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课前预习率不高的原因与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92940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课前预习率不高的原因与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学生课前预习率不高的原因与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学生课前预习率不高的原因与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学生课前预习率不高的原因与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学生课前预习率不高的原因与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生课前预习率不高的原因与分析.docx

《中学生课前预习率不高的原因与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课前预习率不高的原因与分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生课前预习率不高的原因与分析.docx

中学生课前预习率不高的原因与分析

中学生课前预习率不高的原因与分析

中学生课前预习效率不高的原因与分析

新的课程标准下,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正确的实施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课前预习的好,课上同学门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就会有一种想学、想问、想练的良好心理,课上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就会被同学们所领悟,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求知欲望. 但在实际调查中,中学生课前预习率并不高,大约只占20%左右。

我们还有70%-80%的学生没有预习的学习习惯,不重视学习中的预习。

即使有预习的同学还有很大一部分不知具体如何做预习,或者是在应付老师检查所做的预习,没有实际效用。

原因何在呢?

数学真的不需要预习吗,还是与预习什么有关,我们根据调查,发现以下原因。

          其一,大部分学生不知道预习什么。

        学生预习重结论轻过程        

    我们通常说到的预习,一般是指教师布置给学生任务,是一种超前的学习活动。

倡导预习者认为,如果学生在听课前进行预习,把要学习的内容大致看一下,课内就可以带着预习时的疑点、问题和存在的困难有重点的去听课,从而增强了听课的目的性,减少了盲目性,这种出发点是好的。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预习往往缺乏教师的指导,学生预习数学时大多沿袭语文的方法,重记忆轻理解,囫囵吞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本应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由学生个体建构的过程都被书本代替了,即使课本上提出问题也往往是自问自答,学生只需记忆,无需思考,更不会去探究,不能经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不能经历问题的建构,不会产生建构性学习和理解。

学生失去了自己独立探索的机会,不能获得科学探究的经历。

使数学预习成为夹生饭。

有些学生即使预习,也只是把书上的黑体字下面画上波浪线,而跳过一些推导性思考性的问题,也就发现不了什么难点和疑问。

   

    1.2预习让学生探究失去兴趣  

    数学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它的每个内容都有可能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获得正确结果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感,这也是数学吸引学生的最大魅力。

由于预习,学生已经已经知道了要学习的内容和结论,学生对思维的过程、运算的过程、推理的过程显得很不在乎,于是不再愿意跟随老师‘慢慢的经历困惑、探索、比较、分析、综合的思维推导’长此以往,影响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和对新知识质疑的兴趣,表现为对老师精心创设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情景没有兴趣,使之不能发挥原有的作用。

    

    实际上,课前预习是每个老师都要求学生做的。

只是由于具体操作方法不当,或流于形式,或走马观花 。

甚至有的老师认为:

数学教学如果预习,必然会影响老师带领学生探究的过程,不预习探究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最近学习的“学案导学法”的启示,我们改进了课前预习的方式,即针对学生将要预习的每一节新课,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学案。

这个学案是整个课前预习尝试的核心,要求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一、学案的设计要求  

    ①学案的设计应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前预习效益。

   

    ②学案的设计有启发性,对教材中的难点要有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③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

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

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④学案的设计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这个学案是整个课前预习尝试的核心,既是老师的指挥棒,也是学生的领路灯,又是老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我把所制作的学案分为三个部分:

(1)导学问题 

(2)尝试探究  (3)问题反馈.  

  

(1)导学问题  本部分紧扣课本设计1-3个问题,这三个问题既要覆盖课本的核心内容,又要分出明显的梯度。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一般在课本中能找到,保证95%以上的同学能做出正确的解答。

视预习内容的难易,至少设计一个需要动脑筋去思考整合课本内容才能给出解答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学案的关键部分,不能太难,若大部分同学都做不出,一来失去了作用,二来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不能过易,太容易解出,也不能达到锻炼学生的目的。

这个问题最好设计为一题多问,前面问题是后面问题的导引,不知不觉中引领学生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有时,遇到稍难的内容,教师估计学生预习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在所设计的问题中,适度给出部分疑难的解答,抛砖引玉。

    

(2)尝试探究  本部分是对学生预习效果的一种自我检测。

一般设计1-3个与预习内容相适应的题目。

前2题的难度系数要低,在0.8左右,第3题的难度系数在0.6左右,最好是与前面所学重要内容相关的综合题,题目的总体难度要明显高于课后的练习。

    (3)问题反馈  主要反馈两类问题,一是学案所列出问题中学生疑惑不解的问题,二是学生在预习中讨论、交流产生的疑难问题。

前两个部分实际上是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课前预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后一反馈却是学生告诉老师课堂上该讲述什么内容。

至于如何讲述,就看各位教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二、实施方法   

    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在学生预习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

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

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

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为上课做准备。

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预习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预习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实施。

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追求让学生学到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数学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独立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

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发展、完善数学课的课前预习,课前预习看似小事,处理得当,就是教研教改的先锋;直接影响后续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涉及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真正做到了还课堂于学生,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预习自学的能力,让“授之以渔”转化为“用之以渔”,使他们终身受益。

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了不同年级学生应达成的行为指标:

七年级进行预习习惯及积极性的研究;八九年级进行学生预习方法、能力与效果的实践与思考。

七年级:

1、能按老师的要求主动完成好预习作业;

2、通过预习对学习产生兴趣,觉得学习不难;

3、每天能将自己的学习资料进行整理,以便查找; 

4、针对预习时的疑难能主动和同学探讨、交流。

八、九年级:

1、通过预习,自主解决一般问题;

2、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

3、课外查找资料,并能进行有效筛选;

4、对自己的学习有信心,进行主动预习

 

三、课前预习的任务

  

  1、初步理解新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

  

  2、复习、巩固和补习有关的旧知识;

  

  3、找出新教材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4、尝试做课后练习;

  

  5、适当做预习笔记。

  

  做笔记要看时间而定,如果预习时间有限,可以把对教材内容的认识、收获或疑点、难点简要地写在书的空白处。

如果预习时间充分,可以选重点做在笔记本上。

笔记的主要内容是:

①将预习中自己已经理解的问题有条理地写下来;②将预习中自己无法解决的疑点、难点整理出来,以便向同学、老师请教;③记下在预习中自己对教材的重点的预测和估计。

  

  预习笔记的好处是:

可以使自己对新知识的认识更深刻更全面,甚至有独到发现。

做笔记时要注意:

①选择重点学科做预习笔记;②笔记本上可适当留些空白处,以便上课时随时补上老师讲的重要内容。

  

  四、预习的做法和方法

  

  1、要“读进去”

  

  细读、深思,发现问题、提出疑点。

  

  2、手脑并用,阅读与划、批、写、注相结合。

  

  划——划出层次,找出重点;批——眉批,把自己的体会、看法写在旁边;写——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无法解决的难点、疑点)整理出来;注——在教材上将疑难处(造成阅读、理解障碍的地方)用明显的记号标出来。

  

  3、预习后想一想

  

  

(1)下节课老师要讲什么(即学什么)?

自己懂否?

⑵相联系的旧知识是什么?

自己是否掌握?

⑶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需要上课时重点解决?

⑷要准备什么资料、文具?

  

  4、方法参考

  

  探索尝试读书法:

即边探索尝试边阅读或边读边练的读书方法。

对教材中提出的问题,不是直接看书中的解答,而是自己尝试着运用已有知识去分析、解决。

能解决的,就跟课文中的比较,从中获得补益。

不能解决的,就看课文中是怎样解决的,这样可以开阔思路,提高独立思维能力(已动了一番脑筋,再看就记得扎实,知道自己的思路还有哪些没有疏通之处,还应掌握哪些解题方法等等)。

  

  五、预习应注意的问题

  

  1、预习不要全面铺开。

  

  2、要根据学习计划可提供的实际时间来进行预习。

  

  3、对自己擅长的学科可以不预习或少预习。

 

 

二、课堂主动学习

英语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

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要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如何把学生置身于活跃的语言的环境中显得尤其重要。

1.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

没有语言环境是难学好的。

因此为学生造就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

首先,教师应从课堂用语、课堂导入等上下工夫,全方位地造就语言环境.激励学生开Vl说英语,让学生主动领会、感知课文内容。

例如,我在教授《高中英语》第二册“IHaveaDream”一文时,充分利用马丁·路德·金的原声录音,在课堂上反复放给学生听.听了以后采取提问、讨论、复述等方式鼓励学生开口。

然后以“IHaveaDream”为主题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想,很多学生能用课文中的新词汇、短语和句型来表达。

这样学生有了感受和欣赏语言的机会,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精心设计课堂用语。

作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教师的语言组织是架起课堂教学的桥梁教师应该以流利、娴熟的语言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乐学、愿意学。

我认为教师的课堂用语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课题主题,高中英语教材的编排每个单元突出一个主题内容。

教师的语言组织应该围绕该主题去思考、备课.教师的语言组织应该贯穿于课堂始终。

(2)所提的问题具有代表性、广泛性。

因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英语水平不一样,对学生的提问既要给优秀学生发挥的空间,同时也要给基础差的学生表现的机会。

(3)语言运用具有思想性和时代感。

英语教师应该跟学生谈一些政治、时事、经济等方面的话题,扩展他们的知识视野。

如目前日本的地震、利比亚局势等。

L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当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够让学生更多地去进行探究性的预习,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预习调整自己的预设,那么学生的预习和教师的教学是能够在课堂上和谐共存的.国内的大量研究都主要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论述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