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我们来做“热气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zf 文档编号:30857222 上传时间:2024-04-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我们来做“热气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科学《我们来做“热气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科学《我们来做“热气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科学《我们来做“热气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科学《我们来做“热气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我们来做“热气球”》教学设计..docx

《小学科学《我们来做“热气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我们来做“热气球”》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我们来做“热气球”》教学设计..docx

小学科学《我们来做“热气球”》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科学

我们来做“热气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新三年级教材将《空气》单元列为一个大单元结构,相较于老教材将水和空气放在一起,更体现出科学概念的连贯性和综合性,能让学生经历一个时间比较长的主题探究,并从空气的多种特征角度丰富学生对概念的认识。

前四课学生已经了解到空气是无处不在的,它能占据空间,能被压缩,有质量但是质量很轻,《我们来做“热气球”》就是在学生整体感知空气后,具体研究“热空气上升”这一特征的一课。

在这课中,仍然分为四个部分:

聚焦,说一说对热气球怎么会上升、下降的看法;探索,模拟制作一个热气球;研讨,加热前后,观察塑料袋的变化,并作出自己的解释;拓展,说一说孔明灯的秘密,并做安全教育。

【学情分析】

选取三年级一个班,45位学生进行课前调查。

你在哪里见过热气球?

45人没有坐过热气球,2人曾经看过真的热气球,20人在电视上见过热气球升空,23人在图片上看过热气球。

你知道热气球升空需要什么条件吗?

43人知道需要有火焰燃烧加热,2人不知道。

火焰的作用什么?

10人觉得火焰产生了大量的空气;11人觉得产生了氢气;15人觉得火焰产生

了一些物质;4人觉得火焰加热了空气或水蒸

气;5人表示不清楚。

画一画你心中认为能升

空的热气球。

收集到全班学生的画作:

几乎所有的孩子

都将热气球画的非常膨胀,在袋子下面有燃烧

的火焰。

但是通过个别谈话,发现很多孩子都

是不清楚火焰的作用,或者是多火焰的作用理

解不到位。

这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

需要突破的地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变冷后又会下降。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和描述某些生活现象。

2、能运用画图、书写等形式记录实验现象。

科学态度目标:

1、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科学实验是可重复的。

2、发展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燃放孔明灯的危害

2、了解热空气上升原理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教学重难点】

1、知道热气球升空与下降是因为热空气会上升,变冷会又会下降。

2、通过小组合作模拟实验,认识和描述现象某些生活现象。

【教学准备】

学生小组:

纸筒、蜡烛、塑料袋、点火枪

教师准备:

吹风机、塑料袋、纸筒、蜡烛、点火枪、板贴

课前约定:

这节课的实验活动,要进行小组合作,并进行自评,合作的棒的小组会有神秘奖励。

【教学过程】

一、问题聚焦:

(3min)

【图片】学生作品剪辑:

升空的热气球

1、在欣赏同学们的作品时,说一说为什么要为升空的热气球添加火焰设计意图:

课前让学生先画一画升空的热气球,课堂上直接利用学生画作,单刀直入,迅速进入主题。

通过观察对比自己与其他人的热气球,分享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的内驱力。

二、探究:

模拟热气球升空(15min)

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热气球,探寻它升空的奥秘

1、塑料袋模拟“热气球”,蜡烛模拟“火焰”,直接套上加热,太危险了,说一说还需要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2、(取出纸筒)通过观察,发现这个纸筒的两端有何不同?

观察的真仔细,开口朝上还是朝下是有讲究的,谁来说说看?

4、了解实验过程,观看实验操作指导视频。

视频:

1、利用点火枪点燃蜡烛,将纸筒开口朝下套在蜡烛上

2、将塑料袋抖动灌入空气,三个同学合力将塑料袋撑开,套在纸筒上3、另一位同学手摸塑料袋,感受塑料袋的变化

4、等待,合力判断塑料袋是否能上升了,并同时放手

5、可重复实验,观察现象,结束后,熄灭蜡烛

5、选择一个小组上台演示实验过程,并说一说注意事项

梳理小结:

合力合作,安全操作

如果你的塑料袋顺利升空了,你能思考一下如何让它升空的速度更快、更高吗?

铃声响起,整理上交材料,完成活动手册,并与同伴交流发现。

我们来做“热气球”学习单

第小组姓名:

日期:

1.请画出加热后塑料袋的状态。

要防止烛火引燃袋

子或烧伤自己。

加热前加热后

2.我的解释:

规范操作自我评价表

小组相互配合,有序进行

实验过程中是否注意安全、规范操作

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并思考解释

小组成员是否交流分享了发现

巡视各个小组,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学习状态:

是否参与到小组的合作中,是否有认真观察现象,是否安全规范的操作,是否在成功后,有思考升空更高更快的方式等,及时表扬评价做得好的小组,同时提醒和引导做的不足的小组。

铃声响起后,提醒学生收拾材料并记录现象,思考问题。

三、研讨:

“热气球”升空的原理(17min)

1、交流加热前后,塑料袋发生的变化。

集体论证,并进行板书展示

设计意图:

通过视频指导实验过程,能让学生清楚、直观的了解安全操作的方法。

课前的约定、以及规范评价表的介入,使孩子更关注同伴互助。

小组上台演示过程,让孩子们说一说、做一做注意事项,也能促进课堂的有序进行。

将实验观察与记录、思考分开,这样分步走的引导也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有利于学生充分实验、充分思考。

2、交流塑料袋的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1)倾听:

什么原因导致的?

变热的是什么,塑料袋还是其他?

塑料袋的这种变化,实际上是谁在变化?

3、交流塑料袋的上升与里面热空气的关系

(1)倾听:

塑料袋的上升与里面的热空气有关吗?

如果塑料袋中充满的是冷空气还会上升吗?

该怎么证明

(2)演示实验:

利用吹风机分别装入冷热空气,观察热气球的运动情况。

通过演示实验进一步确定是热空气的上升带动塑料袋上升,冷空气进入会使它下降。

(3)交流观察到了什么?

说明什么?

(意图:

这里可以选择模拟实验时合作的好的一个小组进行帮忙,也是对小组合作的一种鼓励与评价。

(4)倾听:

你能对热气球的上升和下降做一个合理的解释吗?

设计意图:

在汇报过程中,如果是单纯的言语交流,学生容易疲劳,注意力持续的时间不够长,交流也无法非常有效的完成。

所以在这里,加入了一个演示实验环节,冷热空气的对比实验,进一步让学生了解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从而帮助孩子理解火焰给热气球中的气体加热,热空气上升能带动着热气球上升这一现象。

这里可以选择模拟实验时合作的好的一个小组进行帮忙,也是对小组合作的一种鼓励与评价

四、拓展提升(5min)

【图片展示】链接实际:

孔明灯

说一说,孔明灯比塑料袋飞行的时间长的原因?

孔明灯升空后,我们还能控制它吗?

它会带来哪些安全隐患?

倾听:

不仅仅是孔明灯,除了在家长、老师的陪同下,我们自己也要小心用火,以免发生危险。

设计意图:

从亲历探究“热气球”升空的原因,到链接实际的孔明灯问题,让孩子们说一说共同点,说一说升空的原因,知识在应用的过程中,得到内化。

同时,让学生充分思考孔明灯的危害,从而尽量做到不燃放孔明灯,也是一种必要的环保教育、安全教育。

【作业】

将活动手册第8页,“我的解释”补充完整。

【板书设计】

我们来做热气球

上升

上升受热

塑料袋:

膨胀空气

变热

变冷

下降

【教学反思】

基于学生原有认知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

本课听其他老师上过3次,自己上了3次,在前几次的听课、磨课中,笔者都跳不出书本的框架,实验很有趣,学生做的不亦悦乎。

然而真正思考的同学却不多,有些同学有了模糊的概念,却表达不出来;有些同学跟跟热闹,大家做,我也做,但是深层次的思考是没有的。

反思其原因:

一是实际还不够关注学生的行为特点,妄想三年级的孩子能与高年段一样,做与思并行;二是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认知,为学生的思维插上翅膀,促进思考。

于是,再次从儿童视角出发寻找对策。

(一)留足时间,做与思齐行

设计意图:

回顾课堂内容,进行知识内化,有助于学生对空气的特征有进一步的认识。

通过阅读专家的文章分析,发现三年级的孩子有效注意时间仍然不够长,无法同时将精力分散到几个地方,想让他们边做有趣的实验,边记录观察到的内容并思考可能存在的原因,较为困难。

于是,要留足时间,将做与思的过程分开,做的时候认真做,思考的时候认真思考。

(二)基于学生的原有认知进行有效教学

王小梅老师的《水珠从哪里来》给笔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不轻易给学生答案,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找答案。

这样的探究,这样的思考过程,真正的做到了在思维上插上翅膀。

课前调查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能将热气球的升空与氢气球的升空联系起来,认为是加热过程中,火焰产生了氢气,很轻,才让热气球升空了。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思维冲突点,所以在这里,让学生重新设计了一个新环节,证明是冷热空气的作用,就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