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明学讲记课增益定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10042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因明学讲记课增益定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因明学讲记课增益定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因明学讲记课增益定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因明学讲记课增益定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因明学讲记课增益定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因明学讲记课增益定解.docx

《因明学讲记课增益定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因明学讲记课增益定解.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因明学讲记课增益定解.docx

因明学讲记课增益定解

第五十课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继续学习《量理宝藏论》,现在讲依靠前面的量来遣除增益。

戊二(依此遣除增益之理)分二:

一、如何决定;二、遣除诤论。

己一、如何决定:

依量之力引定解,定解违品乃增益。

彼之法相弃真理,分别他边有二类,

分别倒识及怀疑。

这个颂词应该这样来理解:

依靠定解怎么样遣除增益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定解?

所谓定解,就是依靠、凭借量的力量,遣除怀疑而引生出来的智慧。

也就是说,依靠正量的途径遣除对事物的怀疑,这样的一种智慧就叫做定解。

按照《量理宝藏论自释》,定解分正量的定解和颠倒的定解。

正量的定解是指对无有欺惑的意义断除怀疑的智慧;颠倒的定解是对欺惑的意义遣除怀疑而获得的智慧。

在有些人的相续中暂时也有颠倒的定解,比如外道认为前世后世不存在,实际上这是欺惑性的,但是他们却认为这是一种真理。

如果后来在自相续中生起了正量定解,这种颠倒的定解就会被推翻,如:

一旦你学了真正的佛教,相续中生起了万法无常的定解,则可将原来执某法为常有的执著推翻。

如此,定解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

我们这里什么是定解,大家一定要搞清楚,也就是说依靠正量来遣除怀疑,这种智慧叫做定解。

《定解宝灯论》中的定解,也可以这样来理解,就是遣除晦暗、遣除疑惑。

定解的违品就是增益,或者说增益是定解的违品。

什么叫做增益呢?

大家都知道,本来存在的法而认为不存在,本来不存在的法而认为存在,这就是增益。

也就是说,不符合实际道理的一种见解,这样的一种邪见就叫做增益。

那么,增益的法相是什么呢?

“彼之法相弃真理,”也就是说增益的法相是抛弃真理。

本来我们大家都知道,一切有为法全部是无常的,可是在有增益的人的相续中,却认为有为法不是无常的而是常有的;一切有漏法本来是痛苦的本性,却反而认为有快乐的性质等等,这样的心识就叫做增益。

这种增益,依靠智慧或定解完全可以推翻。

在我们众生的相续中,经常会产生增益和定解。

从广义上讲,增益就是一种非常不正确的无明见解,定解就是一种非常正确的智慧。

我们大家应该清楚,智慧可以摧毁无明,定解也照样摧毁增益,这个道理大家一定要明白。

另外,增益还分别他边。

它的法相一个是弃真理,一个是分别他边。

本来不是自己的真相反而执著为是自己的真相,这就是将此分别为其他的边。

比如认为万法实有存在,前世后世不存在,等等。

有时候堕入常的边,有时候堕入断的边。

总而言之,所有千千万万的邪见增益可以包括在常见和断见之中。

这样的增益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分别颠倒识,还有一个是分别怀疑。

归纳起来,增益全部是在分别念中分的。

因为无分别,大家也清楚,它是没有决定性的,因此它也不可能去执著,它没有实执。

这两种增益,依靠智慧和定解可以遣除。

颠倒增益,世间的邪见都属于颠倒增益。

怀疑呢,我们也清楚,就是觉得“因果存不存在啊?

前世后世存不存在?

”等等,这样的心态全部属于怀疑增益之中。

为什么无分别没有呢?

因为增益可以依靠定解的智慧来遣除,当相续中产生一个与它相违的智慧的时候,增益就可以遣除。

比如我原来认为柱子是常有的,后来依靠善知识的教言,自己也看了一些无常方面的书,最后就知道“噢,万法都是无常的,柱子也不例外。

”当我的相续中生起柱子是无常的观念的时候,就完全遣除了我原来执著柱子为常有的增益恶念。

那无分别为什么没有增益的分别呢?

因为要遣除无分别的颠倒识,那必须要断掉它的因。

比如当我看见毛发、二月,以及将海螺看成黄色的时候,分别念完全通达,不可能天上有两个月亮,不可能天空中有毛发等,这从道理上完全明白;但却不能遣除无分别念的增益。

所以在这里,无分别念的增益不安立的原因也是这样的,因为这里完全是讲分别念的违品,也就是说定解的违品就是增益。

在细微的过程中,无分别有没有增益呢?

应该有。

我们学习《释量论》的时候,也可以了解。

那应该怎样认识呢?

其实,无分别念的增益与自己的习气有一定关系。

为什么这么讲呢?

比如我们眼睛看见红色柱子,这是因为人有它的习气,眼识中有它的习气;而不同的众生,他有他的现量的一种执著,其他的众生也有它的一种习气,众生有各自的习气。

又比如,男、女互相看见以后,由于自相续中的烦恼没有断除,加上亲近对境,于是就产生了非理作意,这样就可以生起贪心。

在生贪心之前,他把对境作为所缘缘,他的眼识看见对方,在他的无分别念的眼识中应该有好看和不好看。

如果没有这样,只是因为先看见对方(对境),随后就产生分别念,那这不合理。

因为,如果现量没有看见好的东西,那后来的分别念中就不会产生好的执著。

当然,这也是每一个众生的习气,无分别念的东西一定与习气有关系。

比如说,一个人觉得“这个人很好看”,随后就对他产生贪心。

而对牦牛或者猪狗等,当她看了这些动物以后,根本不会认为好看。

这是因为她的眼识中没有好看的习气,所以她不会产生好的无分别的执著,这种缘取不会产生。

对六道众生来讲,不管是眼识所见的形色或者是耳识听到的声音等等,与这些对境密切相关的一种习气都是存在的。

当习气成熟的时候,在无分别念面前,应该说有一种细微的增益。

为什么这样说呢?

有些人可能这样讲,我看见一个人,他非常好看,而且这种好看在外境上存在,因为他长得实在太好看了。

但是,这样的好看绝对不会存在。

如果外境上真实存在,那么我们所有人看见他,也应该生起贪心;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因为很多人根本不会生起贪心。

或者说,我们人觉得好看的,天人不一定觉得好看,天人反而觉得这是非常丑陋的众生,他们会这样认为的。

世间的动物也是这样的,比如旁生,我们人看起来非常的难看,但是它们却互相生贪心,作不净行等等。

既然如此,那么它们自己的眼识首先看见对方没有呢?

肯定看见了。

看见对方的时候,是不是把对方看作很好看呢?

肯定是。

如果没有这样,对对方就不可能产生贪心。

因为嗔恨心是对不悦意的对境产生的,贪心是对悦意的对境产生的。

在它们的无分别念中,也的的确确觉得,眼识面前显现的形色或者耳识听到的声音等,都有一种好或者不好的自相。

那这种自相是不是真正名言的真相呢?

我们不能说这是名言的真相。

如果它是名言的真相,比如旁生里面非常难看的动物,它们觉得自己的伙伴非常好看,可是我们所有的人看了以后,不管怎么样对它绝对不会产生贪心。

同样的道理,色界、欲界中的天人看见我们世间最好看的人,在他们的眼目中,它们看欲界的众生就如我们看动物一样,绝对不会生起任何贪心。

这说明,对境中好和坏都是没有的。

但是对众生来讲,不管在分别念面前也好,或者是在细微的根识群体中,执著外境的习气都是存在的。

那这样,量和非量的概念是不是全部都混乱了呢?

比如我们看见鲜花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这是非常好看,可是你们却说它的本体上不存在;那我们看见月亮的时候,一个月亮和两个月亮是不是没有什么差别呢?

因为,反正在本体上不存在之故。

那个时候,我们要懂得唯识宗的观点,因为越来越观察的时候,我们就会知道外境全部都是没有的;但《量理宝藏论》中也讲了,也有习气稳固和不稳固的差别,大家应该想得起来吧。

关于增益,萨迦班智达在这里并没有分析无分别的增益,但是,无分别的增益有是应该有。

如果在无分别中没有增益,那就不应该有这样的差别:

比如我看见这是红色的东西,然后又看见不清净的东西,也看见清净的东西,但这些都有很大的差别。

比如说修不净观的人,他看见人体是一种不清净的东西。

这种不清净的东西,并不仅仅是依靠分别念来假立的,而是在他的眼识的群体中通过修行现量见到的。

一般贪欲强烈的人把人体看成非常清净的东西,这也是因为:

他的习气和烦恼结合起来,在他的眼识的群体中缘取了这样一个清净的东西。

我们暂时来讲,量和非量之间的差别是有的。

就像《入中论》里面所讲的那样,自己的六根识没有损害的情况下,它所缘取的对境安立为名言中的正量,这一点是没有错的,可以这样讲。

但是我们再详细分析,不需要胜义量,在世俗量中,的的确确,不管是快乐也好、清净也好、常有也好,这些都是颠倒的分别念;再详细观察,最后显现的外境全部落到唯识宗的观点上;再详细观察,对大圆满里面光明的心现于一切的道理会进一步了解。

这里所讲的大的分别念的增益,应该说比较好理解,大家也应该通过这种方式来理解。

己二、遣除诤论:

有谓未悟骤然中,了悟尚未遣增益。

这是对方的观点,对方这样说:

你们刚才说增益分颠倒增益和怀疑增益两种,其实这两种增益不包括的增益还存在,比如骤然比量所遣除的增益。

所谓骤然比量,就是提前没有什么准备,当突然发现一个东西的时候,因为以前学过因明,通过推理心里就马上想起这个地方有某种事物存在,于是便遣除了一些增益,产生了一种定解,这叫做骤然比量。

比如说我到色达去,路上看见冒烟,于是心里马上想起:

哦!

这里有火。

通过比量——突然的比量,马上知道那个地方有火。

但对方认为,骤然比量决定火的时候,这是以前未了知的现在突然了达,尽管它已经了达并遣除了当时的违品,但是这种违品并不包括在前面的颠倒增益和怀疑增益之中。

因为,所谓颠倒增益是指这个地方本来有火,但你却认为没有火;而怀疑增益,这个地方到底有火还是没有火?

这样的增益叫做怀疑增益。

可是你到色达去的路上,这里没有火的想法也没有,这里有没有火的想法也没有,什么都没有想。

只是你在路上看见以后,就产生这样一种定解:

噢!

这里不是没有火,而是有火。

所以,我们的观点是合理的。

意思就是说,这种骤然比量的智慧所决定的定解,它所遣除的增益到底属于怀疑增益呢,还是属于颠倒增益?

如果你说怀疑增益,这也不对,因为以前没有产生过怀疑;如果你说颠倒增益,但以前对这个地方并没有产生不存在火的执著。

这两种心态都从未产生,那这种比量断除的增益到底包括在什么范畴当中?

对方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下面作者进行回答:

比量非由显现取,乃是遣余彼对境,

执著同他无有火,是故许为颠倒识。

这很简单,实际上并不是对方所说那样。

因为比量毕竟是一种遣余智慧,它绝对不可能像无分别的现量那样,以显现的方式来取对境。

如果以显现的方式来取对境,那么当时的骤然比量就已经成了现量了,但这是不可能的。

既然说它是一种比量,那它一定是遣余的智慧,当骤然比量的智慧产生的时候,它会遣除增益。

虽然他以前并没有对这个地方产生颠倒的增益,因为他以前没有认为这个地方不存在火,没有产生这样的增益;但在他的心态当中,好像这个地方跟没有火的地方完全一样,有这样一种心态。

现在你突然以烟的推理推出这个地方有火,这说明你以前认为这个地方跟其他地方一样,执著它是没有火的地方。

那这样,现在就遣除了它是没有火的地方的执著。

这样以后,骤然比量遣除的执著就可以间接包括在颠倒增益之中。

应该是这样的,我们自己也可以想得出来。

比如到色达去的路上,我突然看见烟,也就知道这个地方有火。

虽然我刚开始去的时候,或者去的整个路上我也没有想到那里有火;但是,我的心态中大概有这样的,觉得这个地方与没有火的地方一样。

当一看到烟的时候,哦!

这个地方有火。

那这样,产生这种定解的同时,原来好像与没有火的地方一样的执著就被遣除了。

所以,这种执著应该间接包括在颠倒增益之中,因为原来认为没有火,现在却产生了有火的定解。

因此,对我们自宗来讲,你们所发的太过不存在;也就是说,以骤然比量所得到的定解而遣除的增益,不包括在两种增益中的过失是没有的。

下面对定解和增益进行分析:

定解增益此二者,对境本体时间中,

观察一体及异体,三种辩论不害此。

定解增益耽境一,耽式相异故遣余。

下面,对方给我们提出一些问题,增益和定解两者应该进行分析,可以从对境、本体、时间三个方面来进行观察。

意思是,从对境方面说,这两者是一体还是他体?

从时间方面说,这两者是一体还是他体?

从本体上面说,这两者是一体还是他体?

对方与我们有三种辩论,也就是说作了三次分析。

我们先让他们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再一一地分析:

其实,这三种辩论对我们自宗来讲没有任何危害。

首先,有些论师给我们发出这样一种太过。

你们所谓的定解和增益,它们的对境是一个对境呢,还是两个对境?

也就是说,增益的对境和定解的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