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教案及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49412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二首教案及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古诗二首教案及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古诗二首教案及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古诗二首教案及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古诗二首教案及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二首教案及反思.docx

《古诗二首教案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二首教案及反思.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二首教案及反思.docx

古诗二首教案及反思

12古诗二首

课题

古诗二首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首、踪”等9个生字,会写“首、无”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3.能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词语、古诗大意。

4.多元识字。

5.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

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教学

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首、踪”等9个生字,会写“首、无”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识字解题,谈话导入。

谈话导入,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教学“首”。

知道这是表示数量的量词,还可以说“一首歌”“一首曲子”等。

课题中的古诗“二首”指的是哪两首,划出来,读一读。

明确本课的任务:

学习《池上》这首古诗。

(板书:

池上),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识字入题,从而引入古诗。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课件出示2)

初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逐句检査朗读,随机出示折叠卡片认读“踪迹”“浮萍”,并正音。

以字带词,加上动作,读好词组“撑小艇”——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小娃撑小艇”。

卡片认读“踪迹——藏踪迹”,“踪”读好平舌——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不解藏踪迹”。

卡片认读“浮萍”,结合浮萍的图片,借助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识记:

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水草,因此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

——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浮萍一道开”。

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教师范读、自由练读,读出诗的节奏。

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课件出示3、4)教师分别出示“小娃采莲回”和“浮萍一道开”的图片,让学生找到相应的诗句连一连。

并说说这样连的理由。

学习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课件出示5)

(1)边做动作边读诗,理解和识记“采”。

采:

(课件出示6)出示字源,看老师演示动作,结合字形知道采字的“爪字头”代表手,采表示用手采摘树木上的果子。

(2)请同学当当小娃来演一演采白莲的动作,感受小娃偷采白莲时既忐忑又高兴的心情并指导朗读。

学习诗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课件出示7)

诗画对应,教学“踪迹”。

(课件出示8)出示《雪地里的小画家》等3幅图片说说这都是谁留下的踪迹。

练习说话:

是留下的踪迹。

在图中找找小娃留下的踪迹,理解“踪迹”在诗中的意思是指船开过后留下的痕迹。

通过对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朗读整首诗。

四、诵读积累。

通过难度递增的填词游戏帮助学生背诵古诗。

调皮的词语宝宝把踪迹藏在荷叶里了,你能背吗?

(课件出示9)

小娃撑,偷采回。

不解藏,浮萍开。

又有一些词语宝宝不见了,谁还能背?

撑,采。

藏,开。

去掉文字,看图背诵古诗。

(课件出示10)

配乐背诵古诗。

五、写字。

(课件出示11)出示田字格中的“首”和“采”,观察它们所在的位置。

教师范写,强调书写难点。

首:

点、撇短而小,第三笔是长横。

“自”的中间两条短横不能碰到右边的竖。

采:

爪字头的撇是横撇,注意三个点笔画的方向。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互评、生生互评。

 

【设计意图:

初读感知,生字的正音,为下面的分析和阅读铺平道路。

 

【设计意图:

根据图片的意思找到相应的诗句并说明理由,这一设计是为了降低难度,借助图画这一载体,将学生对古诗初读后的理解通过连线的方式呈现出来。

说理由的过程就是学生对古诗大意的初步感知。

 

【设计意图:

难度递增的填词游戏能激发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降低背诵的难度,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背诵古诗,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设计意图:

写字难点的讲解,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重点字的指导,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的书写,规范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板书内容

小娃偷采

池上天真无邪顽皮可爱

不解一道开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踪(zōnɡzhōnɡ)萍(pínpínɡ)泉(quánqán)露(loùlù)

 2.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古诗描绘了孩子什么样的形象?

()

  A.胆大B.愚笨C.天真D.活泼

参考答案:

1.踪(zōnɡ)萍(pínɡ)泉(quán)露(lù)

2.《池上》写了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不知隐藏踪迹的顽皮、可爱形象。

3.C、D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词语、古诗大意。

2.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大家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

(板书:

《小池》)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 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这首诗是谁写的?

(杨万里。

)(板书:

杨万里)

(课件出示13)老师简介: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大多数是描写自然景物的。

2.借助拼音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圈出生字。

3.集体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14)

无树爱尖角(板书:

无树爱尖角)

学生边读,老师边将生字卡片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4.交流记忆方法。

5.集体反馈。

(1)熟字带生字:

对—树 用—角 友—爱 

(2)编儿歌记忆:

二儿——无上头小下头大——尖

6.再读古诗,看谁把字音读得准。

三、精读古诗,体会意境

1.(课件出示15:

《小池》)听老师范读,说说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从哪儿看出来的。

学生甲:

夏天的景色,因为荷花在夏天开放。

学生乙:

夏天的景色,因为夏天的蜻蜓最多见。

(板书:

夏天蜻蜓)

2.除了同学们说到的这些景物,你还从诗中看出有什么景物呢?

学生甲:

有泉水。

学生乙:

还有树。

3.那还有没有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

(泉眼、晴柔。

)老师简单讲解:

泉眼就是泉水流出的口,晴柔就是晴天的美好。

4.根据你对古诗的理解,找到小伙伴,再读读古诗。

(课件出示16:

《小池》)

 

【设计意图:

简介作者,识记生字,扫清阅读障碍。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多元识字,自主识字,体现部编版教材的特点。

 

【设计意图:

重视学生的理解感悟,自主学习诗句的词句。

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设计意图:

齐声诵读,更能读准节奏,总结全文,积累语言。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四、诵读古诗,课后延伸

1.齐背古诗《池上》《小池》。

2.请每个学生收集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板书

内容

泉眼  惜

小池树阴爱生动有趣生机勃勃

小荷 露 

蜻蜓立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ǒuxiānàixījiānjiānjiǎocǎiyònɡdàshù

()()()()()

  二、区别字组词。

  踪()原()何()青()

  粽()泉()荷()蜻()

  三、把下面的古诗补充完整。

小池

泉眼,

  爱晴柔。

  小荷才露,

  立上头。

         

【答案】

一、首先爱惜尖尖角采用大树

二、区别字组词。

  踪(跟踪)原(原来)何(如何)青(青草)

  粽(粽子)泉(泉水)荷(荷花)蜻(蜻蜓)

三、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尖尖角早有蜻蜓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根据图片的意思找到相应的诗句并说明理由,这一设计是为了降低难度。

2.难度递增的填词游戏能激发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降低背诵的难度,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背诵古诗,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3.古诗的拓展也非常重要,在课前导入中让学生背诵上节课学过的古诗《池上》,创设了学习古诗的氛围,借助图画这一载体,帮助学生完成对古诗初读后的理解。

4.在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的时候,还可以相互交流,说说自己喜欢的识字法,并向别的同学学习新的识字方法。

小学生总是对新的事物感兴趣,更多的识字法使得学生能体会到识字的乐趣。

5.在学完《小池》后,再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一起讨论,加深感悟夏天的美好景象。

课外让学生回家收集有关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学习积累古诗。

这样就不是为了教古诗而学古诗,而是举一反三,充分体现了大语文观。

不足之处:

1.课堂环节的设计,再生动活泼一些,加入一些游戏活动的因素,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2.古诗的朗读指导不太到位。

教师的范读做得不够好,

 

12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一)

优点:

1.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的时候,还可以相互交流,说说自己喜欢的识字法,并向别的同学学习新的识字方法。

小学生总是对新的事物感兴趣,更多的识字法使得学生能体会到识字的乐趣。

2.古诗的拓展也非常重要,在课前导入中让学生背诵上节课学过的古诗《池上》,创设了学习古诗的氛围,借助图画这一载体,帮助学生完成对古诗初读后的理解。

在学完《小池》后,再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一起讨论,加深感悟夏天的美好景象。

课外让学生回家收集有关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学习积累古诗。

这样就不是为了教古诗而学古诗,而是举一反三,充分体现了大语文观。

不足之处:

古诗的朗读指导不太到位。

教师的范读做得不够好。

(二)

《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童趣。

《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

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使学生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

通过朗读、想象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助音乐、画面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一、教学效果:

首先是把古诗当作读背材料加以读背,因为还没有理解诗意,读背也就基本上是死记硬背。

其次才是鉴赏,我一直的做法是从词句的翻译着手,然后赏析,最后讲解学案和巩固案上的练习。

仔细思量,这样的鉴赏教学设计不仅琐碎而不连贯,教学的理念也是相当的落后。

试图一一对应地用散文语言来翻译那充满灵性的诗句,常常使诗失去了固有的韵味;而过多的理性分析往往也是以剥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代价的,结果是吃力而不讨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是: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对古代诗歌教学,仅仅当作读背材料死记硬背是不行的;机械灌输、被动接受也是不行的。

必须教给学生古诗赏析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自己去欣赏品位,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再进行诵读积累,才能使古诗教学的目标真正达成。

二、成功之处:

仅仅依靠教学设计的新颖有趣来促进课堂高效是难以持久的(教学设计虽然可以不止一种,但想永远的新颖有趣难以做到)。

要促进课堂高效,必须有简单容易操作而又确实奏效的手段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所以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节课中,这种激趣手段就是奖励条例。

我在课堂上宣布了这样的奖励条例:

凡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