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灯录》-----清.湛愚老人.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086991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灯录》-----清.湛愚老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心灯录》-----清.湛愚老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心灯录》-----清.湛愚老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心灯录》-----清.湛愚老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心灯录》-----清.湛愚老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灯录》-----清.湛愚老人.docx

《《心灯录》-----清.湛愚老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灯录》-----清.湛愚老人.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灯录》-----清.湛愚老人.docx

《心灯录》-----清.湛愚老人

心灯录导读

祖师批语

此书非不可读,但要有鹅王择乳手段方可。

因乳水混在一处,一起吞了下去,防肚泻煞也。

湛愚最大毛病是将痴人唤作本来人,其注解古人公案,大半皆出己意卜度,不免为明眼人一笑。

南怀谨论《心灯录》

《心灯录》之禅说,首标释迦“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之宗旨为直指,辅以○圆相为真诠。

世尊说法,于般若,而标无我,无相,无说为依归。

于涅槃,而揭常乐我净为圆极。

于华严、唯识,而立非空不有之胜义。

如珠走盘,无有定法可得。

而《心灯录》建立独尊之“我”为极则。

以○圆相为玄奥。

予人有法,立我为禅。

故具透关手眼而留心宗乘如雍正者,宁不颠扑而无容其流衍耶。

稽之《心灯录》之见地,实从明末阳明学派心性之说与禅学会流,亦即援儒入佛之异禅也。

立○圆相以标宗,盖取诸道家与宋易太极学说,指一我为究竟。

盖取诸《大学》慎独与王学良知良能之知见。

循此以往,分梳历代禅师公案,机峰转语之断案,一使读者闻者即知即得而为之首肯,适与般若实相无相,涅盘妙心之旨背道违缘不知其几千万里。

雍正拈提《肇论》,当可以救其偏。

虽然,道并行而不悻。

孟子非杨墨,而杨墨得以显。

孔子杀少正卯,而少正卯因仲尼而并彰其名。

时异势易,何须雍正之斤斤。

但留为后之具眼者,拣其染净,参其几微,容何伤哉。

《心灯录》(清·湛愚老人著)

【目录】

【序】

【卷一】

佛与人生同一心灯

人人有此我(真我、本心、佛性)

惟有一我

临济独承拈花之旨

十法界内只有一我

千经万论只明此我(真我、本心、佛性)

万法皆妄此我(真我、本心、佛性)为真

世尊出世唯为此我(真我、本心、佛性)

习气销尽此我(真我、本心、佛性)独存

诸法皆幻 唯我为真

觉悟此我(真我、本心、佛性)名曰佛

如如不动坐享家园

见性即见此我(真我、本心、佛性)

此我(真我、本心、佛性)是诸佛之母

不二法门即是此我(真我、本心、佛性)

此我(真我、本心、佛性)入火不焚、入水不溺

谁教你拖这死尸来

灵山拈花直示此我(真我、本心、佛性)

千七百则公案与拈花无别

说法四十九年只为拈花一旨

善知识开示贵正面说透

七佛出世直明此我(真我、本心、佛性)

此我(真我、本心、佛性)实相无相

拈花一脉皆是全提

当下之念乃是正念

此我(真我、本心、佛性)是万善之总名

一呼一诺径登祖位

法身即此我(真我、本心、佛性)

此我(真我、本心、佛性)昭昭灵灵如日月

入此法门端坐成佛

此我(真我、本心、佛性)能超能堕

无事便是

【卷二】

无生无灭乃为此我(真我、本心、佛性)

如痴如钝疾证菩提

此我(真我、本心、佛性)非浅非深

此我(真我、本心、佛性)明明白白

悟后冷坐乃习此我(真我、本心、佛性)

不用求真惟要息见

此我(真我、本心、佛性)无见无相无识

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即是此我(真我、本心、佛性)

此我(真我、本心、佛性)本是三身

斯道非浅非深

此我(真我、本心、佛性)无对待

此我(真我、本心、佛性)纵横自由

十法界皆此我(真我、本心、佛性)神通所造

此我(真我、本心、佛性)当下便见

此我(真我、本心、佛性)不著相不落空

报化皆幻相唯我是真佛

良马见鞭影而行

世尊紫磨金身乃此我(真我、本心、佛性)建立化门

参语句贵在当下超入如来境地

如来禅、祖师禅无非明此我(真我、本心、佛性)

参禅最易入道

金刚般若外绝纤尘

破戒比丘不入地狱

此我(真我、本心、佛性)大如太虚

不汝还者非汝而谁

一纸之隔

此我(真我、本心、佛性)先天地无形本寂寥

切忌向外求法

但向己求莫向他觅

智者只明无学地

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

诸佛法印匪从人得

本来无一物

识自本心见自本性

自心是佛更莫狐疑

此我(真我、本心、佛性)乃心性命之总持

此我(真我、本心、佛性)乃天地间一活宝

即我即佛

道不用修但莫污染

道在日用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此我(真我、本心、佛性)具神变鬼神觑不见

三唤三应公案

此我(真我、本心、佛性)乃天下第一义

佛是无见无闻无觉无知之此我(真我、本心、佛性)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无相之我乃佛祖相传之正法

【卷三】

不明此我(真我、本心、佛性)无所谓机用

即此用离此用

大冶精金应无变色

直须悄然

此我(真我、本心、佛性)独存非因所置

黄金为世界白银为壁落

不会如金会者如矢

佛与众生同一天真佛

此我(真我、本心、佛性)本无名

识得此我(真我、本心、佛性)纵横自在

本自圆满不假修证

当下知有便是主人翁

开口便错举念即乘

不为鬼神觑见乃此我(真我、本心、佛性)本位

参言句只可以度上智上上智人

天地内外只有此我(真我、本心、佛性)

只要明此我(真我、本心、佛性)便是菩萨行

一味禅

从生至死只是此我(真我、本心、佛性)

识取自家宝藏

一回放草去蓦鼻拽将回

莫妄想

惟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

道在目前

泥牛入海

日用事无别惟吾自偶偕

护生须用杀杀尽始安居

铁船水上浮

饥来吃饭困来睡

皮肤脱落尽惟有一真实

石上栽花

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

自心是佛不属渐次

为像安名

骑牛觅牛

平常心是道

庭前柏树子

狗子佛性

佛之一字我不喜闻

青州布衫

金针在我

一口针三尺线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

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来认识神

东家作驴西家作马

子湖狗

画蛇添足

一翳在眼空华乱坠

无心是道

千里知音

沩山水牯牛

法身无相法眼无瑕

大事未明如丧考妣

【卷四】

月似弯弓少雨多风

大千坏此我(真我、本心、佛性)也坏

从缘悟达永无退失

放不下 担取去

天龙一指禅

识得此我(真我、本心、佛性)立处皆真

但得本不愁末

我有一机瞬目视伊

佛法无多子

临济儿孙满天下

我本无相所以独尊

惟此直指单提正印

见自本心识自本性

向外所求皆是文字名相

无位真人

一念缘起无生超出三乘权学

识取弄影的人

婆心高过须弥山

一无所求便是放身命秘密处

不贵诸佛不轻众生

心心不异念念不妄

六道神光

异类中行履

方便即是多事

悬崖撒手自肯承当

念念不忘此我(真我、本心、佛性)

无事便是佛

学道大病在一执字

三玄三要

但看棚头弄傀儡抽牵全籍里头人

一喝通五教

识得便休

明得三玄九要堪为佛祖之师

妙解岂容无著问沤和争岁截流机

三要印开朱点窄未容拟议主宾分

悟此玄要成佛有期

出门便是草

我实无一法与人

骂佛祖度众生

洞山五位群臣

认奴作郎

学者恒沙无一悟过在寻他舌头路

【卷五】

凡圣两忘情尽体露

一裘才挂体万法悉皆如

真有生天地万物

德山托钵公案

呵骂露此我(真我、本心、佛性)

饥来吃草喝来饮水

显己则生显照则死

禾山解打鼓

主人公惺惺著

无眼无见才是正法眼

麻三斤

仍旧去

佛法本来无事

斯道贵直指为第一

牙齿一具骨耳朵两片皮

泥牛水上行

自心悟即佛成

教外别传

只这个

佛果语录

含元殿里问长安

斯道只要识得此我(真我、本心、佛性)

此我(真我、本心、佛性)本是佛祖之师

斯道要绝学无为

十法界皆是此我(真我、本心、佛性)变相

能观自在即是菩萨

木人见花鸟

障碍即是究竟

端坐成佛

本地风光

用心不是求道

佛国净土乃一大梦幻戏场

为善者日近于道

活句与死句

心死性活

参禅要参活句

逢缘荐得相应疾

不说明好

真如不守自性

何谓大法

明得此我(真我、本心、佛性)便为尊贵

识取自家威音王

【卷六】

佛法无你用力处

此我(真我、本心、佛性)有昏聩时吗

本地光明不昧

佛与众生皆是梦幻

无情说法与有情说法

孤明乃佛祖秘密要诀

此我(真我、本心、佛性)乃明明白白一个道理

此我(真我、本心、佛性)非我相

知解门开悟门闭塞

静坐观心

佛与众生同在本性真如中

真我无事

执禅定之病

六祖不重禅定

印空印水印泥三印

凡情圣解一切皆空

凡情易遣圣解难移

此我(真我、本心、佛性)非阿陀那识

有心便是凡无心便是佛

修行之要:

绝学无为

不埋没此我(真我、本心、佛性)乃为佛祖

心外有法是外道

修有为皆是埋没此我(真我、本心、佛性)

三教不同源

先佛遗训

担板汉

拟心求佛好羞惭

变相即是真如

此我(真我、本心、佛性)本安本立

引经据典失却黄金

佛言祖语是冤家

我与佛祖不别

只要知有便是

跋一

跋二

【序】

夏日午,余梦陟嵩岳之巅,见老翁坐蟠松之顶。

眉长三寸许,分披两鬓角,开目黑白分明。

谓余曰:

“子何来迟也?

”余笑应曰:

“未与翁期,何以云迟?

”翁亦笑。

顷,正色谓余曰:

“心灯可作矣。

”余应之曰:

“世有五灯,已传于世,又闻有《心灯录》之名,而未见其书。

今云心灯可作,惟翁示之。

”翁曰:

“劫有迁流,道有隐显,在人立言,以为砥柱。

世即有《心灯录》亦往矣,未必能救今日之弊也。

数当子作,毋辞。

”余曰:

“迁流砥柱,乃余素志,何敢云辞?

但异道邪辞,浅见薄识,锢蔽人心,岁时已久。

今执笔立言,破其所非,则犯忌讳,生彼之嗔,殊可怜悯!

”翁曰:

“欲明斯道,当极力掀翻。

若以忌讳为言,则何能大彰明著,而回万世之真心?

我知子有权书,然未尽言其所自,而使人人立于光天化日下,不致有异说也。

当作心灯,不须文,只要直说,维持斯道,维持世教。

珍重珍重,毋怠毋怠。

”言已,伸右臂,长丈余,掌余面而觉。

时康熙乙未五十四年夏五月五日也。

上元湛愚老人记梦。

【卷一】

一、佛与众生同一心灯

客问于余曰:

“子录名心灯,何以谓之心灯也?

”答曰:

“心者,我也,即常住真心也。

十方如来与大地一切众生,总在此常住真心中行住坐卧,自无始至今当下,并无一刻能离。

惟悟者则为如来,迷者则为众生,非有甚奇异也。

既有此常住本体,则自然有无量光明、无量作用,皆从此常住真心发现。

自然而然,不用修学。

本有此心,本有此灯,悟者不增,迷者不减。

然一迷一悟,则有如来众生之不同,可不畏耶?

可不亟亟以求悟耶?

心即我也,我即心也,非我有此心也。

我有此心,则心与我有二矣。

人当起念时,认以为心。

要知念有生灭,常住真心岂有生灭?

既常住真心,无有生灭,则其光明普照亦无有生灭。

自无始至今,照见诸佛成佛,照见一切众生轮转。

此能照之心,人人皆具,非今衰古盛,智有愚无。

余作心灯,特以表众人之具足者尔。

人皆不信自家心灯光明,惟恨散乱、昏沉两魔滋扰。

然当散乱昏沉之时,你能知散乱昏沉,你又恨,这不是心灯是什么?

能于此识得,则心灯何尝一刻离汝,乃汝自迷之也。

人皆信诸佛具心灯,普照三千大千世界,不信自家心灯亦照三千大千世界。

且不必远举,即以日用论,那一事混得过你,自开目、掀被、穿衣、澡面孔、嚼杨木,问晴问阴、应酬往来、朝饭暮饮、于晏息,是谁之力,乃能如此?

要知此即心也,即心之灯也。

合而言之,即我也。

设名之,曰心灯也。

能悟此我(真我、本心、佛性),则彼三千大千之境之事,安能出我毛孔?

今人说到心灯,盖谓心有光明,都推向佛边,甘心自居昏暗,殊可悲悯,竟不知自家时时在光明中。

桃之红、李之白,你何曾错认?

夜之黑、昼之明,你何曾误言?

至于目见耳闻,凡一切无不安妥,若不是佛,谁能为此,而竟甘心自弃,何也?

佛与众生,同此一我,同此一心,同此一灯。

不可说佛能圆满,而众生不能圆满。

要知皆同一圆满,只在承当不承当而已。

悟则不能不承当,迷则不敢承当。

上智能自悟去,其余则赖善知识发明。

发明只在当下一言两语,便见端的,何必尽日絮叨。

斯道本来现成,不用求,不用学,无你用心处。

一有用心处,则远之又远矣。

愈用心愈远,若当下一歇便是。

只想正歇之时,诸念皆空。

当此诸念皆空之时,有一明明不空者,而知诸念之空。

这是个什么?

可以大悟矣。

二、人人有此我(真我、本心、佛性)

昔世尊下降王宫而曰:

“天上天下,惟吾独尊。

”乃是指出吾字。

吾者,我也。

人人皆有此我(真我、本心、佛性),皆可独尊。

独之云我乃心王,我乃诸法之王,我乃八万四知陀罗尼大总持。

凡一切法,皆出自心王,皆出自我,故我为独尊也。

非世尊独谓自家独尊于天上天下也。

下降妈指出我乃心法之王,要人向我求、我悟,不向一切法求、一切心求。

故后发明心法双忘,乃能独契。

人能于此悟得,始知现成之不可错用心也。

天上天下还有什么至宝高于我者否?

灵于我者否?

肖明于我者否?

智慧辩才神通过于我者否?

岂不无比无俦,独尊独贵,且是本来现成,不烦汝修,不要求,只要悟,遇善知识当下便可发明,便可悟去。

不过明此一我而已,有何难哉?

而求此者如登天之难,甚至十年二三十年还矻矻自蔽。

此何故也?

诸方无善知识故也。

以盲引盲,何日得了?

悲夫!

自无始以来,只有一我,生天生地,生万物,生佛生众生。

并无物能生此我(真我、本心、佛性)者,故此我(真我、本心、佛性)无所从来。

既无所来,则无所去;在古在今,镇然一我而已。

人能一悟此我(真我、本心、佛性),则入为恒河沙佛中之一佛,岂不快哉?

三、惟有一我

自世尊云惟吾独尊以后,惟临济公大声疾呼曰:

“说法道人、听法道人、无依道人、无事道人。

”至于今日,我独出而告人曰:

“惟有一我。

”试问诸君子,是同是别?

经又云:

“不汝还者,非汝而谁?

”志公云:

“只者而今谁动口?

”古德云:

“只这心心是佛。

”学者问大珠:

“如何是佛?

”答曰:

“清谈对面者是。

”又古德云:

“你即是佛。

”马祖云:

“即心即佛。

”仰山云:

“只有慧寂。

”又古德云:

“百年三万六千朝,反复元来是这汉。

”经教语句,分明指出者甚众,兹略举数则,可以信此我(真我、本心、佛性)无疑矣。

自惟吾独尊一语后,述而表章于世者,寥寥无几。

被云门打后,竟无有言之者。

云门之意,盖谓人人皆有此我(真我、本心、佛性),何以独尊?

有独尊者,则天下不太平矣。

此是报佛深恩。

然能明此独尊者,自然太平,何必劳云门之打?

只因此一打后,学者绝口总不提起,竟将此迅疾慈航、一刻千里者,推向开云,盲却多少眼目。

为报佛恩乎?

为背佛恩乎?

四十九年所说陀罗尼无算,吾人于今日当择其指者,直示后学,始是担荷斯道。

俟其有所入,方可鞭策加逼。

不可一味任性乱统,才是先佛慈悲。

余于云门独有憾,不识有谅余者否?

四、临济独承拈花之旨

余常想,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之法,真可谓婆心极矣。

惟有独尊一语,惟临济公能继之。

直指与人,当下即佛,孰有能似之者乎?

而后人绝口不言,余不能解其何故也。

试问千七百语句,有能如此直指者否?

或曰:

后代反说、侧说,或远引,或近譬,要引人起疑自悟,非可一概直指。

惟此等说一出,将明明白白光天化日之下,弄成一个风云世界。

初祖西来直指之意为何?

乃竟置世尊之言于东流耶。

临济公说法道人、听法道人、无依道人、无事道人、是诸佛之母等语,一说再说,又说又说,反复叮咛,而后代亦绝口不言者,余更不解其为何故也。

难道直指反不足重,而旁敲侧引为足重耶?

震旦在达摩前,都是渐修渐悟之学。

后西来直指,才有大乘之器。

初祖之言具在,试问能愈于独尊之直指乎?

能愈于说法道人之直指乎?

善学者可以参而悟矣。

五、十法界内只有一我

十法界内,只有一我。

因有此我(真我、本心、佛性),才造出十法界来。

所以此我(真我、本心、佛性)乃万物之祖,并无有主此我(真我、本心、佛性)者。

黄檗公云:

“只此一心法,更无别法。

悟此心法,则万法皆为我驱使,顺之、逆之、左之、右之,十法界内任我游行。

”大矣哉,此我(真我、本心、佛性)也,其名甚多,其号甚繁。

即以《楞严》论,惟我始能当大佛顶三字,惟我才谓之密因,在我上修证才谓之修证,惟我本来大定,惟我本来了义不须用了,惟我乃正三摩提,惟我乃性觉妙明、本觉明妙,惟我乃常住真心,惟我乃含裹十方。

不识此我(真我、本心、佛性)而攀缘识神者,入五十阴魔。

不能全识此我(真我、本心、佛性),而因法以渐修者,入四十五圣位。

要知当下一悟此我(真我、本心、佛性),即跨过四十五圣位,而况彼阴魔敢当吾意哉!

以《楞伽》论,我即楞伽宝山,天下至贵之宝,皆在此历历孤明之我、煊赫虚空之我、本来无一物之我之内生出。

此我(真我、本心、佛性)本有无师智,本有自然智,本有自觉圣智,本有一切智,本有八万四千陀罗尼智,本有大圆镜智,本有平等性智,本有妙观察智,本有成所作智,本有百八问答如倒瓶注水,本有虚无罔象微细精想识藏,即真如来藏。

以《般若》论,我本无二,我本无碍,本具一切大智大慧,不用修习,本能照察一切,满三千大千世界之物之境,俱不能逃其所照。

以《法华》论,即我即法,即我即华。

惟此我(真我、本心、佛性)乃佛大事因缘,惟此我(真我、本心、佛性)乃至真至实,其余皆非,惟此我(真我、本心、佛性)入水宅而不焚,惟此我(真我、本心、佛性)乃能扫除粪草,惟此我(真我、本心、佛性)即大白牛车,惟此我(真我、本心、佛性)乃可蒙佛受记。

其不识我而纷纷退席者五千人,皆流落异方,深可怜悯。

以《华严》论,此我(真我、本心、佛性)即法身,法身纯真,立法界纯真,发一切想纯真,得报身化身纯真,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纯真,金莲花座、殿阁楼台及一切华、一切云、一切香、一切庄严纯真,发一切愿行差别智纯真。

以《金刚》论,此我(真我、本心、佛性)本无所住,本生其生,本离一切相,本清净,本住实相,本无来去,本如如不动,本是一位勿形段金刚大士,本是一无位真人。

以《圆觉》论,此我(真我、本心、佛性)本圆觉,本能建立一切,本能随顺觉性,本能答十二菩萨所问,本能悉三等层次或先或后轮转所修,本能知三千大千世界、佛国净土、天堂地狱乱起乱灭。

以《大集》论,此我(真我、本心、佛性)入染不染,入净不净,集一切法,无不融通,如太虚包含万象而终古自若也。

以《宝积》论,此我(真我、本心、佛性)无法不积,则无善不积;无善不积,则无宝不积。

六根、六识、六尘无不泯合为一,而善法充满,布施无有穷尽,孰有能如此我(真我、本心、佛性)者乎?

以《涅槃》论,此我(真我、本心、佛性)则涅而不生,槃而不灭,包藏一切法,咸安于秘密,孰能窥其朕兆乎?

以《净名》论,此我(真我、本心、佛性)在在处处,无非道场。

喜怒哀乐于性情,行住坐卧于日用。

我即道场,道场即我。

兹略举数经,推诸大藏,一经一句一字一义,无不是我之所为也。

则是我也,安可忽乎哉?

或曰《金刚》无我相,老人极力言我,毋乃与经义相违乎?

答曰:

我本无相,经云我相,乃教人不可以我著相也(住相即非真我也)。

《金刚》教人不可以此身为我而执著之。

此身属幻非真,有生有死;此我(真我、本心、佛性)则真而非幻,故不生不灭。

《圆觉》云“诸幻皆灭,非幻不灭”是也。

又云:

证、悟、了、觉,此四相在心上论;人、我、众生、寿者,此四相在身上论。

外不可著此幻身之四相,内不可著此幻心之四相。

我之极力言“我”者,乃无相之真我,(无为之佛性)本来之故我也。

若著此身而为我,则人与众生寿者相因而著矣;若因证而言我,则悟与了觉相因而著矣。

要知此我(真我、本心、佛性)本来无证、无悟、无了、无觉;无我(身)、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所以六祖云:

“本来无一物。

”果能悟得“本来无一物”,此我(真我、本心、佛性)才觌面,才谓之真我,非彼幻身幻心之假我也。

六、千经万论只明此我(真我、本心、佛性)

经教千途异说,不过明此一我。

能明此一我,则千途异说,皆归于我,皆出于我。

此我(真我、本心、佛性)乃如来众生皆有之我,所谓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是法即此我(真我、本心、佛性)也。

既云无有高下,则无相可著矣。

问曰:

《心经》之义可得闻乎?

曰:

可。

《心经》云者,心即我也。

如云“我之心”,加一“之”字,则二之矣。

经,即我之言也。

首言“观自在”三字,的是世尊传心要诀,非他经可比,妙不容言,真所谓一超直入,不必另有所说。

人能悟此,诸经皆通,此是西来经教第一了义。

自者,我也。

自有生以来,此我(真我、本心、佛性)不在腔子内久矣。

总在一切嗜欲,或东或西,熙熙攘攘,造诸恶业,堕落三途;或回心向善,造诸善业,生彼天上;或回心向道,执法无生,此皆不知有我者也。

世尊怜悯众生,为吾人提出一自(自性)字,犹如寒后春雷,扶桑红日,使吾人于九渊之下,跃出于九天之上。

得知此我(真我、本心、佛性),何幸如之?

今既知有此我(真我、本心、佛性)矣,不过为往昔习气所染,今时时以我观我,常常在此而不在彼。

往昔所游之地,则自然成佛无疑。

即今日能观己是菩萨,何况将来,故曰观自在菩萨。

今日能观即是我之智慧。

般若即是智慧,梵音也。

只要观自在功夫绵密,即是我之妙行。

全要深久,时节若至,自然登于道岸,故曰波罗蜜多。

而照见五蕴非真,皆是空妄。

向也,我被五蕴锢蔽,生一切苦厄,深可怜悯;今皆度却,毫无障碍,复还此我(真我、本心、佛性),此我(真我、本心、佛性)即舍利子也。

舍者,家也,即此身也。

身者,我之家也。

我居此身中,为五蕴所蔽时时障碍,念念障碍,事事障碍,处处障碍,盖为自有生以来攀缘五蕴故也。

要知这我本来无往不通,无往不彻,无往不利,直与十方诸佛毫无有异,故世尊直呼之名曰舍利子,子即我也。

遂曰:

汝向也著于色相,岂知色本空也,乃为一切著色相之凡夫说。

又曰:

汝向也因离色而著于空相,岂知空犹色也。

乃为一切著空相之小乘说。

凡夫与小乘皆不知有我,故著色著空。

殊不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

彼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遂又再呼我之名曰,此舍中无往不利之我,是诸法中真空之实相,不因诸法之生而生,不因诸法之灭而灭;不因诸法之垢而垢,不因诸法之净而净;不因诸法之增而增,不因诸法之减而减。

是故“此我(真我、本心、佛性)即真空,真空即此我(真我、本心、佛性)”。

其真空中并无色受想行识,以至无智亦无得。

吾人皆欲有所得,殊不知一有所得,则此我(真我、本心、佛性)为所得者蔽之矣。

今以无所得故,而真我独存,至此遂证菩提萨埵,人法双忘也。

何以至此人法双忘?

盖能依观自在,得无挂碍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至于涅槃,复还此一我,有何难哉?

即三世诸佛,皆依此观自在得无上正等正觉菩提。

而今才晓得观自在这条修行的大路,是大神咒,是在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咒,密语也。

前经文乃显语也。

显语所以明理,密语所以通神。

显语明理可以思议,密语通神不可思议。

以思议而明此我(真我、本心、佛性),还属知解边;知解到妙外,还在法身边;惟咒则不可思议。

当观自在之时,稍有思议,即将此咒念一遍毕,即入法身正位矣,还有甚苦不除?

此法真实不虚,非同他法可比也。

若五蕴不除即不是,一切众生即至能具神通,俱属魔外。

惟此咒最神最大,能驱五蕴之精细,使此我(真我、本心、佛性)立于光天化日之下,故曰大神大明。

盖为此咒无有加于此上者,无有能等于此者也。

我今为子极力提破,此咒即此我(真我、本心、佛性)也,此我(真我、本心、佛性)即此咒也;我者乃生此咒者也,咒者乃开示悟入此我(真我、本心、佛性)者也。

此乃先佛所训,慎之宝之。

七、万法皆妄此我(真我、本心、佛性)为真

自者,我也。

古德不肯说破,要你用力寻究,或五年十年,使你自家悟去。

只因你用力之久,劳而且苦,一有所悟,则担荷有力矣。

若当下为你说破,反视为寻常,是故不说。

三峰设七日打七之法,要人即悟,诸方起疑:

那有如此迅速之理?

三峰云:

“七日得悟,犹是夯汉;若有上等人来,我教他当下即悟,唤作刹那际三昧。

此是先佛所训,非是妄言。

”此三峰能见世尊之心,并诸佛诸祖之心,乃能立教度生如此之妙。

余今更有所见,不论上等中等下等人来,只立刻便教他悟去。

今人将悟字看大了,要知能悟此我(真我、本心、佛性)者,才是悟。

若悟得别等道理,都属知解,不是真悟。

而今全凭开示他悟得此我(真我、本心、佛性),在举念动口之时是谁,逼他瞥见一班。

即教他时时观此我(真我、本心、佛性)在这行往坐卧腔子里,不在向日众生攀缘堆里。

工夫久之,若不成就,便是我诳你,我必堕地狱。

万不可信诸方野狐精咬文嚼字,谤此法门。

此是世尊垂训,入我中国最为第一。

此法已失传久矣。

我今拈出,屡为诸方起谤,真可流涕。

此自字,全凭善知识开示,学人方能悟入。

开示者,开示他一切皆妄,惟此我(真我、本心、佛性)为真;悟入者,悟入他一切皆空,惟此我(真我、本心、佛性)为实。

明此我(真我、本心、佛性),最要保任。

保任,最要观此我(真我、本心、佛性)在这里,不可放他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