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教学设计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09340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教学设计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教材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教学设计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教材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教学设计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教材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教学设计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教材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教学设计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教学设计1.docx

《新教材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教学设计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教学设计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教学设计1.docx

新教材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1

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本节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这部分先认识农业生产活动的概念和特点、农业区位,然后学习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主要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进行介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怎样影响人们进行区位选择的;并利用案例进行分析。

第二部分是关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不同时期,影响农业主导因素是不同的。

这部分主要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们认识到农业区位因素是在发展和变化的,其中自然因素相对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在不断的发展。

第三部分主要是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区位选择的变化,教学中可以结合身边的具体案例加以分析说明。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

综合思维

结合材料,能够综合分析影响某区域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1.农业的区位因素。

2.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区域认知

通过学习农业区位的概念,了解不同区域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因素不同。

地理实践力

通过调查本地区农业生产的情况,能对不同农业活动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和评价。

人地协调观

通过学习深刻理解环境与农业生产活动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观。

1.农业的区位因素。

2.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多媒体自制教具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广西桑田图片:

“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江浙”。

种桑养蚕一直是我国江浙地区的传统农业。

21世纪初,广西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

现在“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广西”。

为什么我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由江浙地区转移到广西呢?

这是涉及到农业区位的变化问题。

教师板书:

一、农业区位因素

(过渡)同学们都知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那么什么是农业生产活动呢?

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讲述:

1.农业生产活动概念:

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教师强调:

农业生产对象:

植物和动物,栽培植物就是种植业,饲养动物就是畜牧业。

农业生产的产品

一方面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一方面满足人们生产的需要。

2.农业生产的特点:

(1)地域性(让学生适当举例说明)

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文化习俗和政策差别很大,都会影响农业生产。

因此,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2)季节性和周期性(教师适当举例一些常见农作物的生长周期)

生物的生长发育有着一定的规律,并且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某些自然因素(尤其是气候因素)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

所以,农业生产活动与季节有关,需要按季节顺序安排,季节性和周期性很明显。

教师多媒体展示:

两种农业景观,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东南部的绵羊放牧。

这两个地方气候,地形、劳动力、市场等因素差异显著,从而导致农业生产所选择的对象和生产方式完全不同。

(过渡)从上图展示来看,泰国湄南河平原和澳大利亚东南部选择了不同的农业生产活动,是有很多因素所导致的

教师板书:

一.农业区位因素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

1.区位含义

2.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

教师讲解:

区位的含义:

(1)绝对区位:

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

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过渡)从区位我们可以知道,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各因素是紧密相连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农业的区位因素。

地理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多媒体展示(图3.3)。

教师讲述:

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过渡)我们知道自然因素包括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等,我们来看看它们是怎样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的。

(一)、自然因素

(1)气候因素

设问:

气候有哪些地理要素对农业区位选择影响较大呢?

教师讲述:

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条件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

多媒体展示:

热量、光照、降水等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并举例说明(例如热量因素;南方的柑橘,北方的苹果。

光照因素影响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新疆的瓜果特别甜,棉花的纤维特别长。

(2)水源因素

临近河湖,或有地下水源、高山冰雪融水,便于修渠打井进行灌溉的地方,农作物收成较有保证。

缺乏水源不能进行灌溉的干旱地方,不宜种植农作物。

(教师举例:

河套平原引黄河水灌溉,新疆、河西走廊的绿州农业)

(3)地形

不同的地形,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图3.4)。

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业或畜牧业。

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可以发展多种经营。

多媒体展示:

“江西省千烟洲的立体农业”示意图。

“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学生思考:

为什么千烟洲要采取这样的农业布局模式呢?

(4)土壤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例如,东南丘陵广泛分布着酸性的红壤,适宜种植茶树、毛竹、马尾松等。

(过渡)农业生产活动产出的产品,出自己需要以外,还要将生产的农广品运到市场销售,以获得经济收人。

因此,除了自然因素外,布场、交通运输、政策法规等人文因素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也很重要。

教师板书

(二)、人文因素

(1)市场需求

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从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

教师多媒体展示(图3.5)介绍城郊农业。

(过渡)农业生产出来的农产品需要运往销售市场,因此农业区位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

(2)交通运输条件

交通运输快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和运输时间。

例如产品容易腐烂变质的园艺业、果蔬业等,要靠近交通线布局。

(过渡)农业生产还受到政策法规的影响。

(3)政策法规

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如税收办法、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例如,我国制定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不准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不准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和进行畜禽养殖,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图3.6)。

教师再多媒体展示其它一些农业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引导作用。

(过渡)除了以上三个因素,另外资金、劳动力、科技、历史、文化、政治筹因素也影响农业区位选择。

(4)资金、劳动力、科技、历史、文化、政治筹因素

教师举例说明:

大棚农业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水稻种植要较多的劳动力,现代农业精准施肥、喷洒农药、良种培育与科技有关,欧洲西部乳畜业的发展与历史文化、饮食习惯有关等。

教师小结归纳: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不同地区,不同时期,考虑的主导因素往往不同,所以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土地。

教师指导学生探究活动题:

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水稻好暖喜湿,播种期日均温需要稳定在10-12℃以上,齐穗期的候均温要求高于20-22℃。

水稻需水量大,一般要求雨热同期。

1.据图3.7分析亚洲季风气候区有利于水稻生产的热量和水分条件。

2.指出亚洲水田农业主要分布的地形区,并简述原因。

3.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所投入的劳动量大。

说明亚洲水稻种植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4.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承转:

一般情況下,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可以看作是相对稳定的,而农业生产的人文因素则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

因此,对农业区位的运择,要更多地考虑人文因素的发展变化。

教师板书: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市场的变化

市场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直接。

这里可以设计思维导图)

(让学生举例说明,可以结合2019年的非洲猪瘟,导致猪肉价格上涨)

(过渡)从古代至现在,人们为了发展农业,改变不利自然条件的努力就没有停止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逐渐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历史。

2.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们通过技术手段对光热、水分等不适宜农业生产的状况进行人工干预,使之适宜发展农业(图3.9)。

(教师还可以举例:

培育良种,改革耕作方式,改进灌溉技术等)

(过渡)随着地球村经济的发展,全球的商品流通越来越快,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餐桌上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食物。

这主要得益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改进。

3.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改进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改进,使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世界形成了一些专业的农业化生产地域。

多媒体展示:

荷兰的鲜花装点着世界许多城市,主要得益于航空运输、和鲜花保鲜技术的发展,阿根廷的牛肉能到西欧人的餐桌上,主要得益于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与应用。

(承转)中国的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动农业区位的各人文因素相应变化,促使我国农业区位选择发生巨大变化。

教师板书

三、我国农业区位选择发生巨大变化

学生阅读P60-P61,结合现实生活思考我国农业区位选择发生巨大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师小结归纳:

(可以把每个变化情况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加以说明)

1.在远离城市的广大农、牧地区形成一大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经济发展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农副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增,在交通运输条件改善的基础上,在远离城市的广大农、牧地区形成一大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多媒体展示:

山东寿光的蔬菜生产基地(图3.10),内蒙古的乳产品生产基地(图3.11)。

2.增加了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家中几代人生活中用过的东西,看这种变化)

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例如,桑蚕丝作为价值较高的纺织原料,受到国内外市场的追捧。

3.农作物生产摆脱了传统地域的限制

经济发展也推动育种技术、栽培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使农作物生产摆脱了传统地域的限制(图3.12)。

多媒体展示:

东北的水稻种植。

4.选择易于机械化作业的农作物生产

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减少,同时农业机械化迅速推广,促使农民选择易于机械化作业的农作物生产(图3.13)。

知识解密:

回到新课导入:

为什么我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由江浙地区转移到广西呢?

江浙地区城镇化程度高,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少,因此需要耗用大量劳动力的传统桑蚕业逐渐萎缩,而广西则利用气候条件优越、农村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的优势,大力发展桑蚕业。

布置活动:

P61:

以花卉种植业为例,说明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1.说明与荷兰相比,图示发展中国家发展花卉种植业的优势条件。

2.这些发展中国家要保证鲜切花在消费市场的新鲜程度,要采取哪些措施?

3.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对应的主要消费市场连线,并说明理由。

非洲北美

亚洲欧洲

拉丁美洲日本

4.讨论促使世界花卉种植业区位变化的主要因素

课外自学:

农产品的反季节供应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