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市港北一中中考历史复习世界史测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5164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贵港市港北一中中考历史复习世界史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广西贵港市港北一中中考历史复习世界史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广西贵港市港北一中中考历史复习世界史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广西贵港市港北一中中考历史复习世界史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广西贵港市港北一中中考历史复习世界史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贵港市港北一中中考历史复习世界史测试题.docx

《广西贵港市港北一中中考历史复习世界史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贵港市港北一中中考历史复习世界史测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贵港市港北一中中考历史复习世界史测试题.docx

广西贵港市港北一中中考历史复习世界史测试题

广西贵港市港北一中【精品】中考历史复习世界史测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某文献对国王在经济、政治、宗教等事务中的权力作了严格的限定,确定国会拥有最高权利的基本原则,并对公民应有的权利作了明确规定。

此文献是()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D.《拿破仑法典》

2.下列有关明治维新对日本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有()

①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②使日本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③使日本很快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④彻底消除了封建残余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3.据报道,我国即将在福建省福清县建成世界先进的新型核电站。

核电技术是对下列哪位科学家提出的科学理论的应用()

A.阿基米德B.牛顿

C.达尔文D.爱因斯坦

4.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如下图这张知识卡片记录的是()

A.华盛顿会议B.慕尼黑会议

C.雅尔塔会议D.巴黎和会

5.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历史事件是()

A.《慕尼黑协定》签订B.德国袭击波兰

C.德国袭击苏联D.日本偷袭珍珠港

6.20多年前,一位老年妇女对记者说:

“遗憾的是,列宁创建的国家没有了,我们引为骄傲的莫斯科已不再是各族人民的首都。

”引发这位老年妇女感慨的事件是( )。

A.十月革命B.东欧剧变C.华约建立D.苏联解体

7.文艺复兴时期的《神曲》《蒙娜丽莎》《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作品体现的核心精神是

A.人文主义

B.理性主义

C.神权主义

D.民族主义

8.列宁说:

“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这是由于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

A.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B.地主不许买卖农奴

C.农奴的份地必须出钱赎买  D.地主不许干涉农奴的生活

9.“电灯亮起来了,电话响起来了;汽车跑起来了,飞机飞起来了。

”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科技革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其中为“飞机飞起来了”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是()

A.瓦特B.莱特兄弟

C.爱迪生D.卡尔·本茨

10.如图为“1929-1945年美国失业率”的状况。

出现1929-1933年的失业率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B.罗斯福新政

C.新经济政策

D.《工业复兴法》的颁布

11.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欧经济发展迅速,呈现繁荣景象。

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是()

A.英国B.法国

C.意大利D.联邦德国

12.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处于新旧格局的交替时期.这里“新旧格局交替”的准确含义是(  )

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B.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格局发展

C.由世界大战向局部战争过渡D.由单一经济向多样化经济发展

13.“拿破仑的军队每到一处就宣布解放农奴,取消封建特权,唤起欧洲各国的反封建意识……”由此可见,拿破仑对欧洲历史发展产生的最重要影响在于()

A.强化封建君主专制B.损害欧洲国家人民的利益

C.使欧洲国家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D.打击欧洲封建势力

14.“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这是1871年欧仁·鲍狄埃创作的《国际歌》。

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是()

A.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B.巴黎公社的失败

C.拿破仑帝国的成立D.拿破仑帝国的垮台

15.1878年,法国作家雨果在演讲中说:

“伏尔泰战胜了敌人。

他孤军奋战,打了响当当的一仗,这是一次伟大的战争。

”这场战争的意义在于()

A.冲破了教会和封建专制的禁锢

B.促进了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

C.推动了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

D.击溃了反法同盟的侵略

二、综合题

16.19世纪中叶,美国上空翻滚着不安的阴云。

《走遍全球》栏目组来到了美国,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时刻关注着美国。

【名人点评揭秘美国】

材料一:

当前南部与北部之间的斗争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

——马克思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两种社会制度”对应的经济形态分别指的是什么?

美国当时的社会矛盾最终导致了什么战争的爆发?

【关注大选聚焦林肯】

材料二:

“在宪法里既找不到奴隶也找不到奴隶制这样的字眼,甚至找不到称奴隶为财产的词。

”林肯高声呼吁:

“让我们坚信正义就是力量,让我们怀着这个信念,勇敢地担负起义不容辞的责任并坚持到底。

材料三:

林肯当选了,但他明白,等待他的,绝不是就职仪式上的万民欢呼,而是一场大规模的腥风血雨的搏杀。

(2)材料二表明林肯对待黑人奴隶制持什么样的态度。

(3)材料三“林肯当选”发生于何时?

林肯为何意识到自己当选会迎来“一场大规模的腥风血雨的搏杀”?

【绝境废奴解读政策】

材料四:

从1863年1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4)上述法律文件是在怎样的背景之下出台的?

这一政策出台后,对当时的美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青史留名众说纷纭】

材料五:

马克思评价林肯:

“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物。

这位出类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谦虚,以致只有在他成为殉道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

(5)材料五中的“倒下去”指的是什么事件?

马克思认为林肯是一位英雄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17.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大国之间纵横捭阖,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阅读下列材料,综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世界取得了暂时的和平……那些主导着世界发展方向的国家做出了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的重大决策。

战胜的协约国集团……暂时确立了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新秩序”。

材料二:

中国代表在和会上要求收回大战期间被日本侵占的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和会竟不顾中国的反对和抗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非法权益移交给日本,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怒。

材料三:

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美、英、法、日签订了《四国条约》。

美、英、日、法、意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的《五国海军条约》。

列宁对此评价说: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1)材料一中“那些主导着世界发展方向的国家”主要指哪些国家?

你如何理解这一“新秩序”?

(2)材料二中“和会”指的是哪次国际会议?

该会议具有怎样的性质?

“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怒”引发了什么爱国运动?

(3)华盛顿会议上除了材料三中提到的《四国条约》和《五国海军条约》,还签署了针对中国问题的哪一条约?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取得的外交成果。

(4)当今,美国长期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在南海问题上中美双方不排除有擦枪走火的可能。

鉴于此,你认为我国应做好哪些准备?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战时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但)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的出现……“杜鲁门主义”演说是“冷战”的宣言,紧接着美国政府又提出马歇尔计划。

——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西欧和日本都有自己的主张,中国要求建立新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

——刘金质《冷战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苏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说明,美国是否达到建立“世界新秩序”的目的?

从处理大国之间的关系来说,“冷战”留下了哪些教训?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据题干“某文献对国王在经济、政治、宗教等事务中的权力作了严格的限定,确定国会拥有最高权利的基本原则”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治维新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日本的明治维新这一改革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使日本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国;使日本很快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并没有彻底消除封建残余。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日本明治维新

3.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核电技术的技术原理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有关。

20世纪,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将物理学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阿基米德的主要贡献是杠杆原理和浮力定律;牛顿的主要贡献是牛顿三大定律;

达尔文的主要贡献是提出进化论。

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4.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凡尔赛和约》有关知识的理解。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19年1月—6月,巴黎和会召开,会议被英法美三国操纵,最后缔结了《凡尔赛和约》。

ABC不符合题意。

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5.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再也无路可退,不得不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所以答案选择B。

6.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是苏联解体。

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1991年苏联解体。

1991年年底,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同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的总统在白俄罗斯的首府明斯克签约,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建立一个类似英联邦的架构来取代旧苏联。

所以答案选D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7.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神曲》是意大利史料但丁的作品,这部作品通过作者与地狱、炼狱、天堂中各种人物的对话,表达了作者对天主教会的厌恶,体现了人文主义;《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作品,充满了人文主义情怀;《罗密欧和朱丽叶》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作品,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文艺复兴时期的《神曲》、《蒙娜丽莎》、《罗密欧和朱丽叶》等作品体现的核心精神是人文主义。

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8.C

【详解】

俄国l861年改革中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法令规定:

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农奴的份地必须出钱赎买使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故选C。

9.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B项符合题意;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了蒸汽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

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10.A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1929-1945年美国失业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在美国开始爆发了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使美国失业率上升;导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因此出现1929-1933年的失业率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所以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11.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是欧洲国家中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在德国,循环经济意识已经深入人心,由于政府、企业和国民的密切合作,环经济已发展成为德国的一个重要行业,促进了德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所以答案选择D。

12.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20世纪80年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