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教学设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试讲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126536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课教学设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试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优质课教学设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试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优质课教学设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试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优质课教学设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试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优质课教学设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试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质课教学设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试讲稿.docx

《优质课教学设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试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课教学设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试讲稿.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质课教学设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试讲稿.docx

优质课教学设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试讲稿

 

课题

20.古诗两首

课时

2课时

备课人

单位

课前预习及教学

准备

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诗中所涉及地名的地理位置,以及诗人写作的时代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孟、浩、陵、辞、唯”5个生字,会写“孟、浩、陵、辞、唯”5个生字。

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别的情谊。

教学重点

难点

重难点:

3.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别的情谊。

教学过程

修改建议

一、课前导入

1.平时大家积累了许多古诗,想和老师对对诗吗?

2.能记住这么多的古诗,你们真棒。

知道我们刚才所对的古诗是

谁写的吗?

你了解李白吗?

(课件李白素描图出现)

3.(过渡)千年圣地黄鹤楼,如诗如画江南春。

当时诗人李白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在黄鹤楼上共饮美酒,吟诗作赋,但此时老朋友却要东下扬州,这真是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这首送别诗。

(出示课题)

【师生和对李白的诗句,从而激发学生吟诗学诗的兴趣】二、解诗题,知作者

1.师:

同学们,老师写在黑板上的课题少了哪个字呀?

(陵)这是我们这节课要掌握的生字之一。

现在你们观察下,有什么要给大家提个醒的?

(“陵”右上是“土”,下边是折文)观察细致,请大家举起小手和老师一起把课题补充完整。

2、个性读题

(1)这首诗题目很长,共有十个字、五个词。

读的时候不要平均用力,你觉得哪个词重要就着重读哪个词,试着读一读吧。

(2)生自由练读后师指名读,相机点拨:

☆听出来了,你想强调“黄鹤楼”,黄鹤楼是送别的地点。

知道黄鹤楼吗?

(位于湖北武汉市的长江之滨,是中国三大名楼之一)

☆他强调的是“送”,为什么呢?

(对,这是一首送别诗。

☆同学们听出来了吗?

他强调的是“孟浩然”,孟浩然是谁?

(李白要送的人,也是李白的好朋友。

☆强调“广陵”,广陵是要去的目的地,也就是今天的扬州。

扬州可

是唐朝最繁华的城市,也是当时国际上有名的大都市。

李白年轻的时候曾经到扬州游玩过一段时间,他说他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热闹的城市。

盛夏时节,他和朋友“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边。

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好不惬意。

☆“之”是什么意思?

(去、到。

(3)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读法,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自已再读一读题目。

(4)同学们,你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了吗?

3.感性读题

(1)古代交通不便,离别之后就很难再相见。

于是,写诗送别就成了一种时尚,当时的送别诗差不多和我们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多。

像《送友人》《别董大》《山中送别》《易水送别》等等等等,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的这一送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三名一别”。

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

论年龄,李白比孟浩然小十二岁,然而他们两人一样的才华横溢,一样的风流潇洒,他们互相仰慕,情投意合,相间恨晚,无话不谈,彼此不再寂寞。

快乐相处之后的离别,显然是那样难舍难分。

(2)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再读一读诗题吗?

指生读后齐读。

(3)对,我们这才算真正的“读懂诗题”。

读懂诗题是学好古诗的

第一步。

【题目是文章的文眼,从题目中了解文章的大意,这是掌握文章

内容的一种方法。

三、读通读顺,整体感知

1.自由读

学好古诗的第二步是读通诗句,读通诗句的要求是“认清字形,读准字音”,你能做到吗?

来,自由的读一读这首诗

2.指名读

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强调生字的读音要准。

“辞”平舌音,“唯”)

3、读出诗的节奏感

古人读诗讲究节奏感: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是二二三节奏。

谁能

接着往下读?

4.古诗还讲究押韵,这首诗的一、二、四行的最后一个字,读一读,你发现什么?

它们的韵母相同或相近,是这首诗的韵脚。

我们在朗读时对韵脚要恰当重读,非韵脚音读得轻一点儿,更能读出古诗的韵律美。

谁来试试看?

(诗人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

)范读。

5、齐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生述说画面)想象得真好!

正像大家说的,这首诗描写了孟浩然在黄鹤楼向李白告别和李白站在岸边目送孟浩然远去这两个情景。

有谁知道哪几句诗描写了孟浩然在黄鹤楼向李白告别的情景,哪几句诗描写了李白目送孟浩然的情景?

(学生读诗句,交流)

【初读古诗,深入意境,想象画面,整体掌握诗句的意思】

四、感悟诗境,品读古

1.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自西向东流,顺流而下就能到达广陵。

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所以诗人说故人———

孟浩然从黄鹤楼去扬州要顺流而下,所以诗人说烟花三月-----------

“故人”是什么意思?

(老朋友)在这指谁?

(孟浩然)从哪知道的?

(注释)真好,结合注释是弄清古诗意思的好办法。

师:

烟花给你们什么感觉?

(漂亮,绽放……)为什么用烟花形容三月呢?

还可以说什么样的三月?

生:

百花盛开的三月,争齐斗艳的三月,阳光明媚的三月,鸟语花香的三月……

师:

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现在又逢三月,这个季节去扬州,李白仿佛看见了扬州怎样的一番景象?

生:

也是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

师:

老师请大家欣赏下这时的江南一带的美景。

(播放图片)此时此情此景,好友要去繁华都市,你有什么想说的?

(小结:

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

李白对友人的这次出游自然十分羡慕。

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

师:

有一个读书的好方法就是展开想象,请想象刚才说的画面并带自己的感觉读读这两句诗。

2.孟浩然的船走了。

可李白还在黄鹤楼上久久的望啊望啊,他在看什么啊?

指名说:

船。

几只?

生:

一只。

师:

诗中哪儿告诉我们?

生:

孤帆。

师:

对!

孤帆就是?

生:

孤孤单单的一只船。

可那是唐朝盛世啊!

长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

江上应该有许许多多来往的船只(课件点ft:

江上千帆)。

为什么李白只看见孟浩然的孤帆呢?

生:

因为李白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身上。

师:

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是因为李白的心里只有——孟浩然。

看到的自然就只有孟浩然的——孤帆。

(点ft课件一支孤帆。

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

这是多么深厚的友谊啊!

谁来读读,指名读。

你的眼里有孤帆了。

谁再来读?

眼中只有孤帆了,能不能读出心里只有孤帆的感觉?

你再试试。

很好,范读,再来一遍。

齐读。

3.“孤帆远影碧空尽”,真的都尽了吗?

不尽的是什么?

不尽的是滚滚长江水;不尽的是对孟浩然的无限思念之情。

4.送上祝福的话。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李白望着孤帆远去,江水滔滔,会在心里默默地对远去的孟浩然说些什么呢?

(江水是永远流不尽的,我们之间的情意是不会断的;今番远去,何时再能相会?

愿你一帆风顺,一路平安……)能否用上我们积累过的送别诗来送送孟浩然?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能不识君。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孟浩然的孤帆渐渐远去,渐渐消失了。

李白还在看什么啊?

生江水。

哪句诗告诉我们?

生:

唯见长江天际流。

一起读一读。

唯见是什么意思?

只看见。

对,只能看见江水了了为什么李白还不离开啊?

生:

舍不得。

这又是怎样的情啊?

生:

依依惜别、难分难舍。

是啊,怎样才能读出难分难舍的感情?

自己读看看。

指名读。

读出恋恋不舍的感情。

【剖文析字,深入理解,领会感情,感情诵读,身心升华】五、小结,当堂达标!

是啊,相见时难别亦难,从这首千古流传的送别佳诗中,我们感受着古人那浓浓的情意,其实这样的深情谁没有遇到过呢?

谁没有这样的亲人朋友呢?

今人把这首诗做成了一首歌曲,让我们共同欣赏!

(欣赏歌曲烟花三月下扬州)

一样的深情,别样的故事,下节课我们继续感受诗人王维和朋友依依惜别的深情。

六、作业

课下,背诵默写这首诗,可以搜集送别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还可以把这首古诗改编成一篇小故事,好吗?

下课。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图片——扬州城图片

依依惜别

 

第二课时

教学目

1.会写“舍、君”两个生字,正确理解“更”“阳关”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

难点

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读出诗的韵味。

修改建议

一、复习导入,激趣感染

1.导语: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送别诗,让我们共同感受了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共同背诵一下。

【复习旧知,检查掌握情况】

2.过渡:

这节课我们继续领略古人送别诗的独特韵味。

(板书课题)

二、读懂诗题,了解作者

1.让学生齐读课题。

2.从题目中,你们读懂了什么?

(相机板书:

王维送元二)

3.如何理解“使”?

(生:

出使)出使到哪?

(生:

安西)

4.谁能读好这个题目?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在“二”字后面停顿)

5.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对于作者王维你们了解多少?

(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谈自己对王维的了解)

【诗缘情而发。

所以学习古诗,首先让学生明白诗题的意思,了解诗人,这样可以为后面学习古诗奠定基础,也是学习古诗的重要方法。

三、理解诗意,入境悟情

(一)粗读正字音。

1.过渡:

同学们对王维的了解可真多!

现在老师想请大家自由

朗读几遍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生自由读)

2.相机点拨“渭”和“浥”的读音。

3.谁愿意把诗流畅地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全班读)

(二)细读解词句,品诗情。

1.理解第一、二句诗、过渡:

“诗”读百遍,其义自,我们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看看王维在这首诗中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

我们先来看看看诗歌的第一二句。

请同学们自己小声的多读几遍这两句,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字词,然后小组交流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主要点拨学生理解以下重点词:

“朝雨、浥、客舍、青青、新”,并结合“朝雨”图、“客舍”图、“柳树”图去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通过看图理解字词,是创造了直观、生动情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重点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为下面悟诗情奠定了基础。

3.这么美的地方是在哪?

(渭城)那你告诉同学们渭城在哪?

(学生答)请你们认真的看图,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美景描

绘出来?

(指名答)

4.谁能通过读把你所知道的美景告诉大家?

(出示古诗一二句)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评价,指导读出美景。

5.过渡:

同学们读得真好!

可是这么美的景色王维和元二有没有心情欣赏?

(没有)为什么?

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6.教师预设学生会这样汇报,教师相机激励性评价:

理解三四句:

1.过渡:

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早晨,朋友之间要分手了,元二要到

哪里去了呢?

(安西)

2.要经过哪?

(阳关)阳关在哪?

(学生答)过渡:

(出示线路图)同学们请看,这是渭城——这是阳关——这是安西,这一路上,整整3000多公里。

如果是照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骑马去,元二也要走整整半年多的时间呀!

3.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当时阳关以西,是这样一幅情景。

你能说一说吗?

(指着图说)让学生通过看图,感受到阳关以西荒无人烟,黄沙满天,也就是一路上陪伴元二的只有那荒漠和无尽的荒草。

4.过渡:

元二即将远行了,好朋友要分别了。

这一走,也许两年,

也许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能相见。

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他

说?

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呆会告诉老师。

5.学生思考、汇报,教师预设学生会这样回答,教师适时点拨,

引导学生体会王维和元二深厚的感情,以及王维对元二的关怀:

【通过情景对话,去解读和领悟王维的内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