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周口店地区地质概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10838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周口店地区地质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北京周口店地区地质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北京周口店地区地质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北京周口店地区地质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北京周口店地区地质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周口店地区地质概述.docx

《北京周口店地区地质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周口店地区地质概述.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周口店地区地质概述.docx

北京周口店地区地质概述

 

北京店地区地质概述

 

姓名:

指导老师:

树林、郭小文

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

021114班

日期:

2013年9月

 

第一章绪言

1.1店实习区位置及经济地理概况

店实习区位于北京市西南50km,中国地质大学实习基地设在店镇,行政区划属北京市房山区管辖.京原铁路斜贯实习区域,沿线良各庄,孤山口,十渡各站均布有教学观察点;京广铁路的琉璃河站则有工矿支线与店相连.公路交通主要有莲花池—坊,天桥—房山等干线与北京市相通;店到实习场所均有乡村级公路通行,故交通十分便利(图1-1).

图1-1店实习基地交通位置图

实习区基础教学路线和独立实习区集中分布在房山以西,店—孤山口以东的店镇附近,少数区域地质参观路线可北延门头沟,西至十渡等处.

该区位于太行山山脉北段与华北平原的邻接处,属北京西山的一部分.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除东南侧一小部分为平原—丘陵,大部分为中高山区.中部的上寺岭海拔1307m,山前平原地带海拔一般为50——100m.区河流多为间歇河,平时水量很少甚至干涸,雨季水量则较大,主要有大石河、河、店河等.另有处于太平山、向源山、房之间的牛口峪水库,现已成为工业废水排放净化的场所.

本区属大陆性气候,温度变化较大,雨季主要集中在7-8月份,年降雨量约650-700mm.冬季寒冷,从11月份至次年2月份常有大雪封山.

店及其邻区的工矿业以石油化工为主,其次是煤矿.另外,水泥,石灰,石,花岗岩,耐火材料等也很闻名.农业以小麦,玉米为主,山区则有较丰富的柿子,核桃,苹果等干鲜水果.本区旅游资源丰富且品味甚高,店龙骨山是举世闻名的“北京猿人”发源地,而云居寺、兜率寺、云水洞、石花洞以及十渡等处则是人文自然景观的极佳场所.

1.2本次工作概况

本次实习是一次综合性的野外地质调查基本训练,目的是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使我们在系统掌握常规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研究所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现代地球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有所了解和训练,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

实习自8月18号开始至9月26号结束,历时38天,依据实习目的及认识规律分为5个阶段:

(1)实习动员及准备阶段

(2)路线地质教学阶段

(3)半独立实践教学阶段

(4)独立填图阶段

(5)地质报告编写阶段

路线地质教学共有11条路线,历时十多天,野外考察路线为1条,历时一天,独立填图为太平山及房两个地区共为9天,本次实习地质调查面积为6.25km2,实测剖面长度为200m,独立填图面积为1.2km2,共定点90个,打标本30块左右.(表1-1).

店实习队长为袁晏明老师,本班带班老师为树林和郭小文老师,本组为班里第一小组,组长为迪,组员为悦、明山、朱震、邹迪,一共5人.

 

表1-1完成的工作量一览表

名称

单位

数量

名称

单位

数量

观察点

58+90

填图面积

平方千米

1.2

观察路线

12

实际材料图

1

实测剖面

1

综合柱状图

1

信手剖面

5+10

地质图

1

素描

42+8

构造纲要图

1

标本

34

编写报告

1

 

第二章地层

店地区地层属华北型,位于今东西向的燕山构造带与北北东向的太行山构造带的结合部位.区地层发育较齐全,实习区涉及到的地层包括太古宇官地杂岩(Arg)、中元古界蓟县系、新元古界青白口系、下古生界、上古生界和第四系(附图05柱状图).现分述如下:

2.1太古宇官地杂岩(Arg)

本区太古宇地层统称为官地杂岩(Arg),出露于房山深成侵入体南北两侧及东缘,出露总面积较小,与上覆不同地层间呈现剥离断层接触关系.主要岩性为黑云母角闪斜长片麻岩、混合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及黑云母角闪石变粒岩等,因遭受动力变质作用形成各种糜棱岩.

2.2中元古界(Pt2)

本区中元古界分布广泛,包括长城系、蓟县系,实习区仅见蓟县系的雾迷山组(Pt2w)、洪水庄组(Pt2h)和组(Pt2t).区外在八角寨—拴马庄大桥一带出露完整,区分布于羊屎沟,一条龙和房等地,岩石普遍发生轻微变质作用.出露的各系、组岩性特点如下:

2.2.1雾迷山组(Pt2w)

该层出露于八角寨—拴马庄大桥一带,岩性组合为浅灰色中薄层结晶白云岩、灰质白云岩,白云岩中夹有较多浅灰色、白色燧石条带,顶部含有溶洞角砾岩(图2.2.1.1),厚度大于500m,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不详.分布于羊屎沟、房一带的地层,主要岩性为含透闪石的灰白色厚层岩,为房山岩体热接触热变质作用的产物,推测部发育拆离断层,使岩层厚度强烈减薄.与下伏官地杂岩呈断层接触.

图2.2.1.1雾迷山组溶洞角砾岩素描图

2.2.2洪水庄组(Pt2h)

分布在店——八角寨一带,岩性以灰黑色含锰千枚状板岩为主,顶部夹灰黑色薄层含锰质白云岩透镜体及燧石条带,层厚38m.向上颜色变深,单层厚度减小,泥质含量增多.由于该组沉积物细,色暗,且发育水平层理,反映了宁静,还原的深海低能环境,它与下伏雾迷山组地层为整合接触关系.

2.2.3组(Pt2t)

主要分布在店,八角寨一带,一条龙,周家坡等地亦有出露.根据岩石组合,将其分为下、中、上三段,下段主要岩性为灰白色中厚层结晶白云岩,可见小型交错层理和斜层理(图2-1,图2-2)反映滨海沉积环境;中段岩性为深灰、灰褐色薄——中层结晶白云岩,过渡为浅海;上部岩性为浅灰白色中——厚层白云岩,夹硅质条带和硅质透镜体,发育叠层石构造(图2-3),属于滨海潮坪环境.在羊屎沟—骆驼山一带也有出露,主要岩性为灰白色岩,由于断层作用使其发生明显减薄.该层与下伏洪水庄组为整合接触,与上覆下马岭组地层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图2-1组交错层理

图2-2组斜层理

图2-3叠层石白云岩素描

2.3新元古界

新元古界在本区出露齐全,分布在黄院,栓马桩,长流水以及一条龙,山顶庙和房山一带,自下而上分为下马岭组(Pt3x),龙山组(Pt3l),景儿峪组(Pt3j).

2.3.1下马岭组(Pt3x)

在图区外八角寨—拴马庄大桥一带出露,岩性主要为千枚状板岩及粉砂质板岩,厚120——170m.分为3段:

底部为褐绿色含磁铁矿千枚状板岩及粉砂质千枚状板岩,反映浅海沉积环境;中部为暗绿色板岩夹灰黑色碳质板岩,反映了一种富有机质还原的泻湖环境;上部为褐灰色粉砂质板岩夹薄层变质细砂岩,推断为近岸沙坝—浅海沉积相.与下伏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底部有约20cm的褐铁矿风化壳(图2.1.3.1.1),代表芹峪运动,大约缺失200Ma.在区分布于蘑菇山--向源山--房一带,呈弧形展布,主要岩性为千枚状板岩及炭质板岩.由于断层作用使其减薄,与下伏组地层呈断层接触.

图2.1.3.1.1周公路六公里处下马岭与组地层接触关系素描图

2.3.2龙山组(Pt3l)

图区外在拴马庄大桥桥头可见变质石英砂岩出露,与下伏下马岭组地层呈整合接触.主要岩性为下部为浅灰色厚层变质中粗粒石英砂,一般称为“龙砂”,上部为浅灰色千枚状板岩,可叫“龙板”,岩层厚度24m;区分布于蘑菇山--山顶庙-房一带,呈弧形展布.主要岩性为下部灰褐色变石英砂岩,上部灰黄色薄层千枚状板岩.由于断层作用使其发生明显减薄.与下伏下马岭地层为断层接触.

2.3.3景儿峪组(Pt3j)

分布于黄院东山梁一带,出露岩层岩性为下段灰白色中薄层岩夹灰黑色岩,与下伏龙山组呈整合接触,厚度约20m左右;上段为灰绿色钙质板岩,约15m.

2.4下古生界

店地区下古生界只发育寒武统和下奥陶统,其分布较广,店,黄院,南窑及磁家务一带均有出露,黄院,长流水等地发育较好,岩层普遍经受过轻度区域变质作用.黄院剖面出露十分完整.

2.4.1下、中寒武统

下、中寒武统包括府君山组(∈1f)、馒毛组(∈1+2m)、徐庄组(∈2x)、夏组(∈2z),区外黄院东山梁一带出露完整,区在一条龙—房一带有出露,由于经受区域变质作用,其岩性多为灰岩、白云质灰岩,在组间发育断层,具体岩性组合特征如下:

2.4.1.1府君山组(∈1f)

黄院东山梁一带的主要岩性为深灰色豹皮灰岩夹纹带状灰岩,与下伏景儿峪组平行不整合接触,代表蓟县运动,中间缺失了约两亿年的沉积记录.在房-向源山一带也有出露,岩性也为豹皮灰岩,与下伏地层呈断层接触,作为断夹片存在,在图区被歼灭.

2.4.1.2馒毛组(∈1+2m)

黄院东山梁一带的主要岩性灰黄色千枚状板岩夹黄色岩透镜体,厚度为49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房-向源山一带也有出露,岩性为土黄色千枚岩,与下伏地层呈断层接触.

2.4.1.3徐庄组(∈2x)

黄院东山梁出露,银灰色千枚状板岩,粉沙质板岩夹中厚层鲕状灰岩和泥质灰岩,部分经变质作用形成岩,顶部板岩中具孔雀石薄膜,厚41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正常浅海沉积环境.

2.4.1.4夏组(∈2zh)

黄院东山梁出露,岩性为灰绿色千枚状板岩夹鲕状灰岩,或互层,板岩与灰岩比介于3:

2-4:

1,厚度135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2.4.1.5黄院组

主要为黄院组(∈3h),在图区外的黄院东山梁一带有出露,以灰黄色薄层泥质条带灰岩为主,夹少量鲕粒灰岩,顶部可见竹叶状灰岩,厚123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可见其中发育小褶皱。

2.4.2下奥陶统

2.4.3.1、冶里组(O1y)

黄院东山梁出露,主要岩性为中厚层条带状灰岩夹浅灰黄色板岩,底部是一层灰色钙质板岩,而与下伏黄院组区分,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2.4.3.2、亮甲山组(O1l)

黄院东山梁出露,主要岩性为灰色中厚结晶白云岩,夹2—3层灰色膏溶角砾岩,含少量燧石团块,厚70m.白云岩及膏溶角砾岩的存在反映了一种炎热,强蒸发的潮坪环境.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2.4.3.3、马家沟组(O1m)

图区外黄院东山梁出露,图区在太平山南部地区出露.岩性为青灰色厚层结晶灰岩,纹带灰岩夹少量白云质灰岩,局部地段夹灰褐色钙质板岩,厚200—300m.与下伏地层亮甲山组呈平行整合接触.

图2.4.1黄院东山梁地层信手剖面图

2.5上古生界

上古生界分布于图区中部及西南部太平山一带,主要包括组(C2b)、组(C2-P1t)和组(P1-2s)、家屯组(P2y).我们在太平山南坡完成了1:

1000的实测剖面,获得了该套地层的岩性、产状、厚度等详细资料(附图03).各组地层的特征分述如下:

2.5.1组(C2b)

实习区组主要出露于太平山北坡和南坡,岩性组合主要为底部为硬绿泥石角岩,红柱石角岩,太平山北坡出现底砾岩(俗称“三好砾岩”);中部以杂色粉砂质板岩为主,夹有一层生物碎屑灰岩透镜体;上部为灰色压力影板岩、红柱石角岩.环境可能先经历海侵至生屑灰岩时达到最大水深,然后为还原泻湖环境,最后还退到上不泥质沉积.厚54m,与下组伏马家沟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代表怀远运动.

2.5.2组(C2t)

组主要分布在太平山南北坡,完整分为5层,下部为灰白色变石英砂岩及灰黑色板岩与含红柱石砂岩;上部为黑色炭质板岩与黄绿色粉砂质板岩互层夹劣质煤层.反映开始向陆相沉积过渡,近海沼泽环境.厚64m,与下伏组呈整合接触.

2.5.3组(P1s)

主要分布地点为太平山南北坡.由两个沉积旋回组成,反映水深由深变浅,在由浅变深.下部旋回底部为褐灰色中厚层变质中粗粒杂砂岩,下部旋回上部为黑色炭质板岩夹煤层.上部旋回下部为深灰色中厚层变质中细粒变质杂砂岩,上部为黑色炭质板岩粉砂质板岩夹煤层.本组推测为三角洲平原沉积.厚90m,与下伏组地层呈整合接触.

2.5.4家屯组(P2y)

分布主要地点太平山、二亩岗和煤炭沟等地.主要岩性为灰色变质中粗粒岩屑砂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