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1975年全面整顿的重点历史地位及现实意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49075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邓小平1975年全面整顿的重点历史地位及现实意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邓小平1975年全面整顿的重点历史地位及现实意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邓小平1975年全面整顿的重点历史地位及现实意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邓小平1975年全面整顿的重点历史地位及现实意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邓小平1975年全面整顿的重点历史地位及现实意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邓小平1975年全面整顿的重点历史地位及现实意义.docx

《邓小平1975年全面整顿的重点历史地位及现实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邓小平1975年全面整顿的重点历史地位及现实意义.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邓小平1975年全面整顿的重点历史地位及现实意义.docx

邓小平1975年全面整顿的重点历史地位及现实意义

邓小平1975年全面整顿的重点、历史地位及现实意义

1975年在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的支持下,邓小平对中国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和混乱的社会状况进行全面整顿。

邓小平在1975年进行的全面整顿工作,实际上是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使遭到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与发展。

在邓小平几十年辉煌的人生旅程中,他领导的1975年整顿无疑是具改革家本色的全面展示,他不仅是邓小平同志人生旅程中重彩浓墨的一笔,也是中国历史中影响深远的一段,其整顿的重点、历史地位和经验对今天的深化改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1975年邓小平领导整顿的重点及成效

邓小平领导的以整顿经济工作为中心的全面整顿工作,是以整顿铁路为突破口,以工交战线的整顿为重点,以党的整顿为核心,到农业、军队、科学、教育、文艺的整顿,并逐渐发展到意识形态领域,形成了一个整体。

这实际上是改革的最初试验。

正如他后来讲的:

“说到改革,其实在1974年到1975年我们已经试验过一段".“那时的改革,用的名称是整顿,强调把经济搞上去,首先是恢复生产秩序.凡是这样做的地方都见效”。

1975年一系列全面整顿的改革试验,虽然为时甚短,干扰很多,但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国民经济由停滞下降迅速转向回升,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了11.9%,达450亿元,与1974年增长1.4%形成了鲜明对照。

其中,农业增长4.2%,工业增长15.1%。

粮食产量达到2390万吨,比上年增加了278万吨;铁路货物运输量达到8674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加了9773万吨公里;全年财政收入达到815.6亿元,比上年增长4.1%。

科学、教育、文艺等领域开始打破严重沉寂混乱的局面,出现了新的气象。

各级党的领导,尤其是党对军队的领导得到加强,各条战线的生产、工作秩序逐渐好转,许多地区的严重派性的武斗受到抑制,落实干部政策及其他方面政策的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全国的社会秩序逐渐趋向安定团结。

整顿带来的明显变化,充分证明了邓小平实行的整顿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使长期遭受“文化大革命”苦难的广大干部群众,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

虽然由于“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使持续仅九个月的整顿工作被迫中断,但是,作为改革试验的整顿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对随后的改革开放产生了重要作用,直接酝酿着邓小平理论;整顿的实践也为随后的改革开放积累了经验。

在1975年整顿的过程中,邓小平发表的许多讲话及文件,已经提到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问题.他刚开始整顿时,就提出并反复强调把实现四个现代化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大局,实际上就是提出把中共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主张大力发展生产力,明确重申生产力标准。

为了从理论上彻底驳到“四人帮",《论全党全国工作的总纲》明确指出,“列宁说过:

‘政治教育的成果,只有用经济状况的改善来衡量'。

毛主席也说过:

‘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好坏、大小,归根结底,看它对中国人民的生产力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还是解放生产力’。

区别真马克思主义和假马克思主义,区别正确路线和错误路线,区别真革命和假革命,区别真干社会主义和假干社会主义,区别干部所做成绩是好是坏,是大是少,归根到底,只能也只应该按照列宁和毛主席提出的标准来衡量”.这里也表明,邓小平已经开始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上,深入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在“文化大革命"中,由于“踢开党委闹革命”,许多地方党的组织搞垮了,对此,邓小平指出:

“现在,相当一部分地方党的领导没有建立起来,党的领导削弱了。

各级都有这个问题。

没有党的领导怎么行?

"“搞好安定团结,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需要加强党的领导,把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发扬起来,坚持下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因此,他在全面整顿中把党的整顿作为核心,要求把党的组织尽快恢复起来,把领导班子建设好。

与此同时,他针对“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思想被庸俗化的现象,强调必须正确地掌握和宣传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党领导整顿工作,必须使自己的实践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这就要解决如何正确对待毛泽东思想的问题。

他批判了林彪、“四人帮"割裂毛泽东思想,歪曲毛泽东思想的伎俩。

这些观点和以后提出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一脉相承的.

二、邓小平1975年全面整顿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邓小平主持的1975年全面整顿至今已近40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沉淀,越来越折射出那场整顿所具有的伟大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之际,回顾总结邓小平在1975年特殊背景下所进行的全面整顿实践,对于深入了解邓小平改革思想之形成、演变,对于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都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和重要的理论价值。

第一、全面整顿是中国共产党新时期伟大历史转折的序曲。

1、邓小平主持的1975年的全面整顿,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为我党新时期伟大历史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为了改变“文革"中思想理论是非颠倒的状况,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和邓小平通过整顿实践来启蒙人民。

一是针对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割裂、歪曲毛泽东思想的做法,邓小平提出了全面学习、宣传、贯彻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命题。

二是按照毛泽东的指示,1975年3月5日,邓小平在中央、省、市、区主管工业书记会议上,提出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实现“四化”大局的思想。

三是强调整顿党的作风,发扬毛泽东倡导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以及延安整风精神。

上述思想的提出,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开始用现实的眼光重新审视“文革”中的一切,开始突破对“文革”认识的思维定式,为后来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思想基础.

2、整顿实践中,党和邓小平提出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是全党中心任务的思想,把经济建设提升到党的政治路线高度,为纠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为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奠定了政治基础。

把经济搞上去,是邓小平主持工作以来最关心、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1974年,因“批林批孔"运动的干扰,国民经济计划的大部分指标未能完成,其中部分主要产品的产量甚至比上一年还低。

这种经济状况引起了全国上下的不满,也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故毛泽东指示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邓小平借此把毛泽东的指示提到“纲"的高度,批评了“四人帮"只讲理论学习、不提安定团结和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问题,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魄和胆略,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

1975的全面整顿,提高了党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也增强了把经济建设作为党的工作重心的信念。

3、整顿实践中,邓小平主持整顿党的组织,落实党的政策,为新时期伟大历史转折的实现奠定了组织基础。

“文革”中,党的组织受到严重冲击,造反派踢开党委闹革命,四处夺权。

一大批党的干部,特别是老干部被以各种罪名撤职、批斗,不少地方的党组织不复存在,致使党的领导受到极大削弱,党的威信大大降低.为扭转这种情况,党和邓小平通过五个会议和三个文件,对工业、军队、科技等部门,从中央到地方的党组织进行了纠“左”工作。

其内容是:

首先,建立“敢”字当头的领导班子.通过整顿,从中央到地方,从行政机关到工厂车间、科研机构都初步建立和恢复了被破坏的领导班子。

邓小平还强调解决领导班子的重点问题,“主要是配备好一、二把手,一、二把手敢字当头,就可以把队伍带起来。

”重建领导班子,把“文革”中被造反派夺去的权力部分地夺了回来。

其次,坚决同派性作斗争。

邓小平明确要求领导干部态度鲜明地反对派性,要“敢”字当头,横下一条心,“对坚持闹派性的人,该调的就调,该批的就批,该斗的就斗”.邓小平亲自带头坚决反对派性。

5月21日国务院会议上,当邓小平讲到对工交系统中闹派性的头头实行“批、斗、调”的时候,张春桥当场挑衅说:

站出来新的派性怎么办?

邓小平当场顶住说:

就再调,一年调它360次,总不会吧?

再次,落实党的政策。

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把“文革”中被迫害打倒的老干部解放出来。

当时在周恩来、邓小平的努力下,经毛泽东同意,中央决定把被关押的300多名高级干部解放出来,部分人重新安排了工作,他们成为同极“左"势力作斗争的中坚力量。

二是把运动中错戴各种“帽子"的干部群众解放出来。

落实政策为整顿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干部群众基础。

第二、全面整顿实践是邓小平现代化思想得到检验升华的重要环节和必经之路。

1、党和邓小平把建国以来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进行对比总结,把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思想付之于实践,使之接受检验,继而发展成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核心内容,即基本路线的“一个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建国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陈云等,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八大”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是这一探索的早期理论成果.三年“大跃进”的后果标志着党和毛泽东进一步探索的失败.60年代初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重新接续了“八大”的路线、方针、政策.“文革"中,我们党彻底偏离了经济建设的轨道,而把主要的精力用于搞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然而中国共产党并没有放弃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

1975年全面整顿就是党和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理论付之于实践的一次机遇,其结果使邓小平的现代化思想受到检验且得到升华.

早在党的“八大"后不久,邓小平就强调提出:

“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搞建设。

我们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任务,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调动一切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而奋斗。

这就是我们今后很长时期的任务。

”在下放江西的日子里,邓小平在那小小庭院里,每日黄昏有规律地散步,对中国的现状和未来进行着深刻的理论思考。

1975年初,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整顿全方位地铺开。

这决非偶然之举,而是邓小平多年来深思熟虑的表现.整顿的效果是显著的:

同上一年相比,1975年的工农业总产值分别增长了15.1%和4.6%.在“四人帮”肆意干扰破坏的情况下,经济取得如此迅速的进展,其本身就证明全面整顿是正确的.

2、全面整顿实践检验了邓小平的认识与客观事实的符合程度,实现了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新飞跃。

1975年9月15日全国第一次农业学大寨会议召开时,邓小平强调了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重要性。

他说,通过这次会议把学大寨的群众运动普及到每一个角落。

大寨是“文革”中极左思潮在农村的产物,它的平均主义思想,大过渡思想给我国农村、农业造成的影响,消极方面超过了积极方面。

农业学大寨会议后几天,在农村工作座谈会上,谈到核算单位由小队向大队过渡问题时,邓小平又说:

“步骤可以各有不同,要稳一点.”这些话反映了邓小平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部分认识:

并不反对生产关系的过渡,对人民公社制度也是肯定的.依据邓小平的泼辣务实作风,只要是认识正确的事,他是不怕威胁、敢说敢干的。

“学习理论,反修防修”是毛泽东对1975年工作“指示要点"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这项指示的目的非常明显,即要求全国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破除资产阶级法权,巩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度,同时把邓小平的整顿局限于肯定“文化大革命”的框架之内。

整顿中邓小平为取得毛泽东的支持,减少“四人帮”的阻力,更好地实现整顿目标,决定把毛泽东的指示“学习理论,反修防修,要搞好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联系在一起,提升到“纲”的高度来指导全面整顿工作.从整顿的实践看,邓小平主要强调的是后两项指示,对于第一项指示,采取了变通的方法,强调学习毛泽东延安整风时和七大报告中恢复党的优良作风方面的文章,对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却极少谈及。

应该注意到把“学习理论,反修防修”提到“纲”的高度,与邓小平1975年整顿的基调是格格不入的。

但把“三项指示”联系起来提升为“纲”,却反映了邓小平迫于形势而无奈采用的一种特别工作方法,展示了邓小平高超的战略指挥艺术和把握驾驭局势的能力。

可见,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