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7课程与教学论成人自考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0865003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07课程与教学论成人自考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1-07课程与教学论成人自考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07课程与教学论成人自考题含答案.docx

《11-07课程与教学论成人自考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07课程与教学论成人自考题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07课程与教学论成人自考题含答案.docx

(1).提出“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诚实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的是()

A.赞科夫

B.皮亚杰

C.瓦根舍因

D.布鲁纳

正确答案D

(2).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使人成为“自然人”

B.个体经验和社会整体的持续生长

C.使人之个性完全获得自由与独立,使人获得解放,使社会日臻公正

D.使人获得全面发展

正确答案A

(3).“人本主义经验课程”内容的基本来源是()

A.儿童、自然、知识、社会

B.儿童、学科知识、社会

C.自我、自然、知识、社会

D.学生经验、历史文化、自然

正确答案C

(4).布拉梅尔德在“未来中心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

A.微型课程

B.STS课程

C.轮形课程

D.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正确答案C

(5).课程的垂直组织有两个基本标准,即()

A.学术性和逻辑性

B.顺序性与重复性

C.连续性与顺序性

D.逻辑性与一致性

正确答案C

(6).“隐性课程是指那些包含着特殊信息的班级社会关系,这些特殊信息使维持资本主义逻辑和合理性的特殊的价值观、社会规则观、权威观和劳动观得以合法化”。

这一观点属于()

A.抵制性的隐性课程观

B.结构功能主义的隐性课程观

C.再生产性的隐性课程观

D.经验自然主义的隐性课程观

正确答案C

(7).隐性课程的首倡者是()

A.杜威

B.克伯屈

C.鲍尔斯和金蒂斯

D.杰克逊

正确答案D

(8).在课程创生取向看来,课程知识是()

A.由课程专家为教师的实施而创造的

B.广大的、复杂的社会系统中的一个方面

C.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一种人格的建构

D.课程变革计划的内容

正确答案C

(9).在下列几种评价类型中,最关注过程的是()

A.总结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效果评价

D.内在评价

正确答案D

(10).在古巴和林肯对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分期中,第四代评价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

A.​描述

B.心理建构

C.测验或测量

D.判断

正确答案B

(11).教师向学生作出一定的活动、行动、态度以供学生仿效的教学方法,被称为()

A.呈示

B.示范

C.展示

D.口述

正确答案B

(12).“以所有与方案有利害关系或切身利益的人所关心的问题为中心的一种评价”,这种评价模式是()

A.差别模式

B.目标达成模式

C.回应模式

D.外貌模式

正确答案C

(13).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变成了()

A.引领者

B.管理者

C.促进者

D.指导者

正确答案C

(14).在课程研究领域,“课程理解范式”把课程视为()

A.学校材料

B.学校文化

C.师生的经验

D.符号表征

正确答案D

(15).罗杰斯关于学习的分类,是将学习分为()

A.无意义联结的学习、有意义的经验学习

B.有意学习、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接受学习

D.上位学习、下位学习

正确答案A

(16).在教育公平的问题上,当前我们应该秉持的理念是()

A.以提高质量为主,以平等为辅

B.以平等为主,以提高质量为辅

C.平等与高质量兼得

D.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正确答案C

(17).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对应的学习方式是()

A.探究性学习

B.自主性学习

C.社会性学习

D.接受性学习

正确答案C

(18).“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问题本质上是国家与学校课程变革中的()

A.利益关系问题

B.权利关系问题

C.文化关系问题

D.法律关系问题

正确答案B

(19).在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上,认为“教育为社会生活作准备,学校课程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这种观点是()

A.主动适应论

B.被动适应论

C.相互作用论

D.超越论

正确答案B

(20).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是()

A.学习者中心、情境中心、问题中心

B.学习者为中心、元认知为中心、意义建构为中心

C.重视社会交互作用和文化在知识理解和意义建构中的作用,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不仅是一个个体的过程,还是一个社会和文化的过程

D.在不同情境、从不同角度建构知识的意义和理解,由此获得可广泛而灵活迁移的、高级的、非结构性的知识

正确答案C

(21).最早在中学开设选修课程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正确答案C

(22).“给学生一篇文章,学生在五分钟内不靠帮助或参考书,能够识别出它的风格”这个教学目标的取向属于()

A.生成性目标取向

B.普遍性目标取向

C.表现性目标取向

D.行为目标取向

正确答案D

(23).范例教学的特殊之点在于“范例”,范例的基本特征是()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具体性、学术性、范例性

C.具体性、精确性、范例性

D.基本性、专门性、范例性

正确答案A

(24).被认为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开创者是()

A.博比特

B.麦克尼尔

C.查特斯

D.波特

正确答案A

(25).学术中心课程主张课程的()

A.相关化

B.专门化

C.融合化

D.广域化

正确答案B

(26).“泰勒原理”的深层价值取向是()

A.技术兴趣

B.实践兴趣

C.解放兴趣

D.建构兴趣

正确答案A

(27).维果茨基在其“文化一历史心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

A.“基础教养论”

B.“中间语言”

C.“最近发展区”

D.“居室教育学”

正确答案C

(28).旨在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经典教育著作是()

A.《教学的艺术》

B.《大教学论》

C.《实验教学论》

D.《教育学讲授纲要》

正确答案B

(29).在赫尔巴特四个教学“形式阶段”中,“把业已形成的知识系统通过应用于各种情境而使之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属于()

A.明了阶段

B.联合阶段

C.系统阶段

D.方法阶段

正确答案D

(30).首次明确提出把心理发展的研究作为教学总原则的基础的是()

A.福禄贝尔

B.奥苏贝尔

C.裴斯泰洛齐

D.拉特克

正确答案C

(31).简述布鲁姆等人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典型特征。

(1)教育目标具有层级结构。

(2)教育目标要以学生具体的、外显的行为来陈述。

(3)教育目标超越了学科内容。

(32).简述教学方法的含义及其本质。

(1)教学方法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教学方法是引导、调节教学过程的规范体系。

(2)教学方法的本质表现为:

教学方法体现了特定的教育价值观;教学方法受特定的课程内容的制约;教学方法受教学组织的影响。

(33).简述课程实施与教学的关系。

(1)课程实施在内涵上所涉及的范围要比教学来得广些。

(2)课程实施与教学分属于不同的研究领域。

(3)课程实施内在地整合了教学,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中心环节和基本途径。

(4)课程实施研究与教学研究具有内在的互补性。

(34).简述班级授课组织存在的缺陷。

(1)班级授课组织形式容易走向“效率驱动、控制本位”的极端。

(2)班级授课组织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3)在班级授课组织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一定的限制。

(35).简述课程与教学目标取向评价的本质、价值与局限。

(1)本质上受科技理性(或工具理性)所支配,其核心是追求对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

(2)目标取向评价推进了课程与教学评价科学化的进程。

(3)缺陷在于忽略了人的行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不可预测性,忽略了过程本身的价值。

(36).请分别谈谈对于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的理解,并分析过程模式对我国课程改革的现实意义。

(1)目标模式是20世纪初开始的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的产物。

目标模式是以目标为课程设计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课程设计的模式。

(2)过程模式是由斯腾豪斯确立起来的,认为课程开发的任务要选择活动内容,建立关于学科的过程、概念与标准等知识形式的课程,并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3)过程模式对我国课程改革的现实意义①强调过程本身的教育价值,主张教育过程给学生以足够的活动空间。

②它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交互作用,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学生行为的引导者。

 ③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具有充分的自主权,“教师作为研究者”。

(37).论述我国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方向。

(1)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要逐步与国际接轨。

(2)课程改革要有充分的理论上与组织上的准备。

(3)课程改革要充分调动中央、地方、学校的积极性,谋求国家课程开发、地区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统一。

(4)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体,应参与课程改革的每一过程。

(5)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既体现我国特色,又尽可能与国际接轨。

(38).从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互关系的角度分析说明上述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设置方案的理由。

(1)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是两类不同的课程。

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课程组织模式,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和内在联系。

(2)两种课程组织形式各有其存在价值,因为学科的发展呈现分化和综合并驾齐驱的趋势。

在不同教育阶段,两种课程组织形式都应该兼及。

(3)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设置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特征。

因此,从小学阶段到高中阶段课程结构呈现以综合课程为主向以分科课程为主的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