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练习.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12744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练习.docx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练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练习.docx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练习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练习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这首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兰溪山水的什么特点?

答:

2.这首诗从头到尾似乎没有描写“人”,你感觉到人的存在吗?

为什么?

答: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诗人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的原因是什么?

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漫”。

你同意他的主张吗?

为什么?

答: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1.本诗为作者晚年寓居金陵钟山所作,从诗中能看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

2.有人认为本诗写景开阔宏大而意境却空明幽淡,你同意吗?

说说你的理解。

答: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南宋人李壁评此诗时说:

“《古乐府》‘庭前一树梅,寒多不觉开。

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

’荆公(王安石)略转换耳,或偶同也。

”其言下之意,是说王安石的诗有抄袭这首乐府诗的可能。

你的看法呢?

请简要评析。

答:

 

(五)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注],臣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

把帘子挂起。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

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

答: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简析之。

答:

 

(六)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

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答: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文意也可通。

你觉得哪一种更好些?

请简述理由。

答:

(七)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题目。

南乡子

苏轼

梅花词和杨元素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

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

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

[注]这首词是苏轼任杭州通判时(1074年初春),与杭州知州杨元素的唱和之作。

1.填空:

这首“梅花词”共56言,竟不见_____________,但通篇透露着_____________的讯息,称得上“不着一字,尽显风流”。

2.简答:

“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它与上片起首“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有什么联系?

答: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接[注]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急,故应难看梅花。

[注]按:

ruó,揉搓。

全词写了词人三个生活阶段赏梅的情景和心情,请结合作者的身世,谈谈你的理解。

答:

①少女时期:

②中年时期:

③老年时期:

 

(九)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有人说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是全词的画龙点睛之笔,决定了全词的情调。

请问:

这首词的情调是愉快的还是愁苦的?

请简述理由。

运用的又是怎样的艺术手法?

答:

 

(十)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开头“莫听”“何妨”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

 

2.本篇借眼前景抒胸中情,诗中的“风雨”是实指,也是隐喻。

联系诗人的政治处境,分析“风雨”的喻意,并概括诗歌所表现出的作者的生活态度。

答:

 

(十一)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1.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人宋后写的词。

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答:

2.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答:

 

(十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唐)皎然

移家虽带郭[注],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注]带郭:

意思是靠近外城。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两首诗都是写寻(寻访)人不遇的,你喜欢哪一首?

请你从内容和写法上说说喜欢的理由。

(不超过150字)

答:

_____________

 

(十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诗后题目。

(唐)虞世南

垂缕①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咏蝉②

(唐)骆宾王

西陆③蝉声唱,南冠④客思深。

不堪玄鬓⑤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①矮:

古人结在颔下帽带下垂部分。

蝉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②此诗作于作者因上疏论事遭诬下狱期间。

③西陆:

秋天。

④南冠:

囚徒。

⑤玄鬓:

蝉。

1.这两首诗都是通过蝉表达自己的心声,属于古诗文中_____________的写法。

虞诗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点睛之笔,一“自”一“非”形成_____________,相互照应;骆诗以“露重…‘风多”喻_____________,意在言外。

 

2.诗人地位、遭遇不同,诗歌的感情色彩也不同,试比较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答:

 

(十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庆馀

(唐)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庆馀,越州人(今浙江绍兴市),平时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1.从两诗的内容上看:

①朱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②张诗对此表明了什么看法?

(不超过30字)

①答:

②答:

2.两首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秀传统。

请结合其中一首诗,简要谈谈这种优良传统是什么。

(不超过50字)

 

(十五)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江上

萧条秋雨夕,苍茫楚江晦。

时见一舟行,蒙蒙水云外。

1.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前两句描绘了长江秋雨之夕的景色,“秋雨”“楚江”是这幅画面的背景。

B.“苍茫”“蒙蒙”点染出一派烟雨迷蒙的景观,将空间模糊化,给人以朦胧之感。

C.诗的后两句是一只孤舟的特写,与朦胧的背景相映衬,形成对比鲜明的画面层次。

D.将眼前之景置于雨雾溟溟的空间,产生广阔无垠之感,给读者留下想像的余地。

E.这是一首乐府诗,全诗似一幅水墨画,可谓诗中有画。

2.阅读下面一首诗,比较它和上一首诗的异同。

(比较的角度自选。

谈“异”、谈“同”都可以,但必须谈出两点以上)

送客之江西

九派春潮满,孤帆暮雨低。

草深莺断续,花落水东西。

答:

(十六)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台城台城

刘禹锡韦庄

台城六代竞豪华,江雨霏霏江草齐,

结绮临春事最奢。

六朝如梦鸟空啼。

万户千门成野草,无情最是台城柳,

只缘一曲后庭花。

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六朝皇帝在金陵豪华的台城,营造了结绮、临春、望仙三座高楼,奢侈荒淫,然而笙歌未尽,隋兵已迫都门。

1.从诗的内容上看,这两首诗都是_____________诗。

2.你更喜欢哪首诗?

请你就喜欢的其中一首诗,从诗人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方面作简要的常析。

 

(十七)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甲)(乙)

江南春惠崇春江晚景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甲、乙两首诗选择不同的角度来描写春天,请分别说明。

(总计不超过150字)

甲诗:

乙诗:

 

(十八)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乌江亭乌江亭

杜牧王安石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两首诗都是针对同一历史事件所写的咏史之作,其议论不落窠臼又各具特色,但都能言之成理,给人以有益的启迪。

(1)两位作者的观点有何不同?

(2)对二人的观点作一简明评玠。

答:

(1)

(2)

(十九)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题目。

西江月

(宋)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引《古今词话》云:

“东坡在黄州,中秋夜对月独酌,作《西江月》词。

”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写的是眼前实景,但似乎还有更深的内涵,请品读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答:

(二十)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小重山

(宋)章良能

柳暗花明春事深。

小阑红芍药,已抽簪。

雨余风软碎鸣禽。

迟迟日,犹带一分阴。

往事莫沉吟。

身闲时序好,且登临,旧游无处不堪寻。

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这首词描写暮春景象,表达怅惘、感慨的情绪。

请谈谈“软”和“碎”的表意效果。

答:

答案

一、1、写出了兰溪山水清澈澄明的特点。

在秀朗的月色辉映下,水波平色清,山明丽动人,空气凉爽清新。

2、景中有人,景中寓情。

从文字表面看,全诗未出现一个“人”字,但我们处处感受到人的存在:

一个“看”字,分明道出景中之人,“凉月”之“凉”实则是写人对景物特征的感受;月下的山水之美、雨后的凉爽清新,这些景物描写中都透露着欣赏者的喜爱之情。

标题“棹歌”即船歌,我们不难想像泛舟兰溪,春水盈盈,鱼抢新水,调皮地涌上浅滩的情景,以及从心底漾出的欢乐之情。

二、感伤春光易逝、慨叹人生短促。

(柳树由浅绿变深青,暗含春色已暮,梨花盛开满城漾白,也暗伏盛极将衰。

不能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漫”。

如果改首句为“桃花烂漫”,“花满城”就当属桃花,那么一、二两句即咏桃花,不仅与题目无关,而且与咏梨花的“惆怅东栏一株雪”相互割裂。

三、1、扣住“恬淡、萧散”之意作答即可。

(如宁静、淡远等)

2、抓住景物特点作分析,指出其特点,联系作者的心境说出诗的意境即可。

四、王安石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反用前人之意。

这首古乐府诗不过就梅花咏梅花,形象和意境都没出梅花本身;而王安石则以“凌寒”一句显示了诗人对梅花的感情,表达了不惧恶境的心境,所咏的是“有我之境”,不是纯客观的描写。

五、1、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

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

暴风雨将l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景象。

六、1、主旨:

讽刺、揭露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

2、用“天地”好。

“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的浩然之态。

“秋后”与“清霜”重复。

七、1、一个“梅”字梅花报春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