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开发成果专题宣传片提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49646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扶贫开发成果专题宣传片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扶贫开发成果专题宣传片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扶贫开发成果专题宣传片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扶贫开发成果专题宣传片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扶贫开发成果专题宣传片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扶贫开发成果专题宣传片提纲.docx

《扶贫开发成果专题宣传片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扶贫开发成果专题宣传片提纲.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扶贫开发成果专题宣传片提纲.docx

扶贫开发成果专题宣传片提纲

扶贫开发成果专题宣传片提纲

 

扶贫开发成果专题宣传片提纲

一、基本概况

xx县是一个集革命老区、大别山主峰区和核心区、大型水库集中区、自然灾害频发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于一体的贫困地区。

1986年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贫困县,20XX年又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虽在20XX年扶贫重点县调整时调出贫困县之列,但我县的扶贫攻坚任务仍然繁重而艰巨,20XX年初,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有43个、贫困人口有1.58万户4.05万人,贫困发生率还高达15.7%,下剩的贫困人口增收能力总体不强,多是难啃的“硬骨头”。

因病、因残及遭受突发灾害致贫的占69.53%。

贫困群体呈“大集中、小分散”特点,集中分布在深山区、库区和沿河低洼区,大多分布在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生态脆弱地区,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条件落后,建设资金不足,大部分贫困村集体经济空白,自身造血功能不足。

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进入攻坚拨寨阶段。

二、主要成效

20XX年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扶贫部门的有力支持下,我县按照“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总体目标,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贫困人口大幅减少。

按照农民收入低于2300元(20XX年不变价)扶贫标准,20XX-20XX年,全县农村贫困人口从6.03万人减少到4.05万人,净减少1.98万人,下降幅度达32.8%,减少近三分之一。

二是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全县新建及改扩建乡村公路里程近600公里,解决了3.5万人的饮水困难,危房改造4200户,扶贫搬迁和避险解困2000多户贫困户,贫困地区农村面貌发生明显变化,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三是农民收入不断增长。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20XX年的6023元增加到20XX年的9000元,年均增长12.3%,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四是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贫困乡村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改善。

五是贫困乡村经济全面发展。

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贫困乡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贫困乡村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社会扶贫氛围进一步浓厚。

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和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县。

特别是中办发〔20XX〕25号《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下发后,我县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以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实施精准扶贫为重点,扶贫开发各项工作深入推进。

三、主要做法

(一)适应形势,不断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

为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中央和省及时调整了扶贫政策。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政府常务会议、县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了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意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政策,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提出创新6项机制和10项重点工作。

制定印发了《中共xx县委、县政府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x发〔20XX〕x号),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县扶贫和移民局会同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配套文件。

一是建立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机制。

依据省扶贫办制定的《关于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认真开展了我县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识别和评议工作,对评议出的贫困村和贫困户进行建档立卡,并建立贫困人口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分类管理和动态管理,贫困户类型主要分为五保户、农村低保户、贫困户和扶贫低保户四大类。

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帮扶、精准脱贫”的原则,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改“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找准致贫原因,区分贫困类型,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进行扶持,切实改变贫困村面貌,增加贫困户家庭收入,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确保扶贫对象同步实现小康。

二是建立“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和驻村帮扶制度。

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组、县委组织部制订了《xx县“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制度的实施意见》,对建档立卡的43个贫困村全部实行“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并派驻了扶贫工作队。

共有11家市直单位和104家县直单位参加“双包”定点结对帮扶。

结合选派工作,共派出49名优秀年青干部,开展驻村扶贫和加强基础组织建设工作。

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办、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四部门联合制定了《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办法》,同时,省财政厅还专门出台文件,明确各级单位“双包扶贫”经费可以从机关经费节余中开支。

三是改进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机制。

完善扶贫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制定扶贫项目管理办法,优化要素配置,将扶贫资金直接安排到贫困村。

贫困村建立扶贫项目库,明确项目实施程序和要求,项目实施前,要赴项目现场实地评估论证,实施中,不定期查看项目实施进度,实施后,实行项目竣工验收制度。

扶贫项目资金拨付实行报账制管理,在县财政局建立专户,实行专人专账管理。

四是完善金融扶贫机制。

贯彻落实省扶贫办、省金融办、人行合肥中心支行等八部门出台《全面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及省扶贫办、省财政厅等部门制定的《扶贫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暂行办法》、《xx省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实施方案》和《发挥财政引导作用支持贫困地区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的通知》,改善我县贫困乡村金融扶贫和金融服务。

五是创新社会扶贫参与机制。

采取“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的方式,整合各部门和社会扶贫资源,向贫困村重点倾斜,促进贫困乡村快速发展。

深入推进社会扶贫,建立社会扶贫参与机制,利用10月17日“国家扶贫日”的平台,加大宣传、营造氛围,鼓励企业、社会组织、慈善机构以及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扶贫开发。

六是改进扶贫工作考核机制。

20XX年,省委省政府印发了《xx省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实施办法(试行)》,将扶贫开发成效纳入4个省辖市和31个重点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政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并修订完善了《xx省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实施细则》。

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我县将“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和驻村扶贫工作作为扶贫开发工作考评的主要内容,从20XX年起,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对各乡镇、县直各单位的目标管理绩效考核。

(二)打造载体,着力实施扶贫项目带动扶贫开发。

着力打造扶贫载体,通过实施扶贫项目,推动扶贫开发各项工作。

一是派驻村扶贫工作队,选好带领贫困村脱贫致富的领头羊。

选点:

(1)漫水河歇马台村扶贫干部胡安

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组、县委组织部制订《xx县“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制度的实施意见》,对建档立卡的43个贫困村全部实行“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并派驻了扶贫工作队。

共有11家市直单位和104家县直单位参加“双包”定点结对帮扶。

结合选派工作,共派出49名优秀年青干部,开展驻村扶贫和加强基础组织建设工作。

二是做好“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结对帮扶工作,全面推进精准扶贫。

选点:

(1)漫水河镇歇马台村

一是全面完成精准识别。

把建档立卡作为基础工程和一号工程来抓,制定我县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举办专题培训班,20XX年5月-11月,历时近半年,全面开展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

20XX年,我县按照国家确定的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736元的贫困户标准和“一高一低一无”的贫困村标准(行政村贫困发生率高于所在县贫困发生率、行政村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所在县平均水平、行政村无集体收入),共识别出43个贫困村和1.82万户贫困户、4.85万贫困人口。

各乡镇、村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村和贫困户进行“两公示一公告”,公开评议,接受监督,做到了群众满意、社会认可,并全部录入扶贫信息系统。

对脱贫户在信息系统内也进行了标注。

二是着力推进精准帮扶。

今年初,举办了全县精准扶贫培训班,组织各地对识别出来的43个贫困村,按照因地制宜、补缺补差的原则,逐村制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规划,列出脱贫时间表,编制扶贫项目,整合各类扶贫资源,重点解决生产生活条件、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贫困户深入分析致贫原因,按确定的四类贫困户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和脱贫计划。

形成扶贫工作队在前冲锋陷阵,帮扶单位在后强力保障,多管齐下,精准帮扶。

三是探索开展动态管理。

对贫困村、贫困户帮扶情况进行监测跟踪,对产业发展和收入增长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加强数据信息分析利用,对增收明显超过扶贫标准的,给予脱贫退出,定期核实更新,实行动态管理,积极探索精准管理方法,确保贫困村、贫困户得到有效扶持。

三是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实现整村脱贫。

选点:

(1)东西溪乡杨三寨村、童家河村;

(2)上土市镇铜锣寨村。

围绕“六通”“十二有”基本标准,因村制宜,补差补缺。

采用村为单元、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分工实施的方式,“十二五”期间,我县共实施了80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工程”,共实施整村推进项目315个,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200万元,整合资金近1亿元。

各重点村立足村情,围绕“六通”、“十二有”的目标,制定了详实的整村推进发展五年规划,采取“各炒各的菜,共做一桌席”思路,以财政扶贫资金为粘合剂,整合帮扶资金和交通、水利、农业、住建、环保各行业资金,有针对性地倾斜和投入,分年度实施,解决贫困村“行路难、环境差、建房乱、村民活动难、产业发展难”的实际问题。

通过实施“千村整推工程”,贫困村的整体发展加速,变化也很大,为下一步建设美好乡村奠定坚定基础,如上土市镇古佛堂村、与儿街镇山王河村等已由原来的贫困村建设成为现在的美好乡村示范村。

四是实施产业扶贫,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选点:

(1)东西溪乡杨三寨村;

(2)但家庙镇胡大桥村。

选1-2户典型致富户

发挥各地资源禀赋,大力培育各地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并通过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紧密型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户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引导贫困乡村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发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支持贫困户创业增收,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十二”五期间,共投入18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安排财政贴息资金400多万元,实施扶贫龙头企业贴息贷款和两行(农业银行和进出口银行)信贷扶贫。

如xx龙华集团属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在它的带动下,有2000多户贫困户通过发展毛竹、毛竹加工等,实现了脱贫致富;但家庙镇胡大桥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统一管理模式、统一饲料配送、统一防疫治病、统一饲养管理等“五统一”,已发展会员317户,为养殖户集约经营探索出一条合作社带农户发展的路子,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加快贫困户脱贫步伐。

五是实施“雨露计划”培训,增强就业创收能力。

选点:

(1)培训基地:

县技能培训中心、华信职业培训学校,

(2)学员就业场地。

采访就业、创业各1人

积极开展“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十二”五期间,共投入“雨露计划”培训300万元,开展劳动技能转移培训2000人,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万人次,开展贫困大学生资助,投入扶贫助学金221万元,资助了1491名贫困学生。

不仅要遏制当代贫困,更要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六是规范实施村民互助资金。

选点:

(1)诸佛庵毛竹产业协会

(2)三河村协会

村民互助资金为我县首创,是全国、全省首批试点县。

由“政府引导”和“农户自愿”的形式共同组建“互助协会”。

国务院扶贫办以及省、市领导多次来我县调研、考察村民互助资金工作,并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截至20XX年3月底,全县已建立村级扶贫互助协会71个,覆盖16个乡镇73个行政村,参与农户9440户(其中在册贫困户3815户),累计投入资金规模2682万元,其中扶贫资金2194万元、农户互助资金235万元,占用费转入253万元,到期回收率达99%,所有互助协会全部实现计算机系统软件管理。

多年的实践证明,村民互助资金有效解决了农民发展资金短缺问题,提高了农民的信贷意识和发展意识,增强了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