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准品参考品赋值溯源要点解析.pptx
《校准品参考品赋值溯源要点解析.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准品参考品赋值溯源要点解析.ppt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主讲人:
何婷上海市医疗器械化妆品审评核查中心2021年4月7日,目录,国内外体外诊断试剂溯源的发展现状校准品/参考品溯源/赋值基本程序有关溯源/赋值的管理要求,欧盟及美国,欧盟参考物质与测量研究所(IRMM)开始研制很多标准物质用于临床和IVD1998溯.1源2.7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指令(IVDD,2000.11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NIST)做出回应:
主办临床实验室测试和体外诊断设备的测量溯源性研讨,欧盟及美国,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指令(IVDD98/79/EC):
在欧洲范围内引入了共同的法规要求,以规范IVD的安全性、质量和性能,并将其纳入医疗器械立法2003.12.7该指令上升到法律强制性要求层面指令中对溯源性的要求:
校准物质和或质控物质定值的溯源性必须通过已有的高一级的参考方法和或参考物质予以保证。
欧盟参考物质与测量研究所(InstituteforReferenceMaterialsandMeasurements,IRMM):
欧洲的主要标准物质生产者研制了很多标准物质,包括:
纯物质、溶液标准物质和基体标准物质研制的标准物质也进一步支持了欧盟IVD溯源指令的实施,为相关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提供了保证,欧盟及美国,欧盟及美国,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ofStandardsandTechnology,NIST):
最早的标准物质研究机构目前生产的包括临床标准物质(冰冻人血清/冻干人尿中的无机成分)、代谢物标准物质(尿酸、肌酐、激素、维生素等小分子代谢物)、多肽蛋白质类标准物质(人血管紧张素I、牛血清白蛋白等)和纯度标准物质等。
国内研究概况,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临床检验标准物质前期以无机成分、微量元素为主;后期开始研制有机分子的标准物质;2005年前后开始研制核酸、蛋白等生物大分子的标准物质目前基本相应的建立了生物化学检测、免疫学检测、核酸检测、血液体液检测等几大类参考物质为我国IVD的量值溯源和检测结果一致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国内临床化学参考物质研制情况,小部分可以溯源到SI单位,主要为小分子化合物对于蛋白质大分子,由于结构复杂,定值难度大,有少数可溯源到SI,如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等具有良好互换性的血清基质标准物质包括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制的:
冰冻人血清中的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等在检验医学溯源联合委员会(TheJointCommitteeforTraceabilityinLaboratoryMedicine,JCTLM)公布的列表中我国临床化学参考物质已初具规模,国际检验医学溯源联合委员会,JCTLM,国际计量局BIPM,国际临床化学与检验医学联合会IFCC,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国际检验医学溯源联合委员会,负责评定国际参考物质和参考测量程序,评价依据:
ISO17511、ISO15193、ISO15194、ISO18153、ISO/IEC17025和ISO15195:
2003,JCTLM,工作组1,评价候选的参考物质和参考测量程序,工作组2,评价候选的参考测量实验室,国内参考方法研究情况,目前我国对于血清中小分子的测量已建立较完善的参考方法体系,如: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血清中电解质采用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ID-LC/MS/MS)测定血清中的有机小分子葡萄糖、尿酸和肌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或ID-LC/MS/MS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
国内参考方法研究情况,蛋白质大分子检测方法,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比浊法,化学发光免疫检测,公认准确:
同位素稀释质谱法,国内参考方法研究情况,建立重复性好、准确并可靠的方法基质效应、丰度低、酶切不完全和富集难度大等难点,国内参考实验室发展情况,目前列入JCTLM列表中的参考实验室:
四川迈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宁波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航天总医院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国内参考实验室发展情况,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定委员会(CNAS)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NIM)、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NCCL)、北京医疗器械测试研究所(BIMT)合作开展了全国医学参考测量能力验证计划(EQARL),涵盖了国内的主要参考测量服务2007.6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定委员会(CNAS)共同成立了全国临床医学计量技术委员会(CJCTLM),通过加强与JCTLM的合作在国内推广测量结果可追溯性概念,国内标准物质的主要溯源体系,以参考方法或决定性方法和标准物质为主要溯源体系的标准物质,小分子化合物类标准物质,代谢产物/底物类,离子类、非肽,激素类,维生素、微量营养素类,酶学、血液学标准物质,酶、其他蛋白,国内标准物质的主要溯源体系,小分子化合物类标准物质:
一般基于仪器分析原理,主要有:
同位素稀释质谱法(IDMS)、分光光度法及拉曼光谱法等,其中同位素稀释质谱法是国际物质的量咨询委员会认定的基准测量方法,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可准确测定小分子化合物的最可靠的分析原理之一。
同位素稀释质谱法与色谱结合使用在建立代谢产物/底物类检测的参考方法中应用较广,比如:
肌酐、尿素、尿酸、葡萄糖等,已建立同位素稀释质谱参考方法,并且相应的已研制完成多项国家一级、二级标准物质。
考虑到互通性,这些标准物质一般采用公认无基质效应的新鲜冰冻人血清。
国内标准物质的主要溯源体系,制备,采集健康志愿者的血清按照性别及胆固醇水平制备不同浓度的混合血清池,过滤分装,检验,均匀性稳定性,定值,采用已建立的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参考方法,测定结果均可溯源至国际单位评价互通性和适用性,示例:
国内标准物质的主要溯源体系,示例:
在测定血清钙等离子类项目时,通常需要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coupledplasmamassspectrometry,ICPMS),不过国内已有实验室在英国政府化学家实验室同位素稀释法原理基础上建立了反应池两步同位素稀释质谱法测定血清总钙的参考方法,大幅降低了实验对仪器性能的要求。
国内标准物质的主要溯源体系,酶学标准物质:
酶催化浓度测量是活性测量,其测定结果依赖于测量过程。
目前我国已有多家实验室建立了酶学参考方法并通过了酶学参考实验室的认证。
酶学标准物质也采用了人源血清标本,相应的人血清中乳酸脱氢酶活性浓度标准物质,冰冻人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复合酶类催化活性浓度一级、二级标准物质也已制备完毕。
国内多家实验室也参加了由IFCC组织的参考实验室室间比对,各种酶室间变异及小组均值与国外实验室网络相比没有明显差别,血液类标准物质:
国内实验室在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委员的指导下,也相应建立了血细胞分析的参考方法,并与国外参考实验室长期进行高频率的结果比对。
为解决血细胞分析检测结果的溯源问题,国内也以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nternationalcouncilforstandardizationinhaematology,ICSH)发布的参考方法为溯源标准研制出血细胞分析国家一级、二级标准物质,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和血小板计数,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国家一级、二级标准物质等。
国内标准物质的主要溯源体系,国内标准物质的主要溯源体系,采用多中心合作标定、一致化或类似一致化溯源体系的标准物质,免疫学标准物质,核酸标准物质,国内标准物质的主要溯源体系,示例: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chorionicgonadotropin,HCG)标准物质:
在妊娠和滋养叶细胞疾病的妇女血清中,发现有多种具有免疫活性的HCG分子形式,他们包括完整HCG、脱羧基末端的HCG、HCG核心片段、缺刻HCG(NickedHCG)、HCG糖变异体、游离HCG和游离HCG,对于参考方法溯源体系来说HCG分子则是定义不明确的分子。
国内标准物质的主要溯源体系,制备:
精确量取来源于妊娠妇女尿液的高纯HCG原料、人血白蛋白和海藻糖,加入至磷酸缓冲液(0.05mol/L,pH=7.4)内,无菌过滤后分装,再冻干制备成HCG国家标准品候选品采用9个厂家10种HCG检测试剂盒(包括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发光法、磁微粒分离酶联免疫法、酶联免疫法、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等)进行协作标定,同时对候选品的瓶间精密度、稳定性进同时对候选品的瓶间精密度、稳定性进行分析。
国内标准物质的主要溯源体系,肿瘤标志物类/感染性疾病抗原抗体的标准物质:
国内也主要采用纯品或血清样本联合定值,并且大多溯源到NIBSC研制的国际标准物质。
例如甲胎蛋白等就是使用高纯原料通过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法等不同方法进行联合定值,溯源到国际标准品,其目的主要为试剂盒注册检验及市场流通监管,也有助于生产企业对其产品进行量值溯源。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梅毒螺旋体抗体等是采用血清标准物质与国际标准品比对进行定值。
国内标准物质的主要溯源体系,肿瘤标志物类/感染性疾病抗原抗体的标准物质:
传染病体外诊断试剂标准物质一般由阳性参考品、阴性参考品、最低检出量参考品、精密性参考品及定量参考品等组成。
国内目前已经研制的风疹病毒IgM抗体,丙型肝炎抗体,巨细胞病毒IgG、IgM抗体等多种标准品和参考盘等,大多是通过试剂盒筛选出阳性和阴性血清,再根据预设的性能指标制备参考盘,用于全面控制诊断试剂的质量,主要控制试剂的特异性、灵敏度、精密度及定量试剂的准确性等。
国内标准物质的主要溯源体系,不同检测原理、样本基质、检测病毒基因变异、基因多态性等,准确度、量值、灵敏度及特异性等,难点,差异,国内标准物质的主要溯源体系,紫外分光光度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脱氧单磷酸核苷定量的同位素稀释质谱法,数字PCR方法,同位素定量方法,荧光染料法,国内标准物质的主要溯源体系,国内在研制核酸标准物质的成果:
早期研制的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血清标准物质、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血清标准物质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二级标准物质,其量值可溯源到第一代国际标准品。
人脲原体核酸检测国家参考品,人乳头瘤病毒全基因组基因分型国家参考品等的建立也对相应检测项目进行了规范。
国内已发布的核酸标准物质还包括乙型肝炎分型、丙型肝炎分型、人免疫缺陷病毒1、人免疫缺陷病毒1分型、人免疫缺陷病毒2、沙眼衣原体、禽流感H7N9、结核分枝杆菌,EB病毒等。
大部分是用接近天然基体的生物材料制备而成。
目前国内也有实验室采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基于MS2噬菌体衣壳蛋白包装外源RNA的病毒样颗粒,研制无生物传染危险性且稳定的RNA病毒核酸质控品和标准物质。
国内标准物质的主要溯源体系,母亲外周血中胎儿游离DNA的含量胎儿三体的不同类型(如标准三体嵌合体以及平衡易位突变等)对结果的影响DNA序列差异对结果的影响特别是高GC含量序列对结果的影响小片段DNA分子在分离纯化中的片段筛选文库构建中的偏移测序文库的库容和量在软件分析中采用的算法主要基于的统计学原理在结果分析中原始数据是否符合统计学要求参考数据库的建立,国内标准物质的主要溯源体系,针对性的设计了参考盘:
数据量控制参考品阳性参考品微缺失微重复参考品嵌合体参考品检测限参考品阴性参考品等,国内外相关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StandardizationOrganization,ISO)相继起草了相关的标准,包括:
ISO17511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ISO18153体外诊断医疗器械:
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
酶催化浓度校准物质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国内进行了转化:
GB/T21415-2008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YY/T0638-2008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物质中酶催化浓度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目录,国内外体外诊断试剂溯源的发展现状校准品/参考品溯源/赋值基本程序有关溯源/赋值的管理要求,制造商:
质量体系失效,实验室:
IVD检查失效,医生:
医学诊断失效,患者:
损伤/死亡,IVD产品失效,不正确延误的,检测结果,不正确/延误的医学治疗,危险源/,量值溯源的意义,量值溯源的意义,ISO17511:
2003/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术语(VIM)中对计量学溯源的解释:
通过一条已知不确定度的不间断比较链,使检测结果或标准值与规定的参考,通常是国家或国际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ISO17511:
2003规定:
实现溯源性的基础是参考系统,即参考测量程序、参考物质和参考测量实验室和(或)参考测量实验室网络;样品检测结果的溯源性是通过参考物质和参考测量程序的比较来实现。
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指令(IVDD98/79/EC)要求:
校准物和(或)质控物的定值,必须通过现有较高级别的参考测量程序和(或)参考物质保证其溯源性。
量值溯源的意义,确保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标准化可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比性,溯源性概念的实施是实现标准化的重要策略,量值溯源的基本程序,计量学溯源的目的:
应是使经校准的常规测量程序所得的结果,按现有校准等级最高水平所得值表示。
应在开始进行最终测量前建立计量学溯源链,并以相反方向的降序校准等级,即从计量最高参考到终端用户结果进行描述。
量值溯源的基本程序,需要明确:
校准等级的每一水平应是一个测量程序或测量标准,测量标准指测量系统或起校准品功能的参考物质。
给定的有赋值的测量标准,应通过传递方案中指定的测量程序,校准下一级较低水平的测量标准。
在给定水平为某测量标准所赋的值应带有测量不确定度,此不确定度应包括所有较高水平校准等级的测量标准和测量程序连续传递的不确定度分量。
制造商对计量学溯源链的说明应始于制造商产品校准品的值,止于制造商所使用的计量上最高参考标准,此参考标准的不确定度应包括所有更高计量水平的合成不确定度。
量值溯源的基本程序,以计量上可溯源至SI的给定校准等级为例,明确若干概念:
测量的SI单位,在计量上应尽可能追溯至SI单位,无论是基本单位或导出单位,例如:
摩尔、千克、摩尔立方米等。
一级参考测量程序应以已证实具有分析特异性的测量原理为依据,具有低的测量不确定度。
一般由国际或国家计量机构或国际科学组织批准,实施该测量程序的实验室宜经权威机构认可。
一级校准品是具有最小测量不确定度的测量单位的实物体现,应直接用一级参考测量程序赋值,一级校准品一般是高纯度的、物理化学性质明确的分析物,经过稳定性和组成完整性检验,并附有证书。
量值溯源的基本程序,二级参考测量程序应是一或多个一级校准品校准的测量系统,可以由国家计量机构、或经权威认可机构认可的参考测量实验室内建立二级参考测量程序,其测量原理可以不同于一级参考测量程序。
二级校准品应由一或多个二级参考测量程序为之赋值,通常附有证书。
可以是具有基质的物质,使其相似于终端用户常规测量程序所测量的人体来源的样品。
量值溯源的基本程序,制造商选定测量程序应是一或多个现有的一级或二级校准品校准的测量系统,可以是二级参考测量程序。
制造商工作校准品应由一或多个制造商选定测量程序赋值。
此校准品有时称为“制造商主校准品”(或内部校准品),应证明该校准物质在制造商选定测量程序及被校准的测量程序间有互换性,可以是具有基质的物质。
制造商常设测量程序应是由一或多个制造商工作校准品或更高级的校准品校准、并己验证了分析特异性的测量程序。
宜通过诸如大量的重复测定和较严格的控制系统等措施来实现较低的测量不确定度。
量值溯源的基本程序,制造商产品校准品应由制造商常设测量程序赋值,用于终端用户常规测量程序的校准,可以是具有基质的物质。
终端用户常规测量程序应是由一个或多个制造商的产品校准品进行校准的测量系统,常由制造商提供。
量值溯源的基本程序,材料来源,公认水平,制备,聚集状态,基质,预期用途,发布权威机构证书情况分析物分子形式物相,量值溯源的基本程序,建立计量溯源时需考虑:
人体样品中分析物定义不充分技术上难以获取指定化学化合物的超纯物质。
校准品中分析物的非均一性(异构体、衍生物),难以阐明其物理化学性质,如酶、抗体、糖蛋白等情况。
测量程序对给定校准品中的分析物有不同的特异性和选择性,是免疫分析程序中的典型问题,不同程序中所用的抗体可能对被测抗原表型的反应活性不同,或作为试剂的抗原可能对被测抗体的反应活性不同。
量值溯源的基本程序,测量的各人体样品中分析物和校准品分析物间有微小不均一性,如用白蛋白溶液校准双缩脲反应测量血清中的(总)蛋白浓度;免疫化学测量血清铁蛋白浓度时,因分析物的微小不均一性,不同的单克隆抗体对各个异构体的识别程度不同。
人体样品基质与校准品基质不同。
校准品具有不适宜的“替代分析物”。
样品及分析物在测量过程中的物理或化学修饰,如由变性引起的修饰。
量值溯源的基本程序,天然人体样品组,二级校准品,制造商选定测量程序,制造商工作校准品,制造商工作校准品,制造商常设测量程序,制造商产品校准品,如果通过分析物和基质的相应组成来保证在分析物水平处的互换性,则这些样品组应覆盖实际测量区间。
应使用较高水平的测量程序为每个样品赋值和确定不确定度。
为确保计量上的溯源性,制造商工作校准品应另外选择更高水平的测量程序(如用于为人体样品组赋值的测量程序)进行测量,有助于评价制造商选定测量程序的分析特异性,能够评估工作校准品的互换性。
量值溯源的基本程序,校准品具有赋值和已知的测量不确定度用于校准某一测量系统,从而建立此系统测量结果的计量溯源性,正确度控制品,应有已知的、不超过产品校准品的测量不确定度用于评估测量偏倚,给定的参考物质在一个给定的测量系统中只能用作校准品或控制物质,不能兼用。
量值溯源的基本程序,选择参考物质(稳定性和互换性的依据),选择测量程序(仪器设备的的依据),相应的统计学方法,基质效应和对分析物修饰的评估。
校准传递方案,量值溯源的基本程序,测量结果能在计量上溯源到SI:
具有级参考测量程序和一级校准品制造商工作校准品的赋值有两种方法
(1)称取一级校准品形式的被测物和称取基质
(2)用一级或二级参考测量程序进行测量例如电解质、代谢物、甾体激素及甲状腺激素等,量值溯源的基本程序,有国际约定参考测量程序(非一级和国际约定校准品:
制造商工作校准品的赋值有两种方法
(1)称取国际校准品形式的被测物和称取基质
(2)用制造商选定参考测量程序进行测量例如糖化血红蛋白等,量值溯源的基本程序,具有国际约定参考测量程序(非级),无国际约定校准品:
制造商工作校准品由国际参考测量程序赋值例如HDL胆固醇、血细胞和某些凝血因子这类组分,量值溯源的基本程序,具有国际约定校准品(非一级,但无国际约定参考测量程序:
国际约定校准品,用国际公认方法赋值,其单位有时是规定的非SI(如WHO国际单位制造商工作校准品的赋值有两种方法
(1)称取国际校准品形式的被测物和称取基质
(2)用制造商选定参考测量程序进行测量例如B型肝炎表面抗原(ad亚型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其抗体这类组分,量值溯源的基本程序,具有制造商选定测量程序,但既无国际约定参考测量程序,也无国际约定校准品:
适用于如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肿瘤标记物如癌抗原125(CA125)、衣原体抗体等分析物,量值溯源的基本程序,用高一级参考物质或参考测量系统,直接给厂商的校准品进行定值,以此传递量值,直接赋值法,用选定参考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对厂商校准品的定值进行回归调整。
最终再与参考值进行比对,当斜率接近于1,截距接近于0,即表示厂商检测系统可以溯源至参考测量系统,比对法,量值溯源的基本程序,测量不确定度的表达:
测量不确定度简称不确定度,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和参考物质有关的每个可测量的赋值,应用适当的术语表达测量不确定度。
宜遵循“测量不确定度表达指南”中的原则,需说明代表参考物质特性的可测量的赋值y及其扩展不确定度U或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y),如描述为:
(y的数字值土U的数字值)单位,U=u,(y)h,包含因子k=2,置信水平约95。
量值溯源的基本程序,GB/T21415(ISO17511)体外诊断试剂校准品和质控品的计量学溯源规定:
“制造厂商的计量学溯源责任从产品校准品的定值,到二级参考物质或二级参考测量程序”。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厂商通过校准品的逐级量值传递,直至医院患者样本,应保证包括检验试剂、检验仪器、校准品、样本这一固定的检测系统可以稳定地、持续地输出检测结果,保证检测系统的量值溯源性,临床结果的计量学溯源性。
量值溯源的基本程序,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基本流程:
确定被测量目标的不确定度,如校准品的测量不确定度范围,根据检测项目定为各自浓度的15识别不确定度来源确定评估方案:
(1)校准品的定值过程,包含仪器与试剂的精密度、上一级校准品的不确定度、校准品的复溶或修正等
(2)校准品均匀性,包含瓶间均匀性与瓶内均匀性(3)校准品稳定性量化不确定度分量:
根据指定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案,分别计算不确定度分量,规定每一等级校准品的目标不确定度,被测量的目标不确定度需要满足终端客户的临床需求,量值溯源的基本程序,计量上可溯源校准应具备以下条件:
参考测量程序和常规测量程序测量相同的量所有有关的人体样品,具有相同的常规程序测量结果与较高等级测量程序测量结果间的数学关系用参考程序和常规程序测量某一给定校准品的被测量时所得测量结果的数学关系,与用这些程序测量常规人体样品时测量结果的数学关系一致(参考物质的互换性),量值溯源的基本程序,参考测量程序常规测量程序制造商工作校准品相关的人体样品,如果参考测量程序的结果和常规测量程序的结果的数学关系,对人体样品和制造商工作校准品无明显差别,则可以证明校准品的互换性,参考测量程序常规测量程序,一组实际样品,对于进一步分装的或后续生产的批次,如果产品校准品各部分间的均一性和稳定性得到足够的证明,可以在最初进行全面验证后,减少对后续部分的验证。
量值溯源的基本程序,可溯源的确认过程中需关注:
样品应是原始的、最好来自各个单一供体的、未添加任何物质的人体样品,它们的值应尽可能分布于被测量特定的测量区间的整个范围应对每个样品用参考和校准的常规程序进行重复测量。
为达到计量学溯源性,常规程序的结果应与参考程序的结果相关,如一定的概率下线性回归的斜率为1、截距为零如果使用人体样品组作为制造商产品校准品赋值过程的一部分,这组人体样品不应再用于确认计量溯源性,量值溯源的基本程序,对一个酶被测量进行说明时不仅有量的类型(如酶催化的浓度)、酶和系统的名称,还需包括特定的测量程序及测量反应中的指示成分,量值溯源的基本程序,酶的一级参考测量程序需明确:
底物的种类及其浓度激活剂及其浓度催化反应的方向指示成分缓冲体系及PH温度预温时间反应启动物质延迟时间反应时间,对程序的依赖性,生物参考区间的多样性,酶测量的标准化意义,量值溯源的基本程序,常规只应用每个酶的推荐或标准化测量程序:
众多推荐程序缺乏一致意见,常规使用时绝对的依从性不强不利于分析和技术上的进步对自动化存在不适合,使用经选定参考测量程序赋值的可互换的酶校准物质,对一个或多个常规测量程序进行校准:
缺乏具有合适基质的稳定酶参考物质作为校准品候选酶校准品与人体样本中的分析物酶存在差异,如同工酶酶校准品和含有分析物酶的患者样本,在校准(参考)程序和被校准(常规)程序之间缺乏稳定的程序间比值(即互换性),量值溯源的基本程序,对建立较高等级的酶参考物质或测量系统的要求:
校准品宜稳定内含的分析物酶在其基质中的催化特性应和常规样品中分析物酶的催化特性接近测量系统自身对于目标酶的催化活性应具有相同的特异性,目录,国内外体外诊断试剂溯源的发展现状校准品/参考品溯源/赋值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