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片成形机的设计课程设计论文正文本科论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11133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2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压片成形机的设计课程设计论文正文本科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压片成形机的设计课程设计论文正文本科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压片成形机的设计课程设计论文正文本科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压片成形机的设计课程设计论文正文本科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压片成形机的设计课程设计论文正文本科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压片成形机的设计课程设计论文正文本科论文.docx

《压片成形机的设计课程设计论文正文本科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片成形机的设计课程设计论文正文本科论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压片成形机的设计课程设计论文正文本科论文.docx

压片成形机的设计课程设计论文正文本科论文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说明书

设计题目:

压片成形机

 

院系:

机电工程系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机制XXXX班

学号:

XXXXXXXXXX

设计者:

XXX

指导老师:

XXX

 

2015年6月12日

 

目录

 

一、设计题目

二、原动机的选择

三、传动比的分配

四、传动机构的选择与比较

五、执行机构的选择与比较

六、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的拟定,比较与确定

七、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循环图

八、机构的运动分析与设计、机构运动分析线图、凸轮设计图

九、机构系统运动方案的组成原理与方法

十、心得体会

十一、主要参考资料

十二、附件:

压片成形机的机构简图及运动过程

 

一、设计题目

1、设计任务:

一.设计自动压片成形机,将具有一定湿度的粉状原料(如陶瓷干粉、药粉)定量送入压形位置,经压制成型后脱离该位置。

机器的整个工作过程(送料、压形、脱离)均自动完成。

该机器可以压制陶瓷圆形片坯、药剂(片)等。

设计数据见表8.5

表8.5

方案号

电动机转速/(r/min)

生产率/(片/min)

成品尺寸(φ*b)/(mm,mm)

冲头压力/N

机器运转不均匀系数/δ

m冲/kg

m杆/kg

A

1400

15

100×5

180000

0.08

14

5

B

1000

20

80×5

120000

0.05

10

4

C

1000

25

60×5

100000

0.03

9

3

如图8.2所示,压片成形机的工艺动作:

(1)干粉均匀筛入圆筒形型腔(图8.2a)。

(2)下冲头下沉3mm,预防上冲头进入型腔时粉料扑出(图8.2b)。

(3)上、下冲头同时加压(图8.2c),并保持一段时间。

(4)上冲头退出,下冲头随后顶出压好的片坯(图8.2d)。

(5)料筛推出片坯(图8.2a)。

图8.2压片成形机工艺动作

上冲头、下冲头、送料筛的设计要求是:

(1)上冲头完成往复直移运动(铅锤上下),下移至终点后有短时间的停歇,起保压作用,保压时间为0.4s左右。

因冲头上升后要留有料筛进入的空间,故冲头行程为90~100mm。

因冲头压力较大,因而加压机构应有增力功能(如图8.3a所示)。

(2)下冲头先下沉3mm,然后上升8mm,加压后停歇保压,继而上升16mm,将成形片坯顶到与台面平齐后停歇,待料筛将片坯推离冲头后,再下移21mm,到待料位置(如图8.3所示)。

(3)料筛在模具型腔上方往复振动筛料,然后向左退回。

待批料成型并被推出型腔后,料筛在台面上右移45~50mm,推卸片坯(如图8.3c所示)。

图8.3设计要求

上冲头、下冲头与送料筛的动作关系见表8.6

表8.6动作关系

上冲头

退

送料筛

退

近休

远休

下冲头

退

近休

远休

2、设计要求:

(1)、压片成形机一般至少包括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在内的三种机构。

(2)、画出机器的运动方案简图与运动循环图。

拟定运动循环图时,执行机构的动作起止位置可根据具体的情况重叠安排,但必须满足工艺上各个动作的配合,在时间和空间上不能出现干涉。

(3)、设计凸轮机构,自行确定运动规律,选择基圆半径,校核最大压力角与最小曲率半径,计算凸轮廓线。

(4)、设计计算齿轮机构。

(5)、对连杆机构进行运动设计。

并进行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绘出运动线图。

如果是采用连杆机构作为下冲压机构,还应进行连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计算飞轮转动惯量。

(6)、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二、原动机的选择

1、原动机的选择主用参考下列条件:

(1)现场能源供应条件。

(2)工作机载荷特性及其工作制度。

(3)工作机对起动、平稳性、过载能力、调速和控制方等方面的要求。

(4)原动机是否工作可靠、操作与维修简便,是否需要防尘、防爆、防腐等。

(5)原动机的初始成本与运行维护费用。

2、常用电动机的结构特征:

(1)、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

该系列电机能防止水滴、灰尘、铁屑或其他杂物浸入电机内部,它是我国近年来研制成功的新型电动机。

(2)电磁调速三相异步电动机

YCD电磁调速三相异步电动机,有组合式和整体式两种机构,这两种调速电动机为防护式,空气自冷,卧式安装,且无碳刷,集电环等滑动接触部件。

3、选定电动机的容量:

电动机的容量选得合适与否,对电动机的工作和经济性都有影响。

当容量小于工作要求时,电动机不能保证工作装置的正常工作,或使用电动机因长期的过载而过早损坏;容量过大则电动机的价格高,能量不能充分利用,且常常不在满载下运行,其效率和功率的因数都较低,造成浪费。

电机的容量主要由电动机运行时的发热情况而定,而发热又与其工作情况而定。

工作机所需工作功率Pw,应由工作阻力和运动参数计算得来的,可按下式计算:

Pw=Tn/9700Kw

其中:

T——工作机的阻力矩,N·mm;

n---工作机的转速r/min;

经过综合考虑决定选用Y160M-6型号电动机(额定电压380V,额定频率50HZ,功率7.5KW,额定转数970r/min)

 

三.传动比的分配

选取额定转速为970r/min

1、确定总传动比:

电动机转速n=970r/min

凸轮转速nI=20r/min

i总=n/nI=970/20=48.5

2、传动比的分配:

将总传动比按各级传动进行分配

i总=i1*i2*i3*i4……in(式中i1,i2,i3,i4……in为各级传动的传动比)

传动比的分配要求:

(1)各级传动比应在推荐范围选取(参见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附录2 机械传动的特点和性能)。

(2)使各级传动的承载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并使其结构尺寸协调匀称。

(3)使各级传动具有最小的外形尺寸、最小的重量和中心距。

(4)建议使用不可约分的传动比,以避免某几个轮齿的磨

损过分集中,降低噪声和振动。

H

1

2

3

8

7

6

5

3

4

2

1

传动系统采用四级减速机构,第一级为带传动,第二级为减速器传动,第三级为带传动,第四级为带传动。

按前述传动比分配原则,为使传动构件获得较小尺寸,结构紧凑,可采用传动比“先小后大”原则。

因此初选i1=2,i2=97/4。

第二级减速器内部齿轮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中各齿轮数位Z1=20Z2=10Z3=50Z4=10,Z5=97,Z7=20Z8=42

从6齿轮输入485r/min,从1齿轮输出20r/min,则i=2,即W1/WH=20,即当W1=20时,Va=W1R1=900

W1=1,VR=W1*OR=20

对于2行星轮,2VR=VP-VQ=100,则VP=1000,

W3=VP/R3=1000/70=100/7

当W=100/7,W=-50时,W=1,

现以1齿轮为主动,3齿轮为从动,添加右侧轮系,并根据传动比公式

i16=n1/n6=Z2Z4Z6/Z1Z3Z5

求得Z6=40

根据设计要求,上冲头,下冲头和送料筛同时进行,所以第三级和第四级的传动比为1。

 

3、各级传动比的分配表:

传动比分配

i1

i2

i3

i4

2

97/4

1

1

四.传动机构的选择与比较

  

通过查阅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我们初步确定了传动机构:

摩擦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

各传动的特点如下两表A和B:

类别

摩擦轮传动

带传动

链传动

特点

运转平稳,噪声小,可在运转中调整传动比;有过载保护作用,结构简单;轴与轴承上的作用力很大,有滑动,工作表面磨损较快

轴间距范围大,工作平稳,噪声小,可吸振缓冲;摩擦型带传动有过载保护作用,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要求不高。

外廓尺寸较大;摩擦型带有滑动,不能用于分度链;由于摩擦生电,带传动不宜用于易燃场合;轴和轴承上的作用力大;带的寿命较短

轴间距范围大;链条元件间形成的油膜能吸振;对恶劣环境有一定适应能力,工作可靠;作用在轴上的载荷小。

运转的瞬时速度不均匀,高速时不如带传动平稳(但齿形链传动较平稳);链条工作时,因磨损产生的伸长容易引起共振,因此需增设张紧和减震装置

寿命

取决于材料的接触强度和耐磨损能力

带轮直径大,带的寿命长

与制造质量有关5000~15000h

表A

 

类别

齿轮传动

蜗杆传动

特点

承载能力和速度范围大。

传动比恒定,采用行星传动可获得很大的传动比,外廓尺寸小,工作可靠,效率高,非圆齿轮可实现变传动比传动。

制造和安装精度要求高;精度低时,运转有噪声;无过载保护作用

结构紧凑,单级传动能得到很大的传动比;传动平稳,无噪声;单头蜗杆可制成自锁机构。

传动比大、滑动速度低时效率低;中、高速传动需用昂贵的减摩材料(如青铜);制造精度要求高,刀具费用贵;钢蜗杆蜗轮副已开始应用

寿命

取决于轮齿材料的接触和弯曲疲劳强度以及抗胶合合耐磨损能力

制造精确,润滑良好,寿命较长,低速传动,磨损显著

表B

根据设计要求、工艺性能、结构要求和总传动比等条件选择传动系统类型,选定其传动和齿轮传动。

五.执行机构的选择与比较

执行机构分三部分:

①实现上冲头上下运动的主加压机构;②实现下冲头上下运动的辅助加压机构;③实现料筛左右运动的上、下料机构。

各执行机构必须能满足工艺上的运动要求,可以有多种不同型式的机构供选用。

形态学矩阵

功能元解

上冲头机构

齿轮机构

A1

连杆机构

A2

凸轮机构

A3

下冲头机构

曲线槽导杆机构

B1

凸轮机构

B2

连杆机构

B3

送料机构

蜗轮蜗杆机构

C1

凸轮机构

C2

曲柄滑块机构

C3

系统解的可能方案数:

F=3×3×3=27

其中列出较为理想的两种:

①A2+B2+C2 

②A1+B3+C2

 

六、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的拟定,比较与确定

压片成型机运动方案拟定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方案4

减速A

带传动

齿轮传动

带传动

蜗杆传动

减速B

齿轮传动

蜗杆传动

蜗杆传动

带传动

上冲头运动C

曲柄摇杆机构

偏置曲柄滑块机构

移动推杆圆柱凸轮

曲柄导杆滑块机构

送料机构D

移动凸轮机构(间歇移动)

蜗轮蜗杆机构

蜗轮蜗杆机构

偏置曲柄滑块机构

下冲头运动E

移动凸轮机构(间歇移动)

移动凸轮机构(间歇移动)

双导杆间歇运动机构

曲线槽导杆机构

运动方案的比较

根据题目要求,减速A:

①链传动结构简单,运动平稳,噪声小,能缓和冲击,有过载保护作用,安装维修要求不高成本低。

②齿轮传动工作可靠,效率高,易制造和精确加工。

故可选用带传动和齿轮传动。

减速B:

齿轮或蜗杆传动能满足定速比传动要求,且精度较高,应用范围广,承载能力大的优点,故可选用齿轮或蜗杆传动。

对于上冲头C,要实现往复直线运动,还有考虑急回特性。

因此选曲柄摇杆或曲柄滑块机构。

送料机构D主要作用是将坯料送到加工位置,且能实现间歇要求,对承载能力要求低,故采用凸轮或蜗杆机构。

下冲头运动E虽然需要较高的承载能力,但下冲头中可以加两个挡板来增加其承载能力,且要实现间歇要求,可靠性好,故采用凸轮机构完成下冲头的动作。

综上所述,可初步确定两个方案,方案1和方案2.

 

方案示意图1

方案2示意图

方案评价

机械运动方案的拟订和设计,最终要求通过分析比较以提供最优的方案。

一个方案的优劣只有通过系统综合评价来确定。

下面用机械选型的评价体系,它可用视图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