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复习题集第501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49043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复习题集第501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复习题集第501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复习题集第501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复习题集第501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复习题集第501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复习题集第501篇.docx

《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复习题集第501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复习题集第501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复习题集第501篇.docx

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复习题集第501篇

2019年国家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危险有害因素,全部存在于铸造作业中的是()。

A、火灾爆炸、灼烫、机械伤害、尘毒危害、噪声振动、高温和热辐射

B、火灾爆炸、灼烫、机械伤害、尘毒危害、噪声振动、电离辐射

C、火灾爆炸、灼烫、机械伤害、苯中毒、噪声振动、高温和热辐射

D、粉尘爆炸、灼烫、机械伤害、尘毒危害、噪声振动、电离辐射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铸造作业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不安全因素,可能导致多种危害,需要从管理和技术方面采取措施,控制事故的发生,减少职业危害。

①火灾及爆炸;

②灼烫;

③机械伤害;

④高处坠落;

⑤尘毒危害;

⑥噪声振动;

⑦高温和热辐射。

2.粉状乳化炸药生产过程中的火灾爆炸危险因素主要来自()。

A、物质的危险性

B、生产设备的高速运转

C、环境条件

D、水相材料和油相材料间的强剪切力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粉状乳化炸药生产的火灾爆炸危险因素主要来自物质危险性.如生产过程中的高温、撞击摩擦、电气和静电火花、雷电引起的危险性。

3.根据《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金属熔炼炉操作工不可能罹患的职业病包括()。

A、尘肺

B、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C、职业中毒

D、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金属熔炼炉操作工接触金属粉尘罹患尘肺病,金属粉尘也会导致人金属中毒,作业场所高温,会导致中暑,属于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4.下列关于静电防护措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减少氧化剂含量,混合气体中含氧量不超过10%时即不会引起燃烧

B、油罐装油时,对于电导率低于50pS/m的液体石油产品,最大速度不应大于10m/s

C、车间的氧气等管道必须连成一个整体,应予以接地

D、在静电危险场所,穿脱衣物时应主要防止静电危害,并避免剧烈的身体运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1)环境危险程度的控制:

减少氧化剂含量。

充填氮、二氧化碳或其他不活泼的气体,减少爆炸性气体、蒸气或爆炸性粉尘中氧的含量,以消除燃烧条件。

混合物中氧含量不超过8%时即不会引起燃烧。

(2)工艺控制-限制物料的运动速度:

为了限制产生危险的静电,汽车罐车采用顶部装油时,装油鹤管应深入到槽罐的底部200mm。

油罐装油时,注油管出口应尽可能接近油罐底部,对于电导率低于50pS/m的液体石油产品,初始流速不应大于1m/s,当注入口浸没200mm后,可逐步提高流速,但最大流速不应超过7m/s。

(3)在静电危险场

5.机械设计本质安全是在设计阶段采取措施来消除隐患的设计方法。

下列关于机械安全设计的方法中,不属于机械本质安全设计范畴的是()。

A、设计安全的控制系统

B、设计合理的人行通道

C、设计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原则

D、设计安全的传动系统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本质安全是通过机械的设计者,在设计阶段采取措施来消除隐患的一种实现机械安全的方法。

(1)采用本质安全技术。

包括:

避免锐边、尖角和凸出部分,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确定有关物理量的限值,使用本质安全工艺过程和动力源。

(2)限制机械应力。

(3)提交材料和物质的安全性。

(4)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

(5)设计控制系统的安全原则。

(6)防止气动和液压系统的危险。

(7)预防电气危害。

6.复杂固体物质其本身不能燃烧。

复杂的固体物质在燃烧时的顺序是()。

A、分解为气体→燃烧→氧化分解

B、氧化分解→分解为气体→燃烧

C、气化→氧化分解→分解为液体→燃烧

D、分解为液体→气化→氧化分解→燃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如果是复杂物质,在受热时首先分解为气态或液态产物。

其气态和液态产物的蒸气进行氧化分解着火燃烧。

7.根据《职业病防治法》(2018年12月29日修正)的规定,新建厂房投入使用后,需要实行特殊管理的作业是()。

A、烘干作业

B、起重作业

C、X射线探伤作业

D、大件组装作业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九条,国家对从事放射性、高毒、高危粉尘等作业实行特殊管理。

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8.某电子生产企业使用少量浓硫酸、氢氧化钠等危险化学品。

工人在作业过程中均佩戴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

为提高工人安全意识,企业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关于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的说法,正确的说法是()。

A、脱岗行为属于管理因素

B、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厂房墙面窗户缺陷属于环境因素

C、危险化学品使用现场标志选用不当属于人的因素

D、作业场地光照不足属于物的因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选项A,脱岗行为属于人的因素。

选项C,标志选用不当属于物的因素。

选项D,光照不足属于环境因素。

9.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涂装车间属于微小气候,有关微小气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涂装车间封闭式车间人均新风量宜设计为20m3/h

B、涂装车间生产过程应对产尘设备采取循环措施

C、涂装车间洁净室人均风量大于40m3/h

D、涂装车间设计的夏季温度应为22~30℃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工作场所的新风应来自室外,新风口应设置在空气清洁区,新风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非空调工作场所人均占用容积20m3的车间,应保证人均新风量t30m3/h;如所占容积20m3时,应保证人均新风量≥20m3/h。

采用空气调节的车间,应保证人均新风量≥30m3/h。

洁净室的人均新风量应40m3/h。

封闭式车间人均新风量宜设计为30~50m3/h。

微小气候的设计宜符合下表的要求。

参数

冬季

夏季

温度

10.事故应急管理不能局限于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行动,而应做到“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完整的应急管理包括()阶段。

A、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

B、策划、准备、响应和评审

C、策划、响应、恢复和预案管理

D、预防、响应、恢复和评审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阶段。

11.属于直接接触电击的是()。

A、电风扇漏电,有人碰到电风扇金属罩而遭到电击

B、有人把照明灯电线挂在金属护栏上,电线绝缘层磨破,碰到护栏而遭到电击

C、一名男子沿高压线路铁塔向上攀爬,过分接近高压线导致放电电击

D、起重机漏电,挂钩工人遭到电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1)直接接触电击:

设备或线路正常运行条件下,人体直接触及设备或线路的带电部分所形成的电击。

(2)间接接触电击:

设备或线路故障状态条件下,原本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或设备以外的可导电部分变成了带电状态时,人体与上述故障状态下带电的可导电部分触及而形成的电击。

12.人机系统的任何活动实质上是信息及能量的传递和交换,人机之间在进行信息及能量传递和交换中,人在人机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是()。

A、传感功能、记忆功能、操纵功能

B、传感功能、记忆功能、检测功能

C、传感功能、信息处理功能、检测功能

D、传感功能、信息处理功能、操纵功能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人在人机系统中的主要功能:

①传感功能:

②信息处理功能:

③操纵功能。

13.下列关于电击和电伤的描述错误的是()

A、无论大小电流均可造成电击或电伤

B、无论高压、低压配电系统均可造成电击或电伤

C、无论电击或电伤严重时均可危及生命

D、电伤是电流通过人体,刺激人体组织,严重时对心、肺、神经系统等所造成的伤害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

伤害多见于机体的外部,往往在机体表面留下伤痕。

能够形成电伤的电流通常比较大。

电伤的危险程度决定于受伤面积、受伤深度、受伤部位等。

14.二氧化碳灭火器说法,正确的是()。

A、1kg二氧化碳液体可在常温常压下生成1000L左右的气体,足以使1m3空间范围内的火焰熄灭

B、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氧气含量低于15%时燃烧终止

C、二氧化碳灭火器适于扑救600V以下的带电电器火灾

D、二氧化碳灭火器对硝酸盐等氧化剂火灾扑灭效果好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利用其内部充装的液态二氧化碳的蒸气压将二氧化碳喷出灭火的一种灭火器具,其利用降低氧气含量,造成燃烧区窒息而灭火。

一般当氧气的含量低于12%或二氧化碳浓度达30%~35%时,燃烧中止。

1kg的二氧化碳液体,在常温常压下能生成500L左右的气体,这些足以使1m3空间范围内的火焰熄灭。

15.根据《安全生产法》关于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安全管理人员配备的规定,民营焦化厂()。

A、可以只配备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B、可以委托具有安全评价资质的评价机构代管企业安全生产

C、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D、可以委托具有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的个人代管企业安全生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一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一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16.能力标志着人的认识活动在反映外界事物时所达到的水平,不属于影响能力的因素是()。

A、观察力

B、注意力

C、克制力

D、思维想象力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能力是指一个人完成一定任务的本领,或者说,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心理特征。

能力标志着人的认识活动在反映外界事物时所达到的水平。

影响能力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感觉、知觉、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想象力和操作能力等。

17.甲乙二人是某煤矿铲车司机,在井下工作面进行铲装作业,甲的铲车出现故障不能作业,随机等待乙司机完成作业后驾驶其铲车进行作业。

期间发现铲车机油温度过高,甲将乙的铲车开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随后再次发动铲车时引发大火,导致该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甲的铲车出现故障

B、甲使用乙的铲车

C、甲将乙的铲车开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

D、乙的铲车油管漏油,甲再次启动时引燃发动机周围的可燃气体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乙的铲装车油管漏油,甲再次启动时引燃发动机周围的可燃气体是火灾发生的最直接原因。

18.在防止人员触电的技术措施中,不属于预防人员间接触电的技术措施是()。

A、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B、采用TT系统

C、安装机械联锁

D、采用保护接零系统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预防间接触电的技术措施是TT系统、TN系统(保护接零系统)、IT系统。

能够预防直接触电又能预防间接触电的技术措施(兼防)是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漏电保护装置)、双重绝缘(加强绝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