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山东省平阴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50404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山东省平阴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历史山东省平阴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历史山东省平阴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历史山东省平阴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历史山东省平阴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山东省平阴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

《历史山东省平阴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山东省平阴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山东省平阴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

历史山东省平阴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平阴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公元前323年,魏国将领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运动,即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并带动了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

这一事件直接否认了当时的

A.禅让制

B.君主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答案】D

【解析】禅让制存在于夏朝以前的部落联盟时期,故A项错误;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是肯定君主制,故B项错误;宗法制主要内容是关于大小宗关系,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五国相王”并未经过周天子的准许,反映出周王室权力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故D项正确。

2.春秋战国时代,尊神敬天的传统观念发生动摇,愈来愈多的人对天产生了怀疑。

如郑国子产就说:

“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

”与此相关的背景是

A.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形成

B.儒学信徒的不断增多

C.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

D.周天子权威逐渐下降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据材料提到,春秋战国时代,尊神敬天的传统观念发生动摇……“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王室衰微,导致愈来愈多的人对天产生了怀疑,故D正确。

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形成,指小农经济,它对天子权威没有直接威胁,故A错误。

儒家出现于春秋末期,且主张克己复礼,与材料无关,故B错误。

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在战国时期,且有利于天子权威巩固,故C排除。

3.汉高祖“徙齐诸田,楚昭、屈、景,及诸功臣家于长陵”,汉武帝“徙郡国豪富至茂陵,赐迁徙者户钱二十万,田二顷”。

当时山东临淄有的强宗大族,还被迫离开故地迁居到几千里地以外的江南会稽。

这一举措

A.汲取了秦二世而亡的教训

B.增加了财政收人,壮大了军事实力

C.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打击了地方势力,加强了朝廷力量

【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解读和获取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判断的能力,切入点是汉代强干弱枝的政策。

汉朝统治者通过迁徙郡国豪富,使之离开经营多年的故地,有效地打击了地方势力,加强了朝廷力量,达到了强干弱枝的目的,故D项正确,C项错误;A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选项D符合题意。

4.观察下列表格,据此可知

汉帝

太尉

在任时间

任前职位

去职原因

备注

高祖

卢绾

公元前205——前202年

列侯

迁燕王

高祖世交

周勃

公元前196——前196年

列侯

罢省

惠帝

周勃

公元前184——前179年

列侯

迁丞相

高祖遗命

文帝

灌嬰

公元前179——前177年

将军

迁丞相

景帝

周亚夫

公元前154——前150年

中尉

迁丞相

A.国家政局稳定已不需要设置太尉

B.汉初为加强皇权太尉设置无常

C.太尉大多为皇帝亲信而得以提拔

D.当时各地封国削弱了中央集权

【答案】B

【解析】从材料反映的太尉职位时而设置,时而废止,且任职官员在位时间较短来看,汉朝是通过对掌握军权的太尉职位的频繁变动来加强皇帝权力。

故答案为B项。

其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ACD项。

5.唐制规定,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

这说明唐代三省制

A.对皇权形成了一定制约

B.提高了行政效率

C.皇权与相权矛盾尖锐

D.政事堂权力膨胀

【答案】A

【解析】据材料“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唐代三省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三省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故B项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皇权与相权矛盾尖锐,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政事堂权力膨胀的问题,故D项错误。

故选A。

6.明代何良俊说:

“太祖不设丞相,而朝廷之事皆分部,阁下诸臣但以备顾问而已。

然各衙门章奏皆送阁票旨,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

”这反映出内阁权力上升的原因在于

A.内阁首辅获得皇帝的信任

B.内阁拥有类同宰相的权力

C.内阁取得票拟谕旨的权力

D.内阁大学士参与最高决策

【答案】C

【解析】材料中明显可以看出内阁有票拟权,所以其权力的上升不是因为首府得到皇帝的信任,A错误;明朝的内阁不是中央法定的行政机构,B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大臣们的奏章要送到内阁进行票旨,体现了内阁有票拟的权利,这是内阁权力上升的主要原因,C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内阁没有最高决策权力,D错误。

7.从康熙帝开始,官员将奏折密封可直接呈给皇帝,皇帝朱批后发回,这样既快又保密。

他要求在京满汉大臣、各省督抚总兵都要密奏,还特许一些职衔低微的官吏密奏权。

密折制度运作特点与以下机构最相近的是

A.军机处

B.中书省

C.门下省

D.枢密院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军机处具有上传下达、跪受笔录的功能,这与“官员将奏折密封可直接呈给皇帝,皇帝朱批后发回,这样既快又保密”相符合,故选A。

且军机大臣的地位低下,这也符合材料的表达。

而BCD无法体现它从属于皇帝,只有A从属于皇帝。

8.有学者称:

“梭伦以智慧和公正著称,他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又以成立新政府并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的办法平息富人的不满。

......梭伦甚至使雅典政府引进了新.从1870年到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内阁变动频繁,每届内阁平均存在时间约为8个月。

这主要是因为的民主原则......梭伦在改革中引人的“民主原则”体现在

A.颁布“解负令”

B.发放公职津贴

C.组成“四百人会议”

D.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答案】C

【解析】梭伦改革中组成“四百人会议”体现出“民主原则”,C正确;A关于债务奴隶;B是伯里柯利改革;D是克里斯提尼改革措施。

9.下面是古罗马法官判决的一个案例,该案例主要反映了罗马法

案情:

甲请乙建造房屋。

新屋落成后不久倒塌,致甲之子身亡。

乙逃遁,甲将乙之子告上法庭。

判决:

父亲的罪名不应由儿子继承,判决乙之子无罪开释。

在乙未到庭自辩前,暂定无罪。

A.重视人的基本权利

B.限制原告的权利

C.强调原告被告平等

D.维护被告的利益

【答案】A

10.公元前357年,罗马把借贷的最高利息限定为1/12,年以后又把原有利率减半。

公元前344年,通过延用债务偿付令,宣布禁止高利贷。

公元前326年,通过新的法案,“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是人身作为其借款的批押品”。

这些变化说明了

A.平民的不懈斗争推动了公民法不断调整

B.罗马人主要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

C.万民法适应了帝国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D.自然法精神在法律实践中获得充分体现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据材料提到,宣布禁止高利贷&……“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是人身作为其借款的抵押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平民和贵族的矛盾尖锐,这些变化说明了平民的不懈斗争推动了公民法不断调整,故A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罗马人主要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故B排除。

材料也未涉及万民法适应了帝国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故C排除。

自然法精神在法律实践中获得充分体现,过于绝对,故D排除。

11.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英国以后,议会多次呈交权利请愿央书进行抵制,宣称:

“议会的自由、选举权、特权和司法权,是英国人自古就有而无可置疑的天生权利....可见,议会革命的目的是

A.保证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B.反对斯图亚特王朝统治

C.要求民主政治

D.捍卫议会主权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题干可知,议会“多次”“呈交权利请愿书”,强调“议会的自由、选举权、特权和司法权,是英国人自古就有而无可置疑的天生权利”,可知捍卫议会权力是议会斗争的目的,故D正确。

在四个选项中,A项与史实不符,B项与材料不符,C项突出的是议会主权不等于民主政治,因此也不选。

12.马克垚《世界文明史》载:

“美国)国会制定法律,但总统可以否决之,最高法院可以宣布经国会通过并经总统签署的法律违宪,但总就经参议院批准任命最高法院的法官;总统执行法律,但必须由国会给予财政支持......任何法案必须经两院批准才能生效,故参院众院在制定法律过程中互有对于另一方的绝对否权。

”这说明当时美国

A.总统受制于国会和联邦法院

B.参众两院集体负责

C.总统有权废止国家法律

D.总统对国会负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信息“但总统可以否决之,最高法院可以宣布经国会经总统签署的法律违宪,但总统经参议院批准任命最高法院的法官;总统执行法律,很必须由国会给予财政支持”等反映总统与法院和国会之间的牵制,说明总统受制于国会和联邦法院,A正确;参众两院集体负责与材料无关,排除B;总统有权废止国家法律,表述错误,排除C;总统对选民负责,排除D。

所以选A

13.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曾经谈到,“有助于美维护民主制度的原因有三:

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自然环境不如法制,而法制又不如民情”。

对此合的解释是美国

A.法制建设的程序符合民情

B.政治制度体现了天赋人权

C.各州的自然环境差异不大

D.民主观念植根于民众心中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自然环境不如法制,而法制又不如民情”可知,其强调的重点在民情,而不是在强调法制与民情之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与天赋人权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各州的自然环境差异很大,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民情,而民情则主要是指民主观念植根于民众心中,故D项正确。

14.1870年法国君主派欲发动政变支持亨利为国王,但利声称将会采用1789年革命前的百合花国旗,拒绝用革命之后的三色国旗,这一行为不仅遭到共和派反对,大多数君主派也转而反对亨利。

这表明当时国君主派

A.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B.希望恢复封建君主统

C.反对建立资产阶级政府

D.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亨利声称将会采用1789年革命前的百合花国旗,拒绝使用革命之后的三色国旗”说明亨利希望恢复封建君主统治,但是大多数君主派也转而反对亨利,说明当时法国君主派是主张君主立宪,反对君主专制,希望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A正确,排除B;君主派主张君主立宪,并没有反对建立资产阶级政府,表述错误,排除C;君主派不仅包括地主阶级还包括资产阶级,排除D。

所以选A

15.俾斯麦认为,“只有现存国家统治政权采取行动,实现社会主义要求中合理的、并与国家及社会制度相一致的东西,才能制止社会主义运动的混乱防面。

”据此可知,俾斯麦主张

A.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B.向工人运动全面妥协

C.暴力镇压社会主义运动

D.放弃资本主义制度

【答案】A

【解析】材料关键信息“实现社会主义要求中合理的、并与国家及社会制度相一致的东西”可知,俾斯麦主张采取措施一定程度上维护工人的权益,实现“制止社会主义运动的混乱局面”,即建立社会福利制度,故A项正确;B项和D项不符合史实;C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16.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

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

上述材料表明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

C.统一后的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

D.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答案】D

【解析】材料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