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α干扰素(β干扰素或GLP-1)发酵制备-年产100kg.doc

上传人:zf 文档编号:30859369 上传时间:2024-04-18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35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组α干扰素(β干扰素或GLP-1)发酵制备-年产100kg.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重组α干扰素(β干扰素或GLP-1)发酵制备-年产100kg.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重组α干扰素(β干扰素或GLP-1)发酵制备-年产100kg.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重组α干扰素(β干扰素或GLP-1)发酵制备-年产100kg.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重组α干扰素(β干扰素或GLP-1)发酵制备-年产100kg.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组α干扰素(β干扰素或GLP-1)发酵制备-年产100kg.doc

《重组α干扰素(β干扰素或GLP-1)发酵制备-年产100kg.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组α干扰素(β干扰素或GLP-1)发酵制备-年产100kg.doc(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组α干扰素(β干扰素或GLP-1)发酵制备-年产100kg.doc

目录

第一章工艺概述 4

1.1干扰素概述 4

1.2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 4

1.2.1广谱抗病毒活性机制 4

1.2.2抗肿瘤作用机制 4

1.2.3免疫调节活性机制 4

1.2.4对其它细胞的作用 5

1.3市场需求分析 5

1.3.1展望 5

1.3.2应用前景(并以IFN-α为例) 5

1.4生产及设计基本要求 6

1.4.1设施与生产质量管理 6

1.4.2原料及辅料 6

1.4.3生产用水 7

1.4.4生产用器具 7

1.4.5设计依据 7

1.4.6设计原则 7

1.5可行性研究结论 7

1.6干扰素生产工艺路线 7

1.6.1体外诱生干扰素制备工艺 7

1.6.2人源转化细胞系培养生产工艺 7

1.6.3基因工程大肠杆菌发酵生产工艺 7

1.6.4动物无限细胞系培养生产工艺 8

1.6.5基因工程假单胞杆菌发酵生产工艺 8

第二章生产规模及工艺流程 9

2.1生产规模 9

2.2实验材料 9

2.2.1菌株 9

2.2.2培养基 9

2.2.3试剂 9

2.3仪器及设备 9

2.4试验方法 9

2.4.1工艺流程 10

2.4.2工艺流程简述 11

2.4.3发酵工艺过程 11

2.4.4分离工艺过程 12

2.4.5纯化工艺过程 12

2.4.5.1溶解粗干扰素、离心 12

2.4.5.2疏水层析与沉淀 13

2.4.5.3超滤-透析 13

2.4.5.4阴离子交换层析与浓缩 13

2.4.5.5阳离子交换层析与浓缩 13

2.4.5.6凝胶过滤层析 13

2.4.5.7无菌过滤分装 13

2.4.6质检 13

2.4.6.1干扰素鉴别试验 14

2.4.6.2干扰素效价测定 14

2.4.6.3蛋白质含量,蛋白质含量,分子量 14

2.4.6.4宿主残余蛋白、残余DNA 14

2.4.6.5干扰素结构鉴定:

紫外光谱,肽谱,N端序列 14

2.4.6.6热原,内毒素,残留抗生素检查 14

第三章物料衡算 15

3.1生产制度 15

3.2发酵车间物料衡算 15

第四章生产设备选型说明 16

4.1生产设备选型说明 16

4.1.1从设计角度看GMP对制剂设备的要求 16

4.2主要设备选型 16

4.2.1发酵罐的尺寸及容积计算 16

4.2.2种子罐 18

4.2.3连续流离心机 18

4.2.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9

4.2.5摇瓶柜 20

4.2.6柱层析系统及填料 20

4.2.7冻干机 20

4.2.8HPLC 20

4.2.9筒式过滤器 21

4.2.10高压蒸汽灭菌锅 21

4.2.11紫外检测仪 22

第五章工艺主要设备一览表 23

第六章车间设计说明 24

6.1发酵车间设备布置说明 24

6.2发酵车间GMP要求 24

6.3GMP对厂房的要求 24

6.4设备布置的基本要求 25

6.5洁净车间设计技术 26

第七章车间定员 28

第八章结束语 28

附录:

生物制品GMP要求

第一章工艺概述

1.1干扰素概述

干扰素是由细胞分泌的一类蛋白质,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按其抗原性不同可分为α、β、γ三个亚型,由于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功能,且临床疗效显著,所以天然干扰素或基因工程干扰素广泛用于防治病毒性疾病和肿瘤。

干扰素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1mg即具有10亿个活性单位。

其抗病毒作用无特异性,由一种诱导剂诱导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可抑制多种病毒的复制,是广谱的抗病毒物质。

现在一般将干扰素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类。

Ⅰ型干扰素又包括α干扰素和β干扰素等。

本课题研究的是α干扰素的发酵制备工艺。

α干扰素是单核细胞产生的相对分子质量18000的多肽,因其蛋白质分子的变异及肽链23位和34位氨基酸序列的组分不同,又可分为α-2a、α-2b、α-2c3种。

干扰素的理化性质较稳定,60℃1h不被破坏,在pH2~11范围内不变性。

由于IFN-α中没有糖基化位点,很适合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表达产物与天然干扰素的生物活性接近,且具有产量高,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所以此次工艺是以大肠杆菌为出发菌种发酵制备的。

1.2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

1.2.1广谱抗病毒活性机制

Ⅰ型干扰素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对多种病毒如DNA病毒和RNA病毒均有抑制作用;但这种效应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对宿主细胞的作用引起的。

①对干扰素敏感的细胞表面存在于干扰素受体,核内有“抗病毒蛋白”基因,受干扰素作用后该基因活化,产生的抗病毒蛋白可阻止病毒mRNA翻译,并促进病毒mRNA降解。

②干扰素能提高细胞表面MHCⅠ类分子的表达水平,受到病毒感染的细胞表面MHCⅠ类分子的增加有助于向Tc细胞递呈抗原,引起靶细胞的溶解。

③干扰素可增强NK细胞对病毒感染的杀伤能力。

1.2.2抗肿瘤作用机制

Ⅰ型干扰素能抑制细胞的DNA合成,减慢细胞的有丝分裂速度;这种抑制作用有明显的选择性,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比对正常细胞的作用强500~1000倍。

另外,Ⅱ型干扰素也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机制、加强免疫监督功能来实现其抗肿瘤效应。

1.2.3免疫调节活性机制

免疫调节作用表现在对宿主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如对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等均有一定作用。

①对巨噬细胞的作用:

IFNγ可使巨噬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的表达增加,增强其抗原递呈能力;此外还能增强巨噬细胞表面表达Fc受体,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免疫复合物、抗体包被的病原体和肿瘤细胞。

②对淋巴细胞的作用:

干扰素对淋巴细胞的作用较为复杂,可受剂量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效应。

在抗原致敏之前使用大剂量干扰素或将干扰素与抗原同时投入会产生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而低剂量干扰素或在抗原致敏之后加入干扰素则能产生免疫增强的效果。

在适宜的条件下,IFNγ对B细胞和CD8+T细胞的分化有促进作用,但不能促进其增殖。

IFNγ能增强TH1细胞的活性,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但对TH2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因此抑制体液免疫功能。

IFNγ不仅抑制TH2细胞产生IL-4,而且抑制IL-4对B细胞的作用,特别是抑制B细胞生成IgE。

1.2.4对其它细胞的作用

IFNγ对其他细胞也有广泛影响:

①刺激中性粒细胞,增强其吞噬能力;②活化NK细胞,增强其细胞毒作用;③使某些正常不表达MHCⅡ类分子的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某些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细胞)表达MHCⅡ类分子,发挥抗原递呈作用;④使静脉内皮细胞对中性粒细胞的粘附能力更强,且可分化为高内皮静脉,吸引循环的淋巴细胞。

1.3市场需求分析

1.3.1展望

干扰素是商品化较早的生物制品,美国FDA在1986年批准Roch公司的基因工程α2a干扰素和Schering公司的基因工程α2b干扰素上市,基因工程β干扰素分别在1990年、1993年批准上市。

目前有60多个国家批准基因工程干扰素上市,成为医药生物技术产品业的重要产品。

1992年,我国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α1b干扰素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目前国内已有20多家企业生产不同类型的α干扰素,干扰素已成为国内基因工程药物的重要成员。

干扰素是我国第一个投放市场的基因药物,自1989年以来的17年中,已经获得广泛地使用,国际上批准的治疗适应证约有数十种,尤其是在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干扰素将成为21世纪抗病毒、抗癌症最为广泛的药物之一。

1.3.2应用前景(并以IFN-α为例)

干扰素α是人体内重要的一类免疫调节蛋白,具有抗病毒、抑制癌变细胞增殖、增强机体免疫力等生理功能。

重组人干扰素α2b作为干扰素α的主要亚型,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是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丙型肝炎的首选药物,同时在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及其它病毒感染等疾病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重组人干扰素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有效的乙肝和丙肝的治疗药物。

治疗乙肝的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两大类。

近年来,随着乙肝病毒变异和耐药株的出现,核苷类似物治疗乙肝的临床疗效逐渐受到影响,国内大多数专家主张首选使用重组人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或与核苷类物联合治疗。

由此可见,重组人干扰素依然是抗乙肝病毒治疗不可替代的药品。

另外,临床应用实践表明,重组人干扰素也是治疗丙肝的首选且不可或缺的药品。

我国是世界肝炎高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有1.2亿人,乙肝患者有3000万人、丙肝患者1000万人。

重组人干扰素被我国最新的《乙肝防治指南》(2005年)、《丙肝防治指南》(2005年)列为治疗乙肝的主要用药和治疗丙肝的首选药物。

此外,重组人干扰素还被我国批准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毛细胞白血病、肾癌、黑色素瘤等疾病的治疗,且纳入国家医保范围。

根据我国《乙肝防治指南》和《丙肝防治指南》规定的重组人干扰素治疗方案,单个乙肝患者每疗程使用重组人干扰素剂量按现行价格计算平均为4500元,单个丙肝患者每疗程使用重组人干扰素按现行价格计算平均为7200元。

在假定重组人干扰素现行价格不变、10%乙肝、丙肝患者单疗程使用重组人干扰素治疗的前提条件下进行推算,我国重组人干扰素产品的国内市场容量约为207亿元。

此外,在国内重组人干扰素市场呈现国产药品和进口药品并存的格局。

进口重组人干扰素为长效干扰素,价格偏高,单价均在1000元左右。

国产重组人干扰素为普通干扰素,最高剂量的单价只在100元左右,普通干扰素市场竞争也主要集中在国内生产企业之间。

目前,国内主要生物制药企业正在积极研制长效重组人干扰素,一旦研制成功正式投产,凭借区位及价格优势,国产重组人干扰素生产企业的市场份额将显著扩大。

近年基因重组人干扰素国内市场规模增长平稳,除2007年的销售规模略有下滑外,其他几年的销售规模均保持10%以上的增长。

重组人干扰素的国内市场销售规模在2008年为22.65亿元,与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0%左右相比,干扰素国内市场规模还处于相对较低阶段。

重组人干扰素国内市场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预计到2015年我国重组人干扰素市场规模将达到48亿元左右。

1.4生产及设计基本要求

1.4.1设施与生产质量管理

首先满足药品的工业化生产要求,按照药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提供最佳布置。

其次《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其中心思想是:

任何药品质量的形成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

因此厂房设计的目的就是依据GMP的思想,为药品生产提供合理的布局、合理的生产场所。

1.4.2原料及辅料

应符合现行《中国药典》或《中国生物制品主要原辅料材料质控标准》的要求。

未纳入上述标准的化学试剂,应不低于化学纯。

1.4.3生产用水

应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纯化水及注射用水应符合现行《中国药典》标准。

1.4.4生产用器具

直接用于生产的金属或玻璃等器具,应经过严格清洗及去热原处理或灭菌处理。

1.4.5设计依据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颁布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01)和国家关于建筑、消防、环保、能源等方面的规范。

1.4.6设计原则

车间平面布置在满足GMP安全、防火等方面的有关标准和规范条件下尽可能做到人、物流分开,不返流。

并注意布局的合理性,运输方便、路线短捷。

选用国内外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净化空调和舒适性空调系统能有效控制温度湿度;制水工艺先进,水质符合要求。

严格遵守现行安全法规,采取各种切实可靠的事故防范和处理措施。

1.5可行性研究结论

本项目建设具有很强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6干扰素生产工艺路线

1.6.1体外诱生干扰素制备工艺

血浆→人白细胞→分离纯化→人白干扰素

病毒诱导

①Sendai病毒诱导人白细胞

②1989年:

IFNα-n3/Alferon,批准上市

③产量低:

1gIFNα,需要3亿ml人血白细胞

④来源困难,工艺复杂,收率低,价格昂贵

⑤潜在的血源性病毒污染的可能性

1.6.2人源转化细胞系培养生产工艺

Namalva培养→合成干扰素→分离纯化

↑↓

病毒诱导多亚型混合干扰素

①1999年:

IFNα-n1/Wellferon,批准用于临床。

②优点:

首次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生产。

③缺点:

活性低,退出临床应用。

1.6.3基因工程大肠杆菌发酵生产工艺

工程菌构建→发酵培养→包涵体→复性→重组人干扰素

①上市产品:

重组人干扰素rhuIFN。

1986,rhuIFNα-2a,rhuIFNα-2b;1990,rhuIFNγ-1b;1993,rhuIFNβ-1b;2001-2002:

PEG化IFN,PEG-Intron,Pegasys

②表达产物:

无糖基化,N-met,无活性包涵体

③工艺特点:

发酵过程,随后变性、复性过程。

1.6.4动物无限细胞系培养生产工艺

工程CHO细胞系构建→细胞培养→收集培养液→分离纯化→重组人干扰素

①上市产品:

rhuIFNβ-1a。

1996,Avonex(Biogen);2002,Rebif(Serono)

②表达产物:

166aa糖基化蛋白,22.5ku

③工艺特点:

分泌表达,产量低,成本高,过程严格

1.6.5基因工程假单胞杆菌发酵生产工艺

①宿主:

腐生型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putida)

②上市产品:

IFNα-2b/安福隆

③表达产物:

无糖基化可溶性蛋白质,具有天然分子结构和生物活性

④工艺特点:

发酵周期短:

几个小时

无需变性、复性过程,获得有活性产品

纯化过程:

淘汰抗体亲和层析

第二章生产规模及工艺流程

2.1生产规模

本设计为发酵提取工艺,年产重组α-干扰素100kg。

2.2实验材料

2.2.1菌株

用大肠杆菌发酵生产重组α-干扰素。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具有遗传背景清楚、培养周期短、目标基因表达水平高、抗污染能力强、代谢途径和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比较清楚、已有大量可供选择利用的表达载体等优点,是生产外源蛋白的理想表达体系。

2.2.2培养基

种子培养基为LB培养基(胰化蛋白胨10g/L,酵母抽提物5g/L,NaCl10g/L),用5mol/LNaOH调pH至7.0,灭菌后加入100mg/L氨苄青霉素钠。

发酵培养基为TB培养基含1.2%(W/V)胰化蛋白胨、2.4%(W/V)酵母抽提物、0.4%(V/V)甘油、KH2PO4。

培养基配制所用蛋白胨和酵母抽提物均为Oxoid产品,其余试剂为国产分析纯,采用去离子水配制。

2.2.3试剂

发酵用试剂:

酵母粉、蛋白胨、葡萄糖、Nacl、NH4Cl、MgSO4·7H2O、NaH2PO4·2H2O、K2HPO4·3H2O、(NH4)2SO4、柠檬酸三钠等。

分离用试剂:

聚乙烯亚胺絮凝剂、醋酸钙溶液絮凝剂

纯化用试剂:

EDTA、Tris、NaCl、磷酸缓冲液、醋酸盐缓冲液

保护剂:

EDTA、PMSF

2.3仪器及设备

发酵设备:

连续流离心机、50L种子罐、1m3发酵罐、裂解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HYG—A全温)摇瓶柜、

纯化设备:

柱层析系统及填料、8823B紫外检测仪、蠕动泵

冻干设备:

冻干机、分装设备

检测设备:

HPLC:

Water1525BinaryHPLCPump

除菌过滤设备:

PALL筒式过滤器、YXQ—WF高压蒸汽灭菌锅

2.4试验方法

2.4.1工艺流程

基因工程菌

接种

蒸汽灭菌

摇瓶培养

蒸汽灭菌

一级种子罐

原料

配制培养基

蒸汽灭菌

二级种子罐

蒸汽灭菌

发酵罐培养

发酵罐降温

分离

菌体裂解

预处理-沉淀

层析

粗品

盐析

上清液a

离心

浓缩纯化

沉淀收集

合并

除菌

加絮凝剂再处理

冻干

分装

过滤

上清液b

蒸汽灭菌

杂质沉淀

包装

质检

焚烧处理

2.4.2工艺流程简述

培养基配方

摇瓶种子培养基

LB培养基(蛋白胨10g/L,酵母抽提物5g/L,NaCl10g/L),用前加氨苄青霉素100mg/L

种子罐培养基

LB培养基(蛋白胨10g/L,酵母抽提物5g/L,NaCl10g/L),灭菌后加入100mg/L氨苄青霉素钠

发酵培养基

TB培养基含1.2%(W/V)胰化蛋白胨、2.4%(W/V)酵母抽提物、0.4%(V/V)甘油、KH2PO4

LB培养基配置方法

1)分别称取胰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g和NaCl10g,置于烧杯中;

2)加入800mL蒸馏水于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药品全部溶化;

3)用1MNaOH调PH至7.2;

4)将溶液倒入量筒中,加入15g琼脂粉,补加蒸馏水至1L;

5)高压蒸汽灭菌20min;

6)待培养基温度降至50℃时,在超净台上加入所需抗生素,摇匀;

7)铺板,90mm直径的培养皿约需20mL 培养基;

8)带培养基凝固(约10分钟)后,将平板倒置,4℃保存。

灭菌条件

摇瓶种子培养基

采用灭菌锅:

121℃高压灭菌20min

种子罐培养基

采用实罐灭菌:

121℃高压灭菌30min

发酵培养基

采用实罐灭菌:

121℃高压灭菌30min

2.4.3发酵工艺过程

2.4.3.1摇瓶培养

(1)取于-70℃保存的工作种子批菌种,室温融化

(2)摇瓶培养:

于30℃,pH7.0,250r/min下,活化培养18±2h

(3)检测:

吸光值测定和发酵液杂菌检查。

2.4.3.2种子罐培养

(1)接种:

已活化种子接入50L种子罐,接种量10%。

(2)培养:

于30℃、pH7.0下培养

(3)控制:

采取级联调节通气量和搅拌转速,控制DO为30%,培养3~4h,达到OD>4.0转入发酵罐。

(4)检测:

显微镜和LB培养基划线检查,控制杂菌。

2.4.3.3发酵罐培养

(1)接种:

通入500L培养基的发酵罐,接种量10%。

pH7.0

(2)控制:

级联调节通气量和搅拌转速。

(3)前4h:

控制条件为:

30℃,pH7.0,DO为30%。

(4)4h后:

控制条件为:

20℃,pH6.0,DO为60%,培养5~6.5h。

(5)终点控制:

当OD值达9.0±1.0,用5℃冷却水快速降温至15℃以下或将发酵液转入收集罐。

(6)检测:

发酵液杂菌检查

2.4.3.4菌体收集

(1)连续流离心机:

已降温至20℃的发酵液,于16000r/min下离心收集。

(2)检测:

检测干扰素含量、菌体蛋白含量、菌体干燥失重、质粒结构一致性、质粒稳定性。

(3)菌体保存:

保存在-20℃冰柜,不得超过12个月。

2.4.4分离工艺过程

2.4.4.1菌体裂解

(1)裂解缓冲液:

用纯化水配制,温度保持2℃~10℃,pH=7.5。

(2)使用保护剂:

加入EDTA,PMSF。

(3)破碎:

将-20℃冷冻菌体破碎,收集2厘米以下的碎块

(4)搅拌:

加裂解缓冲液,2℃~10℃,搅拌2h

(5)冻融:

细胞完全破裂,释放干扰素。

2.4.4.2预处理-沉淀

(1)加絮凝剂聚乙烯亚胺,于2℃~10℃下气动搅拌45min,对菌体碎片进行絮凝。

(2)加凝聚剂醋酸钙溶液,于2℃~10℃下气动搅拌15min,对菌体碎片、DNA等进行沉淀。

2.4.4.3离心

(1)连续流离心机:

2℃~10℃,16000r/min离心

(2)收集上清液:

含有重组α-干扰素蛋白质

(3)杂质沉淀:

在121℃、30min下蒸汽灭菌后焚烧处理。

2.4.4.4初级分离

(1)盐析:

上清液用4mol/L硫酸铵盐析,在2℃~10℃下搅匀,静置过夜。

(2)离心:

用连续流离心机,16000r/min

(3)保存:

收集沉淀,在4℃下保存粗干扰素(不得超过3个月)。

2.4.5纯化工艺过程

2.4.5.1溶解粗干扰素、离心

(1)配制纯化缓冲液:

用超纯水配置pH7.5磷酸缓冲液,配置完成后过0.45μm滤器和10ku超滤系统,于百级层流下收集。

冷却至2℃~10℃。

(2)检查:

使用前检查缓冲液的pH值和电导值。

(3)溶解:

于2℃~10℃下将粗干扰素倒入匀浆器,加pH7.5磷酸缓冲液,匀浆,完全溶解。

(4)离心:

用连续流离心机,16000r/min,收集上清液

2.4.5.2疏水层析与沉淀

(1)用NaoH调上清pH7.0,5mol/LNaCl调节电导值180mS/cm,疏水层析

(2)于2~10℃下,磷酸缓冲液、NaCl冲洗,除去非疏水性蛋白

(3)磷酸缓冲液再洗脱,收集洗脱液

(4)沉淀:

磷酸调节pH4.5,电导值40mS/cm,搅拌均匀后于2℃~10℃静置过夜,等电点沉淀

2.4.5.3超滤-透析

(1)超滤:

沉淀悬浮液用1000ku超滤膜过滤,2~10℃,收集滤液

(2)透析:

调pH8.0、电导值5.0mS/cm,10ku超滤膜,2~10℃,缓冲液透析

2.4.5.4阴离子交换层析与浓缩

(1)0.01M磷酸缓冲液(pH8.0)平衡树脂。

(2)盐浓度线性梯度5~50ms/cm进行洗脱,

(3)配合SDS-PAGE收集α-干扰素峰。

(4)浓缩:

调整溶液和电导,10ku超滤膜,0.05M醋酸缓冲液(pH5.0)中透析。

2.4.5.5阳离子交换层析与浓缩

(1)用0.1M醋酸缓冲液(pH5.0)平衡树脂。

(2)上样,用相同缓冲液冲洗。

(3)在盐浓度线性梯度5~50ms/cm下进行洗脱

(4)配合SDS-PAGE收集α-干扰素峰。

(5)浓缩:

用10ku超滤膜进行。

2.4.5.6凝胶过滤层析

(1)洗涤液:

0.15MNaCl的0.01M磷酸缓冲液(pH7.0)清洗系统和树脂

(2)上样,用相同缓冲液进行洗脱。

(3)合并α-干扰素部分

2.4.5.7无菌过滤分装

(1)用0.22μm滤膜过滤α-干扰素溶液

(2)分装α-干扰素

(3)于-20℃以下的冰箱中保存。

2.4.6质检

2.4.6.1干扰素鉴别试验

(1)显色反应:

茚三酮反应、福林酚反应、双缩脲反应

(2)紫外吸收

2.4.6.2干扰素效价测定

细胞病变抑制法(WISH细胞无/VSV病毒)

2.4.6.3蛋白质含量,蛋白质含量,分子量

(1)蛋白质含量:

福林酚法

(2)蛋白质含量:

SDS-PAGE纯度≥95.0%、HPLC纯度≥95.0%

(3)分子量:

还原性SDS-PAGE19400±10%

2.4.6.4宿主残余蛋白、残余DNA

(1)残余蛋白:

进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结果≤总蛋白的0.1%

(2)残余DNA:

使用固相斑点杂交法,结果≤100ng/剂量

2.4.6.5干扰素结构鉴定:

紫外光谱,肽谱,N端序列

(1)紫外光谱:

紫外光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