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向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北京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351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丁向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北京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丁向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北京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丁向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北京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丁向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北京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丁向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北京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丁向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北京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百.docx

《丁向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北京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丁向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北京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百.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丁向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北京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百.docx

丁向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北京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百

丁向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北京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同志们:

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北京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全面推进北京旅游产业化发展,保持今后一个时期北京旅游产业平稳较快发展,努力把北京建成国际一流旅游城市,我们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

下面,我受北京市人民政府和郭金龙市长的委托,作北京市旅游产业发展报告。

一、关于北京市旅游业发展的回顾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改革开放30年来,北京旅游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特别是2001年北京申办奥运成功,为北京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筹办奥运的七年,是北京旅游业实现大发展、大跨越的七年。

从2001年到2007年,入境游客累计增长52%,达436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累计增长55.3%,达45.8亿美元;国内游客累计增长30%,达1.43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累计增长98%,达1754亿元;旅游总收入累计增长86%,达2103亿元。

目前,北京旅游业年增加值已占到北京年GDP的6.9%,已经成为促进首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顾北京旅游业三十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改革开放兴旅游,科学发展强旅游,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和体会。

一是坚持深化改革、对外开放,旅游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截止2007年底,全市共引进国际旅游管理集团19家,国内大型旅游管理集团7家。

中外合资旅行社8家,占全国的53%;外商投资旅行社5家,约占全国的50%。

北京旅游业既是改革开放的一个成功突破点,又是最早市场化、国际化的行业。

目前,北京星级饭店已达826家,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旅行社已达816家,共有17家国际旅行社进入全国百强国际旅行社,4家国内旅行社进入全国百强国内旅行社。

旅游产业的从业人员居全国之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北京市积极推进旅游企业的体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组建了大型旅游企业集团。

北京旅游产业发展既是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又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必然结果。

二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的工作服务,为国家的国际交往服务,为科技和教育发展服务,为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服务,是北京市的重要职责。

北京各旅游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在“四个服务”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历年全国“两会”的服务接待中,特别是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服务接待保障工作中,北京各大旅游企业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了旅行社入境旅游团队零投诉,星级饭店零投诉,重点旅游景区零投诉,设在奥运村、主新闻中心、国际广播中心的旅游信息中心零投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

同时,通过服务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有力促进了北京旅游业素质的全面提升。

通过在全市旅游行业开展大规模全员培训,使数十万员工的素质和接待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全市各星级饭店按照国家标准和奥运会要求进

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升级,硬件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的水平;全市各主要景区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整和维护,完成了公共设施改造和无障碍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都为北京旅游业借助奥运会成功举办力求大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是坚持积极应对、主动出击,旅游业抵御风险能力不断提高。

旅游业是最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和突发性事件冲击的产业。

如何应对危机是世界旅游业发展面临的共同课题。

2003年爆发的非典、今年上半年的雪灾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都给北京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但每次我们都能够妥善应对,尽可能地把冲击和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

事实证明,北京旅游业具有较强的抵御各种危机和挑战的能力。

我们相信,只要坚定信心,妥善应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发挥奥运效应,就一定能够克服当前的困难,保持北京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四是坚持科学规划、依法管理,旅游业的法制建设和标准化建设不断完善。

北京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全行业管理工作。

北京市人大通过颁布了我市第一个旅游地方性法规《北京旅游管理条例》,标志着北京旅游业走上了依法治旅、依法兴旅的健康发展轨道。

市政府和各区县政府先后制定了全市和本区县的“十五”、“十一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在全国率先制定和实施了《旅行社等级划分与评定》、《星级饭店服务质量标准》和《住宿业服务质量标准及评定》等多项地方标准,并把服务质量、安全生产、旅游服务投诉等各项工作纳入了规范化管理。

我市旅游业的旅游规划体系、法规体系、标准化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制和制度保障。

五是坚持强化合作、开发市场,旅游业的发展空间不断拓展。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走出去”、“请进来”,进一步加强对外合作,不断加大海外促销力度,为旅游业的发展争取新的市场空间,保证了入境游的稳定增长。

与国际旅游组织和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合作更加密切,2000年正式加入“国际会议和大会协会(ICCA”,2003年加入“国际奖励旅游协会(SITE”,与伦敦、纽约等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签订了旅游合作协议。

坚持着眼京津冀、辐射环渤海、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市场开发思路,加强北京周边地区的旅游协作,与国内主要热点城市和环渤海地区及周边地区建立起了“9+10”区域旅游合作机制,进一步增强了北京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六是坚持整合资源、改革创新,旅游业的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我们通过整合资源要素、促进企业融合等形式,不断寻求新的增长点,催生新的旅游业态和产品。

修学旅游、度假旅游、都市旅游、科技旅游、文博旅游、娱乐旅游、体育旅游、保健旅游等旅游产品极大地丰富了北京的旅游市场。

特别是乡村旅游异军突起,蓬勃发展。

到2007年,接待游客已达到2612.4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8亿元。

国际会展业和国际商务旅游等高端旅游不断发展,在旅游产业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2007年,在全市的旅游外汇收入中,商务和会议游客的消费占到40%;在国内旅游收入中,商务和会议游客的消费约占30%。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使北京的旅游产品更加丰富,“鸟巢”、“水立方”等体育场馆,国家大剧院、中央电视台新址、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世贸天阶等新的地标性建筑形成了北京新的旅游资源,对海内外游客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北京旅游总人数达到802万人次,同比增长35%;特别是奥林匹克公园,7天接待了242万人次,单日最高

游园人数突破52万人次,成为北京旅游最热点区域。

这些新的奥运旅游资源,为北京旅游市场的繁荣提供了持续而强大的动力。

在充分认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北京旅游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一是与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相比,北京市旅游业的产业规模、服务质量、旅游市场环境和秩序存在较大差距;二是与国内旅游业发达城市相比,北京市旅游产业的结构、质量、效益存在一定差距;三是与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要求相比,旅游产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四是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这些问题和差距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关于全面推进北京市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工作

未来北京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

紧密联系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特别是结合当前世界经济金融危机的新形势,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树立大旅游观,积极调整旅游产业结构,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以投资、消费双轮驱动,打造城市、郊区两个市场,坚持“一区(县一色”、“一沟(村一品”的特色发展道路,积极培育具有首都特色的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大力推动首都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努力把旅游产业培育发展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旅游城市,为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到2012年,北京旅游产业发展的预计目标是:

入境旅游人数年均增长7%,达到610万人次,人均花费年均增长3%,旅游外汇收入年均增长10%,达到75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5%,达到1.83亿人次,人均花费年均增长10%,国内旅游收入达到3500亿元人民币;旅游总收入突破4000亿元人民币;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亚洲的会展、商务之都和国际一流旅游城市。

按照以上发展思路和目标要求,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投资、消费双轮驱动,进一步做大做强北京旅游产业

1、不断优化北京旅游产业结构。

要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催生一批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和旅游产业大项目,以旅游投资项目拉动旅游消费市场,不断提高北京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要发挥首都的文化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旅游文化创意产业项目,鼓励推出具有民族特点、北京特色、质量上乘的原创文化旅游演出剧目,扶持若干个品牌实景演艺剧目、大型歌舞剧目、传统特色演艺剧目和京味文化演出剧目,争取有广泛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艺演出品牌落地北京。

要建设和发展拥有文艺演出、娱乐、影视、餐饮、住宿、时尚消费等多种业态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

制定《北京市重大旅游文化项目目录》,积极推进国际著名的大型主题公园建设,推动中国大马戏表演、中国杂技秀、中华武术擂台赛等大型现代旅游娱乐项目落户北京。

要加强对著名文物古迹的深度开发利用,鼓励有条件的旅游景区通过运用高科技手段或打造实景演出剧目延长开放时间,支持“印象长城”大型实景演出项目的实施。

要结合产业

结构调整,支持具有北京特色和优势的工业企业按照国家标准创建“工业旅游示范点”。

支持煤矿和非煤矿区关停后向工业遗产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发展。

抓住首钢、焦化厂搬迁的有利时机,加快建设以工业遗产游为核心的旅游文化集聚区。

要实施“奥运会展旅游促进计划”,申办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专项活动、大型赛事、会议和展览,培育3至5个世界级会展旅游品牌。

要巩固奥运品牌效应,吸引旅行社企业、旅游创意机构、国外驻华旅游机构在奥运遗产区域内聚集,加快建设奥运旅游文化集聚区。

2、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拉动消费方面的重要作用。

要以旅游消费需求为导向,巩固提升传统观光旅游,大力发展都市、乡村旅游,积极推进会议奖励、商务旅游,形成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的旅游产品体系,以旅游消费市场多元化实现消费结构优化。

特别要联系当前的经济形势,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积极开发具有北京特色的旅游商品,着力扩大国内外游客的消费需求。

一是在旅游景区推出“北京礼物”专营店,推出“北京礼物”品牌。

2009年力争覆盖北京3A级以上所有景区,推动北京旅游商品的品牌化、连锁化发展。

二是落实《北京工业产品旅游市场开发工程实施方案》,实现30家工业生产企业与30个设计创意机构对接,研发设计出适合旅游市场需求、适销对路的商品品种。

三是重点推出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旅游纪念品。

鼓励文化旅游创意企业开发中国传统书画旅游商品,形成书画街、画家村、书画包装设计企业的产业聚集。

四是重点推出包括琉璃厂、大栅栏、锣鼓巷、烟袋斜街在内的旅游商业街区,完善红桥、秀水、潘家园等传统旅游商业街区。

五是建设全国一流的旅游商品交易中心、旅游纪念品孵化基地和旅游纪念品创意园区。

六是举办“中国(北京旅游纪念品博览会”。

通过这些工作,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北京特色的旅游商品体系,把北京打造成全国旅游商品的创意、研发、交易、展示中心。

3、建立健全旅游产业发展扶持激励机制。

要整合相关专项资金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在安排建设资金时适当提高用于旅游发展重点项目建设的比重,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要加大政府对旅游发展和旅游设施建设的引导性投入。

建立政府奖励机制,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重大旅游活动、创新旅游产品以及对旅游产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企业(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要创新旅游投融资体制,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旅游景区的开发和重大旅游项目的建设,运用“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等模式,进一步拓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

建立旅游重点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库,加强对旅游基础设施项目的重点推介,认真落实优化旅游投融资环境的相关政策,以大项目为载体,以企业为平台,以资本为纽带,吸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