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传》经典名句选编61句.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145915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秋左传》经典名句选编61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春秋左传》经典名句选编61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春秋左传》经典名句选编61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春秋左传》经典名句选编61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春秋左传》经典名句选编61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秋左传》经典名句选编61句.docx

《《春秋左传》经典名句选编61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秋左传》经典名句选编61句.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秋左传》经典名句选编61句.docx

《春秋左传》经典名句选编61句

《春秋左传》经典名句选编61句

《春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体的史书。

“春秋”本来是春秋时代各国史书的通称,那时不少诸侯国都有自己按年代记录下的国史。

到战国末年,各国史书先后失传,只有鲁国的《春秋》传了下来。

它虽然用了鲁国的纪年,却记录了各国的事,实际上是一部通史。

  《春秋》的作者是鲁国历代的史官,后来经过孔子编辑、修订。

它的记事年代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为止,一共二百四十二年。

它的取材范围包括了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旧闻。

后来,儒家学者把《春秋》尊为“经”,列入“五经”当中,称为《春秋经》。

  流传到现在的《春秋》有三种,即《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汉代学者认为它们都是讲解《春秋》的著作。

这三传的内容大体相同,最主要的差异是《左传》用秦以前的古文写成;公羊传》和《谷梁传》则用汉代的今文写成,《公羊》和《谷规两传记事只到鲁哀公十四年,《左传》则到鲁哀公十六年;《公羊传》和〈谷梁传》在鲁襄公二十一年(前552)记了“孔子生”,而《左传》中却没有。

  在“讲解”《春秋》的三传中,《左传》被认为较重要,也有学者认为它是一部与《春秋》有关的、相对独立的史书。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左传》全书约十八万字,按照鲁国从隐公到哀公一共十二个国君的顺序,记载了春秋时代二百五十四年间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史实,内容涉及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作者在记述史实的同时,也透露出了自己的观点。

理想和情感态度,记事写人具有相当的艺术性,运用了不少巧妙的文学手法,儿其是写战争和外交辞令,成为全书中最为精彩的部分。

因此,《左传》不仅是一部杰出的编年史著作,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著作。

  有关《左传》的作者,至今仍然没有一致的看法。

唐代以前,人们大多相信作者是与孔子同时的鲁国史官左丘明。

但是这一税法存在很多矛盾,唐以后不断有人提出怀疑,有人认为作者是一位不知名的史学家,也有人认为作者不止一人。

不过,大多数人认为,《左传》的编定成书是在战国初年。

选编名言如下:

 

1、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

见《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弈(yì):

下棋。

耦:

(ǒu偶):

对手。

这两句大意是:

下棋的人拿着棋子而决定不了下在什么地方,这样的人必定胜不了对手。

现在多引用“举棋不定”形容优柔寡断的人遇到问题犹豫不决,拿不定注意。

2、从善如流。

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八年》。

从:

跟随。

善:

正确的。

如流:

如顺流而下,比喻快。

本句大意是:

听从正确的意见象流水一样快。

这句已成习见的成语,在生活中使用率高,比喻能很快地接受别人好的意见,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和建议。

3、好学而不贰。

          

喜欢学习而专心一志。

  注:

论语里有“不贰过”

4、风马牛不相及。

见《左传·僖公四年》。

风:

指牲畜发情时雌雄追逐相诱。

本句大意是:

马与牛不同类,即使它们发情时也不会引诱追逐,碰在一起。

据《左传》记载:

齐桓公带领诸侯之兵攻打楚国,楚国派外交使节见齐桓公说:

你们齐国在北方,我们楚国在南方,两地相距很远,~,没想到你们竞入侵我们的国土,这是为什么呢?

楚国使者以~为喻,说明齐、楚两国了无瓜葛,毫不相干,何以兵戎相见,发动侵略?

这句话现在已成日常成语,用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没有任何共同点和相联系之处。

5、吃一堑,长一智。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堑(qiàn欠)壕淘,引申为挫折。

这两句大意是:

遭受一敬挫折,便得到一次教训,增长一分才智。

《左传》的原文是:

“卫侯来献其乘马,日启服,堑而死”。

“堑而死”是堕入淘中而死的意思。

~告诉我们:

受到一次跌落沟中的教训,可以使人变得聪明起来,变失败为胜利,增长了才智。

明代王阳明《与薛尚谦》:

“经一蹶者长一智”,与此意相近。

~现巳成为精辟的格言,教育人们树立对待失败的正确态度,使失败也变成知识、智慧和财富。

6、多行不义,必自毙。

“多作不合情理的事,必然自己垮台

7、不以一眚掩大德。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眚(shěng省):

眼病,引申为过失。

本句大意是:

不能因为一次过失而掩盖了平紊的高尚品德和过去的功绩。

公元前六二七年,孟明、西乞、白乙奉秦穆公之命,劳师袭远,攻打郑国,归途中被晋军在崤山打得大败,三人被俘。

后被放回,秦穆公到郊外迎接他们,深责自己的罪过,并说:

“且吾~”,也没有解除孟明三人的职务。

这句话现在常用以说明要全面地、历史地看人,不能因为某人一时一事的过错,就抹杀、否定他的全部功绩。

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引孔子语。

文:

文采。

行:

流传。

这两句大意是:

言辞没有文采,流行得不会很远。

写诗作文,虽然内容是很重要的,务必力求充实,但语言也是不可忽视的,语言过于浅俗,或者板滞、艰涩、缺乏文采,人们就不乐于诵读,也不会流传久远。

这两句可供论述文学创作应力求语言生动传神时引用。

9、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皮已经不存在,毛又依附在哪里?

10、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见《左传·宣公十五年》。

无:

不要。

尔:

你。

虞:

欺骗。

这两句大意是:

我不诈骗你,你不欺骗我。

楚国围困宋国国都达数月之久,攻打不下。

宋国派华元夜间潜入楚军主将子反的卧室与他谈判,如果楚军后退三十里,宋国愿意同楚订立盟约。

楚国同意朱国提出的条件,实现了和平。

后来两国共盟,楚国在盟约上写道:

“~”,意思是真诚相待,互不欺诈。

现在人们常常反其意而用之,把这两句演化成成语“尔虞我诈”或“尔诈我虞”,意思是:

你欺骗我,我暗算你,彼此间勾心斗角,相互倾轧,玩弄阴谋手段,欺诈坑骗。

11、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

辅:

指面颊骨。

车:

指牙床。

这两句大意是:

面颊骨和牙床互相依靠,紧密相连;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公元前六五八年,晋国收买了虞国,军队顺利地通过虞国去攻打虢国。

三年后,晋国又提出要求,要晋军越过虞国国境再次攻打虢国。

大臣宫子奇劝谏虞国国君说:

虞、虢两国是近邻,美系密切,就像谚语所说的~一样,一旦虢国灭亡了,虞国就会直接受到威胁。

后人多引用此名句说明两个邻近国家(或政党、团体)利害相关、互相依存的关系。

12、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春秋·左丘明《左传·宜公十五年》。

这两句大意是:

虽然鞭子很长,但不应该用来抽打马的肚子(意谓力量用得不是地方)。

楚国围攻宋国,宋向晋国求救,景公就发兵相助。

伯宗劝阻景公,认为上天庇佑楚国,晋国虽然强大,但不能违背天意去攻打楚国,犹如~一样。

“鞭长莫及”的成语即从此化来,但用法已与原意不同,意思变为:

马鞭子虽然很长,但够不着马腹,因此用鞭抽打总打不到马肚子上。

借以比喻条件不足,力所不及。

 13、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十年》。

其:

岂,难道。

辞:

指理由。

这两句大意是:

想要给别人加上罪名,难道还找不到借口吗?

晋献公死后,晋冒发生内乱。

大夫里克等立公子重耳为国君,后东周大夫周公无忌又扶持太子申生为君,就是晋惠公。

惠公即位后,就赐死里克,里克临死说了~的话。

孔颖迭解释这句话为“言君今欲加臣之罪,其畏无辞以罪臣乎!

”~今多写作“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用以谴责那些随意罗织罪名,造借口,诬陷别人的人。

14、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春秋·左丘明《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引古语.共(hóng宏):

通“洪”。

这两句太意是:

节俭是一种大的德行.奢侈是一种大的罪恶。

崇尚节俭,反对奢侈,是我们民族自古提倡的黄美德。

这两句上古流传下来的宝贵格言,对当今民风具有现实的教育和针砭意义。

1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春秋·左丘明《左传·庄公十年》。

这几句大意是:

第一次擂鼓时,战士们鼓足了勇气;第二次擂鼓时,勇气就衰落了;第三次擂鼓时,勇气就丧失尽净了。

这几句是春秋时军事家曹刿与鲁庄公论战时说的名言,意为作战时开头勇气十足,几次战斗失利,士气就衰退了,军无斗志,焉能不败?

曹刿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士气盛衰的诸种因素,及士气与胜负的关系,精炼地提出:

保护士卒的积极性和旺盛的士气,是夺取胜利的关键。

现在“一鼓作气”已成为成语,形容作事时要鼓起劲头,勇往直前。

16、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举:

举荐。

仇:

仇敌。

亲:

亲人。

这两句大意是:

举荐一家之外的人不弃去自己的仇人,举荐一家之内的人不失掉自己的亲人。

向国家推荐人才,要出以公心,唯才是举,即使自己的仇人,只要有才干,也不因仇隙而不举荐他;即使自己的亲人,只要有才干,也不目避嫌而不举荐他。

《左传·襄公三年》载:

中军尉祁奚请告老,晋侯问谁可接任他的职位,他推举仇人解狐。

解狐未任职而死,祁奚又推举自己的儿子祁午继任。

时人称祁奚“能举善”。

这两句可用于说明任人或表先要大公无私,不弃仇,不难亲。

17、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见《左传·宣公二年》载士会语。

这几句大意是:

哪一个人没有过错呢?

有了过错而能改正,没有比这再大的好事了。

确实.每一个人都会有过错。

唐代的刘禹锡说过:

“贤能不能无过”;宋代的苏辙进一步说:

“自古圣人不能无过”。

古往今来的名人、伟人犯错误者,比比皆是,关键在于对待错误的态度。

如果讳疾忌医,坚持错误,则将一错再错,不可救药;只要知过而改,吸取教训,就能使坏事变成好事,所以古人称为“善莫太焉”。

可引用以勉勋犯了错误的朋友。

18、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见《左传·昭公十一年》。

末:

树梢。

折(shé蛇):

断。

掉:

摆动。

这两句大意是:

树冠大了必然折断,尾巴大了必然不能摆动。

末与本,尾与身是矛盾的统一,末大与尾大都超过了树与动物承受力的限度,所以各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

树被折断,尾不摆动。

可用于对世事的体察和对矛盾转化哲理的说明。

旧时常以“尾大不掉”比喻部下势力强大,不听从上级的指挥调遣。

19、私仇不及公。

春秋·左丘明《左传·哀公五年》。

本句大意是:

私人之间的仇恨不涉及公家的事。

~,这是处理公私矛盾的一条准则。

不能因为个人之间的恩怨仇隙而置公家的利益于不顾仗官依势,挟私报复。

本句多用于处理公与私的关系。

2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

这几句大意是:

处于安全环境时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危险,考虑到危险就会有所准备,事先有了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这几句常省作“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具有深广的警戒意义,无论对治国、理家或其他事业都适用,因而广为人们称引。

2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见《左传·庄公十年》。

肉食者:

指占据高位、享受厚禄的统治者。

鄙:

庸俗,鄙陋。

远谋:

作长远打算。

这两句大意是:

当权的人目光短浅,庸俗鄙陋,不能作出深远的谋划。

这两句在原文中是曹刿指责当时鲁国上层统治者缺乏政治、军事才能,不能作细致周密的谋划,去指挥鲁国军队打败齐国,后世多引用以讽刺那些虽身居高位,却昏庸无能的统治者。

22、松柏之下,其草不殖。

见《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殖:

繁殖,生长。

这两句大意是:

在松柏大树的下面,草是不能茂盛生长的。

公元前五四四年。

楚康王崩,郏敖即位,王子围为令尹。

时郑国在楚国的使臣子羽以松柏比权大势强的令尹王子围,以树下草比力小势弱的新君郟敖,说了~两句话。

后世遂以~比喻弱者受制于强者,在强大势力面前,弱小者受压抑,遭箝制,难以生存和发展。

《国语·晋语》:

“松柏之地,其草不肥”与~意思相近。

23、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为不朽。

 

见《左传·裹公二十四年》引古语。

太上:

最高。

这几句大意是:

人生最高的目标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次是著书立说。

这几句把树立德行看得高于建功立业和著书立说,足见古人对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视,同时也说明建功立业和著书立说不可忽视。

作者在~之后接着说:

“虽久不废,此之渭不朽”,意谓树立德行.建功立业并留下言论著作,作到这三点,人虽死了,也永远不会磨灭,这就叫不朽。

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