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及其评价》PPT课件.ppt

上传人:zf 文档编号:30840718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7.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资源及其评价》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自然资源及其评价》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自然资源及其评价》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自然资源及其评价》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自然资源及其评价》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资源及其评价》PPT课件.ppt

《《自然资源及其评价》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资源及其评价》PPT课件.ppt(10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资源及其评价》PPT课件.ppt

第一节土地资源及其评价第二节气候资源及其评价第三节水资源及其评价第四节矿产资源及其评价第五节风景旅游资源与评价,第九章自然资源及其评价,资源,是相对于人类的一种价值概念。

通俗地说,是对人有用的东西。

它属于物质的价值,而不完全是物质的性质。

然而要了解物质的价值,又往往是从物质的性质开始的。

由于资源开发的层次性,所以每个层次的开发都有相对应的资源,越高层次开发的资源属性与本来的面目差异越大。

第一节土地资源及其评价,LUCC,一、土地与土地资源,

(一)土地,土地是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下的产物,它占据着三维空间,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贯穿着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交流过程。

表现为复杂的开放系统。

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landuse/coverchange),土地利用在地理学上的意义1.直接反映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2.直接反映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3.人地系统动力学过程研究的核心,

(二)土地资源属性,

(1)土地资源具有自然生产能力,可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农产品、畜产品、林副产品并提供人类生息的空间场所。

(2)土地资源具有稳定性和可更新性。

(3)土地资源具有空间分布的地域性和面积的有限性。

土地资源评价,(7)土地资源具有承载能力。

土地生产率不能无限制地提高,土地的承载能力(包括农作物的数量及人口容量)总是有限的。

(6)土地资源具有自然与经济的统一性。

(5)土地资源是特殊的生产资料。

任何部门的生产过程都离不开土地。

(4)土地资源具有时间的变化性。

土地资源评价,二.中国土地利用基本特点,中国土地利用,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一)土地辽阔,类型多样,

(二)山地多,平地少,中国土地总面积约960104km2。

南北长约5500km,跨49个纬度,包括9个热量带,东西宽5000余千米,跨62个经度,包括4个水分区。

由于土地的水热条件组合的差异和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悠久的农业历史,多样的土地利用方式,形成了我国极其多种多样的土地资源类型,有利于农、林、牧、副、渔生产的发展。

中国山地、丘陵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2/3,平地占1/3。

山地是中国主要的林牧业生产基地,尤其中国南方亚热带、热带山地,生物资源丰富,土地生产能力高,非常适宜于林木生长与土特产品的多种经营。

西北地区的山地是中国主要牧场,而且又是平原地区农业灌溉水源的集水区,在农业自然资源组成中和农业生产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土地资源评价,中国土地资源,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出版社。

略作整理,中国耕地面积约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居世界第4位;天然草地为世界草地总面积的9.5,仅次于澳大利亚,居世界第2位;有林地面积约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3.0,居世界第5位。

后备资源不足.,(三)土地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少,后备耕地资源不足,土地资源评价,林地25.51亿亩占土地17.9%(美国32%)一、二等地占林地90后备耕地17占土地12.59,草地57.04亿亩占土地40.1%(美国33%)二、三等地占草地88后备耕地3.98占土地2.79,难用地29.01亿亩占土地20.4%(美国4%),净耕地20.86亿亩占土地14.6%(美国25%)一、二等地占耕地75后备耕地5.09占土地3.5,土地资源评价,(四)部分地区土地资源质量不高,土地退化现象严重,中国山地多,平地少,干旱区与高寒区面积大,无效土地资源比重大,可供农林牧使用的土地不超过70;水土资源不匹配,旱涝灾害频繁;土地退化严重,仅土壤侵蚀与沙化的土地就占国土总面积的22;退化草地占北方天然草地资源的28。

土地资源评价,(五)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能力的地区差别显著,中国土地划分为三大区域,东南季风区,水热丰富,雨热同季,土壤肥沃,生物多样,土地生产能力较高,集中了全国87的生物生产量和92左右的耕地、林地,95左右农业人口和农业总产值,是中国重要的农区和林区,而且也是畜牧业比重较大的地区。

土地资源评价,(六)人口不断增长,土地资源日益短缺,西北内陆区,光照充足,热量也较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少,沙漠、戈壁、盐碱地面积大,其中东半部为草原与荒漠草原,西半部为极端干旱荒漠,无灌溉即无农业,草地多,耕地、林地少,土地自然生产能力低。

青藏高原区,大部分海拔在3000m以上,日照虽充足,但热量不足,高而寒冷,土地生产能力低,而且不易被利用。

三、土地资源结构:

数量与质量评价,表2-2全国主要土地利用种类面积统计表,

(一)耕地资源,我国大陆目前实有耕地面积在1.33108hm2左右。

图2-20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比重,分布,数量,在耕地结构中:

水田占23.7;水浇地占17.2;雨养旱地约占59;灌溉地占总耕地40.9。

土地资源评价,质量,我国无限制、质量好的一等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41.33;有一定限制、质量中等的二等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34.55;有较大限制、质量差的三等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20.47;不宜农业耕种的耕地507104hm2,占总耕地面积的3.65;中、下等耕地共约占58.67。

耕地质量不算好。

受各种因素限制的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59.6。

其中:

以侵蚀为主要威胁的耕地占8.6;坡度限制而有潜在侵蚀威胁的耕地占11.38;受洪涝限制的耕地约占总耕地面积的9.19;盐碱限制的耕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6.62;土质过黏、过砂的限制占耕地总面积的10.07;薄土层耕地占3.46;裸岩出露的耕地约占0.36。

限制,

(二)后备耕地资源,数量,我国后备耕地资源数量少、质量差,分布上西北部多于东南部。

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为3533104hm2;,尚有可供开垦农用的海涂资源约100104hm2。

从社会经济条件看,后备耕地集中分布在人口稀少、交通不便、少数民族聚居、开发历史短、经济发展相对欠发达的边远地区,尤其牧业比重大的地区。

从热量条件看,后备耕地大部分分布在北纬4050的温带地区,约占全国总量的62。

暖温带地区次之,占21。

从水分条件看,后备耕地主要集中在年降水量小于400mm、干燥度大于1.5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三)林地资源,数量,我国林地资源相对数量不大,覆盖率低,分布不均,后备资源丰富,潜力大。

我国大陆有林地面积约1.87108hm2,森林覆盖率为16.55。

质量,一等林地面积约占全国林地总面积的65;二等林地面积约占全国林地总面积的27。

后备,后备林地资源90以上集中分布在东半部,其中南方地区包括西南、华南和江南的丘陵山区约占58;东北与内蒙古东部约占28;黄土高原约占5。

(四)草地资源,数量,我国草地资源约4108hm2,其中天然草地面积约3.92108hm2,可利用草地3.12108hm2。

我国草地资源面积大,类型多,但质量较低,主要集中于西半部。

一等草地面积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12.85,以草甸草原与草原为主;二等草地面积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38.93,以荒漠草原类型为主;三等草地面积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47.86,以荒漠、沙生、盐生、沼泽和南方灌丛草地等类型为主。

不宜牧草地约占0.36。

(五)内陆水域与沼泽,中国内陆水域总面积为2660104hm2。

其中:

江河面积为1200104hm2,约占总水域面积的45;湖泊面积为800104hm2,约占总水域面积的30;水渠池塘、水库面积为666104hm2,约占淡水水域的25。

中国海洋水域面积为4.73108hm2。

其中水深小于200m的大陆架为1.5108hm2,占海洋水域的31.7,其中:

海岸带面积1400104hm2;沿海滩涂面积130104200104hm2;可养殖水面近5104hm2。

中国沼泽面积约1000104hm2。

分布在东部地区为750104hm2,其中东北地区约500104hm2;分布在西部地区为250104hm2,其中青藏高原约占80%,北疆山地约占20%。

土地资源评价,深圳市81-88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小资料,深圳市88-94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深圳市2000、2005、2010的土地利用预测图,水土流失、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生活垃圾、农药化肥残渣,返回目录,本节完!

中国水资源,第二节气候资源及其评价,一、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季风气候明显,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的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大陆性气候强,影响的范围广,冬夏两季的平均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国家或地区有较大差异,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

气候类型多样,不仅地处温带、亚热带、热带各种气候带,而且由于地形崎岖,往往在不同范围内形成不同尺度的气候差异。

水热同期,利于农牧业生产,但气候的稳定性差,旱涝、低温、冻害、台风、冰雹等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影响范围广,防灾减灾的任务繁重。

(一)气候基本特点,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演变趋向,(三)水热条件特点,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南部,东半部属于大陆东岸的季风气候,西北部深入大陆腹地,属于干旱气候,西南部为高度超过3000m的青藏高原,具有高原气候的特点。

我国从赤道带,经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中温带,直到寒温带,具有纬度地带性差别,特别是东部表现更为明显,温度基本上自南向北降低。

季风的更替使这种温度变化表现更为复杂。

三大气候区,大部分地区雨热同季,温度自南向北降低,冬冷夏热,南北温差冬季远大于夏季,图2-6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我国冬季气温低,南北温度差异大。

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区最冷的地方。

与同纬度地区的平均气温相比,东北偏低1418;黄河中下游偏低1014;长江以南偏低8;华南沿海偏低5上下。

图2-7中国7月平均气温图,夏季全国气温普遍升高。

南北之间的温度差远小于冬季。

除青藏高原地区外,全国各地极端最高气温都在35以上,平均气温比同纬度均温偏高1.32.5。

因此,我国夏季温度与同纬度地区的差值比冬季时要小得多。

图2-8中国气温年较差,全国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仅华南地区长夏无冬,大、小兴安岭和青藏高原等地无夏,藏北地区西部全年皆冬,云南中部四季如春。

广大四季分明的地区,位置越北,春秋季节越短。

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从东、南两个方向向西北内陆减少,等雨量线走向大致为东北西南向。

图2-9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全国平均:

648mm以旱轴为中心:

向东南504000mm(80倍)向西北50400mm(8倍)三条重要等值线:

800mm400mm250mm,冬末春初(2月份)南北方气流交汇于南岭一带,形成具有稳定降水的准静止锋,使粤北和南岭发生低温阴雨。

34月准静止锋跃迁至温州和南岭北面的江南丘陵一带,并可波及长江中下游两岸,形成这一带的春季连绵阴雨。

6月中旬开始,准静止锋迅速移至长江中下游平原,形成梅雨。

7月中旬以后,锋面又跃进到淮河平原和鄂西北山地,在这些地方形成较短期的阴雨。

自此以后,雨带移至北方,具有过境锋性质,形成北方的夏末秋初雨季,不具有连阴雨特点。

7月中旬开始,江南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下,东南沿海因常受台风侵袭,降水相当丰富,而江南丘陵出现伏旱,形成短期的旱季。

降水的季节分配和雨型关系密切,华北为“春旱夏雨型”,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春雨、梅雨、伏旱型”,青海南部、西藏东部、四川西部和云南大部及华南为“冬春旱夏秋雨型”,青藏高原西部为“夏雨集中型”,湖北西部、四川盆地和贵州大部地区为“全年多雨型”,东北东部地区为“夏秋雨型”,西北内陆为“全年干旱型”。

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冬季干旱少雨,夏季雨量充沛,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图2-10中国年降水量变率,降水量愈大,变率愈小;降水量愈小,变率愈大。

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干季,降水变率大;湿润地区的雨季,降水变率小;极锋气旋性降水的区域、季节,降水变率小。

图2-11中国干燥度等值线,干湿状况的综合特征干燥度,干燥度:

4,干旱,三、对我国气候的评价,我国气候类型多样,具有适于不同种植制度的气候资源。

地处温带地区的我国东部,在作物生长季节,水、热、太阳辐射的高值期重合,使这里的夏季具有亚热带的气候特点,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单季作物的种植线比同纬度其他国家或地区普遍偏北。

例如,水稻生长可以达到黑龙江省的北部,棉花种植可以达到新疆北纬45,是世界水稻、棉花分布的最北位置。

(一)亚热带光、热、水条件优越,

(二)温带光、热、水组合优越,从世界范围看,在北纬2030的亚热带光、热资源丰富,但降水稀少,形成著名的回归干旱带。

在这一地带只有我国南方、印度恒河流域等地区气候湿润,成为文化起源久远、农业发达的地区。

0积温40004200为一熟带和二熟带的分界线;0积温59006100为二熟带与三熟带的分界线。

(三)种植制度具有多样性,图2-15日平均温0的积温分布,图2-16日平均温10的积温分布,10积温36004800地区是小麦、玉米两熟为主的地区;10积温50005500可成为双季稻三熟地区。

(五)冬季气温偏低,全国山地县约占68.7,山区耕地约占全国耕地的40,山区林地占全国林地面积的90,山区草场占全国草场面积的54。

山区由于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综合影响,形成了复杂的立体气候。

东北北部1月平均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平均偏低1418,黄河流域偏低1014。

冬季气温偏低,不利于多年生作物越冬。

我国气候年际间变化大,旱涝、低温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是造成农业大幅度减产的重要因素。

据估计,平均每年因气候灾害减产达150108kg以上,重灾年份甚至可达300108kg左右。

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和最大可能地防御、减轻气候灾害是重要的任务。

(六)旱涝灾害频繁发生,(四)山区气候条件复杂,具有山区立体农业的分层布局,第三节水资源及其开发评价,一、水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五、21世纪中国水资源需求分析,四、中国水资源开发潜力,三、水资源的特点与评价,二、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一、水资源的数量与质量,

(一)降水资源,水资源由天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三部分组成。

中国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61889108m3;年平均降水量648mm,低于世界大陆平均水平(834mm);降水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

(二)地表水资源,1、中国江河众多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5万多条;流域面积在1000km2以上的河流有1500多条。

2、外流流域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64,内陆流域约占36,图2-21中国水系流域分布图,从河流的分布看,长江、珠江、淮河、黄河、海河、辽河、松花江、雅鲁藏布江等8大江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6980108m3,占全国年径流量的62.6。

3、中国河流平均年径流量为27115108m3,平均径流深为284mm,图2-22中国多年平均径流深图,资料来源:

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中国水资源利用.水利电力出版社,1989。

4、中国河川径流分布不均,表2-3中国河川径流分布,冰川总面积约58500km2,总储水量约51000108m3。

冰川年融水径流量仅560108m3,约占全国年径流总量的2。

5、湖泊多与外流河相通,可互济水量,6、冰川是西部河流的补给来源之一,表2-4西部省区山岳冰川融水径流分布,湖泊总面积7l787km2,占陆地总面积的0.8左右;总储水量约7090108m3,其中淡水湖泊约占总储量的1/3,水面积大于1km2的湖泊约有2300个。

(三)地下水资源,地下水类型,松散沉积物孔隙水主要分布于中生代以来陷落的,具有巨厚疏松沉积的构造盆地地区。

岩溶裂隙溶洞水主要分布于碳酸盐岩层分布区。

基岩裂隙水分布较广泛,北方地区侵入岩裂隙水分布面积大。

南方地区除东部沿海丘陵地区分布比较广泛外,其余地区均呈零星分布。

冻土孔隙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北端、阿尔泰山地等纬度较高,或纬度不高但地势特高,气候寒冷有冻土层分布的地区。

从地下水化学类型看,我国浅层地下水以淡水为主,矿化度小于1g/L,属重碳酸盐水。

矿化度110g/L的咸性地下水,主要分布于昆仑山秦岭一线以北的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气候区。

由东向西,矿化度逐渐增大,由重碳酸盐、硫酸盐钠质水向氯化物钠质水转化。

在东部滨海平原地带,直接受海水影响,亦属氯化物钠质水。

地下水分布,山丘区计算面积679.1104km2,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6762108m3;平原区计算面积198.4104km2,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873.4108m3,扣除重复计算量347.7108m3以后,全国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为8287.7108m3。

地下水数量,图2-23中国地下水类型图,(四)水资源总量,平均产水模数为29.46104m3/km2,其中北方5区平均产水模数为8.8104m3/km2,相当全国平均值的约30,南方4区平均产水模数为65.4104m3/km2,为北方的7.4倍。

中国陆地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约6.1108m3,折合降水深648mm,其中:

56即3.4108m3通过地表蒸发返回到大气中;44即2.7108m3通过江河注入海洋。

全国多年平均年地表水资源量27115108m3;多年平均年地下水资源量8288108m3;扣除二者之间的重复计算量7279108m3。

全国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28124108m3。

表2-5全国分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五)泥沙,(六)天然水质,平均每年从山地、丘陵挟带的泥沙约35108t,其中:

外流河的输沙量约33108t,占全国总输沙量的94%;内陆河的输沙量约2108t,占全国的6。

外流河的大部分泥沙(占56)是由我国直接入海,12108t(约占36)沉积在中下游平原河道、湖泊水库和灌区内。

黄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108t;长江的输沙量达5108t。

河水矿化度和总硬度最大的是黄河,矿化度为300500mg/L,总硬度一般为85110mg/L。

矿化度超过1000mg/L的高矿化度河水分布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3;总硬度超过200mg/L的极硬河水分布面积也仅占全国的12。

高矿化水及极硬水均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及黄土高原西北部的局部地区。

全国河水属重碳酸盐类的面积约占全国的78以上,氯化物和硫酸盐水占全国不到22。

大部分地区河水的总硬度不高,适于生活和工农业用水。

二、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丰水带:

年降水量大于1600mm,径流深大于900mm。

多水带:

年降水量8001600mm,径流深200900mm。

过渡带:

年降水量400800mm,径流深50200mm。

少水带:

年降水量200400mm,径流深1050mm。

缺水带:

年降水量小于200mm,径流深不足10mm。

(一)地区分布,中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总趋势和降水基本一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在同一地区内,山地的迎风坡是径流相对高值区,平原、盆地、山地背风坡则是径流相对低值区。

全国划分为五个不同地带,图2-24中国径流地带区划示意图,

(二)径流时程分配,受季风环流影响,我国大气降水和河川径流在时程分配上具有很大的不均衡性和不稳定性,年际和年内季节变化很大。

表2-6中国河川径流年际与年内分配,注:

Km值为年径流极值比,Cv值为径流变差系数,数值愈大,表明年际变化愈大。

河流降水补给条件,全国河川年径流季节分配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秦岭以南主要为雨水补给区,河川径流的季节变化主要受降水季节分配的影响,夏汛比较突出。

因流域的调节作用,河流多水季节一般比多雨季节滞后1个月左右。

东北地区、华北部分地区、黄河上游和西北一些河流,为雨水和冰雪融水补给区,有春、夏两次汛期,年径流过程呈双峰型。

但春汛水量不大,多数河流占年径流量的5左右,少数超过10。

西北内陆区的祁连山、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以及青藏高原部分河流,主要由山区降水与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径流的变化与气温有密切关系,有春汛、夏汛出现。

除了北方少数由暴雨形成的季节性河流外,几乎所有河流都有一定数量的地下水补给。

我国径流年内分配差别悬殊。

每年69月或58月为汛期,径流量一般占全年的6080,特别是78月,径流量往往占全年的40左右。

三、水资源的特点及评价,

(一)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但人均、地均拥有水量少,我国平均年径流总量为27115108m3,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6位。

约占全球河川径流量的5.8。

平均径流深为284mm,为世界平均值的90,低于印度尼西亚、日本、巴西、印度、美国和加拿大,居世界第7位。

因此,从世界范围看,我国河川径流总量还是比较丰富的。

按人口和耕地面积分配,水资源数量却极为有限。

我国每公顷耕地占有径流量为28320m3,仅为世界平均值的80。

平均每人年占有的径流量仅为2260m3,不到世界平均值的14。

年径流量仅及我国15的日本,人均占有的径流量却是我国的2倍。

可见,按人口和耕地平均拥有的水资源量相当紧缺,因此水资源是我国十分珍贵的自然资源。

(二)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旱涝灾害频繁,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南北相差悬殊。

从各省区看,最多的是西藏、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每年拥有的水资源量均在1800108m3以上,宁夏、天津、上海、北京、山西、河北、甘肃等省、市、区,每年拥有水资源量均在280108m3以下,以宁夏最低,年水资源量仅为10108m3。

水资源年际年内变化很大。

径流量逐年变化存在明显的丰、平、枯水年交替出现及连续数年为丰水段或枯水段的现象,使我国不断发生旱涝及连旱连涝现象,加重了水资源调节利用的困难。

我国南方月径流集中度一般为4050,北方为6070,最高的地区为山东和辽东半岛、东北内流区和新疆的阿尔泰山、昆仑山区,达70以上。

全国平均每年的水旱灾害面积约2670104hm2。

黄河、海河、淮河、长江、珠江、松花江、辽河等7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是洪涝灾害的主要发生地区。

(三)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矿产资源分布不匹配,北方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5强,但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5;南方片人口占全国的35,而水资源量为全国的45。

北方片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1127m3,仅为南方片人均量的1/3。

水资源与人口组合特点,图2-25各省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水资源与耕地组合特点,北方片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35,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5,平均每公顷水量只有9465m3;南方片耕地面积占全国的25,而水资源量却占全国的45,平均每公顷水量为28695m3。

每公顷耕地水量不足1500m3的15个省区中,北方占13个。

华北区耕地每公顷水量只有5646m3,目前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达70以上,水量不足是华北耕地生产能力提高的主要制约因素。

我国的可耕后备荒地主要集中在东北区与西北区,其开垦主要受当地水资源条件的制约。

水资源与矿产资源组合特点,北方矿多水少,南方矿少水多,如果按照探明的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计算,华北地区约占全国的41.2,而水资源仅占4.7;江南地区水资源占全国的42.6,而矿产资源仅占全国的10.2。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建立蓄水工程,修建水库,植树造林、建设梯田修建跨流域的引水工程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水的时间分配不均水的空间分布不均水资源有限及世界用水量的迅速增加水污染严重,跨流域调水线路,四、中国水资源开源潜力,图2-26区域水资源开源潜力关系图解,要切实地评价一个区域的水资源开源潜力,必须考虑气候、地点、时间、人口、区界和人类的干预能力。

河川径流的2/3为洪水径流,通常不能利用。

可供开源的水量主要是其余的13河川径流量,即稳定径流或基流。

稳定径流是河流的持续低水流量,主要由地下径流补给形成。

水库调蓄洪水有助于增加稳定径流量。

据估计,由于水库拦蓄洪水,天然基流量增加15,可使河川径流中基流占年总径流量的比重提高到3540。

地下水是河川基流的主要组成部分。

从理论上讲,地下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