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及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推动.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0870532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及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推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及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推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及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推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及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推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及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推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及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推动.docx

《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及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推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及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推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及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推动.docx

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及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至1995年以前,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都属于早期的试探性进入,所转移的技术十分有限。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技术投入明显加快,技术引进主要涉及机械、电子、能源、交通、信息、化工等领域,而这些领域同样也是跨国公司投资最集中的行业。

根据商务部外资司2002年的调查,在所调查的64家外资企业中,大部分都有技术引进,而且平均每家企业的技术转移数量都在十个以上,以电子行业最多。

而且外商投资企业所获得的技术基本上是来自于跨国公司内部的技术,在所调查的企业中,748项技术中来自内部的技术有680项,占90.91%。

另外,根据一项对北京、上海等城市多家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进行的调研,绝大多数跨国公司提供了母公司的先进和比较先进的技术,相当一部分跨国公司提供了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

按照商务部研究院《2005-2007年跨国公司对华产业投资趋势调研报告》的调查预测,在2005-2007年,一些生产制造型跨国企业完成对华组装工序的转出,将进入深化技术转移阶段。

比如在IT领域,以软件和系统集成开发为主的技术型跨国公司,一方面将加强在华业务的扩大,另一方面也看到了中国技术开发人员的潜力,开始纷纷把应用性研发中心和项目设立到中国,培养本土化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最新特点

在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显著增长的同时,也发生了一些新的重要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准确把握这些特点是研究分析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作用的重要基础。

第一,主动自觉地转移技术。

中国吸收外商投资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跨国公司是世界先进技术的代表,中国向跨国公司开放市场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市场换技术,因此,入世前中国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转移实行了一些强制性措施,其间跨国公司主要是被动的硬性技术转移,受制于国内市场发育状况及竞争环境,这些措施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加入WTO后,根据相关承诺,中国取消了对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强制性要求,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不再是被动的行动。

同时跨国公司从日益激烈的竞争角度出发,技术转移观念由保守、审慎逐步转向自觉的、系统性的技术投入方略。

第二,综合型一体化技术转移模式。

跨国公司适应现代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在对华单体技术转移的同时,逐渐增加了一体化的技术转移模式,即对华技术转移并不是单项的,而是系统性的组合,将硬件、软件和技术人才组合在一起进行打包转移。

第三,研究开发型转移。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分工地位的提高以及国内市场竞争加剧,跨国公司掀起了在中国进行R&D投资的高潮。

微软、摩托罗拉、宝洁、杜邦、英特尔、诺基亚、爱立信、松下等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相继在华成立了研发中心或宣布了大型的R&D投资计划。

目前,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各种形式的研发机构已达400多家。

第四,技术转移与产业结构转移密切相连。

近年来根据全球产业调整的需要,跨国公司正在将IT、机械制造、石化、原材料等大量行业向中国转移。

跨国公司要将中国作为生产制造基地,把在中国生产的产品扩展到全球市场,就要在中国生产世界一流的产品,这需要对其在中国的投资进行大量的先进技术投入。

跨国公司技术投入的目的就逐步从单一生产技术的投入转向可以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创新能力的技术投入。

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

在中国引进外资早期的整个80年代,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以港、澳、台中小投资者为主,占中国外商投资总额的75%左右。

即使一些美国、日本和欧盟的跨国公司也在中国投资,但也以中小型项目为主。

总体上看,这些企业所转移的技术水平并不比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技术水平高,在80年代末期,中国外商投资企业中被认定为技术先进企业的仅为2%左右,因而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没有明显的带动作用。

但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大型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增长迅速,截至2003年底,世界排名前500名的制造业跨国公司,已经有400多家来中国投资,跨国公司的大规模进入为中国带来了大规模的技术转移。

这些跨国公司转移的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知识以及产生的带动作用,促进了中国工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直接推动了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中国的技术引进主要涉及机械、电子、能源、交通、信息和化工等领域,而这些行业都是跨国公司投资进入最集中的行业,可见中国技术引进的主要产业与跨国公司进入的主要产业是相一致的,从而积极推动了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以2003年为例,中国的技术进口主要集中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领域,而同期中国外商投资的产业重点也是以制造业为主。

因此,可以说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推动了中国产业结构由低生产率、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生产率、高技术含量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行业内部也从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转变。

目前国内一些学者认为,外资在中国的产业分布不合理,制造业过重,农业、服务业过轻,而且外资对服务业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不明显,应该说这种判断到目前为止是符合现实的。

不过应该看到,一方面,中国工业化道路尚未完成,而且中国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比较优势,因此外资看重制造业是相对合理的。

另一方面,联合国贸发会议的《2004世界投资报告中》指出,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的构成已从制造业外包为主转向服务业外包,服务业外包成为带动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重要引擎,也是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特征。

因此,随着中国服务业的加速对外开发和服务业跨国公司的大规模进入,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对服务业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空间非常巨大,所产生的推动作用将非常显著。

在服务业领域,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在产品设计、技术诀窍、管理技术和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差距,要大于在制造业方面的差距。

而且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业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示范作用更明显,因为服务业所有的业务都是要通过对客户的服务来实现的,很难进行技术保密,母国公司与海外子公司的技术水平基本相当,不可能像制造业那样有明显的差距。

所以说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对服务业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会日益突出。

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供给基础,产业结构的转变取决于劳动力、资本、技术进步等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与调整。

目前,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技术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独立性增强,技术对产业结构的提升的价值愈加重大,对先进技术的新投入和存量技术的再配置成为最重要的因素,其他生产要素随着该要素的流动而流动的趋势日趋加强。

小岛清理论也表明,外国直接投资会向东道国转移相对先进的技术,并经由前向和后向关联效应对东道国的产业结构变化产生积极的影响。

《1992年世界投资报告》中也提到,作为产业结构优化的决定性因素,外资的技术转移是其产业带动效应的核心,外资对东道国技术的直接作用是通过技术溢出提高要素生产率,改变产品结构特别是出口产品结构,促进国外分支机构进行研发,引进组织创新,提高管理水平;间接作用则需要通过与当地研发机构合作,向当地前向和后向合作者转移技术。

外资企业技术利益的内部化,外资企业前向和后向联系的技术溢出以及外资企业人员流动形成的潜在技术扩散构成了技术外溢的三个层次。

具体来说,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效应。

由于经济体制的原因,在中国传统产业的资产存量中,有大规模的低质量资产,有些资产所对应的生产能力已经陈旧落后,有些虽然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但由于使用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方面的原因,生产的产品没有竞争力。

跨国公司通过对这些传统产业中的企业进行兼并与收购并注入新技术和新理念,可以将低质量的资产存量变成高质量的资产存量,从而达到加速企业技术改造、产品更新和产业升级的积极效果。

通过这种包含技术转移在内的跨国投资,可以使传统产业的主导技术逐步被高新技术所取代,从而使产业结构的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在这个过程中,传统产业里某些资源经过整合、优化而转化为新经济的因素。

传统产业升级具体包括高新技术应用于传统产业而引起的技术结构升级、组织结构升级和管理水平升级等。

在中国,很多传统产业既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又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唯有技术升级可以在确保原有的低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同时,为这些产业增加新的比较优势。

跨国公司在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投资的时候,经常会采用“一揽子创造性投资”的方法,即在向被投资企业转移资金的同时,也会将观念、技术、管理、营销、市场网络等要素向投资对象转移。

实际上,如果没有这些综合因素的跨国转移,对许多传统产业中的企业来说,即使继续投入大量资金,也无法明显改善其资本存量和新增资本的质量。

现在,中国很多地方在制定新的五年发展规划时,都提出要从经济全球化、国际产业大转移角度来利用外资进行传统产业改造,就是看重了多年引资实践所产生的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效果。

二是对形成高质量新增资产的技术促进效应。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设立新企业,或通过新增投资与国内企业合资形成合资企业,都可以形成高质量的增量资产。

而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对这种高质量新增资产的形成提供了技术促进和保证。

因为大型跨国公司的技术优势决定其效率远远高于其他企业,根据一项调查,2001年500强投资样本企业人均销售收入为80.69万元,是全国大中型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6.52万元/人的12.38倍,是全国三资企业劳动生产率7.59万元/人的10.63倍。

大型跨国公司投资企业技术水平明显高于国内企业,有相当比例填补了国内空白。

这些具有先进技术优势的跨国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纷纷向中国技术、资金相对密集的行业进行投资,明显改善了新增资产的质量,提升了中国的产业结构。

而且,这种持续的技术优势保证了新型产业的不断涌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产业结构形成的物质基础。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2003年外商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中,制造业领域占71.3%,其中以汽车制造业为主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速明显;外商投资新设立大型企业较上一年大幅度增长,合同外资金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2477家,比上年增长58.68%。

资金、技术型企业明显增加,对产业结构升级、技术水平提高产生了重大影响。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本身就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内容,而且更重要的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可以为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例如信息产业的发展成果已经广泛应用到从工业到服务业中的许多行业里去。

90年代中期以来高科技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的发展中国家都充分利用了跨国公司大规模技术转移提供的新机遇,中国也不例外。

跨国公司是推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力军,在跨国公司投资和技术转移的推动下,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获得了高速增长,1996-2003年间,中国高新技术制造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0.8%,高于同期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9.9个百分点,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和整个产业结构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是明显的溢出效应。

除上述两种效应外,跨国公司技术转移提升中国产业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跨国公司引进的技术产生了明显的溢出效应。

技术溢出效应是指跨国公司所具有的产品技术、管理技术和研发能力从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内部向东道国企业扩散的效应,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实践来看,技术溢出效应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企业间的后向联系和前向联系。

通过跨国公司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后向和前向联系,一方面使中国的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使上游产业的生产能力得到加强,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由于跨国公司的子公司为了保证其产业的质量和竞争能力,通常会通过设定质量标准、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开发所需技术等方式对合作伙伴提供技术帮助,从而促进中国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2004年6月,笔者对成都飞机工业集团进行了实地调研。

成飞集团从1988年开始就承接了民用航空零部件的转包项目,1988年,成飞与原麦道公司签订了由成飞转包生产100个MD-80系列客机机头的合同,此后,成飞逐步成为国际优秀的民机部件供应商,先后转包生产了麦道90机头、麦道MD-11中央翼隔框组件、波音B757客机尾段、空中客车A320客机后登机门等转包生产项目。

在这些转包项目过程中,跨国公司对成飞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支持,每年都有近百名外方专家来成飞进行技术培训和支持。

例如2003年9月,空客法国公司数控专家就对2003年所签的新工作包实施了技术支持,在此期间,解决了新项目试制中CADDS与CATIA间转换存在的各类问题,为推进空客新项目的试制奠定了基础。

通过这些配套项目,跨国公司向成飞转移了大量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技术,包括精艺制造、并行工程、5S管理等最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使成飞在这些技术的应用方面走在了国内企业的前列,许多国内企业都去成飞考察学习其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技术。

而且十多年来转包生产的实践,成飞培养了一支强大的技术管理队伍,也使成飞在世界民机部件生产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

第二,人力资本流动。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的水平较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需要对东道国的当地雇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对象包括生产操作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当这些雇员由跨国公司的子公司流向当地其他企业或自创企业时,其在跨国公司工作时所学的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技能也随着外流,从而产生溢出效应。

在中国,随着国内企业环境和创业环境的不断改善,人才已经基本上实现了自由流动。

过去几年,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中出现了其高级研发人员回流国内研发机构和企业的新现象。

同时,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加入国内企业或进行个人创业,通过这些人力资本流动,在华跨国公司的技术正在不断向国内企业溢出。

第三,市场竞争和技术示范。

当面临具有明显技术优势的跨国公司的竞争时,原来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甚至垄断地位的企业为了保持竞争力,会加速技术开发的速度。

跨国公司竞争产生的压力,是中国通讯设备、汽车、工程机械等行业中的内资企业不断提升技术水平的重要推动力。

同时,面对跨国公司的技术比较优势,一些国内企业纷纷利用逆向工程等手段努力学习跨国公司的产品技术和工艺,并通过“干中学”进行能力和经验的积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确实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因此,中国应该继续坚定的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引进跨国公司投资尤其是先进技术的政策。

同时为了进一步发挥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在产业结构升级上的推动效应,加快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应该加强政府对跨国公司投资的产业引导,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跨国公司技术转移,要促使市场结构发生转变,强化竞争,因为竞争是跨国公司向中国转移技术的真正条件和动力。

同时,还要努力提高中国企业学习吸收先进技术的能力,扩大技术的溢出和扩散。

(本文作者董宁为山东交通学院教师;郑玉坤为对外经贸大学硕士研究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