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势能说课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98506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力势能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重力势能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重力势能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重力势能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重力势能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力势能说课稿.docx

《重力势能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力势能说课稿.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力势能说课稿.docx

重力势能说课稿

重力势能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重力势能》,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大方面来说一说我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和预设。

下面先来说教材

一、说教材(板书)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知识点是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七章第四节的内容,重力势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能量,它与重力做功紧密联系,加深了学生对做功的理解,并且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是本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必备知识,本节的讲解思路也为学生学习电势能、分子势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这一部分的内容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1、从认知上看,高一学生由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过渡;2、从思维上看,学生由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

由于初中学过关于重力势能的介绍。

因此本节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定性认识到定量计算的转化。

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按照新课程标准,又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学生能用计算式计算物体的重力势能。

(2)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之间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共和能的关系,推出重力势能表达式

(2)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3)通过对结果分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的操作、观察、讨论,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为了有效的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难点:

1、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间的关系

2、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结合新课程以教师为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理念,我确立了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采用:

设疑法、理论探究法、讲授法、例举法。

三、说学法(板书)

在学法指导上主要采取自主学习、交流合作式学习、分析归纳式学习等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教法和学法将会得到体现。

最后我重点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板书)

(一)【导入新课】

投影多媒体图片:

利用生活常见事例,比如屋檐上一块摇摇欲坠的瓦片,常使行人惊心。

(意图: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引出重力势能的定义: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重力势能。

物体的高度发生变化时,重力要做功,因而认识重力势能要对重力做功进行研究。

(二)【推进新课】本版块我分为四个环节层层推进。

【第一环节】探究重力的功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计算下列三种情况下重力做的功

1.小球自由下落(图)

2.小球沿倾斜直线下落(图)

3.小球沿曲线下落(图)

学生比较计算结果,讨论重力做到功,最终得出结论:

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路径无关,只跟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

(设计意图:

从具体情景入手,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推导,总结寻求重力做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接下来我们探究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第二环节】探究重力势能

【步骤一】:

定性探究:

重力势能与那些因素有关

学生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检验假设

实验1:

用同体积的铁球和橡胶球从相同高度落下,观察落入橡皮泥的深度。

实验2:

用同一小铁球从不同高度落下,观察落入橡皮泥的深度。

归纳总结:

重力势能跟物体的质量和高度都有关系;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大,重力势能就越大。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认识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为重力势能的定量表示奠定基础,同时学生掌握了控制变量法的科学研究方法)

【步骤二】定量探究:

怎么样定量地表示重力势能?

引导学生联想重力做功表达式:

WG=mgh=mgh1-mgh2由上面式子可以看出,式子右边正好是某个物理量的变化值,在物理学中,我们用“mgh”表示重力势能。

归纳总结:

重力势能的定义式:

EP=mgh(采用讲授法,指出mgh的特殊含义,重力势能的定义的提出也就水到渠成了)

指出重力势能是标量,其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在国际单位中都是焦耳(J)。

【步骤三】设问:

物体位置变化,重力做功,同时重力势能发生变化,那么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有什么关系呢?

小组讨论总结:

WG=EP1-EP2

即:

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分两种情况讨论:

1.物体从高处运动到低处:

重力做正功,势能减小量等于重力所做的功

2.物体从低处运动到高处:

重力做负功,势能的增加量为物体客服重力所做的功

(设计意图:

分两种情况讨论,学生能够更深刻的认识功与能的关系:

做功过程就是能量变化的过程。

从而也到达了本节重点的突破)

【第三环节】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设问:

计算某物体在一定高度时的重力势能

(设计意图:

学生出现不同计算结果,展开讨论,引出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归纳总结:

1.重力势能的相对性,与参考平面的选择有关,重力势能的差值与参考平面无关

2.重力势能有正负

【第四环节】势能是系统所共有的

设问:

重力势能是谁的?

学生会想当然回答是物体m的

设问:

如果没有地球,还有重力势能吗?

学生豁然开朗:

原来重力势能是地球和物体组成的系统所共有的

(设计意图:

设置问题,引发思维冲突,学生不断思考,讨论,加深对问题的认识,突破本节难点。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的兴趣。

(三)【课堂小结】学生小结本课学习知识,一是检查上课内容的落实情况,另一方面便于建构本课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同时教师加以完善补充,形成板书如下

板书设计

 

一、重力势能:

1.定义:

2.表达式:

EP=mgh标量J

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WG=EP1-EP2

与路径无关

4.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系统性

(四)【作业布置】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三要素;

2.正确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及位置;

3.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过程与方法

1.知道认识力的作用是从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开始的;

2.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

3.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代换”的物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全面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力的概念、领会重力的产生原因和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重心的概念。

新课教学

引入:

在初中你们已经学过了力,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力。

演示:

1、用手压锯条、拉皮筋等,学生观察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变化呢?

2、扔掉手中的粉笔,拖动桌面上的书等,又有什么现象,又是什么原因引起这样的变化呢?

锯条、皮筋的形状发生了改变,粉笔、书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这些都是由于这些物体受到了其他物体的力的作用的结果。

在物理学中,人们把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形变的原因,即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作力。

力的作用效果:

1、使物体发生形变。

2、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包括速度的大小,方向,大小和方向)。

、力和力的图示

1、力的定义:

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问题:

力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吗?

(1)、力的物质性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力就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两者是同时存在的,不分先后。

在研究某物体时,我们把它叫做受力物体,对它作用的物体叫做施力物体。

不是有生命的物体才能作为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不是绝对的,在研究不同问题时,同一物体有时是受力物体,有时是施力物体。

问题:

我们用手拍打桌子时,是手给桌子一个力,可为什么我们的手也会感到疼痛呢?

(让学生用力打桌子,体会手的感觉)

(2)、相互性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甲对乙有作用力,同时乙对甲也有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问题:

用大小相等的力沿不同的方向拖动桌面上的书,书的运动一样吗?

(3)、矢量性

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矢量),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其大小有关,也与方向有关。

如何通过作图来表示力呢?

1、力的图示

课本可以把力的三要素(大小、作用点、方向)表示出来。

2、力的示意图

只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这个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

3、力的单位:

牛顿符号N

演示:

竖直上抛一粉笔头,结果它会落在地上,粉笔为什么会掉下来呢?

二、重力

抛向空中的物体会落回地面,地球在自转而海水不会洒向太空,都是地球与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作用。

1、重力的产生:

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

(1)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

(2)在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作用,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是否受到其他力等情况无关。

2、重力的大小

重力的大小可以根据公式

计算,其中g是我们以前所学的自由落体加速度,它的大小与物体所处的高度和纬度有关,当高度增加时g的值减小,当纬度增加时,g值增大。

则重力如何变化呢?

3、测量

问题:

如何测重力的大小?

重力仍可以用弹簧秤测量,但在操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弹簧秤要保持竖直、静止状态时读数。

原理:

二力平衡

4、方向

例举一些生活中的小例子,引导学生找到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竖直向下(不能说是垂直向下也不能说是指向地心)

5、作用点

(1)重心:

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于一点(即重心)。

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2)重心位置的确定:

问题: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是怎样确定的呢?

a.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也称匀质物体),且形状规则,重心就是其几何中心。

如:

均匀细直棒的重心在棒的中点,均匀球体的重心在球心,均匀圆柱的重心在轴线的中心。

思考:

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吗?

举例。

讨论:

b.非匀质物体和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不仅与形状有关还与物体内的质量分布有关。

演示悬挂法和支撑法找重心(适用于薄板)

原理:

拉力(或支持力)与重力是对平衡力,绳的反向延长线必过重心

课堂练习:

课本

第2题

点评:

1、力的图示

2、重力方向

3、重力是非接触力

4、重力与运动状态无关

三、四种相互作用力(自学)

思考:

自然界中存在着哪几种相互作用,其区别是什么?

1、万有引力相互作用

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强度随距离增大而减小。

2、电磁相互作用

存在于电荷之间和磁体之间,他们的本质是相同的。

3、强相互作用

存在于原子核内。

4、弱相互作用

存在于放射现象中。

小结

力在我们初中已接触过,但其概念的理解仍是难点,关键是在于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一问题上,并且两个力的地位是相同的。

重力的学习中,重点应放在重心上。

第一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3.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

2.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代换”的物理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全面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力的概念,图示以及力的作用效果2.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观察图片归纳出力的概念,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