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问答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50459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卫生学问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环境卫生学问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环境卫生学问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环境卫生学问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环境卫生学问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卫生学问答题.docx

《环境卫生学问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卫生学问答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卫生学问答题.docx

环境卫生学问答题

1.简述环境有害因素对机体作用的一般特征。

  答:

(1)剂量-效应(反应)关系

  

(2)作用时间与蓄积效应

  (3)人群健康效应谱

  (4)人群易感性

  2.大气的物理性状及其卫生学意义有哪些?

  答:

大气的物理性状主要有太阳辐射、气象条件和空气离子等。

  

(1)太阳辐射的卫生学意义

  

(2)气象因素的卫生学意义

  (3)空气离子的卫生学意义

  3.试述光化学烟雾的定义、组成及对健康的危害。

  答:

(1)定义:

光化学烟雾是指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日光紫外线的照射下,经过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生成的刺激性很强的浅蓝色烟雾。

  

(2)组成:

主要成分有臭氧、醛类以及各种过氧酰基硝酸酯等。

  (3)对健康的危害:

  对眼睛的刺激: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对全身的影响;

  致敏作用;

  致突变作用。

  4.试述介水传染病定义、病原体、发生的原因、流行特点及其危害特点。

  答:

(1)定义:

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而传播的疾病,称为介水传染病(water-bornecommunicabledisease)。

  

(2)病原体:

细菌:

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杆菌、痢疾杆菌等;病毒:

甲肝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原虫:

贾第氏虫、血吸虫等。

  (3)发生的原因:

水源受病原体污染后,未经妥善处理和消毒及供居民饮用;处理后的饮用水在输配水和贮水过程中重新给新病原体污染。

  (4)流行特点:

水源一次严重污染后,可呈暴发流行,短期内出现大量病人,且多数患者发病日期集中在同一潜伏期内;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一旦对污染源采取处理措施,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

  (5)危害特征:

介水传染病一旦发生,危害较大。

  5.影响氯化消毒的因素有哪些?

  答:

(1)加氯量和接触时间

  

(2)水的pH值

  (3)水温

  (4)水的浑浊度

  (5)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6.反映小气候对人体影响的常用生理指标有哪些?

有何意义?

  答:

(1)皮温:

是评价小气候对人体影响的常用生理指标。

  

(2)体温:

是判断机体热平衡是否受到破坏的最直接的指标。

  (3)脉搏:

  (4)出汗量

  (5)温热感

  (6)热平衡测定

  7.试述公共场所的概念、卫生学特点、目前的主要分类。

  答:

(1)公共场所的概念:

是人类生活环境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公众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

公共场所是在自然环境或人工环境的基础上,根据公众生活活动和社会活动的需要,由人工建成的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封闭式和开放式的公共建筑设施,供公众进行学习、工作、旅游、度假、娱乐、交流、交际、购物、美容等活动的临时性生活环境。

  8.常用家用化学品的种类有哪些?

  答:

常用家用化学品根据使用目的的不同分为:

化妆品、洗涤剂、消毒剂、粘合剂、涂料、家用杀虫(驱虫)剂等。

  9.简述建筑装饰材料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危害机控制措施。

  答:

(1)主要污染物: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常见的有甲醛、苯、甲苯、三氯乙烯等)和氡气体。

  

(2)危害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有:

皮肤、眼睛的刺激作用、上呼吸道的作用、变态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影响、遗传毒性等。

  氡气体的危害:

引起肺癌。

  10.卫生机构对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三个方面?

  答:

(1)从业人员的培训及定期体检;

  

(2)发放"卫生许可证";

  (3)向公众进行健康教育

  11.我国对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内容。

  答:

(1)鼓励、支持开展清洁生产,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

  

(2)鼓励、支持综合利用资源,对固体废物实行充分回收和合理利用,并采取有利于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活动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

  (3)需要进行处理的固体废物,按其性质采取相应控制标准进行处理。

  (4)禁止中国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

(5)禁止进口不能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限制进口可以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

 1.试述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答: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包括:

  

(1)温室效应:

解释温室效应;主要的温室气体;气候变暖对人类健康的有害影响。

  

(2)臭氧层破坏:

臭氧层减少和臭氧空洞形成的原因;臭氧层破坏对人类健康的有害影响。

  (3)酸雨:

酸雨的定义;酸雨形成的原因;酸雨的危害。

  (4)影响小气候和太阳辐射

  2.简述大气的垂直结构及其特点。

  答:

(1)按气温的垂直变化特点,将大气层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逸散层。

  

(2)对流层:

该层是大气圈中最靠近地面的一层,平均厚度为12km.其特点为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3)平流层:

位于对流层之上,其上界伸展至约55km处。

其特点为空气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

  (4)中间层:

从平流层顶至85km处的范围称为中间层,其特点为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降低。

  (5)热成层:

该层位于85~800km的高度之间,其特点为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6)逸散层:

800km以上的区域统称为逸散层,该层大气稀薄,气温高,分子运动迅速,地球对气体分子的吸引力小,因此气体及微粒可飞出地球引力场进入太空。

  3.试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主要危害。

  4.水质的性状及评价指标有哪些?

有何意义?

  答:

水质的性状评价指标包括:

  

(1)物理性状指标:

包括水温、色、臭和味、浑浊度。

根据天然水的物理性状指标的测定结果,可判断水质的感官性状好坏,也可说明水质是否受到污染。

  

(2)化学性状指标:

包括pH值、总固体、硬度、含氮化合物、溶解氧、化学耗氧量、生化耗氧量等。

根据天然水的化学性状指标的测定结果,可判断水质的化学性状及受污染的状况。

  (3)微生物学性状指标:

包括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反映水体受微生物污染和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情况。

  5.简述述饮水消毒的方法。

  答:

目前我国用于饮用水消毒的方法主要有氯化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

氯化消毒是化学药剂消毒饮用水中一种最普及和最有效的方法。

供饮用水消毒的氯制剂主要有液氯、漂白粉、漂白粉精和有机氯制剂等。

  6.光化学烟雾对健康的影响有哪些?

  答:

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臭氧、醛类和各种过氧酰基硝酸酯,这些物质统称为光化学氧化物,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

  健康影响:

对眼睛的刺激;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对全身的影响;致敏作用;致突变作用。

  7.简述水质处理工艺过程

  答:

生活饮用水的净化处理有常规净化、深度净化和特殊净化3种。

  常规净化工艺过程包括混凝沉淀(澄清)-过滤-消毒。

  集中式深度处理工艺包括澄清-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

  特殊净化:

除氟工艺;除铁和除锰工艺;除藻和除臭工艺。

  8.简述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9.铊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答:

慢性毒作用:

①毛发脱落,呈斑秃或全秃;②周围神经损害,早期表现为双下肢麻木、疼痛过敏。

很快出现感觉、运动障碍;③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可见视网膜炎、球后视神经炎及视神经萎缩。

  10.简述饮水氯化副产物的来源、危害及对策?

  答:

(1)来源:

在饮用水氯化消毒过程中氯与水中的有机物反应所产生的卤化烃类化合物。

  

(2)危害:

许多饮水氯化副产物在动物实验中证明具有致突变性和/或致癌性,有的还有致畸性和/或神经毒性作用。

多数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饮水氯化副产物与某些癌症发病率增加有关。

还有些研究提示饮水氯化副产物对生殖有影响,引起自然流产、死胎、和早产以及出生缺陷;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1.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

  答:

定义:

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科学,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研究对象:

环境卫生学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这里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

  研究内容:

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基础理论研究、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的确认性研究、创建和引进适宜于环境卫生学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环境卫生监督体系的理论依据。

  2.何为生物标志物?

试述环境与健康研究中的生物标志物的种类。

  答:

生物标志物是生物体内发生的与发病机制有关联的关键事件的指示物,是机体由于接触各种环境因子所引起机体器官、细胞、亚细胞的生化、生理、免疫和遗传等任何可测定的改变。

  生物标志物分为暴露生物标志物、效应生物标志物和易感性生物标志物。

  3.试述水俣病的成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答:

概念及成因:

日本水俣湾居民长期食用受甲基汞污染的鱼贝类而引起的慢性甲基汞中毒。

主要是由当地化工厂排放大量的含甲基汞废水进入水域所致。

  临床表现:

发音困难,肢端麻木、视野缩小,运动失调,狂躁不安等;先天性水俣病

  发病机制:

无机汞变成甲基汞或甲基汞排入水体;甲基汞经水生食物链进入人体,变成氯化甲基汞;吸收入血液的甲基汞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巯基结合入脑;由于甲基汞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脑组织,从而对胎儿脑组织造成广泛的损害,出生后成为先天性水俣病。

  4.酚、多氯联苯的危害有哪些?

  答:

酚的危害有:

急性酚中毒表现为大量出汗、肺水肿、吞咽困难、肝及造血系统损害、黑尿等;不少酚类化合物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污染水体使水的感官形状恶化。

  酚、多氯联苯的危害有:

多氯联苯是一类广泛存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多氯联苯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可干扰体内的内分泌状态,出生前接触多氯联苯可使子代的发育及出生后行为异常;多氯联苯可在母乳中浓集通过授乳影响子代;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受损,生长发育障碍;米糠油中毒事件。

  5.试述水源选择的原则?

如何开展水源的选择工作?

  答:

水源选择的原则:

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防护和技术经济合理。

围绕水源选择的原则开展水源的选择。

  6.试述住宅的卫生学意义。

  答:

住宅是人们生活、居住、学习、工作的重要环境;住宅的卫生条件与人类健康:

良好的住宅环境有利于人体健康,不良住宅环境不利于人体健康,住宅卫生状况可影响几代人和众多家庭成员的健康,住宅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

  7.简述常见室内空气污染物的危害。

  答:

化学性污染物:

二氧化碳的危害;烹调油烟的危害;甲醛及其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危害。

  物理性污染物:

噪声的危害;非电离辐射的危害。

  生物性污染物:

军团菌的危害;尘螨的危害。

  8.城市绿化的卫生学意义有哪些?

  答:

调节和改善小气候;净化空气,降低噪声;对人类有良好的生理和心理作用。

  9.目前减少氯化副产物的措施有哪些?

  答:

生物活性炭法除去或降低有机前体物含量;混凝沉淀和活性炭过滤等净化措施;改变传统氯化消毒工艺,采用中途加氯法;采用其他消毒方法。

  10.镉污染对人体危害的机制及临床表现?

  答:

机制:

镉损害肾小管,使其重吸收功能障碍;干扰与胶原代谢有关的酶活性,抑制维生素D的合成,从而引起体内钙磷代谢失调,尿钙及尿磷增加,最终导致骨质疏松或软化。

  临床表现:

早期腰背痛,膝关节痛,以后遍及全身的刺痛,止痛药无效,易发骨折、骨质疏松或软化。

1.人类环境的基本构成。

  答:

按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性质和特点把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生态环境以人为主体,由其他生物和非生物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

  2.何为健康危险评价,其基本组成有哪些?

  答:

健康危险度评价是利用现有的某化学物质的动物实验和接触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及环境检测等方面的资料,按一定的准则,对暴露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