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5102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二政治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二政治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二政治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二政治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1.docx

《高二政治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政治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1.docx

高二政治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1

2019-2020年高二政治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通过具体的事例使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而且这种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在对事例的分析中,贯彻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中初步树立辩证思维能力,并能以此来分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教学难点:

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对话指导和讨论、启发式教学相结合

  学法指导:

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结合身边具体事例和当今时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归纳和演绎的思维方法,树立辩证思维能力,并能以此来分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活动设置:

“长勺饮水”

  设置意图:

通过生动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人要喝到水和取水的工具以及他人都有关系,并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影响和制约”这样抽象的字眼。

把哲学上抽象的概念“联系”的含义用生活化的语言概括出来,得到结论后再让学生列举存在联系的具体事例。

  师:

在刚才的游戏中,自己为什么喝不到水?

为什么后来又喝到水了?

  生:

饮水工具把子太长喝不到;大家相互配合才喝到了。

  师:

是的,在这个游戏中,我们要喝水与取水的工具有联系,喝到水又与其他人的配合有联系。

那么哲学上所讲的联系是什么?

联系有哪些特征?

学习这一内容对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示?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内容。

  PPT1

  师:

联系指的是一种关系,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生: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师:

没错,那这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生:

表现在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

  师:

在刚才的游戏中,是如何体现出这种关系的呢?

  生:

从客观方面讲,是饮水工具的把子太长影响到了喝水;从自身的角度来讲,又受到胳膊短的制约,喝不到水。

显然,喝水受到了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师:

分析正确。

同学们还能举出体现这种关系的事例吗?

  生:

略。

  教师小结:

在这个游戏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不仅体现在事物之间,也存在于事物内部。

其实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低级生物到人类,从社会到思维,在生活中,万事万物无不存在着这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PPT2联系的含义

  哲学上把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

  过渡: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联系,那么联系有哪些特征呢?

大家看大屏幕,来思考下面这个问题:

  PPT3

  学生分析。

  师:

这实际上是我们生物课上所讲的什么知识?

  生:

食物链。

  师:

我们把这个食物链看成一个整体,它由几部分组成?

  生:

5部分

  师:

这5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师:

我们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

任何事物内部各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师:

是不是联系仅仅存在于事物内部呢?

我们以食物链内部的草为例,它要生长和生存还和什么有联系呢?

  生:

阳光、空气、水等。

  师:

这说明事物的联系还存在于哪里?

  生:

事物还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

  生: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而这些周围的事物又和周围的事物相联系,所以我们说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师:

通过同学们以上的分析可知,事物内部有联系,外部有联系,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大家一起来概括一下,联系具有什么特征?

  生:

联系具有普遍性。

  师:

通过分析,我们得出了联系具有普遍性的结论,对于普遍性我们该如何准确地去把握呢?

你能在书上找出关键的语句吗?

  生答(略)。

  PPT4联系具有普遍性

  师:

是的,联系的普遍性就是强调了万事万物都与周围的事物存在联系,没有任何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既然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能不能把“周围”两个字去掉,变成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请说说理由。

  生1:

不能。

因为联系的普遍性是说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存在联系,而不是任意两个事物都有联系。

  生2:

既然联系具有普遍性,那么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应该成立。

  师:

那你能不能解释一下“风马牛不相及”是什么意思?

  生:

形容风、马、牛三个事物之间毫不相关、没有联系的意思。

  师:

没错。

可是,当内蒙古大草原刮起沙尘暴,破坏了草场,风马牛本不相关的事物变成了“风马牛也相及”了。

可见风马牛本不相关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也会有联系。

  所以我们说,联系又具有什么特征呢?

  生:

条件性。

  教师小结:

对!

联系具有普遍性,但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师:

通过刚才的分析,联系具有普遍性,那谁能从自身的角度、以及和周围事物关系的角度来谈谈,我们坐在教室里学习都和什么有联系?

  生:

(略)

  师(过渡):

是的,大家在教室里学习不但与个人的主观努力有关系,而且和周围这么多事物都有联系,所以我们应该: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时事材料,用咱们已经学到的知识继续分析,看看联系还具有什么特征。

  播放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视频。

  PPT5

  请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负责一个问题。

讨论后,小组代表回答以上问题,本组同学可补充,其他组同学也可补充或质疑,课堂上形成生生互动的局面(略)。

  师:

通过刚才大家的发言,我们看到,小泉的参拜行为从横向来看,已经影响到了和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关系;从纵的方面看,靖国神社又和当年的侵略历史有联系,以上这些联系会不会因为小泉的否认就不存在了?

为什么?

  生:

不会。

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师: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联系还有什么特征?

  生:

客观性

  师:

是的,联系具有客观性,请大家结合刚才我们分析的事例来看书,谁能谈谈对于联系的客观性该如何理解呢?

  生:

就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师:

当年中国那段被侵略的历史不会因为小泉的否认而不存在,所以人们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

针对小泉的错误言行,有人说我们应该“抵制日货”,你赞成吗?

  学生讨论(略)。

  师:

大家的爱国情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今天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中日之间的贸易往来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

当然,我们也不能简单的认为所有的日本商品都和那段侵略历史有联系,即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应该面对现实,进行客观的、理性的思维。

  PPT6联系具有客观性

  过渡:

好,我们知道了联系具有客观性,不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那么是不是人们在联系面前就无能为力、无所作为了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先来欣赏一段MTV。

  播放MTV《天路》(学生听歌曲时,播放幻灯片)

  PPT7(有删减)

  师:

这首歌曲的名字大家知道吗?

描述的是什么?

  生:

《天路》。

描述的是青藏铁路的建设。

  师: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关于青藏铁路的材料:

  PPT8

  师:

结合以上材料,请大家看书思考后回答:

  1.青藏铁路通车后,内地和西藏的联系会发生哪些变化?

  生:

青藏铁路的通车在内地和西藏之间建立起了新的广泛的联系,如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旅游等。

  师:

青藏铁路通车后,内地和西藏之间建立起新的联系,这和我们刚才讲的联系具有客观性不是矛盾了吗?

谁能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

请看书思考回答。

  生:

(略)

  师:

同学们分析得很好,请继续思考:

  2.从内地和西藏联系的变化中,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

青藏铁路的建设者艰苦奋斗,战天斗地,改变了事物原有的状态,建立了事物间的新联系。

  师:

对!

联系具有客观性,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青藏高原的铁路建设,融汇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宏愿,经过了艰难曲折的历程。

充满智慧和毅力的中国人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建成了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使得西藏和其他城市联系的更加紧密。

  下面咱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这节课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PPT9

  师: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启示?

  生:

略。

  老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辩证法的一个重要观点,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自觉的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办事情。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学点评

马 燕

  游戏引入,导课解疑,一举两得。

本课从一例生动有趣的游戏入手,让学生参与活动中,在实践中体验、感悟,既引人入胜地导入了新课,又引出了联系的概念,并通过如何才能喝到水的具体分析,让学生理解了联系指的是一种事物之间与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抽象的概念轻而易举解决。

  联系实际,合作探究,学以致用。

哲学的原理是抽象的,但在教学中,教师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提供背景材料,精心设疑,启发引导,很好地扮演了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可以说,本课所有的知识目标都是通过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分析完成的,不是老师灌输的。

而且学以致用,课堂上通过平等对话,师生互动,即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逻辑严密,环环相扣,画龙点睛。

在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自身的学习与周围事物之间的联系时,一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入了日本前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视频、文字材料,过渡自然。

而精心设计的三个问题,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一环紧扣一环,步步深入,引发学生进行比较深层的、辨证的思考,得出联系的客观性的结论。

  三维目标,有机统一,有效达成。

探究知识,培养能力,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这节课比较好地实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在达成知识目标时,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思考、辨析,自己得出结论,正确理解把握概念与原理,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掌握方法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训练、培养和提高;同时,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了弘扬。

  本节课的不足表现为:

整节课前半部分从设计到教学都比较圆满,后面显得有些仓促;学生参与的广度还不够,对一些问题的讨论还不够深入。

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即时评价还不到位。

 

2019-2020年高二政治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2

  【叙述】我们南师附中的校训是:

“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它和今天学习的内容有关吗?

让我们一起从这节课中找到答案。

  【叙述】说实话,我们能走到一起,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

你们想过没有,茫茫人海中自己究竟认识多少人?

统计你认识的同学、老师、亲戚,以及通过其他方式(如QQ、MSN、Email、Blog、Linkin、BBS等)可以结识的人数。

结果是150人左右,这就是你的人际网络。

  【问题】你还有没有特别想结识、但还没有结识的人?

怎么才能如愿以偿?

  【叙述】我告诉你:

在正常的人际交往条件下,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

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活动】我们用数学方法来验证一下。

向你的人际网络发出“我想认识刘翔”这个信息,可能覆盖多少人?

  如果你的人际网络是150人的话,通过6个人的人际关系网络可能达到的人数是150的6次方,等于11390625000000,即1.139*10的13次方(约10000亿)。

即使消除一些重复的节点,这个数字也远远超过整个地球人口65亿的若干倍。

  【叙述】这就是“六度分隔理论”,是一位专门从事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科学家发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