方法优化。

两种方法都得到2048,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

以后碰到2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计算时,应该怎样写竖式?

设计意图:

例题的学习,先让学生根据要解决的问题列出算式,然后引导学生利用6有乘法笔算的知识和经验试着进行笔算,初步感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再通过交流算法,帮助学生明确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

学习例题时,重点要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鼓励学生通过独立尝试计算得到结果,并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明确计算方法。

三、当堂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教材第27页“练一练”。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竖式进行笔算,并指名板演。

交流:

第一、二、四这几道题着重让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第二道题着重让学生说说计算时是怎样处理309中间的“0”的。

提问:

结合刚才的计算,谁再来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第2题。

先让学生判断每道题的计算对不对,交流后再要求学生说说错在哪里。

提问:

结合刚才判断和改正错题的过程,你认为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指出: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要注意每次相乘积的末位与乘数的哪一位对齐;二要注意三位数中间有0財时,不能漏乘;三要注意不能忘记每次计算时的进位。

四、课堂总结,深化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给你的同学说一说吧!

第2课时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内容

江苏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8~29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使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事例理解“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

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单价”、“速度”等概念,掌握常见数量关系。

难点:

构建数学模型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

教具学具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

课前准备的材料及常规学习用具。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师:

同学们,你们去商场购过物吗?

你们乘过车吗?

你们可知道在购物、行路这些事情里却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的数学知识。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

1.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

师:

星期天,小明去商场买东西,商场里的东西真是琳琅满目呀!

咱们也一起去看看好吗?

(课件播放出示商场场景)

师:

(播放暂停)哎,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呢!

(出示教材第28页例2的内容)请大家认真、仔细地看,从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1:

每支钢笔12元,可以写成12元/支,读作“12元每支”

生2:

每本练习本3元。

生3:

小明要买4支钢笔和5本练习本。

生4:

都是已经知道每件商品的价钱。

生5:

还知道卖了多少件商品,最后算…

师:

回答得很好,每件商品的价钱,叫作单价;买了多少,叫作数量;一共用的钱,叫作总价。

师:

谁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单价、数量、总价?

生1(举例):

—个文具盒8元钱,是单价;买3个,是数量;一共24元,是总价。

生2(举例)……

师:

根据信息,我们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1:

实钢笔花了多少钱?

生2:

买练习本花了多少钱?

2.掌握“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

提问:

怎样解决这些间题?

生1:

钢笔:

12×4=48(元)

生2:

练习本:

3×5=15(元)

师:

你们做得很对,谁能说说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分组讨论)

学生汇报:

我们发现“单价×数量=总价”。

(教师板书)

(其他小组也表示赞同)

提问:

请同学们根据这个关系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

怎样求?

追问:

如果知道总价和数量,可以求什么?

怎样求?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及时小结:

在单价、数量和总价里,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3.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9页“练一练”第1.

(1)、3题。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三个概念的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建模思想。

(二)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1.建立“速度、时间、路程”的概念。

师:

逛完商场后,你们建议小明和爸爸该以什么交通工具回家呢?

(学生各抒己见)

师:

说起交通工具,这儿还有一道有趣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

(多媒体出示教材第28页例3主题图)

提问:

从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1:

我知道列车每小时行260千米,自行车每分钟行200米。

生2:

列车行了3小时,自行车行了8分钟。

师:

这两个问题都有什么共同点?

生3:

都知道每小时或每分钟行的路程。

生4:

还知道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求一共行…

师:

人们为了方便,把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作路程;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作速度;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作时间。

指出:

上面列车每小时行260千米,叫作汽车的速度,还可以写成260千米/时,读作260千米每时。

师:

谁能举例说明什么是速度、时间、路程?

学生(举例)……

2.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师:

请大家独立完成这两个问题,并想一想“速度、时间、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

260×3=780(千米)

速度时间路程

200×8=1600(米)

速度时间路程

师:

谁能说说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

速度×时间=路程)

提问:

请同学们根据这个关系想一想,如果知道路程和速度,可以求什么?

怎样求?

追问:

如果知道路程和时间,可以求什么?

怎样求?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及时小结:

在路程、速度和时间里,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设计意图:

由于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有限,所以他们感知“速度”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引导。

在此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将数学知识融入情境中。

进一步巩固对“速度”的认识,加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3.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9页“练一练”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30页“练习五”第4题。

让学生分别说说每一项表示的意义。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0页练习五第6、7题。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跟大家谈谈你的收获!

老师也希望大家能学以致用,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好吗?

第2节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第1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

江苏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3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

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两数相乘时,积随其中一个乘数的变化而变化。

难点:

自主思考、探究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投影出示下题:

2.学生填空。

3.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填的。

学生通常是按照如下方法计算的:

8×3=24;16×3=48……依此类推。

4.肯定他们的做法,然后启发学生:

该题除了这种做法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解决。

设计意图:

在这里之所以出示前面练习中做过的习题,是因为该题蕴含了函数思想,通过两组练习,使学生感悟“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太相同的倍数”。

当时学生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此时再复习该题,能唤起学生朦胧的记忆,为该堂新知识点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例4。

(1)学生说表中的信息。

(2)计算出积的结果。

设计意图:

此时,学生仅仅是找出了表面现象,还没有形成规律。

2.小组讨论,由这几道题发现了什么?

3.填写积的变化。

4.为了便于学生表述规律,可和学生一起复习乘法算式中

各部分的名称:

20×3=60

↓↓↓

乘数乘数积

设计意图:

对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进行复习,有助于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述规律。

5.学生总结:

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2、10、4、5倍,积也扩大2、10、4、5倍。

师点拨:

扩大的倍数相同。

师提问:

如果扩大20倍、30倍,100倍呢?

讨论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